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用“塑身”思想设计教学
【作者】 薛正桧
【机构】 建湖县实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我们对一个人的最初印象,是从其外形和衣着开始的,这个人是是匀称健康的,还是干瘪瘦弱的;是健美的,还是臃肿的;是衣着简洁,还是“浓妆重彩”……前者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积极的、阳光的,后者则是消极、被动的。我们的数学教学,不妨也用“塑身”的思想,还原教学应有的鲜明、丰满与简洁。
一、目标——鲜明,不臃肿
健康匀称的身材,应当是胖瘦得当,不能臃肿,教学目标就如同一个人的身材,也当是鲜明不臃肿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因而教学目标的确定应当鲜明、切实,为成功的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实际教学中,经常能遇到一些“假、大、空”的教学目标,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确定了以下的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关系,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理解圆锥体积的推导思路。
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小组的合作,经历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交流技能与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喜悦,体会数学价值,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其他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时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乍一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很好地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的要求,仔细想,却似丰腴有余指向不足。一节课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平均不到三分钟就要实现一个目标,可能吗?这些目标中,有些即使用上三五年也未必能够实现,更何况一节课呢?再则那些虚幻游离的标签目标,对我们的教学又怎能起到的指导与调控作用呢?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是从宏观上的要求,对于每节课而言,不求面面俱到,更不能缺乏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拟定教学目标时,只要抓住知识目标,即可纲举目张,其余目标则可渗透其中,就本节课而言可将目标定为:“理解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关系,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即可,又何必写出这么多的臃肿的虚幻辞令呢?
二、内容——丰满,不干瘪
过于瘦弱的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病态,因而阳光的健康的人,应是不干瘪瘦小,而是该有的有,该无的无,教学内容也当如此。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进入课堂时,他们的头脑不是一片空白,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就能从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思维和已有的经验来思考难点与疑问,并能根据这些对教材进行有效的重组,使得课堂教学不干瘪。例如笔者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依据学生的现有知识和认识,添入如下内容:1.课前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一些百分数,如:衣服标签、牛奶盒、酒盒等,并想一想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在这里使用的是百分数,而不用其它分数?
2.学生比较下列几组题目中相同数字的区别:圆片有3个,三角是圆片的3倍;一根电线长米,用去它的;桌子的高是米,凳子的高度是桌子的。
3.将下列分母是100的分数分类:(1)本班男生占;(2)一根电线长千米;(3)去年我国人均纯收入增长了;(4)小伟比小李多元……如果象(1)(3)的分数叫百分数,那么什么叫百分数?
教材所呈现的是学术形态下的数学,它的表现形式往往比较抽象枯燥的,如果完全按照教材进行教学,学生不一定能够接受。因此我们必须将学术形态下的数学转化成教学形态下的数学,在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实际的情况下,将其形式理论加以开发,还教学内容应有的丰满,上述教学,握了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这样既利于学生走完从不懂到懂、不会到会的全过程,提高教学效益,从而有效地疏通了新知与旧知、新知与经验的途径,从而展现数学深层内涵的魅力。
三、情境——简易,不累赘
具有个性的人,衣着是简易的,不显累赘和多余,教学情境的创设就好似一个人的衣着,如果对情境进行过度的包装,会使情境显得累赘而适得其反。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比的认识”一课时,就设计了以下的导入情境:首先询问学生,2008年奥运会将在中国举行,我们该以怎样的方式来庆祝这个盛会呢?(生答要学好外语、做文明人、参加体育锻炼等)。其次调查学生喜欢那些体育项目,并将调查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在认识比以后,教师用这些数据让学生说出一些比。其三是播放祥云火炬在香港传递场面。并问学生看到这样的激动人心的场面,作为奥运会主办国中国人,你有什么话说吗?其四截留一面国旗,并标出长3分米,宽2分米要求学生一句数学的语言叙述一下长与宽的关系。最后教师总结,长与宽的关系还可以说成:长与宽的比是3比2,宽与长的比是2比3。这是数学上又一种表示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比”。
显然上述案例中,教师将导入情境复杂化,缺乏合理性与必要性,使导入环节累赘而牵强。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应当把握“简易、自然、有效”这六个字。“简易”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更接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可以多给学生创造一点思维活动的空间,降低时间成本,提高课堂效益。“自然”即顺应学生的需要,而非教师的需要;顺应“数学”的需要,而非凌驾于“数学”之上的需要;既不要牵强地贴上隐性价值的标签,也不要无视隐性价值的存在。“有效”则要求情境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同时要抓住知识本质,使学生快速进入新知学习的环节。
四、活动——有力,不虚胖
有些人看上去很粗壮,但由于体虚肥胖,反而身体无力,学生活动环节的设置也不能因虚而衰。在一些课堂中,学生的体验活动是环节复杂、结构繁杂、程序嘈杂,原本简单快乐的数学学习,变成了“走马观花”,使学生体验活动与实践活动徒有虚表不给力,缺失理性与思维。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十、分、秒”一课时,就设置了如下的一些活动:1.猜谜语,引入新课;2.观察钟表的外形,介绍特征,并询问学生对时钟的认识情况;3.学生学画钟面,互相交流展示作品;4.通过数脉搏、一分钟跳绳等活动,感知一分钟的长短;5.运用一分钟感知,说一说对一小时的认识;6.认识几时几分,并学习拨钟面的方法,学生练习;7.游戏,让学生戴上时间头饰,并对其排序;8.用“时光老人”来介绍合理安排时间、珍惜时间等道理……在这一“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忙于追赶、疲于应付”,如此繁多的活动,使得学生的思维游离于数学学习之外,造成“活动了身体,休息了大脑”的尴尬局面。其实数学活动应该是数学观察、实验、验证、推理等实践和思维活动,不是单纯的肢体活动。而活动的设置在于精、在于简,追求的是“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一、目标——鲜明,不臃肿
健康匀称的身材,应当是胖瘦得当,不能臃肿,教学目标就如同一个人的身材,也当是鲜明不臃肿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因而教学目标的确定应当鲜明、切实,为成功的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实际教学中,经常能遇到一些“假、大、空”的教学目标,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确定了以下的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关系,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理解圆锥体积的推导思路。
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小组的合作,经历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交流技能与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喜悦,体会数学价值,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其他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时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乍一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很好地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的要求,仔细想,却似丰腴有余指向不足。一节课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平均不到三分钟就要实现一个目标,可能吗?这些目标中,有些即使用上三五年也未必能够实现,更何况一节课呢?再则那些虚幻游离的标签目标,对我们的教学又怎能起到的指导与调控作用呢?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是从宏观上的要求,对于每节课而言,不求面面俱到,更不能缺乏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拟定教学目标时,只要抓住知识目标,即可纲举目张,其余目标则可渗透其中,就本节课而言可将目标定为:“理解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关系,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即可,又何必写出这么多的臃肿的虚幻辞令呢?
