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构建社区早期教育学习圈,促亲子共成长
【作者】 张艳艳
【机构】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钱塘实验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0-3岁早期教育是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然而由于工作忙、没条件、不知道该如何进行等原因,中国父母在幼儿早期教育中扮演的角色更多是将早教责任交给了机构、家中长辈等。儿童的成长是在与环境潜移默化的相互作用中发生,社区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其教育价值和作用是任何保教机构无法比拟的,因此在社区中构建早期教育基地以帮助已为父母的成人获得相应知识和技能已是必然趋势。然而,综观我国目前社区早期教育现状发现,由于专项资金短缺、制度空白等因素,社区早教基地的构建并未能较好开展。而学习圈作为新型学习模式,拥有着自身自由灵活、高效低廉的运行模式以及宽松的学习条件,发挥其优势以促进学习型社区早教基地的构建。
关键词:学习圈;0-3岁早期教育;社区
一、问题的提出
科学研究揭示了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的重要性。生理学、心理学、脑科学、人类生态学等科学研究为人类重视0-3岁婴幼儿教养指导奠定了坚实基础。20世纪90年代脑科学的研究成果表明:0-3岁婴幼儿阶段是大脑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人的大脑迅速发展,形成今后智力、情感、运动、社会交往等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基础。
传统观念一般认为3岁是早期教育开始的年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终身教育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3岁抓起,为时已晚。研究表明,0-3岁是婴幼儿身体、情感、社会、动作和认知能力发展最快的阶段,婴儿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是有能力的学习者了。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每个儿童都应该有一个尽可能好的人生开端;每个儿童都应该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每个儿童都应该有机会充分发掘自身潜能,成长为一名有益于社会的人。"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学前教育,不论是管理体制、服务机构,还是基础理论研究、师资培养,乃至课程设置、教养活动,均主要局限在3-6岁幼儿教育阶段。90年代末期,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使得0-3岁婴幼儿早期潜能开发和早期教养研究开始引起关注。
幼儿园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起步较晚,服务水平相对较低,有研究显示社区婴幼儿早期教育中心的办学主体主要以民办为主,事业单位早教中心较少且依托幼儿园,然而目前国家还没有专门用于对社区婴幼儿早教中心的经费投入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监管的"真空"状态,对于身为社区一份子的父母们来说,如何利用社区以帮助自身对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这一问题迫在眉睫。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学习圈:一般认为,学习圈是朋友或熟人组成的团体,他们为共同的目标而组织在一起.并且进行预订的科目或问题的有计划的学习,换言之也就是一群有相同需求、共同爱好的成人共同确定内容,以多种方式进行互助学习的一种模式。
(二)早期教育:是指对小学以前阶段的婴、幼儿进行的教育。20世纪后半期起,一些教育和科学工作者通过实验和理论探索,证明教育宜及早开始;良好的早期教育有利于婴、幼儿的身心发展,并为其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有的还主张早期教育应包括胎教。也就是说,提到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与教育,指的不仅仅是要关注婴幼儿的身心健康,而是要从婴幼儿的综合素质来考虑;使婴幼儿能正常、健康的发育,成为一个机能完善的成熟个体。儿童早期发展,即0-3岁婴幼儿的早期发展,主要包括两大内容,一是体格发育;二是心理发展。作为成人,有义务通过各个方面的教养行为来促进婴幼儿早期的和谐发展。
(三)社区早教基地:以社会为单位展开一系列活动,旨在实现社会教育和终身教育,提高该区域内早期教育水平的综合组织形式和服务场所。
三、现状分析
(一)0-3岁婴幼儿家庭早期教育现状
