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重复的形》美术说课稿
【作者】 常月琴
【机构】 马甸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九册第七课《重复的形》,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程程序、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一)编者意图和地位作用。
本课是“形的变化”单元课程的第一课,对于第一次接触形的变化,课本特意编排重复是很必要的。重复是一种变化的形式,生活中处处可见重复现象,大到日复一日的地球运动,小到我们人的眼睛不停地眨动,人的心脏有序地跳动等等,这些都是重复现象。在其他艺术门类中,重复的现象也不少见,如舞曲中的节奏、活泼、跳跃,给人一种有序的美感享受;电影中的某些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同样给人以重复美的享受。总之,重复给人带来的美感是非常丰富的。因此,学习本课的目的是通过一个基本形重复训练,使学生体会重复的形式美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前后联系。
本课是对前面学习过的礼盒装饰、生动的纸浮雕等有关知识的延伸。本课内容可以充分地让学生了解形的变化的特点、规律知识,为接踵而来的形的变化─-渐变打好基础。所以,本课知识是图形的变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通过学习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初步了解形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感受重复的形式美感。
2、能力目标。通过训练,掌握重复的构成方法,开拓学生的思路,突破抽象观念,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绘制能力。
3、情感和德育目标。对学生进行在平凡的图形重复变化中感受到美的熏陶和热爱生活的教育。
(四)教学重点。
1、了解重复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感受重复的形式美感。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五)教学难点。
掌握重复变化的规律,引导学生在设计中创新。
(六)教具学具准备。
有关重复的形的课件。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有初步的审美基础和欣赏能力,从简单的图形入手进行教学,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因是第一次接触,学生很难设计出造型美、独具一格的图形来,需要教师有序地引导学生。
三、说教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准备采取以下教法:
(1)“启发引导法”,根据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我以实例为线索,充分动用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2)“演示法”,根据心理学原理,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的描述或图样、图解、符号记录等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因此,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具,展示教学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让全班学生都能用多种感官感知到演示对象。演示过程中教师的语言与实物、多媒体教具的交替使用,用语言渲染演示,用演示形象地说明讲授的内容,把演示与讲授有机结合,更好地引导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边议论,以获得最佳效果。
(3)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尝试、在探索中创新,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说学法
在教学中,学法上主要通过欣赏、比较、谈话、动手画画等方法相结合。通过启发学生发现周围的现象,在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寻找重复的图形美,从中体会重复给人带来的美感,并试着动手设计一个基本形状,设想一种排列形式,完成一次重复构成练习。
五、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
1、动画引入,激发审美期待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物世界》吗?想不想跟随老师一起再去欣赏一下《动物世界》中的一些场景呢?”教师用充满诱惑的语言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适时播放影片《动物世界》中的精彩片断。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让学生留恋、向往。同时也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了。在欣赏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去观察自然世界,直观又生动,(设计意图:初步接触重复的形,体会重复带来自然界的魅力。)
2.课件演示生活中的重复现象
师生谈话:你家或你见到过哪些重复的形?在这些场景中重复的是什么形状呢?这些重复现象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更加美好。
3.课件演示艺术中重复的运用
指导学生欣赏一段动听的音乐《瑶族舞曲》。
师总结:音乐中的重复可以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
师:在美术中重复的应用也很多,并能创造出很美的视觉效果。今天我们来学习《重复的形》。
(出示课题《重复的形》)
二. 讲授新课
1. 课件出示一些“形”的重复作品,知道学生欣赏。
师:这些作品重复的是什么形?你看出来了吗?
师:其实,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重复的形很多,想想看有哪些,然后告诉大家。
学生回忆并相互交流。
2.师:你觉得这样的图形给你带来什么感觉?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地上的瓷砖一块块连接,高楼的窗户一个个排列,衣服上的花儿朵朵相同,栏杆上的雕刻反复不断……这些都是重复的形。在生活中,在画面上,形成秩序感和节奏感。
(设计意图:进一步接触重复的形,体会重复带来的不同的感受。)
3.尝试表现
师:重复现象如此神奇美丽,那它们是怎么制作表现出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学生看电脑课件动画,演示重复构成的制作过程。
(1) 设计一个简单的基本形。
(2) 设计排列骨式。
(3) 确定排列方式。
(4) 将基本形按排列方式填入排列骨式中。
师:重复的图形还真重要,小到身上穿的,床上盖的,餐桌用的;大到交通,建筑,城市规划等都离不开。我们今天就来当一次设计师,为我们的生活设计一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布置作业
通过以上的讲解和观察后,今天我们就运用平面构成的重复手法,选用对比色或同类色的搭配方式,设计一件形的重复作品。(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后,指出可以单独完成,也可同桌或前后两桌的同学合作完成。我这样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2)讲解重复的设计方法。
具体布置了学习任务后,接下来我又根据课本中的插图具体指导学生如何设计重复的方法。
步骤有三点:
① 设计一个简单的基本形。
② 设计一个排列骨式。
③ 确定一种排列方式。
(3)提出作业要求。
①有所创新。
②创作要精细工整。
此环节要着重强调学生注意在基本形、骨式和排列方法上有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巡视辅导。
此环节,在巡视辅导的过程中,我重点辅导学生基本形设计,不要太复杂,不要抽象化,再是骨式要求规范,排列的过程中要规范,但也允许有变异现象的出现。
(5)小结。
在上面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课堂小结,根据同学们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总结,展示、分析、表扬有创新又符合作业要求的画稿。最后设计这一小段结束语:通过老师的查看,老师发现我们班同学设计的重复图形真美。老师相信同学们只要经过不断的学习,会成为一个真正的设计师。用你们的双手,用你们的智慧,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加美丽。这样的小结,目的是延伸课堂教学,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把德育工作落实到实处。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九册第七课《重复的形》,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程程序、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一)编者意图和地位作用。
