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促”书写、夯“经验”——大班幼儿“前书写经验”形成

【作者】 沈 洁

【机构】 杭州市滨江区钱塘实验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在《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一书中,我们所接收到的重点词句是:“前书写是指儿童在未接受正式的书写教育之前,根据环境中习得的书面语言知识,通过涂鸦、图画、像字而非字的符号、接近正确的字等形式进行的书写。”
   在班级创设中我也反思到,前书写在班级环境中融入的不足,存在“无内容”“无渗透”等表现。于是我从一日活动中最初始的入园五件事入手,来丰富孩子的前书写能力,拓展孩子的前书写经验。
  关键词:前书写、幼儿
  一、书写的不稳定性
  (一)机械记录——晨检牌
  我们发现幼儿园的插放晨检牌环节,大都以幼儿根据学号插放的单一形式为主,机械的插放使得这一环节对于孩子除了完成任务并无其他发展意义。于是我们在想,简单的晨检牌插放能否为幼儿创造学习的机会,能否帮助幼儿得到更多发展。
  (二)高控记录——喝水墙
  在已有的喝水墙上,我们把点心记录以及喝水记录,共同创设在这块区域内,区块的名称为“能量加油站”,为了能给孩子们一个认知的经验,我把这5个字加入了前识字的经验,创设成孩子们能够理解并认知的字体。但在一个月后,孩子的前书写经验增加了,这个区块名字的创设显得高控及空洞,名字的呈现毫无意义,对孩子的语言核心经验也没有很好的发展。
  (三)刻板记录——衣帽柜
  孩子晨间入园放书包环节,总有一幕这样的景象:
  镜头一:
  A:这是我的柜子,上面写着我的数字,你看23号,这是我的。
  B:谁说这是你的?这上面写着32号,是我的。
  镜头二:
  A: 你为什么不放书包呀?
  B:我不知道我几号。
  A:你好像是7号。
  C:不对不对,7号柜子是我的。
  A:那你去问问老师吧。
  B:沈老师,我的学号是几号呀?
  沈:宝贝,你忘记你的学号了吗?你的学号是9号哦!
  B:9号,我记住啦。
  沈:为什么你总是忘记你的学号呢?
  B: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忘记。
  沈:比起学号,你认为用什么代替标记你不会忘记呢?
  B:额,名字,但是我不会写名字,名字太难了。
  沈:不会写没关系,我们可以用画的方式来表现出名字哦,你想试试吗?
  B:嗯,那好吧。
  新班级、新环境,再加上零零散散的个体来园时间,有部分孩子还不能很好的将自己的物品与学号很好的对应起来,更多的时候需要老师的引导;也有部分孩子由于书写方式的错误,导致数字的左右结构产生了颠倒。孩子们的认知矛盾少则一次,多则4、5次,这样反复的确认过程不但减弱了孩子对于集体的归属感,更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
  (四)单一记录——植物角
  如图1所示,植物角是
我们班晨间一起养护的区
块,孩子在这片区块中养
殖了2种动物:蚂蚁和蜗
牛,在做孩子的记录表时,
蚂蚁区的观察记录仅限于
画蚂蚁挖洞的部分,缺少
孩子如何选择、如何养护的持续过程,且记录的形式太简单,不能突出幼儿的感官体验,前书写经验提升值为“0”。
  二、调试书写方式
  对于入园五件事这个内容,很容易被老师所忽略,原因有二:一、被同化,二、无创意。然而,经过我们的研究与设计,整合出了入园五件事中前书写核心经验新创想。
  (一)巧融合,促进前书写意识
  从机械式的插牌中,孩子们不能很好的跟晨检牌有互动,他们更多的是一种投放,单一的手部练习,于是我班改变了晨检牌与孩子的互动关系,从单项投放改为双向给予。
  改变一:去除学号
  孩子们不再机械的进行机械插牌,而是按照入园的顺序进行排列。如图2所示,第一列显示的是原先的学号;第一步,用塑封纸覆盖学号栏;第二步,让孩子用白板笔从左至右书的顺序书写自己的名字。








  从图中我们就可以得出孩子入园的时间,孩子也能从中感知自己的入园排位,更好的帮助孩子及家长感知孩子在班内入园时间的早与迟,方便老师更好的观察及记录。
  改变二:更改方式
  我们把学号栏演变成空白栏,让孩子们在插牌的同时,用图案、符号、涂鸦或相似非似的字来记录,请看一下表格:









