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
【作者】 欧 斌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府荆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需要会不断发生变化,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变化着自己的角色。如何能充分利用45分钟,取得最佳教学效果,那就看我们老师在怎样把握课堂上的时间。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 教学艺术 积极性
教学是一门艺术,是创造,是师生之间激情与激情的碰撞。课堂教学要体现课改新理念,打破传统的纯封闭式课堂教学,扭转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课堂的时空,开放教学的模式,活跃课堂气氛。课堂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小组合作,搞实验,教学巡视,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的问题或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实验过程和结论。应该如何去创造课堂教学艺术化呢?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数学课上要注意培养学生哪些好的习惯呢?首先是独立思考习惯。发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是一种良好的思维品质,遇到问题要善于主动思考,养成认真钻研、耐心细致的习惯,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其次是合作交流习惯。经过同学们对数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或疑问,在小组内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采纳别人的意见,形成更深刻的认识,这个过程就是合作交流。这是共同进步的过程,对学生发展受益无穷。再次是质疑习惯。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第一,能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由别人来帮助解答;第二,发现别人不正确的地方,矫正别人的错误观点。学生开始学着提问题时可能提出的问题太大、太空,或提出的问题没有针对性,随着这种习惯的养成,学生提问题的能力也就会不断提高、逐渐形成。最后是自我管理习惯。小学生虽然自我管理的能力较差,但是责任心强,有集体荣誉感,我们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小组长具体负责管理好他们的小组,组与组之间展开竞赛,看哪个小组上课纪律最好,回答问题、交流合作最积极。在小组自我管理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主动、定期找组长交流意见,提出建议。对管理较好的小组要及时表扬,对较差的小组教师要给组长施加一定的压力,让组长觉得自己的小组管理不好是由于自己的不负责或无能,从而促使小组长更认真地干好自己的管理工作。
二、真诚面对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敢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惟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使课堂成为交流的“沙龙”。
新课程重视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这对于向来认为“隔行如隔山”的学科型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怎么办?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一个教人者转化为学习者,真诚地学会倾听,和学生共同探究、共同发展。同时教师又要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唯有此,学生才能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长大。再则教师还要做个性张扬的激励者,让每个学生在教师个性张扬的激励氛围中得到尊重,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三、充分利用电教手段。
小学生年龄小,感知事物比较直观,注意力不稳定,无意注意占优势。针对这种特点,除经常变换方式外,还需动用及变换教具,调剂学生的兴奋点。因此教师须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例如光学投影仪不仅起到小黑板的作用,而且还可以通过制作一些彩色卡片,插图等丰富我们的教学,为学生创造生动形象的情景,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教学录像能做到图文生色并茂,字幕与动画的巧妙运用,使音形义有机结合,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感知和理解语言的形式和内容,电脑更是融声音 画面 动作 知识于一体,更深层次地加深学生的感知。这些手段有机配合形、光、声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观,就会使呆板,紧张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活泼。
四、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应变。
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需要会不断发生变化,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变化着自己的角色,要能胜任“导演、教练和指挥员的角色。充分利用45分钟,使课堂活动层次分明,衔接紧凑,妥善处理课堂上随时出现的各种问题,活用不同教学技巧,以设计出变化多样,趣味无穷的课堂来。
五、让学生加强练习,
“没有训练就没有能力”,这是跟随马芯兰老师在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深刻体会。教师在课前做到两点:一是深钻全套教材,将每一课的训练内容,都置于知识整体结构之中;二是全面深入地了解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水平,结合教学的进度设计出训练的内容。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有新的突破
训练是以知识中最原始的基本概念为魂,以知识的内在联系为线,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再现。在知识再现的过程中,对学生要有更新、更高的要求,使他们对旧知识有新的认识和理解。这个“新”,蕴含着学生的一种新的学习能力。
2、抓准关键
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以恰到好处的“提示”。这一“提示”,绝非是将新知识、新内容指点给学生,也绝非讲授;而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朝着教师提示的方向去探索、去发现、去认识、去提高。
3、设计精当
在课堂上,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问题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发现的机会,有充分思考、探索、研究的时间,使他们都能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创造性。
