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析
【作者】 杨 军
【机构】 苍溪县陵江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本文对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和当前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现状进行分析,对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提出了个人的一些见解,希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提高课堂效率,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1 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1.1教学有效性的定义
教学有效性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1]。
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能针对学生需要进行教学,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保持高度的热情并积极地投入到学练之中,并且通过多次的练习后,学生能够喜欢甚至能够引用所学的知识或技术动作。
1.2 教学有效性的核心
教学有效性的核心是单位时间内教学的效益,也就是教学的质量,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课堂教学的效益要从学生学习的效果来评价,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核心是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获得实在的进步与发展[2]。
教学有效性的理念主要体现在: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关注教学效益,必须要有时间观念,综合考虑单位时间内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关系;关注可评价,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明确、具体,可观察,易操作,评价的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要有机结合;关注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教师需要具备一种对教学实践反思的意识。
2 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实施现状
新课改实施以来,新课程理念也在与传统、陈旧、保守的教育观念和思想的交锋中逐渐明晰起来,现代教育的开放性、创造性及科学性、多样性也正在日常的教学中呈现,但在这些变化中,有些是期待已久的、体现新课程本质变化的,有些却是背离或者误解新课程理念而产生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教学的无效或低效。表现得较为突出的是,在一定程度与一定范围内仍普遍存在着放羊式的教学,存在着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的现象。在课堂上,学生没有主体地位可言,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习得与掌握,相当多的体育教师干什么事都只讲投入,讲主观愿望如何,但却不太讲产出,特别是产出的效率和客观效果。这与当代教育自由平等的原则是相悖的。
小学体育教学无效与低效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教学目标大而空,不具备可操作性;二是教育内容既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又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三是教学设计不合理,不符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及新课标要求;四是教学资源的利用与整合不合理;五是教学方式方法呆板、生硬、无趣,不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六是学生在课堂上练习时间少,课堂强度、密度不够;七是教学评价欠妥,重教轻学,最常见的就是知识技能或者情感、态度、价值观单一缺失[3]。归纳起来就是主体性缺失、创造性缺失、情感性缺失。从以上分析可见,进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对课程改革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 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3.1 提高体育教师的素养,更新教育理念
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在知识结构、文化素养及专业技能等方面有着比较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注重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同时更新或转变教育理念,一切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主体,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传授他们终身体育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使之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变被动学习和机械训练为自觉的锻炼行为。以前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课堂上基本采用“注入式”的方法,直接将教材中的知识与技能动作生硬地强“塞”给学生。这种教学理念与方式需要体育教师去认真研究和思考,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3.2 确定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是否能够科学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 课的目标如果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教师在上课时就不知道自己要教什么,导致学生不知练什么,无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外,一些教师上体育课制定目标的随意性较大,课的设计虽然有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操作中不能按要求完成或出现目标转移等情况,致使学生对教学要求模糊不清,在课中不知练什么,一堂课学完不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针对以上情况,在设计教学时,制定的目标一定要具体、明确,便于操作。例如,设计一节游戏课,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了解游戏的内容,简单说出游戏活动对身体的作用;其次是介绍游戏的方法,并能和同伴共同设计;最后能说出在游戏结束时的收获。这样,不仅教师明确了在课中主要教什么,学生也知道在课中学什么。因此,制定恰如其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也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中之重。
3.3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有效性
3.3.1 利用游戏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游戏教学以增强小学生体质为主,同时能够发展学生智力并使其获得快乐,但在运用游戏教学时注意避免单调重复,并在已有的趣味性基础上,增加体育游戏的偶然因素,让学生始终对游戏充满期待,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始终对下一个游戏充满期待和憧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刺激学生求知欲的效果。
3.3.2 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合理的情景,提高教学质量
将情景教学故事化。在教学中能够依托教材,挖掘有一定价值的相关内容,结合小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故事,为体育课堂教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
3.3.3 练习中设计多种形式的竞赛,提高练习效果
各种形式的教学竞赛,如“运球接力”、“障碍跑接力”等,它们能充分满足小学生争胜好比的心理需求。教师在设计竞争性游戏时一定要在保证公平性的同时,在分组上也要做到实力平衡,而且能够科学地分配练习的时间和次数,使其达到一定的健身效果。
4 结语
社会不断进步,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体育运动在生活中的作用更加重要,终身体育的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小学时代是培养终身体育习惯的最佳时期,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掌握新技能,树立新观念,准确地把握新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影响更加深刻。
参考文献:
[1] 童哓超.新视域下小学体育情境有效性教学探析[J].文理导航,2010,(12):93-94.
[2] 王炳伟.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进行有效教学的几点认识[J].中国学校体育,2011,(9):27-28.
