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浅析
【作者】 邹晓燕
【机构】 四川省汶川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非常重要,关系到他们未来的价值观走向。本文从教学方法和实践经验谈对学生法治意识进行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法治意识 法治观念
国家的繁荣安定离不开法治,人们的生活同样离不开法律。初中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法治教育对初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初中政治课程几经变革,成为今天的“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谈一些看法。
一、改善教学方法,丰富学生法律知识
法律知识的学习是对中学生进行法治意识培养的基础,也是提高中学生法律素养的前提。在初中阶段,除了宪法知识和法律常识课程的教学外,教师要挖掘更多教材中的法治内容,有意识的拓宽学生的法律知识。中学法治教育内容大多渗透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其中法律知识部分往往比较枯燥难懂,教师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摸索和实践了许多教学方法,在中学生法治意识培养中可供借鉴的教学方法有:1. 案例教学法。教师运用具体法律案例分析、解释基本的法律概念和原则,尤其是那些学生难以理解的法律规定,可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引导学生由注重知识掌握向注重能力提高转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到案例分析中来,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体。2. 讨论教学法。教学中,对一些具有争论性的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相互交流,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活跃学生思维。3.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文字资料、声音、视频等向学生展示知识和案例,可以有效的克服传授知识时的枯燥和单调。课堂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的使用这些方法,给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氛围,让学生轻松储备更为丰富的法律知识。
二、课内外教育统一,树立法治观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初中生法治观念的树立,仅仅只靠法律知识的学习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不能只注重课堂短短的四十分钟的讲授,而忽视学生课外的实践活动。只有将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有机统一,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处处联系生活,学会用法律去规范自己的言行、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用法律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做到知法、守法。比如,在学习《权利与义务》这一单元时,教师在课外就可以设计课外实践活动,带学生到附近的社区或者敬老院等开展志愿服务,让学生明白劳动既是我们每个人的权利更是我们的义务。班团活动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开展大讨论,“调皮的的学生不好好学习,违规违纪对不对?学校能否开除他?”从课本知识走向学生的日常,让“双差生”认识到自己有学习的权利的同时也有义务好好接受教育。教师还可以创造条件,通过实践增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如:让学生参观监狱,把民警、少年法庭的法官请进课堂,让学生演练模拟法庭,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典型的事例,让学生内心发出心声,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加强法治教育,加大力度宣传法治观念。
三、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
中学生就像人生的十字路口,要想不走错路,必须铺设好自己的人生轨道。怎么样才能让学生脱离口头上理论知识丰富但一遇到实际问题就处于只会说不会做的僵局状态呢?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创设情境,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显得十分重要。教师结合教学,设立各种问题情境鼓励、引导学生在尝试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这是培养初中学生法治思维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举一些关于法律的案例,向学生多讲一些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识,让学生尝试模拟运用法律知识去解决问题。比如,了解到班上某个孩子父母离异了,他的父亲从来都不支付抚养费,母子生活很拮据,母亲突然重病,孩子即将面临辍学。我就讲这个案例改成化名,在班上讨论,如果你是主人公该怎么办?通过讨论,学生更好的领会到了权利与义务的含义,这个孩子也在我的帮助下找到父亲承担了他的部分生活费和教育费用。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讨论、实践,我们的学生开始学会用法律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真正体会到知法、守法,我们还可以践行法律,利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从网上搜集一些的资料和短片,让学生看一看,写观后感,加深印象,提高法律意识。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建立学校、社会网络上德育,信息资料库,使学生能根据需要选择健康的精神支柱。可以开辟网络聊天室,让师生对某一件法律事件进行网上交流,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势利导,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法治观念,让他们明确自己应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以及他们所拥有的权益。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变革教育理念,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途径,及时有效地渗透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引导学生形成初步的法律观念,做一名合格的 “ 四有 ” 青年,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玉霞 . 陆清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培养 [J]. 文理导航(上旬), 2017 ( 11 ) .
