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生活处处有教育——生活教育举例及感悟
【作者】 白晓玲
【机构】 西安交大阳光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以及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无处不在。随时随地都可以实施有效的教育。
关键词:课程改革;生活教育场景;感悟;综合素养提高
随着一轮又一轮课改的实施和深入进行,孩子们的生活不只是局限在学校。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新挑战,教师所面临的是全新的思想和内容,课程的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城市、乡村的学校每学期基本上都有研学旅行,研学旅行除有旅行社的负责人外,还有老师跟班。教育的场所也随之发生改变,这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我们老师既能驾驭得了课堂,又要在研学及其它场所也能给与孩子们成长的引导,让孩子及公民的综合素养提高。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内涵十分丰富,强调教育以生活为中心,联系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的教育活动应如陶行知先生所主张的,应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进行不是教育胜似教育的活动。下面分享几个生活教育的例子。
生活教育场景一:研学途中
我曾随初二的孩子去照金研学,不说在纪念馆孩子们接受的红色教育,只说沿薛家寨后山攀爬的路上,孩子们按照班级和预先编排的小组有秩序的上山,途中一游客说: “这那个学校的,胆子真大,弄这么多孩子爬山?”我跟班管理,也听见了这句话。我对孩子们安全的关注虽然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但还是鼓励我的学生:孩子们,听见没有,游客都替你们担心,你们今天一定要表现棒棒的,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不打闹,注意安全、锻炼每个人的毅力,圆满完成研学任务。有没有信心?孩子们响天的回答:有。一路上有人累了,组员相互搀扶,相互鼓励。除四个孩子确实因身体原因,其他人全部到达山顶参观完所有的景点。领导让我带着四个没到山顶的孩子提前下山,我开始有点发愁,怎么把这四个人弄下山呀!好在还有充足的时间,我让他们先坐下来休息,边休息边聊天,大家交流了自己的情况,两个男生中一个有恐高症,一个不小心碰伤了膝盖,还有两个女生体力不支。我们商量着怎么下山,商量的结果是:由有恐高症的男生走山路内侧,扶着伤了膝盖的男生;两个女生休息后也基本恢复了一些体力,能自己下山。一路上我给他们指认植物,不断地鼓励他们表现很棒。他们也谈自己的感受,恐高症男生下山有任务,也忘了害怕,还有一个女生讲了她小时候的故事,在游人少的地方我给他们拍照。不知不觉走到了山脚下。我松了一口气,喊到“我们成功了”。孩子们也跟着喊,表现出兴奋和成功的喜悦。
由此看来孩子需要激励,特别是在被陌生人关注的活动中,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这种激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会使孩子们团结协作的精神不知不觉发挥到极致,意志力得到极大的锻炼。老师根据生活环境设计的微妙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比上多少节课,说教多少次,对孩子优秀的品质,坚韧性格的形成效果好得多。
生活教育场景二:研学休息用餐中
还是去照金研学时,到了12点多,该吃午饭啦,旅行社的领队老师负责孩子们在指定地方就餐,学校的老师在另一个地方吃工作餐,突然跑来6班两个小孩,其中一个边扔下一包东西边说:我妈给装的东西太多啦,吃不完给你们吃。班主任陈老师说:看我班刚转来的孩子,话都不会说。我建议班主任把那两个孩子叫过来,教他们学会说话。先让那个小孩把刚说的话重复一遍。我对那个小孩说:我听你说话的语气有点埋怨妈妈的意思,接着给分析了妈妈给你装的东西多,怕你饿了爬不到山顶,还有吃的东西太多,可以说分享给大家,用妈妈的爱心温暖大家。陈老师说就刚才的事,好好想想,怎样说更好呢,孩子憋红了脸,另一位老师提示了一下,孩子才不好意思改变了表达方式,真心说知道妈妈怕他饿着,才装了好多吃的。我赶紧表扬了孩子的进步,让他回家后代老师们感谢妈妈。但愿他记住了今天的场景,以后能把话说好。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不可能不与人交流说话。俗话说:好话一句暖冬寒,话不投机惹事端。交流说话事虽小,但给教育者(包括家长)提了个醒:成功的教育,一定要培养一个能好好说话的孩子。因为说话的方式藏着一个孩子的教养与素质,能好好说话对于孩子成长及以后的生活至关重要,会说话能使孩子有个好人缘,步入社会之后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工作环境更加和谐,并且成年后能让家庭生活也比较美满。