总之,面对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的教学,我们只有善于去探索,才能成功地把一节节课,变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蕴含丰富的审美价值,并使每个参与者得到艺术的享受。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 教学艺术 积极性
教学是一门艺术,是创造,是师生之间激情与激情的碰撞。课堂教学要体现课改新理念,打破传统的纯封闭式课堂教学,扭转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课堂的时空,开放教学的模式,活跃课堂气氛。课堂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小组合作,搞实验,教学巡视,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的问题或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实验过程和结论。应该如何去创造课堂教学艺术化呢?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数学课上要注意培养学生哪些好的习惯呢?首先是独立思考习惯。发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是一种良好的思维品质,遇到问题要善于主动思考,养成认真钻研、耐心细致的习惯,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其次是合作交流习惯。经过同学们对数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或疑问,在小组内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采纳别人的意见,形成更深刻的认识,这个过程就是合作交流。这是共同进步的过程,对学生发展受益无穷。再次是质疑习惯。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第一,能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由别人来帮助解答;第二,发现别人不正确的地方,矫正别人的错误观点。学生开始学着提问题时可能提出的问题太大、太空,或提出的问题没有针对性,随着这种习惯的养成,学生提问题的能力也就会不断提高、逐渐形成。最后是自我管理习惯。小学生虽然自我管理的能力较差,但是责任心强,有集体荣誉感,我们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小组长具体负责管理好他们的小组,组与组之间展开竞赛,看哪个小组上课纪律最好,回答问题、交流合作最积极。在小组自我管理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主动、定期找组长交流意见,提出建议。对管理较好的小组要及时表扬,对较差的小组教师要给组长施加一定的压力,让组长觉得自己的小组管理不好是由于自己的不负责或无能,从而促使小组长更认真地干好自己的管理工作。
二、真诚面对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敢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惟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使课堂成为交流的“沙龙”。
新课程重视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这对于向来认为“隔行如隔山”的学科型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怎么办?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一个教人者转化为学习者,真诚地学会倾听,和学生共同探究、共同发展。同时教师又要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唯有此,学生才能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长大。再则教师还要做个性张扬的激励者,让每个学生在教师个性张扬的激励氛围中得到尊重,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三、充分利用电教手段。
小学生年龄小,感知事物比较直观,注意力不稳定,无意注意占优势。针对这种特点,除经常变换方式外,还需动用及变换教具,调剂学生的兴奋点。因此教师须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例如光学投影仪不仅起到小黑板的作用,而且还可以通过制作一些彩色卡片,插图等丰富我们的教学,为学生创造生动形象的情景,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教学录像能做到图文生色并茂,字幕与动画的巧妙运用,使音形义有机结合,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感知和理解语言的形式和内容,电脑更是融声音 画面 动作 知识于一体,更深层次地加深学生的感知。这些手段有机配合形、光、声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观,就会使呆板,紧张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活泼。
四、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应变。
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需要会不断发生变化,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变化着自己的角色,要能胜任“导演、教练和指挥员的角色。充分利用45分钟,使课堂活动层次分明,衔接紧凑,妥善处理课堂上随时出现的各种问题,活用不同教学技巧,以设计出变化多样,趣味无穷的课堂来。
五、让学生加强练习,
“没有训练就没有能力”,这是跟随马芯兰老师在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深刻体会。教师在课前做到两点:一是深钻全套教材,将每一课的训练内容,都置于知识整体结构之中;二是全面深入地了解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水平,结合教学的进度设计出训练的内容。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有新的突破
训练是以知识中最原始的基本概念为魂,以知识的内在联系为线,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再现。在知识再现的过程中,对学生要有更新、更高的要求,使他们对旧知识有新的认识和理解。这个“新”,蕴含着学生的一种新的学习能力。
2、抓准关键
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以恰到好处的“提示”。这一“提示”,绝非是将新知识、新内容指点给学生,也绝非讲授;而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朝着教师提示的方向去探索、去发现、去认识、去提高。
3、设计精当
在课堂上,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问题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发现的机会,有充分思考、探索、研究的时间,使他们都能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创造性。
总之,面对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的教学,我们只有善于去探索,才能成功地把一节节课,变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蕴含丰富的审美价值,并使每个参与者得到艺术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