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的听说现状
【作者】 张艳军
【机构】
【摘要】【关键词】
【正文】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各种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冲击着教师。动态生成这个新名词也频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它提出:“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学是不断生成的。课堂教学不在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的过程,而应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对以往的教学体系产生了冲击,却注入了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课程标准进一步改变了过去以语法为中心,突出英语的语言功能和应用价值,强调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和应用。要在体验和实践中应用英语,提高英语水平,这必须要求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这对教英语的同行们来说,即是机遇,又是考验。
我国英语教育主要采用语法翻译的教学方法,注重语言形式和语法规则讲解,不注重口语表达的训练,更忽视语言文化内涵的介绍。实际交流时,学生口语中往往出现中国式英语。近年来,随着交际教学法的引进和推广,部分学校又走上了另一极端,过分强调口头操练,忽视了语法和语用规则。结果,学生口头表达“流利”,书面语常出现不符合英语语言文化规范的中国式英语。在听的过程中,教师应准备或要求学生购买与教材同步的录音磁带,在课堂上或课外让学生反复听。同时参照一定的表示内容的图象使听力训练情景化,生动化,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例如,在听录音时,可以配套相应的一幅或一组画看图听音,然后取掉再听,返复几次,学生不是就跟着说了吗?
在我国,汉语是唯一的官方语言,英语是一门外语,我国没有讲英语的语言环境。学生在"汉语环境"中学习英语,困难重重,障碍多多。因此,教师就要采取措施减少障碍,课堂上尽量少讲、不讲汉语,给学生营造浓厚的"英语环境",努力给学生创造"听"的机会。课外,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每天收听英文广播,收看英语电视教学,坚持听录音磁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证明,只有定期的用英语不断地刺激学习者的听觉,才能使学习者形成"稳定的语感"。
另外,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英语教材大多为国内专家编写,很少由国外直接进口,而且变更的周期较长,因而内容滞后于社会现实生活。比如,当学生学会了“How do you do?”与操流利英语口语的外国人打招呼时,他们已习惯于使用“How are you?”,而当学生们学会了“How are you?”时,美国人则更喜欢用“How are you doing now?”。于是,我们自以为是地道纯正的英语,由于跟不上英美国家实际社会文化生活的步伐而变成了不是中国式英语的“中国式英语”了。我认为要能开口说,先要破除心理上的障碍,就是不要怕说错,不要怕丢面子。鼓励学生:“你学的是一门外语,说得不好又有什么可怕的呢?说得再差,老师同学甚至外国人也不会笑话你”。在交往中,我从没见过一个人会因为我们说不好英语而讥笑的。他们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你所表达的意思上,不会太多地留意你在说的第三人称单数时,动词是否用了“一(e)s”或在说一般过去时的时候,动词是否用了“一(e)d”等等语法现象。可是,现实的课堂上为了追求教学环节的完整,展示教案的精彩设计,我们常常去赶环节,以至于任学生的精彩发言和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上自生自灭。要改变这种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我们就应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引领我们的课堂教学,把学生从传统的“认知体”提升到“生命体”的高度,以赋予课堂更多的开放性、动态性、创造性和生成性。如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呢?
长期以来,在我国英语教学工作中,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只注重"教法"研究,总是不遗余力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学生则采取记忆、背诵等机械式的学习方式,结果,同样的做法并不能使所有学习者都学得好,并且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多方面发展,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空间。大家都知道,李阳老师的疯狂英语独创的英语学习方法,多年来影响了数以亿计的英语学习者,确实能帮助许多同学提高英语。但是,也有部分同学学习了李阳老师的学习方法,一段时间下来,英语成绩仍不理想,于是弃之而求他法。这也说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自身的能力和性格差异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总之,错误虽然不可避免,但在练习说时还要做好语言上和技巧上的准备。比如要说什么,事先应该有点准备,可以先在心里暗暗嘀咕一遍,争取张口就说对。如果准备发言,可以先把要说的话写出来,或者列出几条重点,独自练习一番。历史上许多著名演说家,在演讲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不要以为他们生来就是滔滔不绝的,他们也许花了许多时间才准备出这么几分钟。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急不择言的病源,并不在于没有想的功夫,而在于有功夫的时候没有想。课本中有许多日常有用的句子,如能把它们收集起来,就不至于在想说时脑子时一片空白。另外,还应该系统地学习一些常用的表达法。如表示抱歉,问候和告别,邀请和答谢等。据调查,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开口说英语是因为不熟悉这些表达方法。因此,我认为新课改后的听说训练尤为重要。毕竟,英语是用来交流的工具,能听会说才能体现出学这门语言的价值。
我国英语教育主要采用语法翻译的教学方法,注重语言形式和语法规则讲解,不注重口语表达的训练,更忽视语言文化内涵的介绍。实际交流时,学生口语中往往出现中国式英语。近年来,随着交际教学法的引进和推广,部分学校又走上了另一极端,过分强调口头操练,忽视了语法和语用规则。结果,学生口头表达“流利”,书面语常出现不符合英语语言文化规范的中国式英语。在听的过程中,教师应准备或要求学生购买与教材同步的录音磁带,在课堂上或课外让学生反复听。同时参照一定的表示内容的图象使听力训练情景化,生动化,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例如,在听录音时,可以配套相应的一幅或一组画看图听音,然后取掉再听,返复几次,学生不是就跟着说了吗?
