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果激发学生学习初中生物的兴趣
【作者】 蒋 荣
【机构】 兴街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好一门课程的关键。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贴近人类生活的自然基础学科,与人类的生存、健康联系紧密。因此,教师应在课前做好教学设计,在课上合理采用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本中枯燥的文字生动、形象的展现给学生,降低学生掌握知识的难度,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让他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学会享受学习,更加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健康成长。本文就初中生物教学中兴趣的培养提供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在一种轻松娱乐的心境中主动、积极学习。古今中外卓有成就的人,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着强烈、浓厚的兴趣,学习也是如此。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热情,推动其兴致勃勃进行学习,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对这一学科产生强烈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达到一种自我期待心理,这样,我们的教学活动也就成功了大半。
1、通过实践教学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生物学科特点,结合初中学生年龄特征——好动性、好奇心。课堂教学中把与教材相关的社会、生产、生活、科技等领域的实际问题和热点问题作为设计教学的素材,课前动员全体学生观察生活,深入社会调查,查阅资料,收集相关教学素材,为课堂教育、学习准备充分材料。例如,在教学遗传与变异一章内容之前,通过学生观察自己与父母、家庭成员之间的体征。调查遗传病如色盲、先天性愚型病等的家庭家族史及婚姻状况,原始村寨,多民族杂居群体的人口素质情况等。通过查阅书籍,电教学习等手段多渠道获取素材,如混血儿的聪慧,频危动物的生存能力降低等信息。在此过程中,真正让学生接触社会、生活、自然,满足了他们的好动性、好奇心、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累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欲望与激情,产生浓厚的兴趣。
通过实践,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把自己感兴趣的,与生物学相关的生活问题、生产问题、社会热点问题引入课堂。不仅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而且便于这种兴趣与系统文化科学知识的掌握相联系,让他们看到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能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充分表现自我,满足他们的参与欲与表现欲。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协调合作能力,交际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深入社会,使他们更加关注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这从根本上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获得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高昂的情绪,面对同一事物,不同情绪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同样面对明媚的春光,情绪高昂的人会为之欢欣鼓舞,奋发上进,情绪消沉的人则会为纷飞的柳絮而惆怅;面临同一座高山,情绪高昂的人会为战胜重重困难而兴奋激动,情绪低落的人,则会对在荆棘丛生的羊肠小道上跋涉感到苦不堪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特别要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构建一个快乐学习的意念,这样、时间久了,这种情绪意念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就能让学生在生物学习中满怀兴趣地去思考、去实践,例如在上到自然与环境内容时对学生关爱生命的意识及环保理念的培养,我们可以首先插入“老猎人与藏羚羊”的故事,通过怀孕母羊跪地流泪一幕场景及老猎人后来的内心感触描绘,这样会从本质内心激活了学生高昂的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情绪,很快融入到积极学习状态。
3、 通过恰当使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积极效应,是有目共睹的,其具备直观性、动态性、交互性、可操纵性、大容量性以及图、文、声并茂等特点,为学生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节省了空间和时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但需要说明的是,多媒体的使用必须掌握一个“度”。
首先,多媒体的使用要具有针对性。多媒体毕竟是为了生物教学服务的,教师不能一味地为了吸引学生而“哗众取宠”,将与教学无关的内容带到课堂上占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其次,多媒体的使用要与传统教学策略有机结合。传统的教学手段,的确存在着弊端,但是,现代化课堂绝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比如,几句话的结论直接写在黑板上的时间,并不比通过多媒体播放来得冗长。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要进行科学的安排,以确保多媒体的使用恰当而合理,使课堂结构得到最大的优化。
4、通过学生课堂发言、演讲激发兴趣
生物学科的知识内容与生活较贴近,每堂课的内容都或多或少、或进或远,与学生经历过的、看到过的、听到过的物或事有联系,这样我们的课堂上,就要充分把发言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说话的机会,通过不同学生的发言,由于各自搜集的信息千奇百样,表达的观点各有千秋。既注入了课堂的新鲜血液,让学生获得许多课外的知识信息,弥补了教材内容的单调性,同时也不断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对知识的梳理总结、应用能力,通过演讲活动既能彰显学生个性,也有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缩近师生之间距离感,刺激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他们认真预习准备材料,专心听课、讨论复习、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5、扮演教师角色,激发兴趣
注重引导每一位学生都进入教师角色,承担起一定的责任,有利于激发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适时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转换角色,以教师的身份对每堂课内容进行备课、讲课。一般学生对备课的兴趣都很浓,讲课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场面,最初不管学生讲得好坏,最后进步都很快,并且通过学生讲课,能激发各类学生的听课兴趣,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
学生站在讲台上讲课,摆脱了长期只会听教师讲课的被动地位,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通过听同学讲课,也会有很多趣味,具有比一比的挑战感觉,这样讲和听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增强了,站在讲台上,学生想到自己是老师,要面对台下的几十名学生进行教学,其责任感和表现欲会自然而然增强,这就更加激发他们知识的学习兴趣。
