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生态工程的主要类型》教学设计——基于探究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有着深远的影响,依据生态学原理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概念建构

【作者】 李金雅

【机构】 丽水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内容与分析
  本学习内容为浙科版教材《生物学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第五章第一节。依据《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本学习内容从属大概念“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相互影响,共同实现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为帮助学习者顺利形成该大概念,必须依托重要概念:“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有着深渊的影响,依据生态学原理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种群数量不断变化,群落也处在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通过自动调节作用,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相对稳定,形成稳态。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重大的影响,环境保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基于以上分析,支撑重要概念形成的学习目标如下: 
  A.探讨人口增长会对环境造成压力。
  B.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荒漠化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威胁,同时也对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
  C.概述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尝试
提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合理化建议。
  D.举例说明根据生态学原理、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和技术,达到资源多层次和循环利用的目的,使特定区域的人和自然环境均受益。
  E.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高中二年级学习者的认知体系已基本形成,他们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和应用等相关知识,这些知识给科学概念的建构奠定了基础。此外学习者具有分析、整合资料的能力以及网上搜索信息和初步加工的能力,其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都达到了新的高度,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
  (三)单元设计构想
  为适应核心素养为宗旨、内容聚焦大概念、教学过程重实践和学业评价促发展的课程理念,基于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者学情的分析,本单元设计如下:
  1.设计意图
  依据学习概念的基本原理,结合相关资料,通过典例分析及学习者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小组交流等方式和教师的启发式教学,学习者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并认同全球化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全球合作解决,逐渐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2.单元教学内容概念图
  






  3.情境与活动
  基于设计意图,结合学习目标,创设构建“农作物-牲畜、人-沼气”的生态系统、分析庭院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研究农业生态系统中种植业和畜牧业的优化组合等3个情境。  
  4.评价设计
  评价应该考虑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对象和评价现场等实际情况,采用学习者自评和互评、小组评和教师评相结合的形式。通过课堂行为观察,对学习者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等过程进行评价;通过实验与应用检测进行评价,即根据学习者实际情况,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践活动情况进行评价;通过作业、练习、测验等进行评价。通过连续性观察评价,判断学习者达到的学业水平程度,用以诊断学习者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习者的反思和发展。
  二、课时教学——“生态工程的主要类型”(新授课1课时)
  (一)教学指导思想
  根据单元设计的整体指导思想,本课时通过典例分析,创设具有冲击力、说服力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并通过学习者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结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达到落实教学目标并逐步发展学习者核心素养的目的。
  (二)教学分析
  生态工程与之前学习者学习的生态系统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和应用有着及其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适当采用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手段让学习者在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得到生态工程的原理和研究对象,并进一步根据自己小组课前收集到的生态工程实例归纳概括出生态工程的主要类型、诞生背景、解决措施和优点。因此确立《生态工程的主要类型》这节内容的教学目标如下:
  1.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2.说出生态工程产生的背景。
  3.说出生态工程在我国的主要应用类型。
4.能够利用多种途径收集有关生态工程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
  5.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小组交流,学习者养成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三)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习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建构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教学重难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手段并结合讲授法,易化学习者对知识点的理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四)教学流程图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第五章   生态工程






























  (七)教学反思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本节课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将抽象的生态工程原理、主要类型的理论教学与实际相结合,通过资料呈现使知识变得具体、形象、有利于学习者的学习。
  2.基于解决现实难题的学习
  本堂课通过学习者课前收集的生态工程相关实例引导学习者分析其诞生背景、解决措施及优点,充分体现了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学习者通过学习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并逐步发展科学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养成团队合作并勇于创新的精神,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