本课是“形的变化”单元课程的第一课,对于第一次接触形的变化,课本特意编排重复是很必要的。重复是一种变化的形式,生活中处处可见重复现象,大到日复一日的地球运动,小到我们人的眼睛不停地眨动,人的心脏有序地跳动等等,这些都是重复现象。在其他艺术门类中,重复的现象也不少见,如舞曲中的节奏、活泼、跳跃,给人一种有序的美感享受;电影中的某些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同样给人以重复美的享受。总之,重复给人带来的美感是非常丰富的。因此,学习本课的目的是通过一个基本形重复训练,使学生体会重复的形式美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前后联系。
本课是对前面学习过的礼盒装饰、生动的纸浮雕等有关知识的延伸。本课内容可以充分地让学生了解形的变化的特点、规律知识,为接踵而来的形的变化─-渐变打好基础。所以,本课知识是图形的变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通过学习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初步了解形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感受重复的形式美感。
2、能力目标。通过训练,掌握重复的构成方法,开拓学生的思路,突破抽象观念,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绘制能力。
3、情感和德育目标。对学生进行在平凡的图形重复变化中感受到美的熏陶和热爱生活的教育。
(四)教学重点。
1、了解重复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感受重复的形式美感。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五)教学难点。
掌握重复变化的规律,引导学生在设计中创新。
(六)教具学具准备。
有关重复的形的课件。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有初步的审美基础和欣赏能力,从简单的图形入手进行教学,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因是第一次接触,学生很难设计出造型美、独具一格的图形来,需要教师有序地引导学生。
三、说教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准备采取以下教法:
(1)“启发引导法”,根据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我以实例为线索,充分动用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2)“演示法”,根据心理学原理,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的描述或图样、图解、符号记录等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因此,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具,展示教学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让全班学生都能用多种感官感知到演示对象。演示过程中教师的语言与实物、多媒体教具的交替使用,用语言渲染演示,用演示形象地说明讲授的内容,把演示与讲授有机结合,更好地引导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边议论,以获得最佳效果。
(3)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尝试、在探索中创新,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说学法
在教学中,学法上主要通过欣赏、比较、谈话、动手画画等方法相结合。通过启发学生发现周围的现象,在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寻找重复的图形美,从中体会重复给人带来的美感,并试着动手设计一个基本形状,设想一种排列形式,完成一次重复构成练习。
五、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
1、动画引入,激发审美期待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物世界》吗?想不想跟随老师一起再去欣赏一下《动物世界》中的一些场景呢?”教师用充满诱惑的语言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适时播放影片《动物世界》中的精彩片断。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让学生留恋、向往。同时也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了。在欣赏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去观察自然世界,直观又生动,(设计意图:初步接触重复的形,体会重复带来自然界的魅力。)
2.课件演示生活中的重复现象
师生谈话:你家或你见到过哪些重复的形?在这些场景中重复的是什么形状呢?这些重复现象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更加美好。
3.课件演示艺术中重复的运用
指导学生欣赏一段动听的音乐《瑶族舞曲》。
师总结:音乐中的重复可以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
师:在美术中重复的应用也很多,并能创造出很美的视觉效果。今天我们来学习《重复的形》。
(出示课题《重复的形》)
二. 讲授新课
1. 课件出示一些“形”的重复作品,知道学生欣赏。
师:这些作品重复的是什么形?你看出来了吗?
师:其实,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重复的形很多,想想看有哪些,然后告诉大家。
学生回忆并相互交流。
2.师:你觉得这样的图形给你带来什么感觉?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地上的瓷砖一块块连接,高楼的窗户一个个排列,衣服上的花儿朵朵相同,栏杆上的雕刻反复不断……这些都是重复的形。在生活中,在画面上,形成秩序感和节奏感。
(设计意图:进一步接触重复的形,体会重复带来的不同的感受。)
3.尝试表现
师:重复现象如此神奇美丽,那它们是怎么制作表现出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学生看电脑课件动画,演示重复构成的制作过程。
(1) 设计一个简单的基本形。
(2) 设计排列骨式。
(3) 确定排列方式。
(4) 将基本形按排列方式填入排列骨式中。
师:重复的图形还真重要,小到身上穿的,床上盖的,餐桌用的;大到交通,建筑,城市规划等都离不开。我们今天就来当一次设计师,为我们的生活设计一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布置作业
通过以上的讲解和观察后,今天我们就运用平面构成的重复手法,选用对比色或同类色的搭配方式,设计一件形的重复作品。(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后,指出可以单独完成,也可同桌或前后两桌的同学合作完成。我这样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2)讲解重复的设计方法。
具体布置了学习任务后,接下来我又根据课本中的插图具体指导学生如何设计重复的方法。
步骤有三点:
① 设计一个简单的基本形。
② 设计一个排列骨式。
③ 确定一种排列方式。
(3)提出作业要求。
①有所创新。
②创作要精细工整。
此环节要着重强调学生注意在基本形、骨式和排列方法上有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巡视辅导。
此环节,在巡视辅导的过程中,我重点辅导学生基本形设计,不要太复杂,不要抽象化,再是骨式要求规范,排列的过程中要规范,但也允许有变异现象的出现。
(5)小结。
在上面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课堂小结,根据同学们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总结,展示、分析、表扬有创新又符合作业要求的画稿。最后设计这一小段结束语:通过老师的查看,老师发现我们班同学设计的重复图形真美。老师相信同学们只要经过不断的学习,会成为一个真正的设计师。用你们的双手,用你们的智慧,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加美丽。这样的小结,目的是延伸课堂教学,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把德育工作落实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