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语文教学课堂的创新

【作者】 丁应高

【机构】 枫溪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创新教育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的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在系统、牢固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厚实地基础。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教师素质能力结构的核心。如果教师没有创新能力,那他培养出来的也只能是一群书呆子。可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创新呢?下面简单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许多学生向我倾诉,他们原来也很想举手回答问题,但又怕答错了老师批评,同学嘲笑。所以慢慢地就形成了课堂里沉闷的气氛,只知道埋头听课. 学生甚至说:这个老师真爱管闲事,学生上课不闹不就好了吗?师者,不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吗?可是上课不讲话就是评价课堂效果的指标吗?《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一个学生连上课回答老师的提问都不敢,那他还谈什么与人交际呢?
        老师当然要是传授学生知识的.但更重要的是成为学生生活和精神上的导师,今天我们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老师应当脱去神圣的外衣,走下讲台,使学生走上讲坛,针对这一现状,我在课堂上有意识地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要求学生回答,不管是否正确,先大加表扬,确立他们的自信心,然后再指出正误,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问不同的学生不同难易的问题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上课前要求学生可以把问题写在小黑板上,让大家在课堂上自己解决,教师进行指导。随时捕捉学生的亮点,师与生的关系不再是教与受,而是变成了共同探讨,如此,课堂气氛岂有不热之势。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人格,平等地和学生研讨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是学习热情,主动性,自觉性,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如春风拂面,古人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高效地实施教学计划,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想把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及疑惑表达出来,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与赞赏,产生成功的快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自觉性,主动性.切忌讽刺挖苦,阻遏学生的求知欲望.忌不假思索,否定学生的正确思维,要知道,在历史上,有很多创新人才不被看好:科学巨匠爱因斯坦首次投考大学竟然名落孙山,大发明家爱迪生被认为是个不堪造就的笨孩子,只读了3个月书就被学校勒令退学,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在校成绩一直很差,老师断言他今后不可能有所作为.我国数学家华罗庚两次高考都未考上大学数学系.难道今天还要重蹈覆辙吗?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应当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可以帮助教师走出思维定势的怪圈,抛开话语的霸权,更多的关注学生言语中的闪光点:学会倾听,可以帮助教师从学生的言语中捕捉到激活课堂的有效信息,学会倾听,可以帮助教师抓住启迪学生思维的契机,引导学生的思维走进一个发展,体验,探究的世界,可以帮助教师关注学生的言语,以及言语中折射出来的学生的感受和兴趣,走进学生的情感天地并与之零距离的接触,找到学生个性发展的切人口.真正的倾听意味着一种平等,尊重,真正的倾听意味着居高临下的告诉和训导,真正的倾听是心与心默默地靠拢,是情与情悄悄地对流.如果对学生总是否定多于肯定,呵斥多于鼓励,命令多于交流,居高临下多于平等对待.就会钳制学生的活力和个性的张扬,压抑了他们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欲望,挫伤了他们探索和创造的信心和热情.对学生的创造活动多引导多支持,而决不横加干涉,指责,要把自己看成是参与者,协商者,而不是领导者,支配者,.创造出真正的民主,和谐,愉快并富有活力的教学氛围,对学生要尽量做到赞美多于批评。苏霍姆林斯基说:当你说学生好时,他才会好起来。真诚的赞美是一剂良药,能够愈合因为犯错误而引发地心灵创伤和悔恨。教师只有真正爱学生才会得到学生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发现并激发学生的潜能。他还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和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自己也曾是孩子。
        二、课堂教学灵活多变,要迷住学生
        在课堂是经常是老师尽情表演,学生袖手旁观,这种教学方法只会误人子弟,如何改变陈旧的教学结构,根据教材,教师自身的特长和学生不同层次的情况,灵活地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环节,让他们学得新鲜有趣,兴致盎然呢.我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的,(1)开展多媒体教学.很多文章如戏剧,写景散文.光靠老师上课讲述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在上李健吾先生的<<雨中登泰山>>时,许多学生从未到泰山去游玩过,没有一点感性认识,这时候如果光靠老师讲述,学生根本无法理解,我于是找了一盘泰山的风景录象,让学生先通过影象对泰山有一个初步了解,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跟随着录象里的导游痛快地游览了五岳之首,自然教学中就省了不少力气,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省时省力效果还好,何乐而不为.在上诗歌部分时,我都会找一些配乐朗诵,在悠扬的配乐朗读中,学生也情不自禁地跟着读起来,在阅读的过程中间,那里需要停顿,那里需要抑扬,那里需要顿挫基本上听两遍就可以掌握了.(2)建立学习小组,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讨论用集体智慧来解决问题.同时还经常展开小组之间的竞赛,对一贯表现突出的小组进行嘉奖.如:给小组各成员给与”优”的奖励.一单元累积使个优,平时成绩可获得相应的加分.同时对每学期表现突出的十位同学进行物质鼓励.奖品嘛:是本人自掏腰包,买一些笔记本或钢笔等小东西.礼轻情意重.以此促进学生的积极性.(3) 改受作业为收难题,改教师问为学生问教师,在上课时用投影仪显示出来,要求大家和我一起回答.因为有学习小组的积极表现.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很多问题迎刃而解.学生也很容易就接受了(4)要求学生加强阅读,学会记读书笔记.我为他们推荐了一些书目,让学生在阅读课或者在课外时间阅读.阅读课上我教会学生读书方法,并经常性的开展读书交流,互相评价,当然,老师自然也要以身作则,把自己的读书笔记和学生进行交流.(5)让学生关注社会生活,鼓励学生多看〈〈新闻联播 〉〉、〈〈焦点访谈〉〉等电视节目,多参加社会活动。不要死读书、读死书。(6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让他们置身于丰富多彩的世界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在春天,让他们看看枝条的翠意;在冬天,让他们看看皑皑的白雪;在秋天,让他们看看丰收的果实;在夏天,让他们体验大汗淋漓的感觉。岂不比在课堂里说教真实的多。(7)善于归纳课文。力求事半功倍。如在上〈〈项链〉〉一课时,我把这篇课文画成了一幅图 ,整个图就是一条项链,最大的四粒钻石分别为:借项链——丢项链——还项链——假项链。中间的鸡心就是文章的主旨。如此一来,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全文而且也难以忘记,因为一讲到〈〈项链〉〉这篇课文,他们就会想起这条项链。当然还有很多创新的方法,在此简举几例。
  三、要重视基础知识,不要急噪冒进
        万丈高楼平地起。人的创新能力从那里来呢?我 想:首先得有扎实地基础知识。创新是在旧知识基础上的创新。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知识面越广,知识越多,其创造性思维就月活跃,创造力就越强。因此教师更应重视基础知识的累计,如果学生连路都不会走,何谈跑步呢?当然,如果教师没有充实地教学内容良好地教学组织能力和灵敏地教学机智、灵活地教学方法是无法成功地进行教学活动的。新课程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改变过去片面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 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