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农村中学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文言文预习习惯的培养
【作者】 龙 雁
【机构】 四川省汶川县七一映秀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文言文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文言文的内容和形式与当今时代相去甚远,很多学生觉得学习文言文没有必要,加上语言的障碍又导致学生产生畏难心理,所以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因此,做好文言文的预习是学好文言文迈出的关键的第一步。对文言文的预习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和解决。
一、中学生在文言文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体而言,绝大多数中学生的文言文预习情况令人堪忧。多数学生课前并不预习文言文,部分学生的课前预习仅仅是翻了下课本,粗略地看了一遍,不知道如何预习。并且学生的预习,是因为老师事先布置,若老师不布置预习则根本没有预习习惯。
首先是传统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是这样安排的:先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然后讲解每一个句子里的重点文言字词,并逐句翻译文言文,接着讲解相关典型的考试题目,最后就是背诵古文和所有讲解的知识点。这样的课堂,诚然把文言文讲解地十分透彻,应付考试非常有效。但是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及少有自主探究和自我表达的机会。长期如此,学生的惰性就产生了,他们学习文言文完全依赖老师的课堂教学。他们心里认为,只要全部吃下老师教授的文言知识大餐,能够应付考试即可。这种想法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预习也因此成了被动。这与新课标的理念实在是背道而驰。
其次是有些语文教师低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为文言文确实太难,即便让学生去预习,他们也不能自学到什么知识,索性就不布置预习作业了。于是老师什么都喜欢包办。就如上面所讲的,基本上所有知识都"嚼碎了给学生"。事实上,作为老师是永远不能低估自己的学生的。学生在很多方面的能力已经超出了老师的想象。不放手让他们去做,怎么知道他们不会做呢?
最后是许多语文老师本身不注重文言文预习,他们就简单地要求学生去预习文言文,或者只是把预习作业当作是附加作业,布置的时候顺口带过,并没有把预习作业纳入正统的语文作业范畴。另外,老师没有教给学生有效的预习方法,也没有设立生动丰富的评价激励机制。老师不重视文言文预习,学生更不么会重视。学生在没有任何预习方法的指导下,盲目预习,其效果最多也只能是浅尝辄止。
二、培养中学生文言文预习习惯的策略
1.认识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光辉文明的古老民族,她的很多优秀文化是靠文言文记录下来的。正如余秋雨所说:"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显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于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延绵不绝的长廊。欧洲经典的长廊安静肃穆,中国经典的长廊书声琅琅。"余秋雨认为:让孩子学习诗文经典是文明传代的绝佳措施,经典的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的确,文言文是历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语言的根基。可以说,不学文言文,我们就找不到回家的路!认识了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就会积极地投入到文言文学习中,预习也就成了主动。
2.认识文言文预习的重要性
要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预习习惯,必须让学生清楚地认识预习的重要性。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预习可以使自己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为听课扫清障碍。"他的话集中体现了预习对于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预习是一种学习的心理准备,为上课打好思维定向的基础。另一方面,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及早掌握了学习信息,扫清听课障碍,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丰富知识涵养,从而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正确的学习动机形成,对文言文预习习惯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学生才会对文言文学习保持较高的期望和积极的学习行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不仅仅把语文考试作为终极目标,更应该扩展到考试以外的更高层次。一旦学生把文言文学习与自身发展以及文化传承等联系起来,他们就会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文言文学习中来。正如皮亚杰所说的,当一个人对新学习有准备时,那是因为他的能力和兴趣,已发展到把新的学习成为他前进的下一步骤。这样的学习具有积极意义。
3.教给文言文预习方法
经过教学实践和整理总结,文言文的预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
一"读"。阅读是预习中的第一步,也是主要的。第一粗读课文,将生字新词、不理解的句子、段落,用圈点勾画的形式注明。第二读课文注释,解决课文中部分生字新词和不理解的句子,剩下部分标疑以便在听课时引起重视。第三读课前提示和课后练习,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第四再读课文,读通字音,读顺语句,读得朗朗上口,最好能够熟读成诵。
二"查"。就是查找积累。包括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解决字词困难,达到积累词汇的目的;通过书籍、网络等手段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时代背景、文化常识以及课外相关拓展等。这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记"。一是记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新的知识要点;二是记下预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也就是说把课文中容易解决的问题先解决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集中起来,拿到课堂上来解决。
四"移"。就是注重与课外文言文的拓展,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一定要把储存在脑子里的文言知识都调动起来,将已学过的知识和新的知识联系起来,以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例如:《陈涉世家》中"会天大雨"中的"会"。在《口技》中的"会宾客大宴"都学过。这样学生对文言文的预习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思"。就是思考质疑。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预习课文是一定要善于思考,只有会思考的预习,才是正真深入的预习。我们鼓励学生将预习过程中对课文内容本身的质疑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的困难,或者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的问题,都记录下来。
