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乘着孩子想象的翅膀一起翱翔——巧用“激趣环境”引发幼儿美工区的自主创作

【作者】 郑小燕

【机构】 杭州市滨江区钱塘实验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美工区环境创设经历了单一、多样、整合三个时期。中班幼儿在美工活动过程中在生活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表象性的经验,而且储存在大脑中。幼儿借助某种工具和表现形式以自身的方式展现出来,并且在此过程中又会强化幼儿形成更为丰富的表象性经验,从而推进幼儿的某种能力向更高级的方向发展。幼儿园美工区活动是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欣赏和创作的区域,是一个让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小天地,让孩子们自由的创造,让他们的游戏、学习与创作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条件,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使幼儿自由地观察,欣赏各种不同的艺术品,任意选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与同伴友好地合作,有条理地进行各种美术活动,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认识,从而塑造幼儿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激趣环境 自主创作  美工区
  一、问题的提出
  美工区活动是幼儿自主选择活动的重要场所。它既强调幼儿的自主性、兴趣性,又为幼儿提供了主动学习的基本条件。美工区活动不仅是幼儿感兴趣的,同时也蕴涵着学习的潜能,它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通过教师的设计、环境创设,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得到发展。
  小班幼儿在的思维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进行绘画能力处于涂鸦期,创作活动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而中班幼儿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幼儿绘画能力处在“形象期”阶段,具备了描绘事物最基本特征的能力阶段,会借助某种形式将所观察对象的基本特征表现出来。首先在生活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表象性的经验,而且储存在大脑中,并且在此过程中又会强化幼儿形成更为丰富的表象性经验,从而推进幼儿的某种能力向更高级的方向发展。因此在中班孩子不能用顺畅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时候,需要用自主创作来获得满足。幼儿能够独立自主的按自己的意愿,有选择地、主动地进行学习的过程,选择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水平、自己的行为习惯、自己的行为方式,独立的来接触信息,获得经验,提升认识,自主发展。
  幼儿园美工区活动是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欣赏和创作的区域,是一个让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小天地,为幼儿的游戏、学习与创作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条件,给予他们营造一个宽松、愉快而有要求的氛围。幼儿可以通过操作各种材料,选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与同伴友好地合作,用绘画或手工形式,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情感享受创造活动的快乐,获得精神上的满足。那教师怎么样把美工区创设成为一个让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小天地,让孩子们自由的创造呢?孩子们可以任意选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与同伴友好地合作,有条理地进行各种美术活动,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认识,从而塑造幼儿的审美能力。
  二、 幼儿园美工区的现状分析
  1、 缺乏材料,导致幼儿作画方式单一、无味
  作画对于孩子们来说就是游戏,他们并不在意画得如何美妙、如何成功,他们只是想用绘画语言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感受,孩子在玩中学,会突发奇想,创作出神奇的作品来。教师缺少大量的作画材料,幼儿只采用了单一的作画形式,遏止了幼儿自主创作的兴趣,缺乏巩固对幼儿所掌握的作画技巧、技能,显得美工区枯燥无味。从中也扼杀了他们童真的作画方式,失去了自主性,丧失了主动表现的自信心,扼杀了幼儿富有想象的自由以及创造性。因此孩子的思维僵化在一个点上,牢牢地被框死,无论怎样发散也很难发散出创意来,导致孩子的作品自然而然会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
  2、缺乏交流,忽视幼儿情感表达
