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运用新课程理念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 朱 艳

【机构】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五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新课程标准》在全国课程改革实施标志着我国课程改革已进入一个新阶段。那么,如何才能将《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引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
  一、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
  实施《新课程标准》教师不但要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方式方法,而且要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从讲台上走下来,融入到学生中间去和学生打成一片,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课堂上的角色应当是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严重地影响着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个性发展的空间,把课堂自主权交给学生,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愉快的课堂环境,充分调动和启迪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充分地给学生提供从事课堂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为学生终身的学习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必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教学呼吁构建新型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形成学生敢想,敢说,敢闯的创新品质;才有利于促进师生的交流与沟通,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才有利于加深师生之间的信任,形成默契,支持、合作的教学氛围和教学过程的良性互动,变单向封闭式教学为师生之间互动的开放式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必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特长和发展潜能,就是同一个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表现也有差异。新的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培养,强调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每个学生个性发展,因此,教师要善于因材施教,善于在教学中观察培养学生的特长,善于运用“成功教育”,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不同的标准,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才能培养出特长突出、个性明显、全面发展的人才。
  五、必须转变对学生的评价方法。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一直沿用以考试成绩来评判一个学生能力的高低,这种评价方式使相当多的学生因成绩不佳而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极大地降低了教学效率,同时也造成了课堂教学几乎围绕考试内容来进行。《新课程标准》最核心的观念是改变传统教学中以考试定终身的终结性评价体系。新的评价体系采用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同时鼓励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实现了评价主体对象和形式的多元化,达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