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名问题学生
【作者】 牛秀芳
【机构】 山丹县第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并经常给予肯定,从而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对问题学生的赏识教育应注意:一是用显微镜式的目光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二是多采用谈心的方法,三是遇到问题换个角度,理解他们。
关健词:赏识 问题学生 教育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及自身存在的许多有待改进的因素,从而导致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表现为:思想品德低劣,学习成绩差,常违反学校日常行为规范,甚至有违法乱纪行为等。对这些学生教师用的最多的教育方法就是批评,而批评对他们而言也是最没效果的一种教育方式。有时甚至由于逆反心理会导致师生间的对立。
对这部分学生如果换个角度用赏识教育则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地方。”成功是每一个孩子都非常渴望的。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并经常给予肯定,从而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
有这样一个例子最能说明赏识教育的神奇之处。一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
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以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有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的,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象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他起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喜悦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看着儿子,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一个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更是赏识教育具有神奇效应的典型例子。
对问题学生的赏识教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赏识问题学生的开始——用显微镜式的目光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问题学生往往在师生心目中的形象比较差,有的甚至只要提起来就让人嗤之以鼻。要让问题学生以新形象展现在同学、家长、老师的面前,老师必须对他们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进步进行公开表扬。教师要做到赏识问题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用常规眼光来看,问题学生身上总是一身毛病,他们常常会给教师和同学惹来一些不大不小的麻烦而让人嫌。要做到赏识他们,教师必须首先对他们有个正确的认识。并且坚信 “儿童都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苏霍姆林斯基语)。有些问题学生,实际上并不是各方面都差,他们在某些方面甚至还表现得很出色。他们同样是祖国大花园中的鲜花,只不过遭受了霜打虫咬,更需要园丁的关心和呵护。
因此在学习生活中,教师应细心观察,用显微镜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并加以放大,有时教师还应根据他们的特点,创造条件,让他们闪光,然后及时肯定,有时甚至可以小题大做,对他们表现出来的一些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成绩或进步在班上大加表扬,为问题学生重树自信,使他们不致于“破罐子破摔”,然后为转化他们寻找突破口。
2.赏识问题学生的重要手段——个别谈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是一个学生向你说了心里话,你的教育工作就有了很大成绩。”带着欣赏的眼光与问题学生谈心是转化问题学生必不可少的手段,与问题学生谈心可以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教师对他们关心和重视,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面对问题学生教师一定要平易近人,以平等的身份主动和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帮助照顾他们。要善于和他们谈心、交心,经常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生活中的困难。谈话时如果从其闪光点和他的特长入手,则更是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以此作为谈话激励的中心,引导其重拾自尊、自信,从而端正其纪律、学习态度。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谈话风格。对性格内向的安静型问题学生,要轻言细语、含蓄、点到为止,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对思想活跃、性格开朗的对象,谈话要开门见山,不能拐弯抹角,这样和他们才有共同语言,感情才会相通,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3.赏识问题学生的关键——换个角度,理解他们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决心献身于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对于孩子不是有意干的坏事,要采取特别明智的教育态度,在这种情况下,不要当众责备儿童的行为。”青少年,尤其是问题学生,行为习惯差,自我控制能力差,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甚至会时不时干出一些“荒唐事”,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教师应该首先在沉着、冷静上下功夫。绝不能因学生有错就拍案而起,更不能认为他们“不可救药,一棍子打死”,而应该站在问题学生的立场上,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多分析一下他们犯错误的客观原因,这样,就可以对问题学生多一份理解、谅解和宽容,少一份埋怨、责备和苛求,多一份信心和希望,少一份叹息和失望。当问题学生犯了错误时一定要要让同学、家长、理解他们、关心他们、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
记得有位哲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学生来自于对学生们的爱,来自于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也说过:“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赏识。人的生理生命需要阳光,需要空气和水,而人的精神生命需要赏识。赏识是精神生命中的阳光、空气和水。”作为学生,他需要赏识,因为他需要的赏识是他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当然,赏识不是万能的,赏识不是无原则地表扬。恨铁不成钢时,偶尔用点猛药往往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只要运用得当批评也是一种赏识。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深入学生们中间,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学会尊重、赏识每一名问题学生,不断地把自己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孟繁华,《赏识你的学生》,2012-12-01