二、内容——丰满,不干瘪
过于瘦弱的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病态,因而阳光的健康的人,应是不干瘪瘦小,而是该有的有,该无的无,教学内容也当如此。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进入课堂时,他们的头脑不是一片空白,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就能从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思维和已有的经验来思考难点与疑问,并能根据这些对教材进行有效的重组,使得课堂教学不干瘪。例如笔者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依据学生的现有知识和认识,添入如下内容:1.课前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一些百分数,如:衣服标签、牛奶盒、酒盒等,并想一想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在这里使用的是百分数,而不用其它分数?
2.学生比较下列几组题目中相同数字的区别:圆片有3个,三角是圆片的3倍;一根电线长米,用去它的;桌子的高是米,凳子的高度是桌子的。
3.将下列分母是100的分数分类:(1)本班男生占;(2)一根电线长千米;(3)去年我国人均纯收入增长了;(4)小伟比小李多元……如果象(1)(3)的分数叫百分数,那么什么叫百分数?
教材所呈现的是学术形态下的数学,它的表现形式往往比较抽象枯燥的,如果完全按照教材进行教学,学生不一定能够接受。因此我们必须将学术形态下的数学转化成教学形态下的数学,在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实际的情况下,将其形式理论加以开发,还教学内容应有的丰满,上述教学,握了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这样既利于学生走完从不懂到懂、不会到会的全过程,提高教学效益,从而有效地疏通了新知与旧知、新知与经验的途径,从而展现数学深层内涵的魅力。
三、情境——简易,不累赘
具有个性的人,衣着是简易的,不显累赘和多余,教学情境的创设就好似一个人的衣着,如果对情境进行过度的包装,会使情境显得累赘而适得其反。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比的认识”一课时,就设计了以下的导入情境:首先询问学生,2008年奥运会将在中国举行,我们该以怎样的方式来庆祝这个盛会呢?(生答要学好外语、做文明人、参加体育锻炼等)。其次调查学生喜欢那些体育项目,并将调查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在认识比以后,教师用这些数据让学生说出一些比。其三是播放祥云火炬在香港传递场面。并问学生看到这样的激动人心的场面,作为奥运会主办国中国人,你有什么话说吗?其四截留一面国旗,并标出长3分米,宽2分米要求学生一句数学的语言叙述一下长与宽的关系。最后教师总结,长与宽的关系还可以说成:长与宽的比是3比2,宽与长的比是2比3。这是数学上又一种表示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比”。
显然上述案例中,教师将导入情境复杂化,缺乏合理性与必要性,使导入环节累赘而牵强。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应当把握“简易、自然、有效”这六个字。“简易”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更接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可以多给学生创造一点思维活动的空间,降低时间成本,提高课堂效益。“自然”即顺应学生的需要,而非教师的需要;顺应“数学”的需要,而非凌驾于“数学”之上的需要;既不要牵强地贴上隐性价值的标签,也不要无视隐性价值的存在。“有效”则要求情境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同时要抓住知识本质,使学生快速进入新知学习的环节。
四、活动——有力,不虚胖
有些人看上去很粗壮,但由于体虚肥胖,反而身体无力,学生活动环节的设置也不能因虚而衰。在一些课堂中,学生的体验活动是环节复杂、结构繁杂、程序嘈杂,原本简单快乐的数学学习,变成了“走马观花”,使学生体验活动与实践活动徒有虚表不给力,缺失理性与思维。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十、分、秒”一课时,就设置了如下的一些活动:1.猜谜语,引入新课;2.观察钟表的外形,介绍特征,并询问学生对时钟的认识情况;3.学生学画钟面,互相交流展示作品;4.通过数脉搏、一分钟跳绳等活动,感知一分钟的长短;5.运用一分钟感知,说一说对一小时的认识;6.认识几时几分,并学习拨钟面的方法,学生练习;7.游戏,让学生戴上时间头饰,并对其排序;8.用“时光老人”来介绍合理安排时间、珍惜时间等道理……在这一“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忙于追赶、疲于应付”,如此繁多的活动,使得学生的思维游离于数学学习之外,造成“活动了身体,休息了大脑”的尴尬局面。其实数学活动应该是数学观察、实验、验证、推理等实践和思维活动,不是单纯的肢体活动。而活动的设置在于精、在于简,追求的是“四两拨千斤”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