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聚焦家庭资源,实施游戏驱动
【作者】 沈 洁
【机构】 杭州市滨江区钱塘实验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家庭游戏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活动形式之一。本研究通过,对幼儿家庭游戏的现状调查,从其存在的问题中提出相应策略,分别从家庭游戏中的游戏观、游戏玩法、家园共育三个方面来阐述,旨在其能建立合适的家庭游戏模式,发展家庭之和睦,家庭成员之和谐,致使学前儿童在游戏组织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家庭游戏、游戏组织
家庭游戏是以游戏为主体,父母为游戏成员的自发式游戏模式。良好的家庭游戏能愉悦幼儿的身心,也能推动家庭成员之间的融合,更能提高幼儿的身体机能。但由于家长对游戏的认识趋向边缘、家庭居住环境局限、电子产品泛滥、父母工作忙碌导致了游戏在家庭中的作用。本研究试图通过调查家庭游戏现况,辨析存在的问题原因,提出相应建议,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教育观与游戏观,促使家庭游戏的正面发展。
一、家庭游戏现状调查分析
(一)游戏观念不了解
本文通过问卷法对我园100户家庭进行情况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3份,有效率达93%。
在调查中,我们可以得知:
1.家长对于家庭游戏的概念很模糊
大致可以分为这几种:家庭游戏是幼儿自发的唱歌、涂鸦,家庭游戏是家长看着孩子玩耍,家庭游戏中玩具比陪伴更重要,调查中还发现,有部分家庭认为家庭游戏可有可无。
2.家长对于家庭游戏的认同感很低
家长认为游戏更多的需要借助于玩具,而教育才需要家长的陪伴,家长没有深刻领悟到在幼儿阶段孩子学本领的状态:生活即学习,游戏即学习。
(二)游戏场地不妥当
调查表明,在家庭中,48%的家庭在家中有设立单独的游戏空间,给予孩子游乐玩耍,30%的家庭中设立了儿童房,且二胎共用一件房的比例占到25%,家庭中没有特定场地给予孩子的家庭占到22%。在小区中,5%的家庭居住在人、车分离的小区,91.4%的家庭居住在办封闭半流动的小区,3.2%的家庭居住在普通小区。从数据当中我们不难发现,游戏房这个词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很低,说明家长没有很好考量什么是家庭游戏需要的配置,对家庭游戏的关注度低甚至是无关注。
(三)游戏内容不明确
从表一中可以看出拼搭类与绘本类的比例最高,且电子产品的使用也呈现很高的趋势。说明孩子独自游戏的时间长、自主游戏的次数多,且孩子也已经习惯了独立游戏。
表一:家庭游戏中孩子游戏的内容选择
二、幼儿家庭游戏中存在的问题
(一)卒卒鲜暇
调查中,以周为单位,不加班的家庭有12.9%,加班1-2天的有48.3%,加班3-4天的有23.7%,每天都不在家的有1%。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来自于父母的职业都偏向于IT等电子商务,且自主创业的家庭很多,只有极少部分家庭由全职妈妈带领。且重心也不在于是否有陪孩子玩,更多的是分享一天中的琐事,不会主动的开启游戏模式。
(二)置身事外
表二中,我们可以看出家长的参与率不高,且家长的参与时间不长,这主要源于家长对家庭游戏的不重视、不理解且不知道怎样引领、参与并指导幼儿进行游戏。
表中数据的呈现,我们可以看到21.5%的家长愿意主动参与到幼儿的游戏当中,但全程参与的比率却很小,说明家长对于活动是一种明朗但又不专注的一种投入,而被动参与的家长更是存在感很低,跟孩子的互动比较机械。
表二:家庭游戏中家长参与家庭游戏的时间
(三)置之不理
在调查中,10.8%的家长会指导幼儿的游戏,35.5%的家长会在幼儿的邀请下进行指导,53.8%的家长不会进行指导,有些是因为家长缺乏相对于科学的指导,有些是因为家长忙于自己的事不去指导,还有些事因为家长不愿意指导,认为幼儿的游戏不需要家长的指导,游戏是一种自发的,且幼儿应该独立完成的事情,游戏过程不需要家长的陪同,自娱自乐即可孩子自己完成即。
三、建议与对策
(一)推进游戏观念,扛起成长征程