有采访显示有八成家庭的孩子由祖父辈或保姆代养,父母只有下班和周末有时间陪孩子,而这其中妈妈会花更多的时间陪孩子,但都能尽力争取在周末陪同孩子,但在其中,父母们对于如何实施恰当的早期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困惑。80年代的年轻父母们已经成为0-3岁婴幼儿家长的主力军,而这所谓的"独一代"在面对教养孩子方面存在诸多方面的困惑,祖父辈一代也表示在带养孩子过程中压力很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我们可能对婴幼儿的发展更为关注,对于这一群体的关注甚少。而婴幼儿作为没有行动能力的个体,其发展水平取决于家长对其的教养水平,家庭教育是决定个体发展的基础,对父母的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在对0-3岁婴幼儿父母早期教育知识知晓及需求调查研究中发现,大部分父母不了解或部分了解早期教育的意义,较多关注婴幼儿的体格发育而忽视幼儿的心理智能发育。但在对其需求调查中发现,婴幼儿父母对早教发育知识、婴幼儿智能发展如婴幼儿抚触等需求较高。
(二)社区早期教育基地现状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都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育儿知识,但是信息量之大,加之各种信息良莠不齐,难以辨别哪些观点和做法是可取的,哪些是不利的,年轻的父母在摸索中前行。当遇到教养困惑和难题时,大多数家长表示会请教过来人或者医生等专业人士,与同事交流、上网咨询、翻阅书籍等也是主要的途径,期间也会参加社区组织的相关形式的早教活动,如妈妈沙龙、专家讲座等。
在社区中,早期教育公共服务基本依托相关机构,其中以民办园为为主,极少个别早教中心依托于幼儿园。然而高费用、低水准等问题成为家长们顾虑之一,其次,父母作为孩子们的第一任教师,家庭作为实施早期教育的最初环境,亲力亲为对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尤为重要。不可否认,早教中心虽然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场所,对于具体教养孩子过程中出现的个性化问题却无法仅仅通过上次早教课程得以解决。
此外,社区早期教育基地的建立大部分都将关注点落于对婴幼儿所实施的教育,而忽略了作为教育实施者的父母在婴幼儿早期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困惑、问题等。在调查中发现,妈妈沙龙、偶尔的机构早教服务成为了社区早期教育基地所构建的主要模式,家长们在其中所获取的相关知识覆盖面较为狭窄且在具体实施中较难落实。
四、学习圈模式探究
瑞典的学习圈产生于一百多年前,是一种大众成人教育的模式,政府对学习圈给予经费资助,但基本不干预学习圈的运行,在最大限度上保证了学习圈的灵活性和独立性。此外,学习圈还有着学习内容贴近实际生活、学习者自愿参与地位平等、成本性较低资金来源范围广等特点,而正恰好为社区早期教育基地的构建提供了新方向。
(一)多方适当投入,扶持社区早期教育学习圈的构建
借鉴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构建学习圈社区教育体系的已有经验,社区早期教育学习圈可以由社区培训学院、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学校、驻区单位以及民间组织共同参与的教育服务平台,从中可以发现,学习圈的建立不再是政府一方的投入,同时也离不开社区、相关机构以及民众的付出。
首先,在成立早期教育学习圈时,相关政府单位可借助区级早期教育管理中心成立专门的学习协会,从而为社区早期教育学习圈的建立形成系统、有组织,同时更有效地满足和吸引该类型的市民需求,运作也能够更加灵活。其次,政府可以通过建立早期教育学习圈图书馆,购买早期教育相关书籍并由社区学习圈保存并提供给社会大众,为迫切需要早期教育相关知识的父母提供从书籍中获得相关知识、经验的渠道。此外,社区中的驻区单位如幼儿园、早教中心有着其独特、丰富的早期教育相关知识与技能,同时相关教师、早教人员等相对普通成人来说更具有经验性和专业性,可通过社区与幼儿园、早教中心的相互合作,从而获取他方在学习圈中的帮助。
(二)自愿自主参与,形成社区早期教育学习圈体系
学习圈通常以小组形式展开活动,参与者都是自愿参与。在社区早期教育学习圈中,有兴趣、有需求的婴幼儿父母们可以通过自主报名参与到学习圈这一组织中来,就围绕婴幼儿智能发育与促进、心理需求、养育方式以及处理模式等早期教育相关内容展开讨论与学习。同时,学习圈虽不过多局限于政府管理,但训练有素的领导者由于具备着将成人带入团体、激发信心、创造正向气氛等较好素养,在学习圈的维护过程中不可或缺。因此,社区早期教育学习圈的领导者应由社区中对早期教育感兴趣、有热情的家长担任,由学习圈成员担任并由圈内成员共同推选产生。后续通过相关较为完善的培训,由区早期教育中心所成立的学习协会聘任和监督。
在社区早期教育学习圈中,每个参与者可以将其隐性知识与他人共享,在平等的氛围、均等对话机会的环境下轻松自然地进行,每一个婴幼儿的家长都可以是学习者也可以是经验传授的老师。此外,在早期教育学习圈中,讨论的话题范围不受限制,完全由婴幼儿的父母们自行决定,使得在早期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和困惑能够更有针对性、有效性寻求圈内以及外界的帮助。
(三)形式灵活多变,推动学习圈模式的多样化
1.拓展社区早期教育学习圈的数字化学习资源
