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如何利用多媒体打造初中地理高效课堂

【作者】 陈荔琼

【机构】 荔波县第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改变落后的授课模式,增加“花色品种”,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前提下,为新课堂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崭新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轻松愉快的领略世界上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色彩,牢固的掌握地理知识,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从而达到地理课堂的高效。
  关键词:利用  多媒体  打造地理高效课堂
  伴随着初中教学课堂的不断改革,我校借鉴了许多先进学校开展的高效课堂的教育模式,也在开展高效课堂的实践活动。前期阶段,由于学校教学设施落后,教师板书,学生展示,不得不花费很多时间在黑板上书写,课前10分钟都处在忙碌的黑板书写中,课中也花很多时间上黑板书写很长的答案,费时又费力,这样的课堂,高效从何而来?
  而今,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快速打造公共教育服务平台,以教育信息化来推进教育改革的要求,去年年底,我校每个班级终于都装上了“班班通” 多媒体教学设备,并安装了“优课数字化教学应用系统”, 为学校构建了智能、高效、开放、易用的教学应用平台,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流通与共享,帮助教师走出了“信息孤岛”的困境。
  下面,我就如何利用多媒体打造初中地理高效课堂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稳定的兴趣能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能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象力更加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得到加强,使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有人说:“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来”,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寻,深入研究。例如:爱因斯坦从5岁时对罗盘发生兴趣,最后成为物理学界的泰斗;达尔文从小对动物的兴趣引导他跨入生物学界的殿堂,创立了不朽的进化论。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变静为动,克服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例如:在介绍《长江》的课前3分钟。可以播放长江的一段影视片段,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学生犹如亲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又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来,一段视频用来导入新课,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课中,当讲到我国天气灾害“台风”时,播放一段“介绍台风”的台湾动画视频,里面诙谐幽默的语言和动作,吸引了所有同学的目光,同学们情不自禁的发出笑声,在欢乐中了解了台风的威力。课后,当讲“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进入尾声时,我说:“进行了这么长时间的学习,同学们一定很累了,接下来就让我们轻松片刻。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欣赏一下美丽独特的西部风光。”于是课件展示了西北和青藏地区优美的自然景观,配以悠长空灵的音乐,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学生在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由衷的产生了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就这样,让学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又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中学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地理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的目的,教学形象直观,还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地理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主要教具是挂图,课本插图和一些投影,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例如:在介绍我国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时,可以先放一段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影视,再用动画演示“地上河”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了解它是由河流泥沙淤积形成的。黄河中游流经支离破碎、土层疏松的黄土高原,支流也多。再加上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全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出了黄土高原,黄河流入下游平原地区,由于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慢了下来,大量的泥沙沉积于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就成为了“地上河”。由于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河床高出地面,学生也可以分析出,为什么黄河下游支流很少,流域面积狭小。这是由于地面流水不能汇人河道,所以支流少,流域面积狭小。就这样,通过形象直观的图像和影视,既促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贯于始终的基本技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多媒体地理教学中,它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读图、用图乃至制图的重要本领。例如:在介绍京杭运河时,用重新着色、闪亮来突出京杭运河北起通县,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这样就可以克服了传统地图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的弊病。在介绍长江流域有哪些主要支流时,用闪烁来突出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和洞庭湖、汉江、赣江和鄱阳湖它们的位置。介绍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也可以闪烁出河口和旧孟津所在的位置。这样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概念。
  四、改变落后的授课模式,增加“花色品种”
  落后的授课模式主要表现为:“满堂灌”、“一言堂”,忽视学生“主体”作用,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活动。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可增加“花色品种”加以改进: 
  1、通过演“小品”,引入对知识的介绍。例如,在介绍黄土高原形成原因的内容时,由两位学生上台表演,通过一系列的对话,甲说:“你说你什么都知道,那我考考你,黄土高原是怎么形成的,你知道吗?”乙说:“这个……那这不是小菜一碟吗?”乙神密的走到电脑旁,用鼠标点了一下事先准备好的“黄土高原形成原因”的视频,说:“你请看!”随着播放了“黄土高原形成原因”的视频。甲看完以后,说:“原来是这么回事……”随即伸出大拇指对着乙说:“你真行,你还真是一个百事通!”这样通过小品的形式,既活跃了课堂,又形象生动的让学生理解了知识。
  2、利用课件展示“导学案”上的思考题,然后小组代表在屏幕上用专用笔写出答案,让小组智慧的结晶展示给同学们共享。
  3、地理课—游戏课
  游戏活动很容易吸引人的兴趣,更不用说天真活泼的青少年,在一些地理课上适当增加游戏活动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如通过电脑计时拼图游戏,能很快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区的知识和各个省的轮廓;由学生扮演导游在课堂上“周游”全国、世界;表演焦点访谈节目等。
  运用“班班通”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多媒体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决,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前提下,为我们的新课堂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崭新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轻松愉快的领略了世界上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色彩,牢固的掌握了地理知识,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从而达到地理课堂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