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大胆放手而不放任自流——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作者】 巫惠强
【机构】 深圳市行知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近年来,我在语文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把学习语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实践发现,?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变苦学为乐学,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一、让学生选择教学的课文
1.根据高中学生的水平,学生读得懂的课文就让学生自己去看;学生读不懂的文章,他们认为需要大家共同解决的文章,就让全班同学来共同分析。以粤教版高中第三册第三单元为例,第三单元的基本阅读共三篇文章,包括鲁迅的《药》、莫泊桑的《项链》、微型小说两篇。学生经过预习,认为《药》的语言含义丰富,需要大家共同讨论,所以就重点分析了这篇课文。《项链》一文同学们读得懂,就让他们课外写短评。
2.让学生推荐一些课余阅读到的好文章,作为教学的辅助教材。如《散文》、《读者》里的一些好文章。这些文章成了教材的很好的补充,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有参与感,有决定权,大大提高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二、由学生自己设计课前基础知识小测题和课文分析的思考题
1.懂得质疑才是真正懂得学习。宋代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问”反映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投入、思考和思维空间开阔的程度,问得越尖锐,越能反映学生的理解和体验,越能体现学生的阅读质量。真正有水平的问题的提出是建立在学生对课文有全面深入的理解之上的。所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就必须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深入钻研课文内容,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把出思考题的任务交给学生,正是锻炼他们这方面的能力。
2.很多人以为出练习题、小测题,就是把生字、生词弄出来就行了。但实际上,出一份好题,需要出题者心中明确要考查的知识点,同时在自己心中有明确的答案。让学生自己出题,就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编题的过程中,也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该掌握的生字、生词也得到落实。
三、学生提出的问题由学生讨论解决
学生提出的问题由同学组成的小组合作解决,或者整个班共同讨论解决,课堂上到处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由于由独立思考拓宽到集体思考,许多争辩就在这当中产生,当学生的思考被激发后,往往有许多独到的见解。
如一个学生在学鲁迅《灯下漫笔》时就大胆地说:“我觉得我们现在是处在鲁迅先生讲的“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也还是“皇恩浩荡”“万姓胪欢”的。”但更多的同学马上反驳他,同学们指出,我们现在是处在第三样时代,我们中国人已经争得了“人的价格”,而且扬眉吐气!这样的讨论使学生的思想变得深远。
有时学生在小组里解决不了问题,甚至离开座位,到其他组中去寻求答案,大家各抒己见,大胆发言,大胆提出反对意见,洋溢着集体的智慧,其乐融融。
这样的合作学习很有好处:第一,深化学生的认识。“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 ”。学生在小组和全班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见解,往往能拓宽思维,激发思维的火花,深化学生的认识。第二,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小组和全班的群体交流,发言者都要通过语言的表达来交锋,这是对听说能力的一个极好的锻炼机会。第三,可以培养全班合作精神。社会发展使合作显得越来越重要。讨论这种学习方式,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合作、自主解决问题的极好方式。
一名学生这样来评价小组讨论,他说:我认为,一块钱和一块钱交换,你也只能有一块钱;但一个思维和一个思维交流,你就有两个思维!