  教师教学过程中采用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进行美工区活动时,往往由教师预先规划设计确定作画主题。教师根据幼儿的教学活动或者用范例来决定美工区活动的内容,幼儿只是一味的模仿,失去了美工区让幼儿自由创作的空间,缺少自我的创造性。幼儿在作画过程只是处在被动的接受地位,从而失去了区角活动原有的意义,忽视幼儿的情感交流,过多注重着作品的完成,缺乏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忽略了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能力培养,从而忽视了幼儿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3、 缺乏指导,放任幼儿随意创作
  在美工区创造性作画尝试中,说要舍弃使用范例,不讲解不示范。教师没有给孩子们进行示范、指导,孩子们很难下手,他们只能想出一个办法,模仿同组的孩子,因此几乎出现每组作品相似现象。在活动中也发现许多孩子都坐着苦思冥想,还是没办法。孩子毫无方向、无从下手作画创造力的挖掘并不是不使用范例,就对孩子放任自流。教师进入了一个创造性作画的误区,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教师只是提供许多的素材,而对孩子不加正确的指导,孩子会无目的的进行乱画或者只能抄袭其他孩子的作品。毕竟孩子的年龄实在太小,经验不足,对事物的把握比较肤浅,没有思路进行思考,教师只提供素材、没有指导等于没有舵的船促使孩子养成懒惰,更谈不上创造。这样的活动孩子怎么可能用笔或色彩通过双手把自己的思想、把美的东西表达出来。
  4、缺乏评价,扭曲幼儿创意成果
  在实际活动中,有的老师因为对美工区活动的作用不是完全的理解,导致在美工区活动结束时往往对幼儿的活动不进行评价,只是进行“放羊式”的过渡。教师只把美工区当做幼儿游戏的场所,不重视美工区活动,造成了美工区活动过程的不完整。有的教师缺乏与幼儿之间的交流不能读懂幼儿的画,对幼儿作品评价大而化之,不能激发再创造的欲望。也有的教师在给予少部分幼儿进行评价给予表扬的时,挫伤了其他孩子的积极性,因而对美工区的自主创作的热情降低,对作品丧失信心。由于评价的不足,幼儿的想法和做法得不到老师、大家的肯定,学习成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示,导致了幼儿失去学习的自主创作能动性。
  三、巧用“激趣环境”引发中班幼儿在美工区的自主创作
  在美工区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的原则。我们指导幼儿应尽可能地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尝试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激发幼儿对美的敏感性,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和积极性。
  巧用“激趣环境”是将教学过程中进行内容上、形式上进行调整,运用多种不同的教育教学措施以及教师的指引、评价,共同为孩子手部精细动作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美工区域活动中如何巧用“激趣环境”促进幼儿的自主创作,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与认识,从而塑造幼儿的审美能力。
  (一)调整内容,丰富幼儿自主创作素材
  1、“激趣环境”——与区域之间进行有效互动
  区域活动自由自由活动又开始了,老师说:“今天我们开放娃娃家、社会一条街、益智区、美工创意坊”,当小朋友们听到“美工创意坊”这个新名词时,就异口同声的问:“老师,什么是美工坊?”当区域自由选择开始很多小朋友一如既往的选择了所喜欢的角色区,而美工区还是一个冷门区,这时候,角色区的快乐餐厅里,“小厨师”越越向老师提出了疑问:“老师,刚才有顾客说不知道什么东西好吃,让我来介绍一下,你帮我画一个汉堡包吧!”老师可以去美工创意坊去设计你们的招牌菜。
  在区域活动开放时,将美工区的名称进行了更换,给幼儿激起了一定的兴趣感,引来了部分孩子的兴趣,但还是经过一天时间后还是没有很大的成效。当在快乐餐厅中,“厨师”遇到了困惑——如何宣传自己的菜式,教师针对了孩子这个困惑让幼儿自主的去美工区创作宣传,让幼儿在情景化的游戏中创作。幼儿与感兴趣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孩子们都有一定的自信心,让幼儿愉快地进行区域菜式创编。幼儿在操作这一活动的过程中积极性很高。将幼儿的“被动型”创作转变为“主动型”创作。
  东东在美工创意坊的柜子边上走来走去,我走过去问他:“东东,你在找什么呢?”“我想给娃娃买点好东西带回家”原来东东在娃娃家担任爸爸的角色,爸爸出差了,在回家的时候想带点礼物回去给宝宝。“那这样吧,你在制作坊里穿一串项链给你宝宝吧!这样他肯定很喜欢的”顿时,东东眼睛一亮,“恩!爸爸亲手做的礼物宝宝一定会开心的。”说着便安静的坐下来穿起珠子来,因为东东是当爸爸的,穿起珠子别提有多认真了。
  将娃娃家的情景游戏延伸到美工区,当东东带着角色性的身份加入到美工区参与穿珠子的游戏时,并平时认真了很多,这是角色游戏中职务的引导。在幼儿园里角色游戏是非常受幼儿喜欢的游戏。生活化、真实性的主题情境性环境更适合幼儿。针对喜欢参与情景性的游戏活动,我将美工区进行在情境性的创设活动,将美工区和社会性交往有机的结合,使幼儿在动手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娃娃家有趣的情景游戏。也将原本互不相关的区域活动紧紧联系在一起,激发了不同区域活动之间的积极互动。
  在语言区,我创设了“吃水果的牛”这一活动,让孩子说各种各样的叠词以及形容词,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孩子们对这个工作的兴趣度不高,于是在美工创意坊布置了一只牧场,让孩子们在牧场随意进行玩色画动物以及水果,画完之后,用各种修饰语言来描述画出来的水果以及动物。
