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 陈永红

【机构】 虎场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21世纪是一个知识创新的世纪,新世纪正在呼唤大批高素质、创造型人才的出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创新教育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逐渐得到重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教学活动中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造思维能力;培养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特别是创造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 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究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在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 任务的前提下,依据教材中相同、相似或相反的知识因素,或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知识,引导学生经过联想、 类比、求同、求异等多种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创造思维能力。 
  一、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大脑皮层区域不断地恢复联系和形成联系的过程,它是以感知、记忆、思考、理解、联想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心智活动。创造性思维乃是多种思维形式,特别是形象性思维与辩证性思维的高度结合的结果。通俗的理解,所谓“创”就是打破常规,所谓“造”就是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产生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包括方法、理论、产品、事物等。也就是说,创造必须具有两个要件:不打破常规,无所谓“创”;不“造”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只能是天花乱坠似得想入非非。创造首先要“创”,没有“创”就根本谈不上“造”。
  二、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快乐、兴趣与知觉联系起来的温和、宽松的情绪对认知具有促进作用。积极的情绪为有效的机能作用和创造力提供了背景和动机,消极的情绪则反之。我们要生活中也经常感到,在心绪良好的状态下学习和工作时,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而情绪低落或郁闷时,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无创造性可言。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学生才敢想、敢问、不怕别人笑话和讽刺,为了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教师应在课堂上善于表达自己对学生的热爱之情,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短语,一个手势,都会使学生产生对老师的崇敬、亲密之情。比如,一个学生发言说错了,老师并不鄙视,而是微笑的说,你是一个勇于发言的孩子,坐下来想一想好吗?一番话使学生觉得他虽然说错了,但老师对他很好。这样学生就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创造力就会逐渐释放出来。可见,爱心是激发创造力的“催化剂”。
  三、运用有效果的方法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必须有训练学生创造思维的方法。为此,我设计和尝试了以下一些方法。
  1、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思维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潜能,教学中,我常常精心设问,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把思维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创造思维的快乐。
  2、重视基础知识教学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离不开基础知识和经验积累。基础知识是人们学习专业知识,掌握技能技巧的支撑点,是人类文化积淀的基石和起点,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就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讲清重点,突破难点,并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重,而基础知识一般都比较抽象这一特点,尽可能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内容。
  3、巧设发展性练习
  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的情况下,我常常在一节课的最后或单元练习时,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但学生在原来基础上经过努力就能够得着的思考题。这一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进行了一次创造性思维的尝试。
  4、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
  所谓发散思维是指人们理解问题时,思维朝各种可能的方面扩散,使思考不拘泥于一种途径,一种方式,而是从各种可能的设想出发,求得多种合乎条件的答案,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培养发散思维的关键在于“多”,即同一问题的思考方向多,角度多,方法多,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就是培养发散思维的重要方式。
  四、动手操作,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动作和思维密不可分”。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乐于模仿,遇到新鲜事物习惯动手试一试,教学中教师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让他们亲自动手,实际操作,这样就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转达为形象化、具体化、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安排一些“摆一摆”、“画一画”的活动,让学生的眼、脑、手、耳、口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知识建立在直观领悟的基础上。
  五、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教师应掌握归纳问题的策略,在众多问题中,如能筛选提炼出适合学生研究的、有助于学生自己探究、思考的问题,将对学生的自学产生关键作用。由于学生的认知结构、理解能力处于不同的层次,知识的获得并非一次到位,可根据教学内容再组织一次实践,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时代的要求。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思维因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促使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