四、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要,来决定教学的方法。如:学习《守财奴》,小组在分析葛朗台对财富的贪婪的细节描写时,同学们在小组讨论时已经形象生动地模仿人物的精彩动作了,我就干脆提出让学生上台来表演,然后抓住学生的表演来分析人物性格。学习《雷雨》的时候,同学们在讨论时争辩:周朴园对鲁侍萍究竟有没有感情。看着大家争辩得不可开交,我就让他们找出根据,进行辩论,在辩论中就把周朴园的性格分析出来了。第三册讲诗词,要背诵的内容特别多,学生有点厌烦,我就让他们来个背诵大赛,学生自己出题,这样一来,不但将课内背诵的内容落实了,还拓宽到课外。第五册里戏剧,仅靠老师或者学生分析,会显得有点单调,很多优秀的篇目都拍成电影或电视剧,我就找来电影电视片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这样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过程紧张而又充满乐趣,在一片欢乐声中掌握了知识。
五、让学生自己主持上课
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我在课堂上让不同的学生主持不同环节:有的学生主持讲演、讲成语;有的学生主持辩论;有的学生主持分析学生设计的练习题;有的学生主持知识竞赛;有的学生主持表演;有的学生主持文学欣赏课;有的学生主持课文分析……这样,一是大部分学生都有上台的机会,都有锻炼的机会,锻炼了胆量,锻炼了口才,培养出较强的组织能力。二是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从主持的学生方面来看,学生要对他主持的那方面内容深入研究,兴趣加浓,知识面拓宽;另外,在同学们看来,由同学做主持,距离拉近了,学习热情也高了,许多时候就敢于发言,敢于质疑,形成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局面。
六、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1.到图书馆上语文课。学生从小学开始就背孤立的词语解释,挖空心思造句,机械地抄写,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做一些无聊的习题中,根本没有时间去品味古今中外的优秀文章,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更没有积累足够的语言信息、形成语感,导致阅读能力下降,语言贫乏。所以每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到图书馆上阅读课。老师教的东西最多就是一杯水、一桶水,让学生自己到大江大海里去游泳,获取更多的知识。
2.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新课标要求教师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包括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体裁中的名篇,这样的编排最适合进行研究性学习,所以我根据教材单元安排,让学生自己选择研究角度,进行研究学习,到图书馆找资料或到电子阅览室上网搜寻材料,写研究报告。如:第三册学习唐诗宋词,我就让学生确立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专题来进行研究,并写出研究报告,要求多渠道查找资料,丰富自己论文的内容。学生选取的角度多种多样,写出来的文章富有内涵,渗透着学生的文化底蕴。比如有学生写《奉旨填词柳三变》,有同学写《苏轼的赤壁情》,有同学写《〈诗经〉中坦率的爱情》《诗歌中的浪漫主义手法》等等。
通过上面的做法,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变苦学为乐学,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语文综合素质。
一、让学生选择教学的课文
1.根据高中学生的水平,学生读得懂的课文就让学生自己去看;学生读不懂的文章,他们认为需要大家共同解决的文章,就让全班同学来共同分析。以粤教版高中第三册第三单元为例,第三单元的基本阅读共三篇文章,包括鲁迅的《药》、莫泊桑的《项链》、微型小说两篇。学生经过预习,认为《药》的语言含义丰富,需要大家共同讨论,所以就重点分析了这篇课文。《项链》一文同学们读得懂,就让他们课外写短评。
2.让学生推荐一些课余阅读到的好文章,作为教学的辅助教材。如《散文》、《读者》里的一些好文章。这些文章成了教材的很好的补充,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有参与感,有决定权,大大提高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二、由学生自己设计课前基础知识小测题和课文分析的思考题
1.懂得质疑才是真正懂得学习。宋代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问”反映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投入、思考和思维空间开阔的程度,问得越尖锐,越能反映学生的理解和体验,越能体现学生的阅读质量。真正有水平的问题的提出是建立在学生对课文有全面深入的理解之上的。所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就必须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深入钻研课文内容,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把出思考题的任务交给学生,正是锻炼他们这方面的能力。
2.很多人以为出练习题、小测题,就是把生字、生词弄出来就行了。但实际上,出一份好题,需要出题者心中明确要考查的知识点,同时在自己心中有明确的答案。让学生自己出题,就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编题的过程中,也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该掌握的生字、生词也得到落实。
三、学生提出的问题由学生讨论解决
学生提出的问题由同学组成的小组合作解决,或者整个班共同讨论解决,课堂上到处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由于由独立思考拓宽到集体思考,许多争辩就在这当中产生,当学生的思考被激发后,往往有许多独到的见解。
如一个学生在学鲁迅《灯下漫笔》时就大胆地说:“我觉得我们现在是处在鲁迅先生讲的“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也还是“皇恩浩荡”“万姓胪欢”的。”但更多的同学马上反驳他,同学们指出,我们现在是处在第三样时代,我们中国人已经争得了“人的价格”,而且扬眉吐气!这样的讨论使学生的思想变得深远。
有时学生在小组里解决不了问题,甚至离开座位,到其他组中去寻求答案,大家各抒己见,大胆发言,大胆提出反对意见,洋溢着集体的智慧,其乐融融。
这样的合作学习很有好处:第一,深化学生的认识。“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 ”。学生在小组和全班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见解,往往能拓宽思维,激发思维的火花,深化学生的认识。第二,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小组和全班的群体交流,发言者都要通过语言的表达来交锋,这是对听说能力的一个极好的锻炼机会。第三,可以培养全班合作精神。社会发展使合作显得越来越重要。讨论这种学习方式,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合作、自主解决问题的极好方式。
一名学生这样来评价小组讨论,他说:我认为,一块钱和一块钱交换,你也只能有一块钱;但一个思维和一个思维交流,你就有两个思维!
