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游戏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有效应用
【作者】 乔能珍
【机构】 湖北省兴山县教育培训研究中心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选择和设计与心理课堂教学目标相匹配、与学生心理特点和发展水平相切合的简单易行的心理游戏,课前充分准备,把握游戏全过程,游戏后做足分享与讨论,实现游戏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游戏;有效应用
小学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老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吧!游戏的名字叫'照镜子'。游戏规则:相邻两人一组,一个做说话者,一个做镜子。说话者看着镜子说"请你让一下"三次:第一次微笑着说,第二次生气地说,第三次冷淡地说。说话者每说一次,镜子就完全模仿说话者的样子跟说话者重复一遍。"
老师一声"开始",全班同学立即投入游戏中,"说话者"努力表现出生气、冷淡、友好的语气、态度,"镜子"全神贯注地观察说话者,惟妙惟肖地模仿。
游戏结束,老师提问:"请问说话者,你从镜子那里看见自己说话的样子是怎样的?哪种样子最美,你最喜欢?"
学生:"微笑着说话的样子最好看,生气、冷淡的样子又丑又令人讨厌。"
老师:"是啊,微笑、友好的样子最美丽,最帅气!请问镜子,你听到说话者不同语气说话,有怎样的感受和想法呢?"
学生:"他微笑着请我让一下,我觉得他友好,尊重我,我愿意帮他一下,让他过去。他生气地要我让一下,我听了也生气,我想:凭什么,我又不欠你的,我就不让。"
老师:"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态度和语气说,效果可是天壤之别呀!看来,说话的效果不在于说什么,而在于怎么说。所以呀,我们有话要好好说。"老师接着在黑板上板书课题--有话好好说。
就这样,老师用一个全班同学都感兴趣都参与的"照镜子"游戏,达成了心理健康教育课暖身的目的:一是促进学生之间的初步互动,使学生消除防御心理,在团体内营造了一种安全、轻松、开放、接纳的心理氛围;二是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当前的活动上来,引发学生参加课堂学习的兴趣和需要,使其在心理上为之后的活动和讨论作好足够的准备;三是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凝聚力,在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小学四年级《三百六十行》课堂上,在学生了解了常见职业的名称和工作责任后,黑板上贴满了写有各种职业名称的卡片。老师:"现在我们一起玩个游戏吧。游戏的名字叫'大风吹'。游戏规则:我说大风吹,同学们问吹什么。大风吹走了的,就从地球上永远消失了。"
老师身体前倾,双眼圆睁看着全班学生神秘的大声说:"大风吹!"全班学生好奇地问:"吹什么?"老师启用杀罚大权:"大风吹走了医生!"同时果断地从黑板上取走代表医生的卡片。学生惊叫:"啊,那我们生病了怎么办?"老师:"大风吹!"学生:"吹什么?"老师:"大风吹走了清洁工!"同时从黑板上取走代表清洁工的卡片。学生阻止:"哇,那我们不是要生活在垃圾堆中了?不可以!"……
游戏结束,老师提问:"对于各种职业和职业人,你有什么看法,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每种职业都重要,我们都需要。我想说,谢谢你清洁工,谢谢你医生,谢谢你,科学家!
老师不说教,用大风吹游戏,让所有同学经历某种职业人消失的情景,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游戏后老师用提问引导学生觉察自己的情感,深入思考,整理想法,学生便深刻认识到每种职业都是不可缺少的,每个劳动者都是值得尊重的。从而内心升起对所有劳动者的感恩之情、敬重之情。
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游戏,是应用心理学原理设计,把游戏的形式和心理教育的目标有机地融合成一个整体的活动,我们叫它心理游戏。心理游戏避开深奥的理论阐述,用有趣的活动代替说教。心理游戏的开展形式多样,操作方式独特,参与面广,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激发学生表达意愿,调节学生的情绪,改变学生的行为,让人产生深刻印象,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成效。要实现游戏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和价值,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游戏内容紧扣教学目标。教师选择和设计的心理游戏,不论是用于课前热身还是主题活动,都应紧扣心理健康教学目标,有层次地深入,逐步深化,让游戏形式和内容有效合理地指向教学目标,达成教学目标。
2.游戏具备可操作性。课堂上使用的心理游戏要简单易行,道具少且容易准备,对场地要求不高,难度相对较低,安全,耗时不太长,教师和学生都易于操作。避免游戏时间太长或太复杂冲淡了课堂主题和目标。
3.游戏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如上述 "大风吹"游戏,小学低年级学生觉得有趣,会全情投入其中,而对高年级学生来说,活动形式过于单一,不但不能引起学生兴趣,可能还会引发学生的反感情绪。故心理游戏的选择与设计,实施规则与方法的难易程度等都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
4.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在课前要设置好课堂规范,游戏规则,准备好游戏道具,安排好活动场地,配备好参与人员,充分预设可能情况,避免额外因素干扰游戏的实施。
5.把握游戏的实施过程。游戏是教学形式而非教学目的,在游戏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握好时间节奏,避免拖沓;有效控场,使课堂活而不乱;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实时观察、记录学生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情感体验,为游戏的点评和升华做好准备。
6.做足游戏后的分享与讨论。游戏不是最终目的,游戏为学生创设了体验情境,在游戏中的体验、感悟,只有通过游戏后的充分反思、自省、内化,交流与分享,才能最终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经验体系,并将其应用于现实生活。
作者简介:乔能珍,湖北省兴山县教育培训研究中心心理健康教研员.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游戏;有效应用
小学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老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吧!游戏的名字叫'照镜子'。游戏规则:相邻两人一组,一个做说话者,一个做镜子。说话者看着镜子说"请你让一下"三次:第一次微笑着说,第二次生气地说,第三次冷淡地说。说话者每说一次,镜子就完全模仿说话者的样子跟说话者重复一遍。"
老师一声"开始",全班同学立即投入游戏中,"说话者"努力表现出生气、冷淡、友好的语气、态度,"镜子"全神贯注地观察说话者,惟妙惟肖地模仿。
游戏结束,老师提问:"请问说话者,你从镜子那里看见自己说话的样子是怎样的?哪种样子最美,你最喜欢?"