[2] 陈春梅,丁华 . 如何更好地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法教育 [J]. 山东教育, 2010 ( 35 )
[3] 李俊 . 个人社会化理论视野下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探析 [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9 ( 8 )
[4] 孙芹 . 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学生法治意识培养 [J]. 学子(理论版), 2015 ( 8 ).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法治意识 法治观念
国家的繁荣安定离不开法治,人们的生活同样离不开法律。初中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法治教育对初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初中政治课程几经变革,成为今天的“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谈一些看法。
一、改善教学方法,丰富学生法律知识
法律知识的学习是对中学生进行法治意识培养的基础,也是提高中学生法律素养的前提。在初中阶段,除了宪法知识和法律常识课程的教学外,教师要挖掘更多教材中的法治内容,有意识的拓宽学生的法律知识。中学法治教育内容大多渗透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其中法律知识部分往往比较枯燥难懂,教师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摸索和实践了许多教学方法,在中学生法治意识培养中可供借鉴的教学方法有:1. 案例教学法。教师运用具体法律案例分析、解释基本的法律概念和原则,尤其是那些学生难以理解的法律规定,可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引导学生由注重知识掌握向注重能力提高转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到案例分析中来,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体。2. 讨论教学法。教学中,对一些具有争论性的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相互交流,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活跃学生思维。3.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文字资料、声音、视频等向学生展示知识和案例,可以有效的克服传授知识时的枯燥和单调。课堂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的使用这些方法,给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氛围,让学生轻松储备更为丰富的法律知识。
二、课内外教育统一,树立法治观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初中生法治观念的树立,仅仅只靠法律知识的学习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不能只注重课堂短短的四十分钟的讲授,而忽视学生课外的实践活动。只有将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有机统一,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处处联系生活,学会用法律去规范自己的言行、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用法律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做到知法、守法。比如,在学习《权利与义务》这一单元时,教师在课外就可以设计课外实践活动,带学生到附近的社区或者敬老院等开展志愿服务,让学生明白劳动既是我们每个人的权利更是我们的义务。班团活动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开展大讨论,“调皮的的学生不好好学习,违规违纪对不对?学校能否开除他?”从课本知识走向学生的日常,让“双差生”认识到自己有学习的权利的同时也有义务好好接受教育。教师还可以创造条件,通过实践增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如:让学生参观监狱,把民警、少年法庭的法官请进课堂,让学生演练模拟法庭,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典型的事例,让学生内心发出心声,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加强法治教育,加大力度宣传法治观念。
三、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
中学生就像人生的十字路口,要想不走错路,必须铺设好自己的人生轨道。怎么样才能让学生脱离口头上理论知识丰富但一遇到实际问题就处于只会说不会做的僵局状态呢?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创设情境,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显得十分重要。教师结合教学,设立各种问题情境鼓励、引导学生在尝试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这是培养初中学生法治思维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举一些关于法律的案例,向学生多讲一些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识,让学生尝试模拟运用法律知识去解决问题。比如,了解到班上某个孩子父母离异了,他的父亲从来都不支付抚养费,母子生活很拮据,母亲突然重病,孩子即将面临辍学。我就讲这个案例改成化名,在班上讨论,如果你是主人公该怎么办?通过讨论,学生更好的领会到了权利与义务的含义,这个孩子也在我的帮助下找到父亲承担了他的部分生活费和教育费用。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讨论、实践,我们的学生开始学会用法律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真正体会到知法、守法,我们还可以践行法律,利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从网上搜集一些的资料和短片,让学生看一看,写观后感,加深印象,提高法律意识。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建立学校、社会网络上德育,信息资料库,使学生能根据需要选择健康的精神支柱。可以开辟网络聊天室,让师生对某一件法律事件进行网上交流,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势利导,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法治观念,让他们明确自己应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以及他们所拥有的权益。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变革教育理念,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途径,及时有效地渗透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引导学生形成初步的法律观念,做一名合格的 “ 四有 ” 青年,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玉霞 . 陆清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培养 [J]. 文理导航(上旬), 2017 ( 11 ) .
[2] 陈春梅,丁华 . 如何更好地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法教育 [J]. 山东教育, 2010 ( 35 )
[3] 李俊 . 个人社会化理论视野下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探析 [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9 ( 8 )
[4] 孙芹 . 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学生法治意识培养 [J]. 学子(理论版), 2015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