[3] 牛晓,赵小刚,刘勇等.重庆市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调研报告(一)[J]. 中国学校体育,2011,(9):24-27.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1 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1.1教学有效性的定义
教学有效性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1]。
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能针对学生需要进行教学,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保持高度的热情并积极地投入到学练之中,并且通过多次的练习后,学生能够喜欢甚至能够引用所学的知识或技术动作。
1.2 教学有效性的核心
教学有效性的核心是单位时间内教学的效益,也就是教学的质量,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课堂教学的效益要从学生学习的效果来评价,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核心是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获得实在的进步与发展[2]。
教学有效性的理念主要体现在: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关注教学效益,必须要有时间观念,综合考虑单位时间内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关系;关注可评价,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明确、具体,可观察,易操作,评价的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要有机结合;关注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教师需要具备一种对教学实践反思的意识。
2 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实施现状
新课改实施以来,新课程理念也在与传统、陈旧、保守的教育观念和思想的交锋中逐渐明晰起来,现代教育的开放性、创造性及科学性、多样性也正在日常的教学中呈现,但在这些变化中,有些是期待已久的、体现新课程本质变化的,有些却是背离或者误解新课程理念而产生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教学的无效或低效。表现得较为突出的是,在一定程度与一定范围内仍普遍存在着放羊式的教学,存在着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的现象。在课堂上,学生没有主体地位可言,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习得与掌握,相当多的体育教师干什么事都只讲投入,讲主观愿望如何,但却不太讲产出,特别是产出的效率和客观效果。这与当代教育自由平等的原则是相悖的。
小学体育教学无效与低效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教学目标大而空,不具备可操作性;二是教育内容既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又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三是教学设计不合理,不符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及新课标要求;四是教学资源的利用与整合不合理;五是教学方式方法呆板、生硬、无趣,不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六是学生在课堂上练习时间少,课堂强度、密度不够;七是教学评价欠妥,重教轻学,最常见的就是知识技能或者情感、态度、价值观单一缺失[3]。归纳起来就是主体性缺失、创造性缺失、情感性缺失。从以上分析可见,进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对课程改革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 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3.1 提高体育教师的素养,更新教育理念
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在知识结构、文化素养及专业技能等方面有着比较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注重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同时更新或转变教育理念,一切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主体,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传授他们终身体育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使之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变被动学习和机械训练为自觉的锻炼行为。以前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课堂上基本采用“注入式”的方法,直接将教材中的知识与技能动作生硬地强“塞”给学生。这种教学理念与方式需要体育教师去认真研究和思考,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3.2 确定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是否能够科学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 课的目标如果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教师在上课时就不知道自己要教什么,导致学生不知练什么,无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外,一些教师上体育课制定目标的随意性较大,课的设计虽然有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操作中不能按要求完成或出现目标转移等情况,致使学生对教学要求模糊不清,在课中不知练什么,一堂课学完不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针对以上情况,在设计教学时,制定的目标一定要具体、明确,便于操作。例如,设计一节游戏课,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了解游戏的内容,简单说出游戏活动对身体的作用;其次是介绍游戏的方法,并能和同伴共同设计;最后能说出在游戏结束时的收获。这样,不仅教师明确了在课中主要教什么,学生也知道在课中学什么。因此,制定恰如其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也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中之重。
3.3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有效性
3.3.1 利用游戏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游戏教学以增强小学生体质为主,同时能够发展学生智力并使其获得快乐,但在运用游戏教学时注意避免单调重复,并在已有的趣味性基础上,增加体育游戏的偶然因素,让学生始终对游戏充满期待,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始终对下一个游戏充满期待和憧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刺激学生求知欲的效果。
3.3.2 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合理的情景,提高教学质量
将情景教学故事化。在教学中能够依托教材,挖掘有一定价值的相关内容,结合小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故事,为体育课堂教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
3.3.3 练习中设计多种形式的竞赛,提高练习效果
各种形式的教学竞赛,如“运球接力”、“障碍跑接力”等,它们能充分满足小学生争胜好比的心理需求。教师在设计竞争性游戏时一定要在保证公平性的同时,在分组上也要做到实力平衡,而且能够科学地分配练习的时间和次数,使其达到一定的健身效果。
4 结语
社会不断进步,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体育运动在生活中的作用更加重要,终身体育的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小学时代是培养终身体育习惯的最佳时期,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掌握新技能,树立新观念,准确地把握新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影响更加深刻。
参考文献:
[1] 童哓超.新视域下小学体育情境有效性教学探析[J].文理导航,2010,(12):93-94.
[2] 王炳伟.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进行有效教学的几点认识[J].中国学校体育,2011,(9):27-28.
[3] 牛晓,赵小刚,刘勇等.重庆市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调研报告(一)[J]. 中国学校体育,2011,(9):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