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感悟德国职业教育 学习先进教学方法

【作者】 王新苗 杨 磊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今年六月我有幸参加中国教育部组织的中职教师赴德进修项目,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能有出国进修的机会,我感到很荣幸。
  此次培训是由中国教育部和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组织的中德职教师资进修项目,时间从6月5日到8月3日共两个月,分国内集训(6月5日-6月7日)和国外培训两个阶段(6月10日-8月3日)。
  6月5日-6月7日在北京听取了江大源、吴全全、邓泽民等教育部专家的讲座,我明确了此次培训项目的名称为:以能力建设促进中国环境和社会友好型经济发展。培训的目的为:系统学习德国职业教育体系,提高职教教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借鉴其先进经验,改变专业教师的思想观念,拓宽思路,促进我国中职院校教学改革。学习的重点是: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法及教学论。
  6月8日我们抵达了位于萨克森安哈尔特州的马格德堡市,迎来了为期八周的现代农业专业培训。
  培训内容共分为十个模块:1-农业专业的职业培训;2-行动导向和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设计;3-农业专业的课程开发;4-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5-职业教育过程的设计和规划(微观层面);6-课堂教学法;7-职业教育中的环境保护;8-行动导向课堂上的教具使用;9-职业教育中的质量保障;10-迁移、反思和终期评价。
  一、学习内容
  (一)德国职业学校的社会责任
  德国的“双元制”模式,作为一种重要的职业教育模式,受到广泛关注。在此次的德国职业教育培训中,我带着浓厚的兴趣对“双元制”的实施过程,特别是职业学校如何进行教学活动进行了一些探索。
  1.法律为“双元制”提供保障
  德国的职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一系统中,有国家层面相关部门、联邦州政府、企业、公共实训基地、培训学校等共同参与,其实施十分规范,从职业设置、每种职业要学习的课程、企业培训的相关要求以及考试等各联邦州政府都有相关法律规定,如联邦《职业教育法》、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手工业条例》、《青年劳动保护法》、《企业基本法》、《培训员资格条例》等。正是这些法律法规,和一系列配套的实施监督制度,明确规定了年轻人享有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企业和学校有保证年轻人享有教学和培训权利的义务。
  2.企业广泛参与承担重要的责任
  德国的职业学校学生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一是企业的学徒,二是全日制学生。对于企业的学徒,实施的就是“双元制”模式。“双元制”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承担了对职业教育及培训投入的社会责任,企业这么做不仅自身能获得高技能工作者,而且也为整个社会提供了大量技能型人才。这些学生60%的时间在企业学习,40%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学生的管理权属于企业。各企业根据培训条例和本企业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并实施,同时每月发给学生大约600-700欧元的生活费用。
  3.培训和考试分离更具公正性
  为体现公平原则,确保考试的独立性客观性,确保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德国“双元制”采取培训和考核分离的方式。职业教育每一个专业都要进行毕业考试,这个考试由工商协会或者是手工业协会与职业学校合作来组织。行业协会专门设有由雇主联合会、工会及职业学校三方代表组成考试委员会。确保考试按《职业培训条例》的考试要求进行,而不是根据哪一个培训机构(企业或职业学校)中所传授的具体内容,从而更客观地评价职业教育的培训质量。学生获得两个证书:一个来自于职业学校的毕业证书,一个来自行业协会的国家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两个证书不仅是就业的关键,也是以后进一步接受职业教育的基础。
  4.职业教育师资筛选严格
  5.各种教育形式之间随时分流
  德国各类教育形式之间的随时分流是一个显著特点。在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可以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接受了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生,也可以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文化课补习后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近年来,有许多已取得大学入学资格的普通教育毕业生也从头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力求在大学之前获得一定的职业经历和经验。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的可能。
  因此,双元制办学模式,深受企业与学生欢迎,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实用性的技术人才。
  总之,德国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全面的职业行动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意愿。让每个年轻人在德国都能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都获得职业资格。
  (二)行动导向教学在教学工作中的运用和借鉴意义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法,它打破了学科体系的框架,构建了教学行动体系。通过调查表明耳朵听到的能记住20%;眼睛看到的能记住30%;同时看到听到的能记住50%;自己用语言描述的能记住70%;自己动手做过的能记住90%。因此德国职业教育提倡尽可能多的实践,尽可能掌握有用的理论,在教学中教师积极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它基本意义在于: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主动性非常强,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序列,即:教师在授课时提供学习的相关信息,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计划,在教师帮助下进行决策、实施、检查,然后小组进行评估,教师也对学生进行评估,并反馈检查、评估内容,从而促进教学与学习。在教学中,学生始终在前台,教师在后台,只是学生的咨询者与引路人。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并从中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
  二、实践考察
  整个学习过程我们先后参观了两个职业学校、一个大学、两个农业合作社、两个果树花卉生产基地、两个私人农庄,同时很难得的赶上了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
  三、学习体会
  通过此次培训,我感到收获很多,德国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模式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是,直接面向企业需求的职业教育理念。学生培养目标直接对应其将要从事的工作岗位,规范的授课内容和严格的质量考核,保证了学生结业后能够达到岗位要求的技术水平。紧密的校企合作,促进了校企双赢。
  二是,紧跟企业发展的职业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把企业的生产设备直接搬到学校,邀请企业技术人员为教师授课,再把新的知识融入到教学中去,保证了课程与生产需要的一致性。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独立工作、独立解决问题和团队精神的同步提升,重视引导学生自发主动学习,重视创新精神培养。
  三是,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发自内心的敬业精神。通过与德国人的接触,感受到他们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要干好工作的敬业精神,有责任感、满足感和幸福感。
  四是,德国人置入心灵的环保意识。在德国随时都可以体会和感觉到德国人热爱环境,他们已经自觉不自觉地融入在了工作和生活中。
  本次赴德进修,使我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收益颇丰。虽然国情与制度不一样,但德国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都对我国职业教育具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细致地消化在德国培训的内容,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将把自身所学的,结合示范校建设,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项目教学等方面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