生活教育场景三:高铁上
从西安开往荣成的高铁在徐州站列车运行方向改变,为了让乘客感觉更舒服,列车广播要求乘客按照提示将每排的座椅调转方向,可能大多数人还不会操作吧,刚开始响应的乘客寥寥无几,加之我乘坐的2号车又有好多排座椅暂时无乘客,乘务员有点着急,自己一人转动座椅,我叫乘务员给我示范,我学会了,随口说了一句“转起来挺好玩的,这么大的一排座椅转起来这么轻。”可能当教师的嗓门大吧,引起了坐我在对面的、大约8岁的小男孩(一路都在玩手机游戏)的兴趣。我问“要不要试一试,我教你”。聪明的孩子一学就会,我夸他,他更来劲了,没几分钟,把没人的座椅全转好啦,他妈妈说这孩子只会瞎胡闹,比他姐姐差远了,小男孩不好意思。我表扬小家伙你很能干,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转完了所有座椅,将来会很有出息的。我又问知道椅子为什么很容易转起来吗?小家伙摇了摇头,我说好好学习你会知道这个原理的,看来孩子听进去啦,他后面的旅程再没玩手机,而是在安安静静地听我和他妈妈的聊天,我们在聊教育孩子的话题。怎么利用孩子好奇、好动的特点,给他提供更丰富的源于生活的感性材料来教育好孩子,但不会让孩子感到枯燥。
我之所以与孩子母亲谈这么多,是因为母亲良好的素养是孩子成长的源泉,决定孩子的成长道路,决定孩子的未来发展。
作为一个教师,国家培养我,让我掌握了一些教育的知识技能,我今天把它服务与社会民众,很是欣慰。但愿能改变这位妈妈的看法,不让她另眼看待这个小男孩,愿他和姐姐一样优秀。
总之,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我们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生活中融合了语言、科学、社会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内容,孩子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这样的生活。教师要和学生家长联合起来,利用好这些生活资源,教育好每一个孩子,让学校与家庭构成一个教育的有机整体,加之社会的重视,形成教育的合力,发挥教育的力量,提高全民族的素养。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让梁启超的话变为现实,需要教育者和全体公民综合素养的提高。教师肩上的担子很重,让我们广大教育者从强大自身做起,以自身强大的影响力来改变全民的教育观念,进而提升全中华民族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 南京晓庄师范学校编《陶行知文集》 2016
关键词:课程改革;生活教育场景;感悟;综合素养提高
随着一轮又一轮课改的实施和深入进行,孩子们的生活不只是局限在学校。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新挑战,教师所面临的是全新的思想和内容,课程的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城市、乡村的学校每学期基本上都有研学旅行,研学旅行除有旅行社的负责人外,还有老师跟班。教育的场所也随之发生改变,这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我们老师既能驾驭得了课堂,又要在研学及其它场所也能给与孩子们成长的引导,让孩子及公民的综合素养提高。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内涵十分丰富,强调教育以生活为中心,联系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的教育活动应如陶行知先生所主张的,应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进行不是教育胜似教育的活动。下面分享几个生活教育的例子。
生活教育场景一:研学途中
我曾随初二的孩子去照金研学,不说在纪念馆孩子们接受的红色教育,只说沿薛家寨后山攀爬的路上,孩子们按照班级和预先编排的小组有秩序的上山,途中一游客说: “这那个学校的,胆子真大,弄这么多孩子爬山?”我跟班管理,也听见了这句话。我对孩子们安全的关注虽然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但还是鼓励我的学生:孩子们,听见没有,游客都替你们担心,你们今天一定要表现棒棒的,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不打闹,注意安全、锻炼每个人的毅力,圆满完成研学任务。有没有信心?孩子们响天的回答:有。一路上有人累了,组员相互搀扶,相互鼓励。除四个孩子确实因身体原因,其他人全部到达山顶参观完所有的景点。领导让我带着四个没到山顶的孩子提前下山,我开始有点发愁,怎么把这四个人弄下山呀!好在还有充足的时间,我让他们先坐下来休息,边休息边聊天,大家交流了自己的情况,两个男生中一个有恐高症,一个不小心碰伤了膝盖,还有两个女生体力不支。我们商量着怎么下山,商量的结果是:由有恐高症的男生走山路内侧,扶着伤了膝盖的男生;两个女生休息后也基本恢复了一些体力,能自己下山。一路上我给他们指认植物,不断地鼓励他们表现很棒。他们也谈自己的感受,恐高症男生下山有任务,也忘了害怕,还有一个女生讲了她小时候的故事,在游人少的地方我给他们拍照。不知不觉走到了山脚下。我松了一口气,喊到“我们成功了”。孩子们也跟着喊,表现出兴奋和成功的喜悦。
