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探索高效原则 促进校本开发——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开发的原则
【作者】 江园园
【机构】
【摘要】【关键词】
【正文】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人,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课程作为教育的心脏,“课程的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且也是变革人。”课程专家傅建明教授认为,学校课程建设“在形式上看是‘以校为本’,而其背后的真正的哲学理念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充分自由的发展为最高目标”。学生是学校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开发的指导思想应以学生个性的健全和发展为本。也就是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开发要立足于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唯一”。本文试从主题的确立和实施的过程两个方面着手,谈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开发的原则。
首先,从综合实践活动课主题的确立看,笔者认为主要遵循生本性、综合性、校本性和生活性原则。
(一)生本性原则
学校课程建设的哲学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终身充分自由的发展,是校本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追求。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开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而且要注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持续性。也就是说,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开时,学校要针对学生兴趣需要,开发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满足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学校要最充分地“为学生设计‘菜单’”,最充分地为学生“提供差别性‘菜单’”,最充分地“让学生自己‘点菜’”,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与需要进行课程学习,成为课程学习的真正主人,最大程度地得到全面发展。需要强调的是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实施过程中,学生不断发展的兴趣,教师原来的设计可能会全部推翻,所以,不要预设这堂课上到哪里,达到什么效果,而要灵活安排课程。一切都是变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追求这个变数,学生以变数过程中的体验为乐。
(二)综合性原则
真实的生活主题往往不单纯属于某一学科,而是打破学科的界限,必须综合各方面的知识才能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以主题活动形式,探求物质世界、关注社会生活、感受自我成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以学生为核心,实现上述三种关系的均衡与整合,最终指向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定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内容领域,以融合的方式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基本要求。
(三)校本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开发一定要结合学校课程资源环境特色,合理地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尽可能就地取材,不应舍近求远。要根据各学校、社区环境,师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的实际情况,对时间、场所、资金和人员进行合理优化配置,要使综合实践活动课尽可能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反映每一所学校所在地方或社区的特色。如山区学校丰富的土地资源和绿色资源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特色,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要把国防教育、环境教育、普法教育、本土文化教育、土特产宣传、旅游宣传等有关单位组织起来。
(四)生活性原则
对学生来说,课题来源于他们可见、可及、可感的实际生活。真实的生活容易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经验基础,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同现实世界建立联系,从而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为学生了解社会,增强生活责任感提供了条件与可能。
其次,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看,主要体现为时空的开放性、形式的多样性和师生的协作性。
(一)开放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生活性、综合性及生本性决定了在实践活动的时空上要具备灵活和开放的特点。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更着重于课程实施动态运行过程中学生多方面经验的获得,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学习行为和心理活动是独特的,灵活、开放的时空会有利于综合实践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在时空上要遵循开放性原则。
(二)多样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自由度,让学生主动实践和亲身体验。强调活动组织形式的丰富多样,主张一切有利于调动学生活动积极性、实践欲望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形式,如班级、小组、个人活动相结合等。强调学生多种感官和多种心理能力的投入,让学生在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中,使自己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三)协作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师生综合实践活动中应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实践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是组织着、指导者、合作者、实践伙伴,教师处在学生们的中间,同学生一起交流合作,使学生在平等、自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会提问、善于交流、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积累经验。
综合实践活动课,为沉闷的教改带来活力,让学生感受到了开放自主的痛快,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感受,在实践中获得新知,也在实践中形成了意识,锻炼了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在实践中得到张扬,让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实践中获得提高。这门年轻而富有活力的课程,召唤更多的教师去开发,去实践,致力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首先,从综合实践活动课主题的确立看,笔者认为主要遵循生本性、综合性、校本性和生活性原则。
(一)生本性原则
学校课程建设的哲学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终身充分自由的发展,是校本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追求。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开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而且要注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持续性。也就是说,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开时,学校要针对学生兴趣需要,开发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满足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学校要最充分地“为学生设计‘菜单’”,最充分地为学生“提供差别性‘菜单’”,最充分地“让学生自己‘点菜’”,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与需要进行课程学习,成为课程学习的真正主人,最大程度地得到全面发展。需要强调的是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实施过程中,学生不断发展的兴趣,教师原来的设计可能会全部推翻,所以,不要预设这堂课上到哪里,达到什么效果,而要灵活安排课程。一切都是变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追求这个变数,学生以变数过程中的体验为乐。
(二)综合性原则
真实的生活主题往往不单纯属于某一学科,而是打破学科的界限,必须综合各方面的知识才能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以主题活动形式,探求物质世界、关注社会生活、感受自我成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以学生为核心,实现上述三种关系的均衡与整合,最终指向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定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内容领域,以融合的方式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基本要求。
(三)校本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开发一定要结合学校课程资源环境特色,合理地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尽可能就地取材,不应舍近求远。要根据各学校、社区环境,师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的实际情况,对时间、场所、资金和人员进行合理优化配置,要使综合实践活动课尽可能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反映每一所学校所在地方或社区的特色。如山区学校丰富的土地资源和绿色资源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特色,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要把国防教育、环境教育、普法教育、本土文化教育、土特产宣传、旅游宣传等有关单位组织起来。
(四)生活性原则
对学生来说,课题来源于他们可见、可及、可感的实际生活。真实的生活容易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经验基础,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同现实世界建立联系,从而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为学生了解社会,增强生活责任感提供了条件与可能。
其次,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看,主要体现为时空的开放性、形式的多样性和师生的协作性。
(一)开放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生活性、综合性及生本性决定了在实践活动的时空上要具备灵活和开放的特点。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更着重于课程实施动态运行过程中学生多方面经验的获得,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学习行为和心理活动是独特的,灵活、开放的时空会有利于综合实践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在时空上要遵循开放性原则。
(二)多样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自由度,让学生主动实践和亲身体验。强调活动组织形式的丰富多样,主张一切有利于调动学生活动积极性、实践欲望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形式,如班级、小组、个人活动相结合等。强调学生多种感官和多种心理能力的投入,让学生在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中,使自己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三)协作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师生综合实践活动中应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实践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是组织着、指导者、合作者、实践伙伴,教师处在学生们的中间,同学生一起交流合作,使学生在平等、自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会提问、善于交流、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积累经验。
综合实践活动课,为沉闷的教改带来活力,让学生感受到了开放自主的痛快,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感受,在实践中获得新知,也在实践中形成了意识,锻炼了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在实践中得到张扬,让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实践中获得提高。这门年轻而富有活力的课程,召唤更多的教师去开发,去实践,致力于孩子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