  教师改变了活动的材料后,牧场的形象更鲜明了,在玩颜色的过程中更有“亲和力”了,孩子们也更愿意为牧场的动物添画创意,在游戏的过程中达成了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交往能力。倡导以积极的情绪去推动幼儿的认知学习,这是因为情感对幼儿的学习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在创设环境时,将幼儿曾经经历过的、生活性的、情境性的环境带到美工区来,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和愿望。尽可能的将鲜活、生动、真实的情感物化到环境中来,是美工区域带有浓郁的生活色彩。
  由于中班幼儿是自主游戏的高峰期。美工活动不同区域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基础上相互联系与互动的。要求在不同的区域之间借助于一些分隔物进行分隔,独立成为一个空间,为了诱发与促进区域互动之间的互动,营造一个相对独立、开发、可变、通透的区域空间,使幼儿在参与美工区的活动过程中,不断接受周围的区域活动信息,从而推进美工活动的同时诱发幼儿走出区域,与周围区域活动产生积极地交流和互动。
  中班幼儿在生活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表象性的经验,而且储存在大脑中。幼儿借助美工区运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在过程中又会强化幼儿形成更为丰富的表象性经验,从而推进幼儿的某种能力向更高级的方向发展。幼儿习惯利用己有的生活经验去认知新的客观事物并且丰富自我原有的经验结构,从而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在美工区活动中,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再现,改造、创造绘画的对象有重要的作用。
  2、“激趣环境”——与主题进行有效互动
  教师结合主题活动《竖起大拇指》中,教师在墙面上张贴了众多的值得夸张的幼儿照片,让幼儿营造一个温馨环境。一次带领孩子们一起去户外玩,,捡回来了很多大小不同的树叶,把它放在了美工区域中,并在旁边准备了很多材料,如:颜料、彩纸、吸管等,希望孩子们能借用这些能将树叶进行添画,装饰的更漂亮。第二天,就有小朋友,发现了这些材料,将在户外活动中发现晨晨小朋友在帮助好朋友扣扣子,将小树叶添加成小人,画上这件事情。
  在主题过程小朋友们很容易被主题进行中的氛围所吸引,教师也利用这个机会将在美工区投入大量的材料,幼儿有意识的去观察孩子把发现到的优点画在大拇指上,供孩子们随时描绘自己发现的值得夸奖的事情,如:我画画得很好,我会很好听的唱歌等。当小朋友们拿到大拇指时可高兴了。特别是他们说出一件值得夸奖的事,并把大拇指指向自己时就特自豪。小朋友将自己身边拣到的树叶与主题相结合为幼儿营造了一个亲和自然、轻松愉快的操作环境,当幼儿面对那些熟悉的、亲切的、经历过的事物时,已不仅仅是一个操作者,而是一个发现者,从而引发、持续较稳定的互动兴趣。
  中班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老师也提出画的主题,并教给儿童一定的绘画技能,要求儿童按指定课题完成作业,这种形式的画有很大的教育意义,能发展儿童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才能。主题画的内容都是儿童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在他们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的,通过自己的感受重新塑造出来的东西。儿童在老师的启发下,把自己的经验率直地反映出来。还可以故事诗歌、儿歌等艺术语言作为启发儿童创造的素材。如以“龟兔赛跑”、“小老鼠的背心”等故事为题材,让儿童根据故事内容创作画面。
  (二)调整形式,诱发孩子想象、创造
  1、“激趣环境”——运用多媒体课件支持幼儿自主创作
  在进行《小黄莺唱歌》时,利用及其FLASH动画,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小朋友,你们知道在森林里面,哪种小动物唱歌最好听?”让幼儿在脑海中迅速想森林都有什么样的小动物。那可爱的小黄莺长什么样子呢?幼儿以自己的经验、推理、判断和想象来描述小黄莺这个故事主角,当幼儿在美工区自主作画时,教师可引导幼儿画尽可能多的形象,并且帮助幼儿注意形象之间的关系和画面形象的布局。
  深受幼儿的喜爱、优美而又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永远是孩子的最爱。它会将孩子带入一个神秘,美丽,而又充满乐趣的童话世界,是幼儿想象力发展的源泉。我们将故事内容,故事情节,故事形象,以卡通、动画的形式展现给幼儿,目的是借助多媒体课件给幼儿创造一个美丽而又吸引他们的世界,从而诱发孩子的想象、创造。利用多媒体将故事中众多形象以生动,绚丽、富有感官知觉的形式展现给幼儿。非常符合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从而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是他们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事物之间的协调。     
  多媒体课件环境给幼儿提供丰富的认知信息。中班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以更为直观,更为生动,更容易被幼儿接受的方式,展现在幼儿面前。强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自主创作的兴趣,提升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专注性和主动性。稳定和强化幼儿在作品创作时的想象创作能力。