  记录过程图中,孩子的前书写能力从不同纬度都有了提升:
  1.建立书写行为习惯的经验:随意涂鸦——用“粥”的图案来表示“周”——再用自己的姓氏“周”来代替整个字。
  2.感知理解汉字结构的经验:用方框来替代不会写的字——用一个嘟嘴的图案来表示嘟嘟的名字——用两个嘟嘴的图案表示嘟嘟的名字,感知了“一字一音”。
  3.学习创意书写表达的经验:借助自己的想法用画来替代——用接近于木头的图案来表示“穆”的意思——用木头图案利用同音的特点,进行“穆”的书写。
  从机械型插牌到自主性记录,我们给予孩子灵活的前书氛围,让孩子能够潜移默化的从书写的行为习惯、汉字结构、创意书写三方面有不同的提高,调动了孩子与笔的互动经验,奠定良好的前书写经验。
  (二)重领会,创设前书写情境
  改变三:标识文字
  在点心、喝水的融合墙上,摒弃了老师所创设的名字,改由孩子进行充分的联想与创作。孩子从实际出发,用前书写的已有经验来表达此区块的名字,如图3所示,区块的标题:能量加油站,就是用了不同的画图方式来呈现:
   1.用大姆手指图案代表:“能”量的能;
  2.用星星图案代表:能“量”的量;
  3.用房屋图案代表:“加”油站的加;
  4.用一壶油图案代表:加“油”站的油;
  5.用站着的小朋友图案代表:加油“站”的站。
  从高控记录到自发观察,我们还原了孩子的前书写模
式,发挥孩子的表达,突破识字的瓶颈,能够用创意的形式进行记录,能够用画图的方式进行标识,增加了孩子与墙面的互动,调动孩子对于前书写呈现方式的认知。














  (三)随机缘,引导前书写能力
  改变四:替换名字
   在与孩子的日常交往中,很明显能够感受到孩子对于物品的占有欲,孩子希望标记自己物品的方式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充满自我情感、拥有自我态度的名字。因此,我与孩子们群策群力,开展了一次以《画名》为主题的晨间谈话,通过孩子们的创造与想象来填满每个孩子的思维空间,例如谭李希这个名字,李希对于自己的姓氏始终不能勾画出符合姓氏的图案,于是小朋友们七嘴八舌的畅想起来,有的说:谭好像一潭水的潭,有的说:谭就是弹起来的弹,有的说:谭就像弹簧的弹,在一阵讨论之后,李希觉得弹簧这个很适合她的名字就画上了弹簧的模样,在创作过程中,孩子们的联想与发散性思维是喷涌式的呈现,以下就是与孩子们畅想后的部分名字标识:















  从刻板记录到创意式备注,孩子们的创造力有了长足的提升,每个孩子都设立了属于自己的名字贴,也正是有了一个相互揣摩的经验,让孩子从自身到他人,对于以“画替字”、“音替字”、“符号替字”、“字母替字”的前书写策略有了逐步的积累,发展幼儿对于前书写中书面文字的熟悉。
  (四)览记录,拓展前书写经验
  改变:记录内容
  在植物角的已有记录中,孩子们对于观察蚂蚁有,且只有一种途径记录,那就是绘画。孩子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示蚂蚁的挖洞现状,然后用对话来表示画的内容。过程性的记录与发现被淡化了,于是我们把这项技能渗透到了表格中,制作了蚂蚁记录本:1.增加了封面的绘画表述;2.叠加了照片呈现;








  3.创设了记录表格,我们想通过这一本记录本能真真实实记录孩子的想法与发现。
  1. 封面
  孩子组完队后,用涂鸦的方式来阐述自己的队名,如图4所示,孩子们取得队名是:蚂蚁城市。
  2. 照片
  如图5所示,首页是组员的介绍,照片下方则是孩子用前书写的方式记录选择此蚂蚁工坊的缘由及想法。
  接下来我们也会用老师的视角来捕捉孩子的观察照片,并给予留白让孩子自己填充所看、所思、所想、所悟,
  3.记录
  如图6所示,孩子的记录通过自己的视角来呈现,有的观察视角是睡觉方式,有的观察视角是挖洞路径,有的观察视角是喂养方式,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来记录蚂蚁的成长。
  从单一记录到全面记录,从单种形式到多种形式的呈现,孩子对于书写有了较强的愿望,也试图用自己的书写方式来让同组伙伴或他人理解自己的想法,通过这一书写过程拓展了孩子的前书写能力。












  三、夯实前书写能力
  对照《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后,对入园五件事中开展“前书写活动”有几点感悟:
  (一) “寻找”信息
  孩子对于前识字的初体验,需要老师及环境的辅佐,需要在环境中不断的投放新颖的体裁来提升幼儿的关注及兴趣。
  (二) “研习”记忆
  孩子在教育环境的支持中,已有经验会不断的递增,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总结幼儿的已有经验,迎合幼儿的前书写探索欲,来帮助孩子规整已有的经验,协助孩子记忆已有的知识储备。
  (三) “练习”能力
  通过大量的前书写开展后,教师应该设计和筹划新的教育环境,让孩子可有有练习的机会,调动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谋出新的前书写篇章。
  从机械插牌到自主记录,从高控记录到自发记录,从刻板记录到创意式备注,从单一记录到多元书写,这是纬度与空间的融合,让孩子从初写中感知前书写的趣味,触写出不一样的美丽篇章。
  参考文献:
  [1]书香家风培育出文人郁达夫[M].陈乐君.??家庭教育杂志社.2018
  [2]叶圣陶“儿童种子观”的内外价值及其当代要义[J].孙春福.江苏教育研究.2015
  作者简介:沈洁、本科、杭州市滨江区钱塘实验幼儿园、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