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合作学习中的任务设计
【作者】 火高录
【机构】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合作学习是当前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在合作学习课堂中可以设计出各种具体的学习任务,并通过完成这些任务来达到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任务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合作学习的效率。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该考虑到教材、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设计出具有梯度、要求明确、操作性较强的活动任务,并通过这些活动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合作学习 有效策略 任务设计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又一具有国际影响的外语教学途径。”在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出各种具体的学习任务,并通过完成这些任务来达到教学的目的。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如何设计任务呢?现就具体情况谈谈我们的体会。
一、设计的任务应与教材同步
在语言教学中,语言本身就是完成任务的基础、工具,也是学习的目的。在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使用一定的语言材料来完成任务。而这些语言材料要贴近学生生活,且以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基础。因为这样易于完成,容易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语言材料和可以借鉴的例子。如,在“What’s your favourite subject ?”( Learning English Book 3)一文中,设计任务时以学生自己喜爱的科目为话题,寻找自己的“同伴”,设计自己的project 。然后,再将他们的projects展示给同学们。我在上这节课时同学们多次使用了这样的句型结构,来表达自己想说的话。(这些句子结构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
I like …best. / My favourite subject is… / I’m good at … /I love reading. / I will drawing many pictures. /It’s fun to learn more about people in many countries. etc.这一活动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使学生在运用有关的语言材料时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因为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有话可说,思维活跃,兴致高涨。
二、设计的任务要有梯度
学生获取语言信息的能力、方式不同,完成任务的时效、能力也有差别。而梯度正好可以逐步提高任务的难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独立或合作完成任务的快感和自豪感,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What’s your favourite subject ?”一课中,设计任务时我先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5分钟左右)通过调查来完成下列表格。
这项任务对能力较差的学生也不会造成很大困难。进而再让喜欢相同科目的学生“聚”在一起共同设计出他们自己的projects。完成这一任务不但要使用较熟悉的语言材料,还要使用本节课中新学的语言材料。如,It would be fun to … I want to be a … etc.这些材料就是学生获取的语言信息。运用这些信息来解决新的问题有利于程度较好的学生能力的发展。(对活动的要求:以好带差,有小组长负责完成任务)当我就上表进行对话时,学生造出了这样的句子:I like Art, because it can make me happy, and making other people happy is my aim. 由此可见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发展。(任务二)
三、设计的任务应具有可操作性
任务的可操作性就是任务要有具体的目标和实施的步骤。如果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光有任务而没有如何实施的详细步骤和要求,任务就很难完成。在当代有关研究语言教育的理论中把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操作模式归结为这样三个阶段:任务前活动(为完成任务而做的准备);任务中活动(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式,如,调查、讨论、认知等);任务后活动(总结和拓展语言材料)。如,在平时的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听力时,常常需要设计听的任务。而在听前我常常和学生一起做准备(话题讨论、讲述大意、讲解可能遇到的新句型等),听后还要做总结。勿用质疑这就与任务操作的三个阶段相吻合,充分体现了任务的可操作性。
四、任务要求应具体明确
任务型语言教学,就是要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认知、掌握和运用语言材料。因此学生要经历使用语言材料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过程。这里再拿Jenny’s family 一课(Learning English Book 1)来说。第一项任务可以设计为认识詹妮的家人(在认识的过程中解决新单词),第二项任务可以设计为在小组或全班内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家人(这里再一次用到了新单词)。而第三项任务在借助课本中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来认识有关家人职业身份的名词。
这样不但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效的运用了所学的语言材料,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小组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发展,同时也增长了学生有关 “social studies” 方面的知识。
五、任务活动的形式要灵活多样
学习的内容不同,设计的任务不同,活动的形式也应随着任务的变化而变化。的确如此,调查活动、小组探究活动、诸如有关favourite的各种活动等都需要有一定的语言材料、任务目标与之相适应。在“What’s your favourite subject ?”一文中,我针对学习的任务设计了调查活动来完成任务。而“Jenny’s family”一课则需要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来完成。有时还可以用作报告的形式来描述人或物。如,What’s the highest Hotel?一课中让学生describe and report the highest building.