在信息化时代,教育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通过开放式的网络人们不但可以检索到所需内容,也可以进行信息的交换与沟通。社区早期教育学习圈可以利用微信群、QQ群等平台实时沟通,将在早期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困惑等及时反馈从而寻求学习圈内其他成员的帮助。此外,学习圈可以利用百度云盘、360云盘等互联网存储工具进行资源共享,大大降低婴幼儿父母们获取相关资源的难度,提高了他们获得学习资源的效率。除此之外,各种数字化学习资源如协作学习平台、数字化图书馆、电子邮箱等具有快捷、便利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社区早期教育学习圈受限于财政、场地等外部支持条件的不足。
2.开展社区早期教育学习圈分享型沙龙会
在社区中,每一位成员都扮演着其独一无二的角色,而在社区早期教育学习圈中,每一位曾经是、现在是婴幼儿父母都有相应的生活经验与感悟,通过学习圈中对话商讨、团体讨论、沙龙等学习形式开展,能够有效地激发婴幼儿父母作为学习者结合自身经验进行学习,形成互帮互助、相互协商与启示的氛围。
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促进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必须从0岁开始关注婴幼儿的成长和教育。20世纪90年代脑科学的研究成果表明,0-3岁婴幼儿阶段是大脑发展的关键期。终身教育从0岁开始,0-3岁时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在这一阶段,父母的影响对个体的一生起着决定性作用。0-3岁婴幼儿家长的受指导率,应该成为发达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通过多方的投入、灵活的形式、以及自主管理方式的移植方式,将学习圈模式引入社区,为构建社区早期教育基地提供了信息交流与沟通的平台。社区将政府、早教机构、民间组织的扶持与学习圈成员的资源相融合,为婴幼儿父母获得早期教育方式与方法、答疑解惑等学习提供自由宽松的环境,让学习者在互助共享、互利共赢中为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写上精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张民生主编.0~3岁婴幼儿早期关心与发展[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9:总序.
[2]张静, 杜玉开, 樊利春,等. 社区儿童早期教育资源现状调查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18):2470-2472.
[3]范琪, 吕东东, 滕晓洁,等. 瑞典学习圈对流动人口教育的启示--以杭州市下城区为例[J].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 28(3):6-9.
[4]何满芬, 黄广文, 蒋燕娟. 婴幼儿父母早期教育知识知晓及需求调查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 2011, 18(4):672-674.
关键词:学习圈;0-3岁早期教育;社区
一、问题的提出
科学研究揭示了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的重要性。生理学、心理学、脑科学、人类生态学等科学研究为人类重视0-3岁婴幼儿教养指导奠定了坚实基础。20世纪90年代脑科学的研究成果表明:0-3岁婴幼儿阶段是大脑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人的大脑迅速发展,形成今后智力、情感、运动、社会交往等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基础。
传统观念一般认为3岁是早期教育开始的年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终身教育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3岁抓起,为时已晚。研究表明,0-3岁是婴幼儿身体、情感、社会、动作和认知能力发展最快的阶段,婴儿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是有能力的学习者了。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每个儿童都应该有一个尽可能好的人生开端;每个儿童都应该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每个儿童都应该有机会充分发掘自身潜能,成长为一名有益于社会的人。"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学前教育,不论是管理体制、服务机构,还是基础理论研究、师资培养,乃至课程设置、教养活动,均主要局限在3-6岁幼儿教育阶段。90年代末期,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使得0-3岁婴幼儿早期潜能开发和早期教养研究开始引起关注。