于振峰主编的《体育游戏》(第二版)中,根据参与游戏目的及组织形式的差异,将游戏划分为娱乐性游戏、教育性游戏和竞赛性游戏三大类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又将教育性游戏划分为幼儿启蒙游戏、体育游戏与智力游戏。游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随之而来游戏给予孩子的发展也是变幻莫测的,我们可以从不同游戏中带给孩子不同体验,体育游戏中可以发展幼儿的拍、投、抛、接、踢、击、顶、踩等运动方式,智力游戏中可以提高幼儿的观察、推理、判断、注意力、发应能力、记忆能力等,启蒙游戏中可以发展幼儿的社会交流、情感输出等,家庭游戏不再是单一、无目的的乱玩,而是有目的、有规划的组织。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肢体与感官的全面提升。
(二) 践行教育之本,聚力家园合作
1.筑实之教——沙龙角
每月一次沙龙活动,让家长各抒己见一起来分享家庭游戏所带来的改变,分享家庭游戏所带来的新感悟,并把每次一家庭游戏活动拍下照片、记录上文字,以学期为单位装订成册。让家庭感受到家庭游戏对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发展幼儿的运动、语言、情感、社会交往等多种能力。
2.凝心发力——漂流瓶
两周一次的漂流瓶活动,家长以电子稿的方式备注好游戏名称、玩法、人数及游戏目标,供其他父母借鉴,丰富家长的游戏经验。
专家论坛
3.向上向善——家长论坛
召开家长论坛,让专家把家庭游戏中家长的困惑进行解答,也让专家梳理家庭游戏的开展意义和发展潜能。用专业的理论告知家长作为孩子的父母,有必要在生活中开展丰富的家庭游戏来提高幼儿的知识水平、提升幼儿的社会认知、加强幼儿的体魄,在游行中渗入不同领域的知识及技能“寓教育于游戏”当中。
(三)构建游戏形式,护航游戏法则
1.“创”玩
(1)游戏的内容可以是多元的、变化的、一物多玩的,从家长与儿童的兴趣、经验、感官入手,选择适宜的游戏模式如益智游戏、体育游戏、启蒙游戏来促进幼儿的知识储备及身体素质。
(2)游戏的工具上可以从家庭常规物品入手,选择一些低结构的物体,如凳子、桌子、绳子,也可以根据幼儿的需求购置一些高结构的物体,如拉起器、投掷毯等。
案例:
游戏一:
益智游戏——哪只碗不见了
目标:发展观察力与记忆力
准备:不同颜色、图案的碗
玩法:1.幼儿观察碗,说一说碗的花纹。
2.父母快速出示一只碗并收回,幼儿回忆碗的花纹,父母再次验证。
3.父母同时出示6只碗后,蒙眼,父母将其中的一只碗藏起来,幼儿说出少了哪只。
游戏二:
体育游戏——碗桥
目标:发展幼儿的垮跳能力和灵敏素质
准备:碗6只、3米左右的地线、娃娃
玩法:幼儿走过独木桥来到河对岸跳过碗做成的小河,拿到娃娃就返回,进行若干次。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得知家庭游戏的材料可以根据幼儿的需求进行任意的变化,也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进行任意的模式及类型的转化,通过丰富且多样的道具让孩子的发展从不同的维度展开。
1.“精”玩
家庭游戏要保证其充足的游戏时间,研究表明,每户家庭一周可以进行2-3次的家庭游戏,且每次活动保证30分钟以上,使孩子在成人的陪同下能有效、有价值的展开,让玩变成一件精致的享受,让幼儿沉浸于家庭游戏的喜乐中,切身感受到家庭游戏所带来的互动魅力。
2.“齐”玩
在家庭游戏中,父母作为引领着起着极为重要的开拓作用,游戏方式可以以多种形式展开:
(1) 幼儿vs妈妈模式
这种模式是非常常态化的,也能很好促进幼儿与妈妈之间的沟通,从与妈妈的游戏中能让幼儿感受到母性的柔和、提高幼儿的思辨能力、增强对待事物的态度,提升家庭之间的情感交流。
(2) 幼儿vs爸爸模式
这种模式比较少见但绝对是给予幼儿更多情感体验,能通过与爸爸的游戏,增强孩子勇敢的品质、坚持的毅力、十足的勇气。
(3) 幼儿vs双亲模式
这种模式常见但不常进行,双亲模式是家庭游戏中最融合的方式,家庭游戏可以满足幼儿的安全需要,增加幼儿的归属感、接纳幼儿对于爱的依托。
参考文献:
[1]学前游戏论[M]. 丁海东.教育研究.2001
[2]亲子游戏中家长角色的个案研究[D]. 李阿芳.西南大学.2008
[3]成人规训下的儿童游戏综述[J]. 张罗斌.2009
[4]游戏概论[M]. 石民勇.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9
[5]体育游戏[M]. 刘福林.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1
作者简介:沈洁、本科、杭州市滨江区钱塘实验幼儿园、幼一.
