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 坚定学生信仰

【作者】 谢健波

【机构】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3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明确提出关于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发展八个坚持“相统一”。以此为立足点,本文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从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这一角度出发,探究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坚定信仰。
  关键词:灌输性;启发性;高中思想政治;构建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19年3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邀请众多一线优秀教师代表和教育工作者畅谈交流如何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习总书记也对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提出坚持八个“相统一”的要求,而“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就是其中一项具体要求。
  一、 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的基本内涵
  什么是“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是这样解释的: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就是要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2]
  分析灌输性和启发性教学的具体概念,前者是以灌输知识为主展开教学,而后者则以启发思维为主展开教学。后者的具体表现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突出并深入讲解重点内容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掌握每一个知识点且能够将其融会贯通,同时发展相对应的能力。[3]坚持将灌输性和启发性有机统一的教育教学过程可以使得学生主动发散思维去自主探究知识,其意义是非常积极的。
  二、 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的现实意义
  分析在思想政治课上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这一具体要求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思政学科新课程改革创新、学生“慧学”知识、教师“智教”工作这三个方面。
  (一) 从思政学科新课程改革创新的角度分析
  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同时,他还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的教学方法颠覆了传统课堂上的理论教学,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而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新课程改革中,同样也是强调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转变。[4]可见,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顺应了思想政治学科新课程改革创新发展趋势,它的存在是必然的。
  (二) 从学生“慧学”思政学科知识角度分析
  分析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教材,我们可以发现它存在模块过多、内容较繁这些弊端。[5]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些弊端直接导致一部分高中学生不知道该从何入手去进行思想政治学科的学习,甚至对思想政治课产生了厌倦的心理,非常不利于深入探究思想政治知识。而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的教学以启发思维来灌输知识,给学生指明了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方法和方向,使得学生主动、轻松学习思政知识,并提高思政学科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在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也是提高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另一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思想政治课堂学习当中。
  另外,高中学生正处于逐渐走上成熟的年龄阶段,这正是他们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其中的一个作用就是帮助高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而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若是能够从灌输正确的思想知识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来分析问题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更能帮助高中学生坚定理想和信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三) 从思政教师开展“智教”工作角度分析
  另外,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也明确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想政治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1]思想政治学科一线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高效学习思想政治知识,而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明确了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改革方法,更能引导学生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探索高中思政教材的具体内容,发现、分析、思考问题来得出相关结论。长期以往,教师可以更高效地完成“传道、受业、解惑”的任务,从而更出色了完成自己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
  当然,思想政治课教师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的教学是需要学生的高度配合的。在一定程度上,这一教学方法也是促使了新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形成,更有利于思想政治课教师顺利开展教学工作。由此可见,“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能够促进思政教师开展“智教”工作。
  总的来说,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体现了高中思政新课程改革创新的具体要求,更能推动高中思政新课程改革创新的发展。同时,它颠覆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使得教师积极发挥主动能动性去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更明确思想政治课学习的方向和方法,这是学生“慧学”思想政治课知识以及教师“智教”思想政治课工作的具体表现。另外,这一教学能够帮助高中学习坚定信仰,以及促使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
  三、 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的构建
  可见,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上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而结合自身多年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经验分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的实践途径是有非常多的。下面将从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容出发,具体探究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的实践途径。
  (一) 采用启发性语言教学,灌输政治知识
  语言教学是任何一门学科教学的基础。特别是在以理论知识偏多著称的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教学而言,教师需要运用语言教学的机会更加多。故而,高中思政教师想要在课堂教学当中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这一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的具体要求,就需要采用启发性语言教学来给高中学生灌输政治知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语言,并不单指“言语”,更是包括一些教学规范。
  具体而言,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逻辑性原则来对规范该学科的理论知识教学,如注重采用规范性、启发性的语言;及时分析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探索解决方案,并巧用语言将其准确地表达出来;用语言准确把握并细致划分教学的重难点内容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6]