  2、“激趣环境”——借助绘本促进幼儿自主创作
  在绘本《蚂蚁和西瓜》,这是一本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当蚂蚁遇到西瓜之后会怎么办?在蚂蚁们搬运西瓜过程中,如何才能使出更大的力气,互相帮忙?孩子们纷纷讨论脚上大动物来帮妈,也可以做一些共苦,让幼儿预测。 
  利用中班年龄的特点,利用绘本的优美语言进行讲述,通过绘本的画面,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让孩子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进行画面的床边和续编,并进行创作,借助图片来引导幼儿初步尝试,在创作过程中,让幼儿在美工区自由选择各种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进行创作,体验创作的成功感。绘本中艺术风格多样,从众多的优秀儿童绘本中挖掘美术知识进行自主创作,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孩子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参与性非常高。因为绘本中美的欣赏,不断撞击心灵,使得幼儿对美的概念有所认知,从而体验、感受美、激发幼儿创造美、表现美的欲望。孩子对于每一条线条都能解释出来,更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三)调整教师角色,有效开展自主创作
  1、指引者、支持者——提供丰富的材料,刺激幼儿的操作欲望
  美工区是幼儿自由活动、自主学习的地方,但这并不是说活动不需要老师的指导,只不过老师并不直接干预孩子的活动,老师的指导成为一种隐性的指导。
  区域活动开始,我说:“今天开设的区域活动为娃娃家、医院、美工区、益智区、建构区,每个区为6个小朋友”,晨晨选择了美工区,她挑选了做“铺小路”的活动,晨晨把报纸撕下来捏成一个一个的小球状,然后用固体胶粘在事先做好的小路上。并将羽毛添画为小鸡在美工区活动中,教师首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的、愉快的环境,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按照自己所选择的活动内容,思路进行操作。教师还要为幼儿创设充满感情色彩的环境,引起幼儿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样才能激发出创作的兴趣。幼儿在美工区活动时,老师就应放手,让幼儿自由探索和操作,激发孩子的表现创作欲望,让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自主性发展。
  美工区活动是一种手脑并用的实际操作活动,多种多样的材料可直接刺激幼儿的操作欲望,促使他们从事具有创造性的美术活动。在美工活动区尤其是废旧材料和自然材料的利用上,我们可以充分调动幼儿收集大量的废旧材料和自然材料,再投放一些利用废旧材料和自然材料制作的作品,刺激幼儿的操作欲望。无论何种材料,在我们的引导下,都必须能让幼儿凭想像进行操作。例如,各种树叶,可供幼儿欣赏,又可供幼儿粘贴,剪贴,撕贴出各种美丽的图案和形象。在幼儿操作中,我还注意营造一种轻松且利于交流的氛围鼓励幼儿去创造,用“你为什么这样做”来代替“你不应该这样做,应该这样做”之类的话,在集体谈话中,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意愿。美工活动区活动的指导是一种灵活、极富创造性的工作。具体活动中的指导,要根据自己本班的情况,根据不同活动区的情况,根据孩子自主创作过程中的情况变化,是一种情境性的指导。当幼儿在美工活动中遇到困难时候,并不直接干涉幼儿的活动,要采取间接指导,发现幼儿的兴趣,加以适时的引导,启发他们回想相关的生活经验,鼓励他们自己思考解决,而不是包办代替。教师也要有一定的教育机智,能根据突然出现的事情调整幼儿的活动方式,让幼儿主动的进行创作。在提供了充足材料的前提下,教师要充分相信每个孩子的能力,给予他足够的时间去摆弄,让他把自己的构想充分表现出来。
  2、参与者、合作者——肯定幼儿,激发自主创作情感
  在主题活动“美丽的杭州我的家”中,由老师和孩子一起自制一个西湖全景模型,在大范围的小路和山这部分,有孩子一起合作绘制黏贴。在日常区域活动活动中,我将绘画各个景点的主角布置给孩子,如装扮鱼、绘制小鱼、折剪荷花等。
  情景性学习是建构主义者所强调的,他们认为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要十分关注为幼儿创造学习的情境,强调把幼儿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的真实性任务情境挂起钩来,使幼儿清楚自我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幼儿具体的学习活动中使用真实性任务,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为幼儿营造多彩、丰富的情景环境。中班幼儿是社会性交往的关键期,教师让幼儿通过一定的合作来解决情境性问题,参与环境的布置与设计,以舆论性讨论,让孩子们自主的创作欲望增强。以此建构起能灵活迁移应用的知识经验。教师与幼儿一同参与了,孩子认为这是值得进行的活动,因此引起幼儿的兴趣。这种直接的参与,也是教师对美工活动指导作用的一个重要体现。但是要创造一个自由、自主的美工活动,也不是意味着不要教师指导,在很多情况下,幼儿的美工活动需要老师适时的介入,推动美工活动的不断丰富和深入。教师要主动地参与其中,包括简介参与和直接参与,由此激发与促进师幼之间的积极互动,让幼儿大胆自主创作。
  3、评价者——适当分享交流,引发促进互动
