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用心浇花 花开满园

【作者】 高建秋

【机构】 神木第二完全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俗话说得好: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的这条道路上,我们每位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得力的教法。下面我就从要有细腻的过程和明确的教法谈谈我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大家都知道,教学成功的最大秘诀就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再加上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我的做法是:
  一、取悦学生——与孩子和谐相处。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乐其道,才能积极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其实我曾经也很困惑,有时往往是真心对学生好,可是有时学生真的不领情。要想和学生搞好关系,还真得要和他们斗智斗勇。 因此很多时候,我没有摆上师道尊严的面孔,而是把学生作为朋友用心相处。课下我会与他们谈天说地,尤其是我特别喜欢向他们倾诉衷肠,从个人故事到工作烦恼,我会毫无顾忌说出来,这样孩子们就觉得我与他们之间没有多少距离,让他们知道老师和他们是同一战壕的。课上,我的笑容灿烂,我的要求严格,决不容忍一个同学不用心,即使你是一向成绩较好的,只要在学习上出现了不该犯的错误,我依然会不依不饶的批评。这就是爱严并济。
  二、营造氛围——与小考亲密接触。
  良好的氛围能够起到感染、影响和激发的作用。因此,我们在黑板报上写了一些字号很大的非常直白的、具有激励性的话,像,“你想考上重点中学吗?”“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让他们天天受到语言的激励,奋发向上;在班里竖起倒计时牌,让他们天天产生紧迫感,天天去拼搏。这些做法无形中起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5月份我们就结束了教材内容,离统考还有一个半月的时间。我们以《题库精选》这本复习资料为总复习的主要内容。学生晚上做,老师白天评讲,反复练习。在完成《题库精选》这本复习资料的同时穿插了一定的考试,在反复的考试中去发现新问题,年级组的教师之间齐心协力,做到资源共享。从而把在反复的考试中发现的新问题转化成学生已知的知识。
  三、激活课堂——与学生激情互动。
  课堂如一泓清水,只要你激活了,就会轻波漾漾,荡来一片春色。在课堂上,我尽量体现三维目标,结合实际传授知识,尽量实施新课改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大胆交流讨论,激发学生回答问题,尽情表扬。营造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我觉得老师上课应讲究激情,你的情激发了才能感染学生,学生才有兴趣继续听你的课,才有兴趣吸收你的知识。我想,这一点大家做得肯定比我好。
  四、强化学习——为学生指点迷津。
  我从基础、阅读、习作三个方面谈谈我的做法:
  1、夯实基础:平时要求学生起床晨读、到校早读,多读多悟。每篇课文都读,选重点熟读精点背诵。要求学生边读边认字边理解,而不是一味地求快,以免出现“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情况。为了尽快使学生掌握最重要的需要积累的词句段篇,凡是课本上规定需要背诵的课文、段落、格言、诗句等内容,我把它们全部找出来让学生做上记号,要求学生背诵或默写。每段时间组长小检查,老师大检查,通过检查促使每位学生都过关。
  2、强化阅读:期末复习时,为了尽最大努力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兴趣,我暂时没有考虑学生会考得怎么样,而是先给学生做了一个思想上的动员:“对阅读有兴趣,比你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把相应的问题都做出来还要有意义。我们阅读干什么?目前对你们来说,至少两个目的:一是获取信息,二是满足精神上的需求,享受阅读的快乐。”接着我就采取了紧急补救措施,比如,归类了大量的阅读短文,一篇一篇地让学生看,但学生看文章时,千万不要打断学生的思路进行所谓的分析讲解,并且不允许互相干扰,每个学生都只允许独立地默读,我对学生说:“你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做题目,而是学着看懂文章,享受能看懂文章的乐趣,或者把文章当成故事来看。文章看懂了,文章后面的题目不会太难做。我提两点要求,第一是默读,不得发出声音,不得互相干扰,第二是要学着静下心来,心态不能浮躁,要用心地看文章,要看懂。”只是在学生看完后,提一个涉及文章中心的问题,找出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的语句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么理解的,或是问学生有什么感受或启发,然后就迅速进入下一篇文章的阅读中。文后的题目是在后来的几天内师生共同完成的。只要阅读量加大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3、加强习作。写作,有人觉得烦恼,有人觉得愉悦。作为语文老师,要培养学生对习作的信心,让学生明白,习作不过是以笔代口,用笔“说”出自己想要讲的话。要减少烦恼的压力。也要宣传写作带来的愉悦。我常常对学生说:“即使你们只剩下15分钟写作文的时间也要花上5分钟来审题,这是方向问题,若是跑错了,还不如原地踏步!”
  我的作文训练方法是:
  ①大量阅读。从五年级开始,我们班的语文课增设了课前一说,课前小小说的训练,每堂语文课的前三分钟由一个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文章片段进行诵读,读完后介绍文中的一些好词好段,还可以谈谈阅读后的感受。全班同学轮流进行。
  ②精讲多练。几乎每星期要求写一篇作文或者是周记,这不包括平时的测验作文。每次习作从文章的题目、布局谋篇、段落结构、中心思想的表现到用词的准确性,都要作详细的要求。然后让学生先说后写。当学生滔滔不绝的说起来,这时,我知道我的方法对了。因为学生这种蠢蠢欲动的写作欲望已经得到激发和培养。
  ③精批细评。小学生的作文是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是一种内化的过程,即使是表达生活中平淡的事情,也是对学生一次极好的思维训练。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过程,都要给以积极的鼓励、激发,建立一个新的评改模式和评价标准,一定要改变以往评改作文时间过长,教师单方面参与的状况。在批改作文中,错字标点都圈出来让学生自己改正、遣词造句好与不好都画出。有点进步的点名鼓励,写得好的大肆表扬,然后拿出几篇有代表性的来进行详细的点评。
  学无前后,教无定法。没有必胜的诀窍,只有更适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