幼儿园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起步较晚,服务水平相对较低,有研究显示社区婴幼儿早期教育中心的办学主体主要以民办为主,事业单位早教中心较少且依托幼儿园,然而目前国家还没有专门用于对社区婴幼儿早教中心的经费投入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监管的"真空"状态,对于身为社区一份子的父母们来说,如何利用社区以帮助自身对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这一问题迫在眉睫。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学习圈:一般认为,学习圈是朋友或熟人组成的团体,他们为共同的目标而组织在一起.并且进行预订的科目或问题的有计划的学习,换言之也就是一群有相同需求、共同爱好的成人共同确定内容,以多种方式进行互助学习的一种模式。
(二)早期教育:是指对小学以前阶段的婴、幼儿进行的教育。20世纪后半期起,一些教育和科学工作者通过实验和理论探索,证明教育宜及早开始;良好的早期教育有利于婴、幼儿的身心发展,并为其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有的还主张早期教育应包括胎教。也就是说,提到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与教育,指的不仅仅是要关注婴幼儿的身心健康,而是要从婴幼儿的综合素质来考虑;使婴幼儿能正常、健康的发育,成为一个机能完善的成熟个体。儿童早期发展,即0-3岁婴幼儿的早期发展,主要包括两大内容,一是体格发育;二是心理发展。作为成人,有义务通过各个方面的教养行为来促进婴幼儿早期的和谐发展。
(三)社区早教基地:以社会为单位展开一系列活动,旨在实现社会教育和终身教育,提高该区域内早期教育水平的综合组织形式和服务场所。
三、现状分析
(一)0-3岁婴幼儿家庭早期教育现状
有采访显示有八成家庭的孩子由祖父辈或保姆代养,父母只有下班和周末有时间陪孩子,而这其中妈妈会花更多的时间陪孩子,但都能尽力争取在周末陪同孩子,但在其中,父母们对于如何实施恰当的早期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困惑。80年代的年轻父母们已经成为0-3岁婴幼儿家长的主力军,而这所谓的"独一代"在面对教养孩子方面存在诸多方面的困惑,祖父辈一代也表示在带养孩子过程中压力很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我们可能对婴幼儿的发展更为关注,对于这一群体的关注甚少。而婴幼儿作为没有行动能力的个体,其发展水平取决于家长对其的教养水平,家庭教育是决定个体发展的基础,对父母的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在对0-3岁婴幼儿父母早期教育知识知晓及需求调查研究中发现,大部分父母不了解或部分了解早期教育的意义,较多关注婴幼儿的体格发育而忽视幼儿的心理智能发育。但在对其需求调查中发现,婴幼儿父母对早教发育知识、婴幼儿智能发展如婴幼儿抚触等需求较高。
(二)社区早期教育基地现状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都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育儿知识,但是信息量之大,加之各种信息良莠不齐,难以辨别哪些观点和做法是可取的,哪些是不利的,年轻的父母在摸索中前行。当遇到教养困惑和难题时,大多数家长表示会请教过来人或者医生等专业人士,与同事交流、上网咨询、翻阅书籍等也是主要的途径,期间也会参加社区组织的相关形式的早教活动,如妈妈沙龙、专家讲座等。
在社区中,早期教育公共服务基本依托相关机构,其中以民办园为为主,极少个别早教中心依托于幼儿园。然而高费用、低水准等问题成为家长们顾虑之一,其次,父母作为孩子们的第一任教师,家庭作为实施早期教育的最初环境,亲力亲为对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尤为重要。不可否认,早教中心虽然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场所,对于具体教养孩子过程中出现的个性化问题却无法仅仅通过上次早教课程得以解决。
此外,社区早期教育基地的建立大部分都将关注点落于对婴幼儿所实施的教育,而忽略了作为教育实施者的父母在婴幼儿早期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困惑、问题等。在调查中发现,妈妈沙龙、偶尔的机构早教服务成为了社区早期教育基地所构建的主要模式,家长们在其中所获取的相关知识覆盖面较为狭窄且在具体实施中较难落实。
四、学习圈模式探究
瑞典的学习圈产生于一百多年前,是一种大众成人教育的模式,政府对学习圈给予经费资助,但基本不干预学习圈的运行,在最大限度上保证了学习圈的灵活性和独立性。此外,学习圈还有着学习内容贴近实际生活、学习者自愿参与地位平等、成本性较低资金来源范围广等特点,而正恰好为社区早期教育基地的构建提供了新方向。
(一)多方适当投入,扶持社区早期教育学习圈的构建
借鉴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构建学习圈社区教育体系的已有经验,社区早期教育学习圈可以由社区培训学院、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学校、驻区单位以及民间组织共同参与的教育服务平台,从中可以发现,学习圈的建立不再是政府一方的投入,同时也离不开社区、相关机构以及民众的付出。