关键词:家庭游戏、游戏组织
家庭游戏是以游戏为主体,父母为游戏成员的自发式游戏模式。良好的家庭游戏能愉悦幼儿的身心,也能推动家庭成员之间的融合,更能提高幼儿的身体机能。但由于家长对游戏的认识趋向边缘、家庭居住环境局限、电子产品泛滥、父母工作忙碌导致了游戏在家庭中的作用。本研究试图通过调查家庭游戏现况,辨析存在的问题原因,提出相应建议,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教育观与游戏观,促使家庭游戏的正面发展。
一、家庭游戏现状调查分析
(一)游戏观念不了解
本文通过问卷法对我园100户家庭进行情况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3份,有效率达93%。
在调查中,我们可以得知:
1.家长对于家庭游戏的概念很模糊
大致可以分为这几种:家庭游戏是幼儿自发的唱歌、涂鸦,家庭游戏是家长看着孩子玩耍,家庭游戏中玩具比陪伴更重要,调查中还发现,有部分家庭认为家庭游戏可有可无。
2.家长对于家庭游戏的认同感很低
家长认为游戏更多的需要借助于玩具,而教育才需要家长的陪伴,家长没有深刻领悟到在幼儿阶段孩子学本领的状态:生活即学习,游戏即学习。
(二)游戏场地不妥当
调查表明,在家庭中,48%的家庭在家中有设立单独的游戏空间,给予孩子游乐玩耍,30%的家庭中设立了儿童房,且二胎共用一件房的比例占到25%,家庭中没有特定场地给予孩子的家庭占到22%。在小区中,5%的家庭居住在人、车分离的小区,91.4%的家庭居住在办封闭半流动的小区,3.2%的家庭居住在普通小区。从数据当中我们不难发现,游戏房这个词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很低,说明家长没有很好考量什么是家庭游戏需要的配置,对家庭游戏的关注度低甚至是无关注。
(三)游戏内容不明确
从表一中可以看出拼搭类与绘本类的比例最高,且电子产品的使用也呈现很高的趋势。说明孩子独自游戏的时间长、自主游戏的次数多,且孩子也已经习惯了独立游戏。
表一:家庭游戏中孩子游戏的内容选择
二、幼儿家庭游戏中存在的问题
(一)卒卒鲜暇
调查中,以周为单位,不加班的家庭有12.9%,加班1-2天的有48.3%,加班3-4天的有23.7%,每天都不在家的有1%。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来自于父母的职业都偏向于IT等电子商务,且自主创业的家庭很多,只有极少部分家庭由全职妈妈带领。且重心也不在于是否有陪孩子玩,更多的是分享一天中的琐事,不会主动的开启游戏模式。
(二)置身事外
表二中,我们可以看出家长的参与率不高,且家长的参与时间不长,这主要源于家长对家庭游戏的不重视、不理解且不知道怎样引领、参与并指导幼儿进行游戏。
表中数据的呈现,我们可以看到21.5%的家长愿意主动参与到幼儿的游戏当中,但全程参与的比率却很小,说明家长对于活动是一种明朗但又不专注的一种投入,而被动参与的家长更是存在感很低,跟孩子的互动比较机械。
表二:家庭游戏中家长参与家庭游戏的时间
(三)置之不理
在调查中,10.8%的家长会指导幼儿的游戏,35.5%的家长会在幼儿的邀请下进行指导,53.8%的家长不会进行指导,有些是因为家长缺乏相对于科学的指导,有些是因为家长忙于自己的事不去指导,还有些事因为家长不愿意指导,认为幼儿的游戏不需要家长的指导,游戏是一种自发的,且幼儿应该独立完成的事情,游戏过程不需要家长的陪同,自娱自乐即可孩子自己完成即。
三、建议与对策
(一)推进游戏观念,扛起成长征程
于振峰主编的《体育游戏》(第二版)中,根据参与游戏目的及组织形式的差异,将游戏划分为娱乐性游戏、教育性游戏和竞赛性游戏三大类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又将教育性游戏划分为幼儿启蒙游戏、体育游戏与智力游戏。游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随之而来游戏给予孩子的发展也是变幻莫测的,我们可以从不同游戏中带给孩子不同体验,体育游戏中可以发展幼儿的拍、投、抛、接、踢、击、顶、踩等运动方式,智力游戏中可以提高幼儿的观察、推理、判断、注意力、发应能力、记忆能力等,启蒙游戏中可以发展幼儿的社会交流、情感输出等,家庭游戏不再是单一、无目的的乱玩,而是有目的、有规划的组织。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肢体与感官的全面提升。