六、对活动的评价应及时合理
新课程教学中,评价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对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促进或校正的作用,同时也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反馈与提升。因为对于课堂教学来说,评价是教与学的向导、评价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评价是教师教学的策略。
诚然,合作学习中任务活动的设计没有一种固定的刻板的模式,要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需要更广、更深的探究。
关键词:合作学习 有效策略 任务设计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又一具有国际影响的外语教学途径。”在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出各种具体的学习任务,并通过完成这些任务来达到教学的目的。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如何设计任务呢?现就具体情况谈谈我们的体会。
一、设计的任务应与教材同步
在语言教学中,语言本身就是完成任务的基础、工具,也是学习的目的。在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使用一定的语言材料来完成任务。而这些语言材料要贴近学生生活,且以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基础。因为这样易于完成,容易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语言材料和可以借鉴的例子。如,在“What’s your favourite subject ?”( Learning English Book 3)一文中,设计任务时以学生自己喜爱的科目为话题,寻找自己的“同伴”,设计自己的project 。然后,再将他们的projects展示给同学们。我在上这节课时同学们多次使用了这样的句型结构,来表达自己想说的话。(这些句子结构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
I like …best. / My favourite subject is… / I’m good at … /I love reading. / I will drawing many pictures. /It’s fun to learn more about people in many countries. etc.这一活动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使学生在运用有关的语言材料时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因为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有话可说,思维活跃,兴致高涨。
二、设计的任务要有梯度
学生获取语言信息的能力、方式不同,完成任务的时效、能力也有差别。而梯度正好可以逐步提高任务的难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独立或合作完成任务的快感和自豪感,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What’s your favourite subject ?”一课中,设计任务时我先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5分钟左右)通过调查来完成下列表格。
这项任务对能力较差的学生也不会造成很大困难。进而再让喜欢相同科目的学生“聚”在一起共同设计出他们自己的projects。完成这一任务不但要使用较熟悉的语言材料,还要使用本节课中新学的语言材料。如,It would be fun to … I want to be a … etc.这些材料就是学生获取的语言信息。运用这些信息来解决新的问题有利于程度较好的学生能力的发展。(对活动的要求:以好带差,有小组长负责完成任务)当我就上表进行对话时,学生造出了这样的句子:I like Art, because it can make me happy, and making other people happy is my aim. 由此可见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发展。(任务二)
三、设计的任务应具有可操作性
任务的可操作性就是任务要有具体的目标和实施的步骤。如果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光有任务而没有如何实施的详细步骤和要求,任务就很难完成。在当代有关研究语言教育的理论中把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操作模式归结为这样三个阶段:任务前活动(为完成任务而做的准备);任务中活动(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式,如,调查、讨论、认知等);任务后活动(总结和拓展语言材料)。如,在平时的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听力时,常常需要设计听的任务。而在听前我常常和学生一起做准备(话题讨论、讲述大意、讲解可能遇到的新句型等),听后还要做总结。勿用质疑这就与任务操作的三个阶段相吻合,充分体现了任务的可操作性。
四、任务要求应具体明确
任务型语言教学,就是要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认知、掌握和运用语言材料。因此学生要经历使用语言材料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过程。这里再拿Jenny’s family 一课(Learning English Book 1)来说。第一项任务可以设计为认识詹妮的家人(在认识的过程中解决新单词),第二项任务可以设计为在小组或全班内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家人(这里再一次用到了新单词)。而第三项任务在借助课本中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来认识有关家人职业身份的名词。
这样不但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效的运用了所学的语言材料,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小组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发展,同时也增长了学生有关 “social studies” 方面的知识。
五、任务活动的形式要灵活多样
学习的内容不同,设计的任务不同,活动的形式也应随着任务的变化而变化。的确如此,调查活动、小组探究活动、诸如有关favourite的各种活动等都需要有一定的语言材料、任务目标与之相适应。在“What’s your favourite subject ?”一文中,我针对学习的任务设计了调查活动来完成任务。而“Jenny’s family”一课则需要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来完成。有时还可以用作报告的形式来描述人或物。如,What’s the highest Hotel?一课中让学生describe and report the highest building.
六、对活动的评价应及时合理
新课程教学中,评价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对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促进或校正的作用,同时也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反馈与提升。因为对于课堂教学来说,评价是教与学的向导、评价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评价是教师教学的策略。
诚然,合作学习中任务活动的设计没有一种固定的刻板的模式,要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需要更广、更深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