        在主题“美丽的杭州我的家”中,开设了美工活动的各景点制作,将幼儿绘画好的小鱼和制作的荷花进行评选,教师组织孩子评选后,选择一样最好的投放到西湖全景模型中。每次孩子欣赏西湖全景时,都会找一找自己的小鱼在哪里。
  将幼儿的作品一一展示进行评选,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有一种竞争意识,满足一种成就感,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平时的生活中幼儿可以在欣赏自己作品的同时也可以学会关注他人让自己受到一定的借鉴,以资鼓励,同时也能丰富相关的知识经验。
  教师对于孩子美工活动后的评价分析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充分地聆听幼儿,理解幼儿。活动结束时,通过同伴之间的评价,再进行教师评价,孩子对自己的要求更加高,对活动的兴趣度也越加浓烈。教师要给幼儿充分表述自己创造、想法的机会,把幼儿的创造思路展示,有利于鼓励、刺激孩子下一次的创造。教师在评价作品时,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在评价时,教师要尽可能地评价每位幼儿的作品,肯定、增强其自信心。对能力差的幼儿用建议、商量的口吻提出作品不好的地方,使他们逐步由冷淡到热情,由被动变主动,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激起他们对美术活动的浓厚兴趣。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美工区活动,幼儿会爱提问、爱动脑,敢于创新,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有较大的发展。教师应尽量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四 、实施幼儿美工区的自主创作在“激趣环境”下的思考
  1、因材施教,注重幼儿自主创作的个体差异
  美工区活动是培养幼儿审美创造力的一种活动,是幼儿追求美、向往美、表达美的过程。通过美工区可以促进幼儿感知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丰富的情感,还可以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快慢之分,个性也有差异,不必强调千篇一律。幼儿的能力水平存在着差异性,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尽可能地评价每位幼儿的作品,肯定、增强其自信心。对能力差的幼儿用建议、商量的口吻提出要求,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激起他们对美术活动的浓厚兴趣。幼儿的自主创作表达方式不能追求最终的结果,而是在乎其过程,幼儿的创作过程远比创作结果更来得生动和真实。
  2、多样化的创作手法提炼,提高幼儿的自主创作技能的热情
  美工区活动中,多种多样的材料刺激幼儿的感官,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材料给了幼儿自由发挥的机会,可以使得孩子在操作中按自己想象任意创造出自己想要的东西,从而提高幼儿自主创作的能力。在自主创作过程中,技能技巧是无可避免的。因为不论制定怎么样的教学计划,确定的木的、要求,最终都要落实在孩子的实际操作上。灌输的“技法”和教给的“正确”方法,其实都是“技巧空壳”。我们必须建构形象的动态中进行,如果表现内容单一,教师应引导幼儿拓展幼儿思路,丰富画面内容,鼓励幼儿采用不同的作画技法来表现。
  3、教师美术素养的提高,推进幼儿自主创作的能力
  在美工区活动中,教师必须是iyige善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美”的人。教师要具有一定的美术素养,广发的艺术欣赏的兴趣、创作能力的,有发现美、创造美的敏感性。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对艺术作品中做出细致的分析、处理以及指导。将幼儿的创作作品更有效地落实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将自己的对美术的感受及时地传递给幼儿,和幼儿共同参与创造活动。
  只有将美工区域增添上童话般的色彩,给它披上童话情景般的衣裳,戴上游戏梦幻般的面具,使原本毫无生命情感的物体瞬间在幼儿面前鲜活起来,这样才能真正吸引幼儿。赋予了美工区童话般的生命时,幼儿才会伸出那双稚嫩的小手,去感受美工区域活动的乐趣。让我们以孩子为主,尊重他们的情感,让每个孩子在“激趣环境”中都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然而然的让孩子快乐动手,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潜能,画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参考文献:
  1、 李建君,《区角—儿童的天地》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 秦元东 王春燕, 《幼儿区域活动新论——一种生态学的视角》 北京师范的大学出版集团,2008.10
  3、 屠美如,《学前教育家文库屠美如文集》,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10
  4、 孔起英,《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美术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
  5、 王悦娟,《回归童心的美术教育》,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