在我国,汉语是唯一的官方语言,英语是一门外语,我国没有讲英语的语言环境。学生在"汉语环境"中学习英语,困难重重,障碍多多。因此,教师就要采取措施减少障碍,课堂上尽量少讲、不讲汉语,给学生营造浓厚的"英语环境",努力给学生创造"听"的机会。课外,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每天收听英文广播,收看英语电视教学,坚持听录音磁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证明,只有定期的用英语不断地刺激学习者的听觉,才能使学习者形成"稳定的语感"。
另外,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英语教材大多为国内专家编写,很少由国外直接进口,而且变更的周期较长,因而内容滞后于社会现实生活。比如,当学生学会了“How do you do?”与操流利英语口语的外国人打招呼时,他们已习惯于使用“How are you?”,而当学生们学会了“How are you?”时,美国人则更喜欢用“How are you doing now?”。于是,我们自以为是地道纯正的英语,由于跟不上英美国家实际社会文化生活的步伐而变成了不是中国式英语的“中国式英语”了。我认为要能开口说,先要破除心理上的障碍,就是不要怕说错,不要怕丢面子。鼓励学生:“你学的是一门外语,说得不好又有什么可怕的呢?说得再差,老师同学甚至外国人也不会笑话你”。在交往中,我从没见过一个人会因为我们说不好英语而讥笑的。他们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你所表达的意思上,不会太多地留意你在说的第三人称单数时,动词是否用了“一(e)s”或在说一般过去时的时候,动词是否用了“一(e)d”等等语法现象。可是,现实的课堂上为了追求教学环节的完整,展示教案的精彩设计,我们常常去赶环节,以至于任学生的精彩发言和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上自生自灭。要改变这种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我们就应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引领我们的课堂教学,把学生从传统的“认知体”提升到“生命体”的高度,以赋予课堂更多的开放性、动态性、创造性和生成性。如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呢?
长期以来,在我国英语教学工作中,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只注重"教法"研究,总是不遗余力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学生则采取记忆、背诵等机械式的学习方式,结果,同样的做法并不能使所有学习者都学得好,并且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多方面发展,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空间。大家都知道,李阳老师的疯狂英语独创的英语学习方法,多年来影响了数以亿计的英语学习者,确实能帮助许多同学提高英语。但是,也有部分同学学习了李阳老师的学习方法,一段时间下来,英语成绩仍不理想,于是弃之而求他法。这也说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自身的能力和性格差异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总之,错误虽然不可避免,但在练习说时还要做好语言上和技巧上的准备。比如要说什么,事先应该有点准备,可以先在心里暗暗嘀咕一遍,争取张口就说对。如果准备发言,可以先把要说的话写出来,或者列出几条重点,独自练习一番。历史上许多著名演说家,在演讲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不要以为他们生来就是滔滔不绝的,他们也许花了许多时间才准备出这么几分钟。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急不择言的病源,并不在于没有想的功夫,而在于有功夫的时候没有想。课本中有许多日常有用的句子,如能把它们收集起来,就不至于在想说时脑子时一片空白。另外,还应该系统地学习一些常用的表达法。如表示抱歉,问候和告别,邀请和答谢等。据调查,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开口说英语是因为不熟悉这些表达方法。因此,我认为新课改后的听说训练尤为重要。毕竟,英语是用来交流的工具,能听会说才能体现出学这门语言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