由此看来孩子需要激励,特别是在被陌生人关注的活动中,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这种激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会使孩子们团结协作的精神不知不觉发挥到极致,意志力得到极大的锻炼。老师根据生活环境设计的微妙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比上多少节课,说教多少次,对孩子优秀的品质,坚韧性格的形成效果好得多。
生活教育场景二:研学休息用餐中
还是去照金研学时,到了12点多,该吃午饭啦,旅行社的领队老师负责孩子们在指定地方就餐,学校的老师在另一个地方吃工作餐,突然跑来6班两个小孩,其中一个边扔下一包东西边说:我妈给装的东西太多啦,吃不完给你们吃。班主任陈老师说:看我班刚转来的孩子,话都不会说。我建议班主任把那两个孩子叫过来,教他们学会说话。先让那个小孩把刚说的话重复一遍。我对那个小孩说:我听你说话的语气有点埋怨妈妈的意思,接着给分析了妈妈给你装的东西多,怕你饿了爬不到山顶,还有吃的东西太多,可以说分享给大家,用妈妈的爱心温暖大家。陈老师说就刚才的事,好好想想,怎样说更好呢,孩子憋红了脸,另一位老师提示了一下,孩子才不好意思改变了表达方式,真心说知道妈妈怕他饿着,才装了好多吃的。我赶紧表扬了孩子的进步,让他回家后代老师们感谢妈妈。但愿他记住了今天的场景,以后能把话说好。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不可能不与人交流说话。俗话说:好话一句暖冬寒,话不投机惹事端。交流说话事虽小,但给教育者(包括家长)提了个醒:成功的教育,一定要培养一个能好好说话的孩子。因为说话的方式藏着一个孩子的教养与素质,能好好说话对于孩子成长及以后的生活至关重要,会说话能使孩子有个好人缘,步入社会之后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工作环境更加和谐,并且成年后能让家庭生活也比较美满。
生活教育场景三:高铁上
从西安开往荣成的高铁在徐州站列车运行方向改变,为了让乘客感觉更舒服,列车广播要求乘客按照提示将每排的座椅调转方向,可能大多数人还不会操作吧,刚开始响应的乘客寥寥无几,加之我乘坐的2号车又有好多排座椅暂时无乘客,乘务员有点着急,自己一人转动座椅,我叫乘务员给我示范,我学会了,随口说了一句“转起来挺好玩的,这么大的一排座椅转起来这么轻。”可能当教师的嗓门大吧,引起了坐我在对面的、大约8岁的小男孩(一路都在玩手机游戏)的兴趣。我问“要不要试一试,我教你”。聪明的孩子一学就会,我夸他,他更来劲了,没几分钟,把没人的座椅全转好啦,他妈妈说这孩子只会瞎胡闹,比他姐姐差远了,小男孩不好意思。我表扬小家伙你很能干,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转完了所有座椅,将来会很有出息的。我又问知道椅子为什么很容易转起来吗?小家伙摇了摇头,我说好好学习你会知道这个原理的,看来孩子听进去啦,他后面的旅程再没玩手机,而是在安安静静地听我和他妈妈的聊天,我们在聊教育孩子的话题。怎么利用孩子好奇、好动的特点,给他提供更丰富的源于生活的感性材料来教育好孩子,但不会让孩子感到枯燥。
我之所以与孩子母亲谈这么多,是因为母亲良好的素养是孩子成长的源泉,决定孩子的成长道路,决定孩子的未来发展。
作为一个教师,国家培养我,让我掌握了一些教育的知识技能,我今天把它服务与社会民众,很是欣慰。但愿能改变这位妈妈的看法,不让她另眼看待这个小男孩,愿他和姐姐一样优秀。
总之,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我们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生活中融合了语言、科学、社会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内容,孩子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这样的生活。教师要和学生家长联合起来,利用好这些生活资源,教育好每一个孩子,让学校与家庭构成一个教育的有机整体,加之社会的重视,形成教育的合力,发挥教育的力量,提高全民族的素养。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让梁启超的话变为现实,需要教育者和全体公民综合素养的提高。教师肩上的担子很重,让我们广大教育者从强大自身做起,以自身强大的影响力来改变全民的教育观念,进而提升全中华民族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 南京晓庄师范学校编《陶行知文集》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