六"写"。就是做好预习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把自己预习的收获用书面的形式写下来,以加强预习的效果。写新的文言词汇以增加积累;写查阅的相关资料以增强对文本的理解;写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以检阅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培养语言概括能力;写对文本的各种疑问,以便在课堂上集中精力探讨解决。
一、中学生在文言文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体而言,绝大多数中学生的文言文预习情况令人堪忧。多数学生课前并不预习文言文,部分学生的课前预习仅仅是翻了下课本,粗略地看了一遍,不知道如何预习。并且学生的预习,是因为老师事先布置,若老师不布置预习则根本没有预习习惯。
首先是传统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是这样安排的:先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然后讲解每一个句子里的重点文言字词,并逐句翻译文言文,接着讲解相关典型的考试题目,最后就是背诵古文和所有讲解的知识点。这样的课堂,诚然把文言文讲解地十分透彻,应付考试非常有效。但是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及少有自主探究和自我表达的机会。长期如此,学生的惰性就产生了,他们学习文言文完全依赖老师的课堂教学。他们心里认为,只要全部吃下老师教授的文言知识大餐,能够应付考试即可。这种想法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预习也因此成了被动。这与新课标的理念实在是背道而驰。
其次是有些语文教师低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为文言文确实太难,即便让学生去预习,他们也不能自学到什么知识,索性就不布置预习作业了。于是老师什么都喜欢包办。就如上面所讲的,基本上所有知识都"嚼碎了给学生"。事实上,作为老师是永远不能低估自己的学生的。学生在很多方面的能力已经超出了老师的想象。不放手让他们去做,怎么知道他们不会做呢?
最后是许多语文老师本身不注重文言文预习,他们就简单地要求学生去预习文言文,或者只是把预习作业当作是附加作业,布置的时候顺口带过,并没有把预习作业纳入正统的语文作业范畴。另外,老师没有教给学生有效的预习方法,也没有设立生动丰富的评价激励机制。老师不重视文言文预习,学生更不么会重视。学生在没有任何预习方法的指导下,盲目预习,其效果最多也只能是浅尝辄止。
二、培养中学生文言文预习习惯的策略
1.认识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光辉文明的古老民族,她的很多优秀文化是靠文言文记录下来的。正如余秋雨所说:"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显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于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延绵不绝的长廊。欧洲经典的长廊安静肃穆,中国经典的长廊书声琅琅。"余秋雨认为:让孩子学习诗文经典是文明传代的绝佳措施,经典的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的确,文言文是历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语言的根基。可以说,不学文言文,我们就找不到回家的路!认识了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就会积极地投入到文言文学习中,预习也就成了主动。
2.认识文言文预习的重要性
要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预习习惯,必须让学生清楚地认识预习的重要性。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预习可以使自己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为听课扫清障碍。"他的话集中体现了预习对于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预习是一种学习的心理准备,为上课打好思维定向的基础。另一方面,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及早掌握了学习信息,扫清听课障碍,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丰富知识涵养,从而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正确的学习动机形成,对文言文预习习惯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学生才会对文言文学习保持较高的期望和积极的学习行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不仅仅把语文考试作为终极目标,更应该扩展到考试以外的更高层次。一旦学生把文言文学习与自身发展以及文化传承等联系起来,他们就会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文言文学习中来。正如皮亚杰所说的,当一个人对新学习有准备时,那是因为他的能力和兴趣,已发展到把新的学习成为他前进的下一步骤。这样的学习具有积极意义。
3.教给文言文预习方法
经过教学实践和整理总结,文言文的预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
一"读"。阅读是预习中的第一步,也是主要的。第一粗读课文,将生字新词、不理解的句子、段落,用圈点勾画的形式注明。第二读课文注释,解决课文中部分生字新词和不理解的句子,剩下部分标疑以便在听课时引起重视。第三读课前提示和课后练习,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第四再读课文,读通字音,读顺语句,读得朗朗上口,最好能够熟读成诵。
二"查"。就是查找积累。包括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解决字词困难,达到积累词汇的目的;通过书籍、网络等手段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时代背景、文化常识以及课外相关拓展等。这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记"。一是记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新的知识要点;二是记下预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也就是说把课文中容易解决的问题先解决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集中起来,拿到课堂上来解决。
四"移"。就是注重与课外文言文的拓展,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一定要把储存在脑子里的文言知识都调动起来,将已学过的知识和新的知识联系起来,以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例如:《陈涉世家》中"会天大雨"中的"会"。在《口技》中的"会宾客大宴"都学过。这样学生对文言文的预习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思"。就是思考质疑。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预习课文是一定要善于思考,只有会思考的预习,才是正真深入的预习。我们鼓励学生将预习过程中对课文内容本身的质疑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的困难,或者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的问题,都记录下来。
六"写"。就是做好预习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把自己预习的收获用书面的形式写下来,以加强预习的效果。写新的文言词汇以增加积累;写查阅的相关资料以增强对文本的理解;写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以检阅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培养语言概括能力;写对文本的各种疑问,以便在课堂上集中精力探讨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