四、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要,来决定教学的方法。如:学习《守财奴》,小组在分析葛朗台对财富的贪婪的细节描写时,同学们在小组讨论时已经形象生动地模仿人物的精彩动作了,我就干脆提出让学生上台来表演,然后抓住学生的表演来分析人物性格。学习《雷雨》的时候,同学们在讨论时争辩:周朴园对鲁侍萍究竟有没有感情。看着大家争辩得不可开交,我就让他们找出根据,进行辩论,在辩论中就把周朴园的性格分析出来了。第三册讲诗词,要背诵的内容特别多,学生有点厌烦,我就让他们来个背诵大赛,学生自己出题,这样一来,不但将课内背诵的内容落实了,还拓宽到课外。第五册里戏剧,仅靠老师或者学生分析,会显得有点单调,很多优秀的篇目都拍成电影或电视剧,我就找来电影电视片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这样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过程紧张而又充满乐趣,在一片欢乐声中掌握了知识。
五、让学生自己主持上课
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我在课堂上让不同的学生主持不同环节:有的学生主持讲演、讲成语;有的学生主持辩论;有的学生主持分析学生设计的练习题;有的学生主持知识竞赛;有的学生主持表演;有的学生主持文学欣赏课;有的学生主持课文分析……这样,一是大部分学生都有上台的机会,都有锻炼的机会,锻炼了胆量,锻炼了口才,培养出较强的组织能力。二是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从主持的学生方面来看,学生要对他主持的那方面内容深入研究,兴趣加浓,知识面拓宽;另外,在同学们看来,由同学做主持,距离拉近了,学习热情也高了,许多时候就敢于发言,敢于质疑,形成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局面。
六、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1.到图书馆上语文课。学生从小学开始就背孤立的词语解释,挖空心思造句,机械地抄写,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做一些无聊的习题中,根本没有时间去品味古今中外的优秀文章,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更没有积累足够的语言信息、形成语感,导致阅读能力下降,语言贫乏。所以每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到图书馆上阅读课。老师教的东西最多就是一杯水、一桶水,让学生自己到大江大海里去游泳,获取更多的知识。
2.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新课标要求教师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包括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体裁中的名篇,这样的编排最适合进行研究性学习,所以我根据教材单元安排,让学生自己选择研究角度,进行研究学习,到图书馆找资料或到电子阅览室上网搜寻材料,写研究报告。如:第三册学习唐诗宋词,我就让学生确立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专题来进行研究,并写出研究报告,要求多渠道查找资料,丰富自己论文的内容。学生选取的角度多种多样,写出来的文章富有内涵,渗透着学生的文化底蕴。比如有学生写《奉旨填词柳三变》,有同学写《苏轼的赤壁情》,有同学写《〈诗经〉中坦率的爱情》《诗歌中的浪漫主义手法》等等。
通过上面的做法,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变苦学为乐学,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语文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