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在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评价
【作者】 沈建兵
【机构】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关键词:数学课程标准 评价 知识与技能 情感与态度 变化与发展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是实施数学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交流互动桥梁,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改革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传统的批改作业,过程与成绩评定几乎由教师包办,评价方式单一,主要表现为两种:一是简单地打“ √ ”、“×”,采用百分制;二是采用“优、良、中、差”等形式的等级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要让评分成为人精神生活唯一的、吞没一切的领域。”这种师生缺乏互动,学生往往只看分数、等级,缺乏反思,使学生对题目的对错只有表面的认识,作业错误原因不能及时反映出来。不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水平与能力有正确的认识,严重缚束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这种缺失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使学生对学习没有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程提倡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维度,评价方法多样化,在实施作业评价过程中如何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是值得教师们探究的一个课题。我们必须探索与多元目标相一致的评价方法,构建有利于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的评价体系。
二、构建学生作业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教师评价。
(1)等级制与激励性评语相结合的评价。
实行等级制与激励性评语相结合的作业评价,重在激励性评价,有利于学生明确作业的不足与发展方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级制使学生能看到学习的不足,激励性评价使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得到发展。教师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让学生的心灵在赏识中得以舒展。教师艺术性的评语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达到委婉的批评效果,使他们对作业进行反思,特别对于急需鼓励的学生,教师的激励性评价,能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学生重拾学习的信心。
(2)师生交流,当面评价。
教师的评价有时能对学生产生终身的影响,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师生平等。在评价学生作业时,教师应对以下情况进行师生交流,当面评价:教师批改作业有时会出现困惑的局面,学生的解题过程显得特别而简略,结果却正确,这是巧合还是新颖的解法?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可采用师生交流,当面评价的策略,教师先与学生进行交流,再让学生帮助解惑,如果是新颖的解法教师给予积极肯定,如果抄袭得来,教师及时批评教育。再者,对近段时间转化效果差的学生,可采用师生交流,当面评价的策略,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对作业进行有效指导和客观评价,帮助他们找到学习中的不足,激发他们的学习自主性。
(3)教师鼓励,再次评价。
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尊重和赏识,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强烈,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他们,鼓励他们重新整改作业,再给一次评价的机会,这就是再次评价。如果学生对第一次作业评价不满意,教师先进行口头评价,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自愿整改,直到满意为止,教师再对作业进行激励性评价。再次评价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有力推动了学生的自我发展,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与探索精神。
2、学生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改变作业评价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作业批改,在参与中再次学习,增加互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综合能力得以发展。
(1)学生自评与同桌互评 。
对于基础性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后,先由学生自评,再由同桌互评。自评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自我反思,互评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交流中感悟、提高。
(2)小组互评。
对于课本中有难度的试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在小组内交流,再互相评价学习结果,最后老师对个人和小组进行评价。通过师生互动,激励了学生的求知欲,使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得以发展。
有效评价可以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提高学生自省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关键词:数学课程标准 评价 知识与技能 情感与态度 变化与发展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是实施数学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交流互动桥梁,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改革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传统的批改作业,过程与成绩评定几乎由教师包办,评价方式单一,主要表现为两种:一是简单地打“ √ ”、“×”,采用百分制;二是采用“优、良、中、差”等形式的等级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要让评分成为人精神生活唯一的、吞没一切的领域。”这种师生缺乏互动,学生往往只看分数、等级,缺乏反思,使学生对题目的对错只有表面的认识,作业错误原因不能及时反映出来。不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水平与能力有正确的认识,严重缚束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这种缺失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使学生对学习没有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程提倡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维度,评价方法多样化,在实施作业评价过程中如何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是值得教师们探究的一个课题。我们必须探索与多元目标相一致的评价方法,构建有利于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的评价体系。
二、构建学生作业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教师评价。
(1)等级制与激励性评语相结合的评价。
实行等级制与激励性评语相结合的作业评价,重在激励性评价,有利于学生明确作业的不足与发展方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级制使学生能看到学习的不足,激励性评价使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得到发展。教师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让学生的心灵在赏识中得以舒展。教师艺术性的评语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达到委婉的批评效果,使他们对作业进行反思,特别对于急需鼓励的学生,教师的激励性评价,能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学生重拾学习的信心。
(2)师生交流,当面评价。
教师的评价有时能对学生产生终身的影响,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师生平等。在评价学生作业时,教师应对以下情况进行师生交流,当面评价:教师批改作业有时会出现困惑的局面,学生的解题过程显得特别而简略,结果却正确,这是巧合还是新颖的解法?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可采用师生交流,当面评价的策略,教师先与学生进行交流,再让学生帮助解惑,如果是新颖的解法教师给予积极肯定,如果抄袭得来,教师及时批评教育。再者,对近段时间转化效果差的学生,可采用师生交流,当面评价的策略,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对作业进行有效指导和客观评价,帮助他们找到学习中的不足,激发他们的学习自主性。
(3)教师鼓励,再次评价。
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尊重和赏识,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强烈,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他们,鼓励他们重新整改作业,再给一次评价的机会,这就是再次评价。如果学生对第一次作业评价不满意,教师先进行口头评价,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自愿整改,直到满意为止,教师再对作业进行激励性评价。再次评价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有力推动了学生的自我发展,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与探索精神。
2、学生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改变作业评价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作业批改,在参与中再次学习,增加互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综合能力得以发展。
(1)学生自评与同桌互评 。
对于基础性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后,先由学生自评,再由同桌互评。自评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自我反思,互评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交流中感悟、提高。
(2)小组互评。
对于课本中有难度的试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在小组内交流,再互相评价学习结果,最后老师对个人和小组进行评价。通过师生互动,激励了学生的求知欲,使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得以发展。
有效评价可以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提高学生自省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