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中情境创设的几点体会

【作者】 苟 元

【机构】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朱元乡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是一些概念定理。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对一些抽象性的东西很难理解,因此为了使他们能比较轻松的掌握数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要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堕性思维   自主探究   课堂配置
        数学来源于生活,注重于实践。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如今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数学内容分为四个领域,其中包含了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这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范围,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下面结合本人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的感悟,谈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情境创设的几点体会。
        一、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
        小学生的主体性即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是在教师的教育下,学生不是消极地、被动地接受或等待领取现成的知识,思维惰性很强,依赖思想比较严重的现象不再出现,而是通过自身积极地、全面地开展内部认知心理活动,主动获取知识,为今后终身学习,不断认知客观世界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形成相对稳定的素养和品质。因此,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趋势,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教学生为人处事的方法,更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主性,更要想方设法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现;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也证明,在教学中把得到数学结论的全部思维过程展现出现,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教师预定的教学目标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成为学生富有成果的学习的活动,教学质量就会有所提高。以上这些都明确地告诉我们,教学是否以学生为主体,是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学习是否主动,对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等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主体性教育有很多途径和方法,在说途径和方法之前,先谈一谈主体性教育的前提条件。
        二、注重创设良好的精神氛围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敢于主动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先决条件。想让你的学生喜欢你的课的话,首先你得让他们喜欢你这个老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作为老师,还得对流行的东西有所了解,让学生觉得:哇!老师什么都知道!多站在学生立场上为他们多考虑。为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以用非常幽默的语言引起学生的注意,在欢笑愉悦的情景中教学,有时可以走到后进生身旁,亲切地摸摸他的小脑袋,给他一个会心的微笑,从而激起学生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课堂教学是面对全体学生,如果教学只抓优生,丢掉大多数,在课堂上教师当导演,优生当主角,大多数学生则只当观众,这样的课堂气氛必然是冷清的、乏味的。素质教育的课堂上要求教师要面对全体同学,学生人人积极参与,人人主动发展。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应在学习要求(问题和作业)、智力引导方式、时间配置与激励措施等多方面区别对待,对全班学生分类推进,其课堂气氛自然是生气勃勃的。
        2、积极地评价学生。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争取发言,当他们的一些机智的想法或巧妙的解法被老师肯定表扬后,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获得了一种成功的喜悦,当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也会反复思索、探讨,尤其在表扬一名后进生后,老师会发现这个学生的课堂表现会尤其的出色,甚至出乎老师的意料,可见教师正确及时的评价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知心姐姐卢勤有一本书名字就叫做《告诉孩子你真棒!》,我看了后收获很多,我们老师要承认学生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每一进步。例如有的学生用课余时间完成了书上带*的习题或思考题,就及时在课堂上表扬鼓励,称赞他们爱学习,能自觉学习。学习较差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没有信心,没有动力,教师不要过多的指责他们不努力、不认真学,对他们既要晓之以理,更要注意发现他们的微小进步,予以鼓励,如告诉他们"你并不笨,只要你能不断努力,一定会学得很出色。"只有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从评价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勇于前进。
        三、注重创设"栩栩如生"的问题情境
        注意问题情境的形象性小学生的思维具有较强的形象性,因此,小学生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必须有直观形象的支持。形象化的问题情境一方面适合了小学生思维形象具体的特点,易于引发学生的兴趣,愉悦学生的情绪,集中学习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形象化的问题情境还有助于充分发挥大脑两半球的整合功能。注重问题情境的形象性,可以使大脑左右两半球协同合作、互相补充,发挥两种思维的功能,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又有利于智力潜能开发。创设"栩栩如生"的问题情境,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充分利用一些半具体半抽象的数学材料,多角度、多方位、多形式地提供丰富表象。如"比例尺"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设计,我先出示一张中国地图,告诉学生我国国土面积约有960万平方千米,从东到西的距离有5000千米,从北到南的距离有5500千米,还有辽阔的海域,以此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生动的形象。然后设问"这么辽阔的疆域怎么能画在这一张纸上呢?是什么东西在起作用?"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兴趣,而且所唤起的形象就成为直接激活"比例尺"这一知识点的关键经验,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数学实践活动课是一个新和篇章。它是以活动为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修养,使他们学会用一双数学的眼睛去观察和认识。
        参考文献:
        [1]李海英.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J].《学苑教育》,2013.10
        [2]蔡美玉.浅析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