学生:"微笑着说话的样子最好看,生气、冷淡的样子又丑又令人讨厌。"
老师:"是啊,微笑、友好的样子最美丽,最帅气!请问镜子,你听到说话者不同语气说话,有怎样的感受和想法呢?"
学生:"他微笑着请我让一下,我觉得他友好,尊重我,我愿意帮他一下,让他过去。他生气地要我让一下,我听了也生气,我想:凭什么,我又不欠你的,我就不让。"
老师:"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态度和语气说,效果可是天壤之别呀!看来,说话的效果不在于说什么,而在于怎么说。所以呀,我们有话要好好说。"老师接着在黑板上板书课题--有话好好说。
就这样,老师用一个全班同学都感兴趣都参与的"照镜子"游戏,达成了心理健康教育课暖身的目的:一是促进学生之间的初步互动,使学生消除防御心理,在团体内营造了一种安全、轻松、开放、接纳的心理氛围;二是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当前的活动上来,引发学生参加课堂学习的兴趣和需要,使其在心理上为之后的活动和讨论作好足够的准备;三是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凝聚力,在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小学四年级《三百六十行》课堂上,在学生了解了常见职业的名称和工作责任后,黑板上贴满了写有各种职业名称的卡片。老师:"现在我们一起玩个游戏吧。游戏的名字叫'大风吹'。游戏规则:我说大风吹,同学们问吹什么。大风吹走了的,就从地球上永远消失了。"
老师身体前倾,双眼圆睁看着全班学生神秘的大声说:"大风吹!"全班学生好奇地问:"吹什么?"老师启用杀罚大权:"大风吹走了医生!"同时果断地从黑板上取走代表医生的卡片。学生惊叫:"啊,那我们生病了怎么办?"老师:"大风吹!"学生:"吹什么?"老师:"大风吹走了清洁工!"同时从黑板上取走代表清洁工的卡片。学生阻止:"哇,那我们不是要生活在垃圾堆中了?不可以!"……
游戏结束,老师提问:"对于各种职业和职业人,你有什么看法,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每种职业都重要,我们都需要。我想说,谢谢你清洁工,谢谢你医生,谢谢你,科学家!
老师不说教,用大风吹游戏,让所有同学经历某种职业人消失的情景,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游戏后老师用提问引导学生觉察自己的情感,深入思考,整理想法,学生便深刻认识到每种职业都是不可缺少的,每个劳动者都是值得尊重的。从而内心升起对所有劳动者的感恩之情、敬重之情。
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游戏,是应用心理学原理设计,把游戏的形式和心理教育的目标有机地融合成一个整体的活动,我们叫它心理游戏。心理游戏避开深奥的理论阐述,用有趣的活动代替说教。心理游戏的开展形式多样,操作方式独特,参与面广,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激发学生表达意愿,调节学生的情绪,改变学生的行为,让人产生深刻印象,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成效。要实现游戏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和价值,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游戏内容紧扣教学目标。教师选择和设计的心理游戏,不论是用于课前热身还是主题活动,都应紧扣心理健康教学目标,有层次地深入,逐步深化,让游戏形式和内容有效合理地指向教学目标,达成教学目标。
2.游戏具备可操作性。课堂上使用的心理游戏要简单易行,道具少且容易准备,对场地要求不高,难度相对较低,安全,耗时不太长,教师和学生都易于操作。避免游戏时间太长或太复杂冲淡了课堂主题和目标。
3.游戏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如上述 "大风吹"游戏,小学低年级学生觉得有趣,会全情投入其中,而对高年级学生来说,活动形式过于单一,不但不能引起学生兴趣,可能还会引发学生的反感情绪。故心理游戏的选择与设计,实施规则与方法的难易程度等都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
4.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在课前要设置好课堂规范,游戏规则,准备好游戏道具,安排好活动场地,配备好参与人员,充分预设可能情况,避免额外因素干扰游戏的实施。
5.把握游戏的实施过程。游戏是教学形式而非教学目的,在游戏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握好时间节奏,避免拖沓;有效控场,使课堂活而不乱;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实时观察、记录学生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情感体验,为游戏的点评和升华做好准备。
6.做足游戏后的分享与讨论。游戏不是最终目的,游戏为学生创设了体验情境,在游戏中的体验、感悟,只有通过游戏后的充分反思、自省、内化,交流与分享,才能最终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经验体系,并将其应用于现实生活。
作者简介:乔能珍,湖北省兴山县教育培训研究中心心理健康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