[2]周弘,《赏识你的孩子》,2004-1-1
[3]崔华芳,《做最成功的父母:赏识孩子的55个细节》,2006-05-01
关健词:赏识 问题学生 教育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及自身存在的许多有待改进的因素,从而导致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表现为:思想品德低劣,学习成绩差,常违反学校日常行为规范,甚至有违法乱纪行为等。对这些学生教师用的最多的教育方法就是批评,而批评对他们而言也是最没效果的一种教育方式。有时甚至由于逆反心理会导致师生间的对立。
对这部分学生如果换个角度用赏识教育则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地方。”成功是每一个孩子都非常渴望的。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并经常给予肯定,从而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
有这样一个例子最能说明赏识教育的神奇之处。一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
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以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有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的,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象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他起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喜悦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看着儿子,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一个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更是赏识教育具有神奇效应的典型例子。
对问题学生的赏识教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赏识问题学生的开始——用显微镜式的目光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问题学生往往在师生心目中的形象比较差,有的甚至只要提起来就让人嗤之以鼻。要让问题学生以新形象展现在同学、家长、老师的面前,老师必须对他们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进步进行公开表扬。教师要做到赏识问题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用常规眼光来看,问题学生身上总是一身毛病,他们常常会给教师和同学惹来一些不大不小的麻烦而让人嫌。要做到赏识他们,教师必须首先对他们有个正确的认识。并且坚信 “儿童都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苏霍姆林斯基语)。有些问题学生,实际上并不是各方面都差,他们在某些方面甚至还表现得很出色。他们同样是祖国大花园中的鲜花,只不过遭受了霜打虫咬,更需要园丁的关心和呵护。
因此在学习生活中,教师应细心观察,用显微镜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并加以放大,有时教师还应根据他们的特点,创造条件,让他们闪光,然后及时肯定,有时甚至可以小题大做,对他们表现出来的一些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成绩或进步在班上大加表扬,为问题学生重树自信,使他们不致于“破罐子破摔”,然后为转化他们寻找突破口。
2.赏识问题学生的重要手段——个别谈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是一个学生向你说了心里话,你的教育工作就有了很大成绩。”带着欣赏的眼光与问题学生谈心是转化问题学生必不可少的手段,与问题学生谈心可以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教师对他们关心和重视,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面对问题学生教师一定要平易近人,以平等的身份主动和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帮助照顾他们。要善于和他们谈心、交心,经常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生活中的困难。谈话时如果从其闪光点和他的特长入手,则更是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以此作为谈话激励的中心,引导其重拾自尊、自信,从而端正其纪律、学习态度。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谈话风格。对性格内向的安静型问题学生,要轻言细语、含蓄、点到为止,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对思想活跃、性格开朗的对象,谈话要开门见山,不能拐弯抹角,这样和他们才有共同语言,感情才会相通,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3.赏识问题学生的关键——换个角度,理解他们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决心献身于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对于孩子不是有意干的坏事,要采取特别明智的教育态度,在这种情况下,不要当众责备儿童的行为。”青少年,尤其是问题学生,行为习惯差,自我控制能力差,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甚至会时不时干出一些“荒唐事”,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教师应该首先在沉着、冷静上下功夫。绝不能因学生有错就拍案而起,更不能认为他们“不可救药,一棍子打死”,而应该站在问题学生的立场上,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多分析一下他们犯错误的客观原因,这样,就可以对问题学生多一份理解、谅解和宽容,少一份埋怨、责备和苛求,多一份信心和希望,少一份叹息和失望。当问题学生犯了错误时一定要要让同学、家长、理解他们、关心他们、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
记得有位哲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学生来自于对学生们的爱,来自于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也说过:“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赏识。人的生理生命需要阳光,需要空气和水,而人的精神生命需要赏识。赏识是精神生命中的阳光、空气和水。”作为学生,他需要赏识,因为他需要的赏识是他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当然,赏识不是万能的,赏识不是无原则地表扬。恨铁不成钢时,偶尔用点猛药往往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只要运用得当批评也是一种赏识。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深入学生们中间,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学会尊重、赏识每一名问题学生,不断地把自己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孟繁华,《赏识你的学生》,2012-12-01
[2]周弘,《赏识你的孩子》,2004-1-1
[3]崔华芳,《做最成功的父母:赏识孩子的55个细节》,2006-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