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
【作者】 罗显明
【机构】 小湾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较之于数学、物理等理科来说,语文课的吸引力不强。但优秀的语文教师往往能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入课文就是其中之一,精彩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笔者多年来从事语文教学,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导入方法。
一、“开门见山”导入法。
当前教学中提倡一种教学方法——目标展示法,又称“一课一得法”:要求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能够正确、完整地掌握一项重点内容。要想真正做到一“得”,就要求教师明确课文重点、确定目标。一进课堂,就直奔主题,即“目标展示”导入。如:我上《忆读书》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爱阅读吗?平常读些什么书呢?今天冰心老人告诉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目标展示导入法醒目,直截了当,直切主题,是一种很好的导入方法。
二、“精彩描述”导入法。
通过精彩的描述,创设出美好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自然进入文本。如讲述梁衡的《夏感》一课时,我选择了一段这样的课堂导语:夏季是热情奔放、激情飞扬的季节,火辣辣的太阳赋予了它火一般的激情,蓬勃生长的万物赋予了它生命的活力。如果说夏是一条小溪,它流淌的是收获的喜悦,它流淌的是播种的希望;如果说夏是一首歌谣,它吟唱的是童年游戏的欢乐,它吟唱的是青春搏击的精彩。夏天到处是诱人的风景,到处是蓬勃的生命,到处是忙碌的人们。让我们踏着夏的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与作者梁衡一起来一次夏天的“旅行”吧!
这段导语很具有夏天的代表性,很具有美感,学生听完之后似乎都接受了一次夏的洗礼,并且很想再在课文中“洗”一个夏天的“澡”。
三、名言导入法。
学习《伤仲永》时用“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导入,学习《孙权劝学》时,用“少而好学,如日之初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导入。用“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缜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导入《谈读书》……许多至理名言都可以用来导入新课。
四、谜语、诗词导入法。
在教学《石榴》一文时,先说谜语:“黄瓷瓶,口儿小,瓶里装着红珠宝;只能吃,不能戴,又酸又甜味道好。”学生猜谜的过程中,兴趣高涨,这样很容易进入情境。
又如在教学《背影》一文时,老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学过孟郊的《游子吟》吗?请一位同学背一遍。学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老师:这是歌颂什么的?学生:母爱的伟大。老师:是的,母爱是最伟大的,但是高尔基曾说:“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痛,这个人就是父亲,这种爱就是父爱。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朱自清大师去体会这种父爱吧。
五、“动手操作”导入法。
青少年的思维活动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经常动手,可以刺激思维发展,提高智力水平。课堂上采用“动手操作”导入,可以大大活跃课堂的气氛。
孔子曾经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教师如果紧扣教学内容以趣事开讲,就能直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乐学”境界,使难懂的知识变得易学,使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如《论语十则》的导入语我是这样设计的:“火之光、电之光能照亮世间的路,思想之光能照亮人们的思想。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了全世界最伟大的十位思想家,例如牛顿、哥白尼,谁知道这十位思想家中谁排在第一位?(可让学生们稍议论一会儿)他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夫子。”这么一说,学生们学《论语十则》的兴趣就高了。
六、悬念导入法。
悬念可以使人萌发出期待心理,从而产生扣人心弦的诱惑力,激起欲知其详的渴望。用设置悬念的方法导入课文,可以有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既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上,给教学过程增添活力。设置疑障,造成悬念,可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激发思维兴致,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七、趣味式导入法。
在教学《出师表》这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说说<三顾茅庐>等三国故事,接着出示课题,让学生自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自己先相互解决,如再有问题,师生共同探讨。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已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为了找到正确的答案,探求知识的欲望被激起,自然就使他们以最佳的思维状态进入到学习中来。
不过,课堂导入也不能一味追新出奇,它还必须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双重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是指“导入”的内容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师设计的导语与教学内容构成有机的内在联系,切不可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针对性还包括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况、知识储备、能力水平以及兴趣差异等实际情况设计导语。
2、简明性和启发性。
导语要尽量以生动、具体的事例为基础,引入新知识;同时要讲究事例的简明性和启发性,要让学生从浅显简明的事例中迅速发现问题,从问题着手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激发他们积极的思维,产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
3、逻辑性和递进性。
课堂导入要以旧知识为前提,以旧拓新,温故知新,使导语的内容与课文的重点紧密结合,层层递进,揭示出新旧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关联,把旧知识通过新授加以扩展和深化。
当然,任何一门艺术都是一门精深的学问,导入艺术的方式层出不穷,绝不是简单的罗列和归纳就能包容的。还需要教师依据教材、学生的特点自由创新,灵活运用。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个好的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它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
一、“开门见山”导入法。
当前教学中提倡一种教学方法——目标展示法,又称“一课一得法”:要求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能够正确、完整地掌握一项重点内容。要想真正做到一“得”,就要求教师明确课文重点、确定目标。一进课堂,就直奔主题,即“目标展示”导入。如:我上《忆读书》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爱阅读吗?平常读些什么书呢?今天冰心老人告诉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目标展示导入法醒目,直截了当,直切主题,是一种很好的导入方法。
二、“精彩描述”导入法。
通过精彩的描述,创设出美好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自然进入文本。如讲述梁衡的《夏感》一课时,我选择了一段这样的课堂导语:夏季是热情奔放、激情飞扬的季节,火辣辣的太阳赋予了它火一般的激情,蓬勃生长的万物赋予了它生命的活力。如果说夏是一条小溪,它流淌的是收获的喜悦,它流淌的是播种的希望;如果说夏是一首歌谣,它吟唱的是童年游戏的欢乐,它吟唱的是青春搏击的精彩。夏天到处是诱人的风景,到处是蓬勃的生命,到处是忙碌的人们。让我们踏着夏的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与作者梁衡一起来一次夏天的“旅行”吧!