  以人教版高中思想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来讲述如何采用启发性语言教学来灌输政治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十分注重采用思想政治学科的规范性语言展开教学活动,如规范使用在经济生活中关于生产与消费、社会再生产、生产力、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非公有制经济等专有名词,以及与之相关的具体内容的正确表达,如讲述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的时候,规范使用“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等语言。
  其次,笔者注重采用启发性语言来引导学生分析、思考《生产与经济制度》这一课出现的问题,并使其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样以“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这一小节的内容教学为例,笔者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启发性语言来引导学生去分析、思考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具体教学操作如下:在课堂上用多媒体播放近几十年以来中国家庭家用电器的变化情况,然后向学生提问:“从手电筒到空调、洗衣机、冰箱、彩电说明了什么?”在观看近代中国与现代中国的电器对比后,学生很容易从电器发展联想到中国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的不断地发展,以及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等内容。这时候,笔者就引入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推动学生得出“中国家庭家用电器的变化都是得益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最后总结“生产决定消费”这一结论。
  而分析《生产与经济制度》这一课的重难点内容,笔者将其细致划分为以下几点内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这四方面的教学重点,把握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和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两方面的教学难点。在进行这些内容的教学中,笔者更注重准确使用启发性语言来开展教学活动,借此帮助学生更高效地掌握《生产与经济制度》这一课的内容。
  (二) 以时事启发学生思维,灌输政治信仰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基本的国情决定了我国人民的政治信仰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及其中国化的具体思想。但是这些政治信仰是抽象的,教师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或人来将抽象的信仰形象化,从而帮助学生坚定政治信仰。时事是思想政治的缩影,结合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笔者认为以时事启发学生的思维,可以更好地给学生灌输政治信仰,使得学生更坚定政治信仰。
  分析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我们可以知道必修二政治生活这一教材与其他必修教材相比,包含的政治信仰内容是最多的。所以思想政治教师在必修二政治生活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立足教材来联系时事设计教学活动,以其启发学生的思维去探索、分析、思考具体的政治信仰,从而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任者。
  好比在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教学当中,笔者就采用该年在三月两会上发生的具体时事来引入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相关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相关的《我国的政党制度》课堂教学当中,帮助学生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及其功能,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探索这些制度之光彩,从而主动去做这些制度坚定的信任者。
  (三) 创设情境来启发思维,灌输政治理念
  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这句话从侧面反映了想要获得主观思想就需要到具体的客观实践当中去探索、思考。故而,思政教师需要给学生灌输政治理念知识,不能单靠语言理论教学,而是需要落实到具体的实践当中。不过受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笔者认为唯有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当中创设情境来能更好地落实客观实践探索主观理论这一行动。具体而言,思政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当中,以教材为立足点,从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采用创设情境这一教学方式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进而给学生灌输政治理念,使其更加坚定政治信仰。
  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教学为例子。通过分析这一单元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它主要是阐述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以及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从属性来看,它们都属于主观理念。笔者在这一单元的教学当中就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或者是游戏化辅助教学来创设相对应的情境,以此启发学生的思维探究、了解这些主观思想,从而使得学生更主动、更坚定地去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拥护者。
  具体而言,笔者采用多媒体播放中国古代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古诗词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当中更直观地感受中华文化之美,便会发自内心地喜欢、尊重中华文化,在惊叹中决定用自己的力量去守护中华之美,故而主动积极地区尽自己的力量来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而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创设医护人员在非典时期救人、航天在宇宙飞行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亲自”体会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更直观地接受中华民族精神这一政治理念,从而做中华民族精神的坚定拥护者。
  四、 结论
  总的来说,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思政教师需要创新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来推动思政学科的改革。当然,这一过程中需要始终围绕“坚定政治信仰”这一初心展开的。而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教学,能够启发学生去分析、思考政治问题、得出政治结论,进而更加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
  上文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为例来探索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策略,总结了采用启发性语言教学来灌输政治知识、以时事启发学生思维来灌输政治信仰、创设情境来启发思维来灌输政治理念这三方面的内容,希望能够借此推动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发展,以及帮助学生坚定政治信仰。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J].中国农村教育,2019(10):4-5.
  [2] 白屯.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N].中国民族报,2019-04-12(008).
  [3] 白金娥.论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3(09):166-167.
  [4] 李思璟.浅论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J].中国论文网.
  [5] 刘慧,薛方晓.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新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27(04):146-147.
  [6] 杨芳.启发性教学原则在大学声乐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北方音乐,2019,39(03):156-157.
  【本文为南通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思想政治课教学做合一的课堂实践研究”(课题编号:XZ201600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谢健波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   中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