总之,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后天的培养,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就可使他们学得生动活泼、兴味不衰。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生物学科的优势,以初中生的实际学情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使初中生物教学成为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这是我们广大生物教师不懈的追求。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在一种轻松娱乐的心境中主动、积极学习。古今中外卓有成就的人,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着强烈、浓厚的兴趣,学习也是如此。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热情,推动其兴致勃勃进行学习,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对这一学科产生强烈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达到一种自我期待心理,这样,我们的教学活动也就成功了大半。
1、通过实践教学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生物学科特点,结合初中学生年龄特征——好动性、好奇心。课堂教学中把与教材相关的社会、生产、生活、科技等领域的实际问题和热点问题作为设计教学的素材,课前动员全体学生观察生活,深入社会调查,查阅资料,收集相关教学素材,为课堂教育、学习准备充分材料。例如,在教学遗传与变异一章内容之前,通过学生观察自己与父母、家庭成员之间的体征。调查遗传病如色盲、先天性愚型病等的家庭家族史及婚姻状况,原始村寨,多民族杂居群体的人口素质情况等。通过查阅书籍,电教学习等手段多渠道获取素材,如混血儿的聪慧,频危动物的生存能力降低等信息。在此过程中,真正让学生接触社会、生活、自然,满足了他们的好动性、好奇心、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累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欲望与激情,产生浓厚的兴趣。
通过实践,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把自己感兴趣的,与生物学相关的生活问题、生产问题、社会热点问题引入课堂。不仅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而且便于这种兴趣与系统文化科学知识的掌握相联系,让他们看到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能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充分表现自我,满足他们的参与欲与表现欲。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协调合作能力,交际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深入社会,使他们更加关注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这从根本上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获得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高昂的情绪,面对同一事物,不同情绪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同样面对明媚的春光,情绪高昂的人会为之欢欣鼓舞,奋发上进,情绪消沉的人则会为纷飞的柳絮而惆怅;面临同一座高山,情绪高昂的人会为战胜重重困难而兴奋激动,情绪低落的人,则会对在荆棘丛生的羊肠小道上跋涉感到苦不堪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特别要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构建一个快乐学习的意念,这样、时间久了,这种情绪意念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就能让学生在生物学习中满怀兴趣地去思考、去实践,例如在上到自然与环境内容时对学生关爱生命的意识及环保理念的培养,我们可以首先插入“老猎人与藏羚羊”的故事,通过怀孕母羊跪地流泪一幕场景及老猎人后来的内心感触描绘,这样会从本质内心激活了学生高昂的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情绪,很快融入到积极学习状态。
3、 通过恰当使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积极效应,是有目共睹的,其具备直观性、动态性、交互性、可操纵性、大容量性以及图、文、声并茂等特点,为学生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节省了空间和时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但需要说明的是,多媒体的使用必须掌握一个“度”。
首先,多媒体的使用要具有针对性。多媒体毕竟是为了生物教学服务的,教师不能一味地为了吸引学生而“哗众取宠”,将与教学无关的内容带到课堂上占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其次,多媒体的使用要与传统教学策略有机结合。传统的教学手段,的确存在着弊端,但是,现代化课堂绝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比如,几句话的结论直接写在黑板上的时间,并不比通过多媒体播放来得冗长。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要进行科学的安排,以确保多媒体的使用恰当而合理,使课堂结构得到最大的优化。
4、通过学生课堂发言、演讲激发兴趣
生物学科的知识内容与生活较贴近,每堂课的内容都或多或少、或进或远,与学生经历过的、看到过的、听到过的物或事有联系,这样我们的课堂上,就要充分把发言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说话的机会,通过不同学生的发言,由于各自搜集的信息千奇百样,表达的观点各有千秋。既注入了课堂的新鲜血液,让学生获得许多课外的知识信息,弥补了教材内容的单调性,同时也不断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对知识的梳理总结、应用能力,通过演讲活动既能彰显学生个性,也有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缩近师生之间距离感,刺激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他们认真预习准备材料,专心听课、讨论复习、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5、扮演教师角色,激发兴趣
注重引导每一位学生都进入教师角色,承担起一定的责任,有利于激发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适时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转换角色,以教师的身份对每堂课内容进行备课、讲课。一般学生对备课的兴趣都很浓,讲课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场面,最初不管学生讲得好坏,最后进步都很快,并且通过学生讲课,能激发各类学生的听课兴趣,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
学生站在讲台上讲课,摆脱了长期只会听教师讲课的被动地位,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通过听同学讲课,也会有很多趣味,具有比一比的挑战感觉,这样讲和听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增强了,站在讲台上,学生想到自己是老师,要面对台下的几十名学生进行教学,其责任感和表现欲会自然而然增强,这就更加激发他们知识的学习兴趣。
总之,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后天的培养,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就可使他们学得生动活泼、兴味不衰。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生物学科的优势,以初中生的实际学情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使初中生物教学成为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这是我们广大生物教师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