这段导语很具有夏天的代表性,很具有美感,学生听完之后似乎都接受了一次夏的洗礼,并且很想再在课文中“洗”一个夏天的“澡”。
三、名言导入法。
学习《伤仲永》时用“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导入,学习《孙权劝学》时,用“少而好学,如日之初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导入。用“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缜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导入《谈读书》……许多至理名言都可以用来导入新课。
四、谜语、诗词导入法。
在教学《石榴》一文时,先说谜语:“黄瓷瓶,口儿小,瓶里装着红珠宝;只能吃,不能戴,又酸又甜味道好。”学生猜谜的过程中,兴趣高涨,这样很容易进入情境。
又如在教学《背影》一文时,老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学过孟郊的《游子吟》吗?请一位同学背一遍。学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老师:这是歌颂什么的?学生:母爱的伟大。老师:是的,母爱是最伟大的,但是高尔基曾说:“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痛,这个人就是父亲,这种爱就是父爱。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朱自清大师去体会这种父爱吧。
五、“动手操作”导入法。
青少年的思维活动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经常动手,可以刺激思维发展,提高智力水平。课堂上采用“动手操作”导入,可以大大活跃课堂的气氛。
孔子曾经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教师如果紧扣教学内容以趣事开讲,就能直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乐学”境界,使难懂的知识变得易学,使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如《论语十则》的导入语我是这样设计的:“火之光、电之光能照亮世间的路,思想之光能照亮人们的思想。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了全世界最伟大的十位思想家,例如牛顿、哥白尼,谁知道这十位思想家中谁排在第一位?(可让学生们稍议论一会儿)他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夫子。”这么一说,学生们学《论语十则》的兴趣就高了。
六、悬念导入法。
悬念可以使人萌发出期待心理,从而产生扣人心弦的诱惑力,激起欲知其详的渴望。用设置悬念的方法导入课文,可以有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既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上,给教学过程增添活力。设置疑障,造成悬念,可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激发思维兴致,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七、趣味式导入法。
在教学《出师表》这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说说<三顾茅庐>等三国故事,接着出示课题,让学生自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自己先相互解决,如再有问题,师生共同探讨。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已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为了找到正确的答案,探求知识的欲望被激起,自然就使他们以最佳的思维状态进入到学习中来。
不过,课堂导入也不能一味追新出奇,它还必须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双重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是指“导入”的内容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师设计的导语与教学内容构成有机的内在联系,切不可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针对性还包括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况、知识储备、能力水平以及兴趣差异等实际情况设计导语。
2、简明性和启发性。
导语要尽量以生动、具体的事例为基础,引入新知识;同时要讲究事例的简明性和启发性,要让学生从浅显简明的事例中迅速发现问题,从问题着手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激发他们积极的思维,产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
3、逻辑性和递进性。
课堂导入要以旧知识为前提,以旧拓新,温故知新,使导语的内容与课文的重点紧密结合,层层递进,揭示出新旧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关联,把旧知识通过新授加以扩展和深化。
当然,任何一门艺术都是一门精深的学问,导入艺术的方式层出不穷,绝不是简单的罗列和归纳就能包容的。还需要教师依据教材、学生的特点自由创新,灵活运用。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个好的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它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