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让数学课堂“动”起来

【作者】 杨海龙

【机构】 山东省潍坊市育华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这一理念指明了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相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沟通"与"合作"的过程。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的动起来呢?
        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现在中学数学教材知识体系成螺旋状上升 ,而教材中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太少,使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无法达到同步,导致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搞题海战术,反复机械训练,阻碍学生思维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注重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验,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 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学得会
        一、利用生活中的题材
        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是提示出的规律,而教学目标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因此,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但45分钟毕竟有限,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书捕促、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首先挖掘教材中生活资源。以数学七年级上册举一个例。例1可能还是确定安排学生调查公园、商场为了促销搞的一些摸奖形式并抽象出数学模型——转盘,上课时通过让学生做游戏加深学生对可能发生事件、必然发生事件、不可能发生事件概念的理解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是有用的数学。
        其次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教学。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让学生在阳光照射下观察正方体的影子,什么情况下出现矩形,正六边形,等腰梯形;组织学生按要求设计居民小区绿化方案等。
        学生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如布置学生用硬纸板做一个圆柱体模型,学生要思考观察什么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圆柱体有什么特征,怎样做才美观大方,第二天学生带着自己制作的圆柱体到课堂时,圆柱体的特征根本就不用教师讲解,每个学生已有体会与同学交流,个个胸有成竹,争先恐后发言,这个的课堂能不充实、活跃吗?
        二、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加强感知,激发思维。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下面是几种常用做法:
        1、实例创设情境。如教学列代数式时,让学生唱永远唱不完的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 ,四只眼睛八条腿……N只青蛙____张嘴___只眼睛_____条腿",通过实例初步感知规律,引导学生去说去观察,比较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2、 操作创设情境。求证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问题上,我设计了一个生活问题情景:等腰三角形形状的一块蛋糕,要切一刀均分如何切?怎么知道切下两块大小一样?"学生总结出沿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高线、中线)切,如何比较大小,只要将两半叠和比较大小即可.学生很快将其抽象成数学问题,添出辅助线应用边角边判定全等.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作出辅助线比老师提示有趣的多.接下来我话锋一转:这道题不添辅助线,你能证明吗?这个问题非常具有挑战性,有人翻书、有人讨论.我又把学生的注意力转一刀切蛋糕情境问题中,要均分它还有其他切法吗?有一个同学想出了一个主意:竖起来侧切,以厚度一般分! 妙!如何比较他们的大小呢?抽象成数学问题如何分?学生立时顿悟,只要两腰位置互换,采用边角边自身与自身翻折全等即可!学生们体验了数学奇妙.
        3、 媒体创设情境。媒体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生活的特点,运用媒体创设情境,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使难理解的问题容易化。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运用电脑平移两个面完全重合,相对的棱长的长度相等也一样,从而达到具体,直观的效果。
        三、  学中动,动中学,体验快乐学习。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指出:"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食物的需要更为强烈。"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这是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的共识。而新颖的数学教学模型的设置,更为我们的活动提供了可能。如"议一议""想一想""做一做""试一试" "讨论""探索""合作学习""探究活动"等等,数学活动应该始终贯穿于平时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逐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巧设练习,增添兴趣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所以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既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教学比例应用题后,我设计这样一道题:一辆汽车3小时行138千米,照这样计算:5小时行多少千米?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看看谁想的方法最多,这时,同学们争强好胜的心理表现出来,人人积极思考,竭尽全力寻找与众不同的解答方法。当同学们说出用归一法,倍比方法、方程、比例方法等解法后,教师接着说:"还有没有其他的解答方法,请同学们讨论讨论。"这时课堂气氛又活跃起来,过了一会儿,一个同学举手回答:"也可以用分数的知识解答"。这样,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增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联系,课堂上学生通过活动获取知识,突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学习方法,训练学生思维。实践的课堂教学,应以课本为主源,又不受课本知识的禁锢,使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既能落实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倡导要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可以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学生自主探索,生生之间的小组合作交流,师生之间的互动,即体现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性。动不是目的,通过数学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性,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促使学生思维的碰撞,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真正的动起来融入创新思维的开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