(二) 践行教育之本,聚力家园合作
1.筑实之教——沙龙角
每月一次沙龙活动,让家长各抒己见一起来分享家庭游戏所带来的改变,分享家庭游戏所带来的新感悟,并把每次一家庭游戏活动拍下照片、记录上文字,以学期为单位装订成册。让家庭感受到家庭游戏对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发展幼儿的运动、语言、情感、社会交往等多种能力。
2.凝心发力——漂流瓶
两周一次的漂流瓶活动,家长以电子稿的方式备注好游戏名称、玩法、人数及游戏目标,供其他父母借鉴,丰富家长的游戏经验。
专家论坛
3.向上向善——家长论坛
召开家长论坛,让专家把家庭游戏中家长的困惑进行解答,也让专家梳理家庭游戏的开展意义和发展潜能。用专业的理论告知家长作为孩子的父母,有必要在生活中开展丰富的家庭游戏来提高幼儿的知识水平、提升幼儿的社会认知、加强幼儿的体魄,在游行中渗入不同领域的知识及技能“寓教育于游戏”当中。
(三)构建游戏形式,护航游戏法则
1.“创”玩
(1)游戏的内容可以是多元的、变化的、一物多玩的,从家长与儿童的兴趣、经验、感官入手,选择适宜的游戏模式如益智游戏、体育游戏、启蒙游戏来促进幼儿的知识储备及身体素质。
(2)游戏的工具上可以从家庭常规物品入手,选择一些低结构的物体,如凳子、桌子、绳子,也可以根据幼儿的需求购置一些高结构的物体,如拉起器、投掷毯等。
案例:
游戏一:
益智游戏——哪只碗不见了
目标:发展观察力与记忆力
准备:不同颜色、图案的碗
玩法:1.幼儿观察碗,说一说碗的花纹。
2.父母快速出示一只碗并收回,幼儿回忆碗的花纹,父母再次验证。
3.父母同时出示6只碗后,蒙眼,父母将其中的一只碗藏起来,幼儿说出少了哪只。
游戏二:
体育游戏——碗桥
目标:发展幼儿的垮跳能力和灵敏素质
准备:碗6只、3米左右的地线、娃娃
玩法:幼儿走过独木桥来到河对岸跳过碗做成的小河,拿到娃娃就返回,进行若干次。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得知家庭游戏的材料可以根据幼儿的需求进行任意的变化,也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进行任意的模式及类型的转化,通过丰富且多样的道具让孩子的发展从不同的维度展开。
1.“精”玩
家庭游戏要保证其充足的游戏时间,研究表明,每户家庭一周可以进行2-3次的家庭游戏,且每次活动保证30分钟以上,使孩子在成人的陪同下能有效、有价值的展开,让玩变成一件精致的享受,让幼儿沉浸于家庭游戏的喜乐中,切身感受到家庭游戏所带来的互动魅力。
2.“齐”玩
在家庭游戏中,父母作为引领着起着极为重要的开拓作用,游戏方式可以以多种形式展开:
(1) 幼儿vs妈妈模式
这种模式是非常常态化的,也能很好促进幼儿与妈妈之间的沟通,从与妈妈的游戏中能让幼儿感受到母性的柔和、提高幼儿的思辨能力、增强对待事物的态度,提升家庭之间的情感交流。
(2) 幼儿vs爸爸模式
这种模式比较少见但绝对是给予幼儿更多情感体验,能通过与爸爸的游戏,增强孩子勇敢的品质、坚持的毅力、十足的勇气。
(3) 幼儿vs双亲模式
这种模式常见但不常进行,双亲模式是家庭游戏中最融合的方式,家庭游戏可以满足幼儿的安全需要,增加幼儿的归属感、接纳幼儿对于爱的依托。
参考文献:
[1]学前游戏论[M]. 丁海东.教育研究.2001
[2]亲子游戏中家长角色的个案研究[D]. 李阿芳.西南大学.2008
[3]成人规训下的儿童游戏综述[J]. 张罗斌.2009
[4]游戏概论[M]. 石民勇.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9
[5]体育游戏[M]. 刘福林.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1
作者简介:沈洁、本科、杭州市滨江区钱塘实验幼儿园、幼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