首先,在成立早期教育学习圈时,相关政府单位可借助区级早期教育管理中心成立专门的学习协会,从而为社区早期教育学习圈的建立形成系统、有组织,同时更有效地满足和吸引该类型的市民需求,运作也能够更加灵活。其次,政府可以通过建立早期教育学习圈图书馆,购买早期教育相关书籍并由社区学习圈保存并提供给社会大众,为迫切需要早期教育相关知识的父母提供从书籍中获得相关知识、经验的渠道。此外,社区中的驻区单位如幼儿园、早教中心有着其独特、丰富的早期教育相关知识与技能,同时相关教师、早教人员等相对普通成人来说更具有经验性和专业性,可通过社区与幼儿园、早教中心的相互合作,从而获取他方在学习圈中的帮助。
(二)自愿自主参与,形成社区早期教育学习圈体系
学习圈通常以小组形式展开活动,参与者都是自愿参与。在社区早期教育学习圈中,有兴趣、有需求的婴幼儿父母们可以通过自主报名参与到学习圈这一组织中来,就围绕婴幼儿智能发育与促进、心理需求、养育方式以及处理模式等早期教育相关内容展开讨论与学习。同时,学习圈虽不过多局限于政府管理,但训练有素的领导者由于具备着将成人带入团体、激发信心、创造正向气氛等较好素养,在学习圈的维护过程中不可或缺。因此,社区早期教育学习圈的领导者应由社区中对早期教育感兴趣、有热情的家长担任,由学习圈成员担任并由圈内成员共同推选产生。后续通过相关较为完善的培训,由区早期教育中心所成立的学习协会聘任和监督。
在社区早期教育学习圈中,每个参与者可以将其隐性知识与他人共享,在平等的氛围、均等对话机会的环境下轻松自然地进行,每一个婴幼儿的家长都可以是学习者也可以是经验传授的老师。此外,在早期教育学习圈中,讨论的话题范围不受限制,完全由婴幼儿的父母们自行决定,使得在早期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和困惑能够更有针对性、有效性寻求圈内以及外界的帮助。
(三)形式灵活多变,推动学习圈模式的多样化
1.拓展社区早期教育学习圈的数字化学习资源
在信息化时代,教育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通过开放式的网络人们不但可以检索到所需内容,也可以进行信息的交换与沟通。社区早期教育学习圈可以利用微信群、QQ群等平台实时沟通,将在早期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困惑等及时反馈从而寻求学习圈内其他成员的帮助。此外,学习圈可以利用百度云盘、360云盘等互联网存储工具进行资源共享,大大降低婴幼儿父母们获取相关资源的难度,提高了他们获得学习资源的效率。除此之外,各种数字化学习资源如协作学习平台、数字化图书馆、电子邮箱等具有快捷、便利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社区早期教育学习圈受限于财政、场地等外部支持条件的不足。
2.开展社区早期教育学习圈分享型沙龙会
在社区中,每一位成员都扮演着其独一无二的角色,而在社区早期教育学习圈中,每一位曾经是、现在是婴幼儿父母都有相应的生活经验与感悟,通过学习圈中对话商讨、团体讨论、沙龙等学习形式开展,能够有效地激发婴幼儿父母作为学习者结合自身经验进行学习,形成互帮互助、相互协商与启示的氛围。
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促进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必须从0岁开始关注婴幼儿的成长和教育。20世纪90年代脑科学的研究成果表明,0-3岁婴幼儿阶段是大脑发展的关键期。终身教育从0岁开始,0-3岁时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在这一阶段,父母的影响对个体的一生起着决定性作用。0-3岁婴幼儿家长的受指导率,应该成为发达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通过多方的投入、灵活的形式、以及自主管理方式的移植方式,将学习圈模式引入社区,为构建社区早期教育基地提供了信息交流与沟通的平台。社区将政府、早教机构、民间组织的扶持与学习圈成员的资源相融合,为婴幼儿父母获得早期教育方式与方法、答疑解惑等学习提供自由宽松的环境,让学习者在互助共享、互利共赢中为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写上精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张民生主编.0~3岁婴幼儿早期关心与发展[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9:总序.
[2]张静, 杜玉开, 樊利春,等. 社区儿童早期教育资源现状调查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18):2470-2472.
[3]范琪, 吕东东, 滕晓洁,等. 瑞典学习圈对流动人口教育的启示--以杭州市下城区为例[J].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 28(3):6-9.
[4]何满芬, 黄广文, 蒋燕娟. 婴幼儿父母早期教育知识知晓及需求调查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 2011, 18(4):672-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