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 打造属于他们的游戏天堂

【作者】 林惠倩

【机构】 杭州市滨江区钱塘实验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游戏是幼儿的正当权利,没有游戏就没有幼儿的发展。因此为幼儿创设一个适宜其成长的游戏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园应创设支持性游戏环境,促进幼儿的身体、认知、社会性以及情感的发展。同时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重视游戏的心理环境以及物质环境的创设,注重开展幼儿自由的游戏活动,充分发挥游戏自主性特点,激发幼儿内在的活动动机,产生积极体验,获得身心和谐发展。
  关键词:幼儿;创设;适宜;游戏环境
  一、研究缘起
  全世界的儿童都玩游戏。游戏是促进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最佳方式。久到半个世纪前,就有早期教育学者肯定了游戏对于幼儿整个发展阶段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时他们一个人游戏,有时他们几个孩子一起游戏,或者有时候他们和成人一起游戏。偶尔他们玩专门为儿童制作的玩具,日常生活中为他们准备的袖珍模型。他们可以选择玩自己所能找到的东西,比如石头,比如树枝,同时他们与生俱来具备把这些东西变成游戏需要的道具的这一种能力。他们愉快地、自发地做游戏,他们自定游戏规则,或者遵循一直以来的游戏规则。他们从还是婴儿的时候一直到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到学校功课上的时候,他们一直一直在玩游戏。游戏是童年时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
  著名教育学家福禄贝尔认为,游戏符合儿童的天性,是一种儿童自发的、充满愉悦情绪的活动过程,通过游戏的形式组织幼儿园教育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游戏活动,儿童可以利用各种物体材料进行想象和创造,同时也可以与伙伴或成人进行交流与沟通,在游戏中学习人际交往,促进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2]
  二、 案例分析
  (一)案例一:我会开小汽车啦
  今年小班的广播操中有一个游戏音乐为“去郊游”,而针对此音乐我们设计的情节是让幼儿来当汽车小司机。第一次组织幼儿做广播操时,当游戏音乐响起,我们传递给幼儿“你们都是小小司机”的信息后,幼儿兴奋地拿过器械就开始满场乱跑。我意识到必须马上介入,才能让幼儿拥有更高质量的游戏环境。我拿起器械,走到幼儿中间,对他们说:“小朋友们排好队,一辆车跟着一辆车,请你像我这样做,双手摆起来,我们把方向盘转起来。”同时我邀请了一位幼儿跟在我的后面,帮助他们小汽车的排好队伍。幼儿在我的引导与示范下,都跟着游戏音乐围着圈圈欢快地做起了“小小司机”的游戏。
  当然在指导幼儿游戏的过程中,会有个别幼儿不听我的示范与引导,自顾自地仍然继续乱跑。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进行个别指导,走到小朋友的身边,手拉着手把他带过来,带到小朋友们的队伍中来。遇到个别特别淘气调皮的幼儿,教师也千万不可以大声指责或者呵斥。在任何时候不仅要注意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同时也要时刻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时刻注意维护平等、友爱的师幼关系。
  

 

 

 

  (二) 案例二:我会和小伙伴分享玩具啦
  建构区一直是我班幼儿都非常喜欢的一个区域。一个早晨,熙熙来的比较早,就率先走进了建构区去玩。随着幼儿陆陆续续的到来,建构区中幼儿越来越多。小豪进入建构区后,喜欢熙熙手上的积木,对她树:“熙熙,我能和你一起玩这个积木吗?”“不行,是我先来的。”熙熙一手护着积木一脸严肃地说道。小豪仍然没有放弃,继续和熙熙说:“熙熙,那下次我来的早的话,我也把我的玩具一起和你玩,可以吗?”熙熙手里把弄着积木许久,终于点头说:“那好吧,我们一起来玩吧。”这时候熙熙看到圆圆走进了建构区,主动对圆圆说道:“圆圆,这个积木我们一起来玩吧。”

 

 

 

 

 

  我在旁边看到了这一切。作为一名新手教师,我惊叹于“放手的力量”,不干涉幼儿的游戏,让其有独立和宽松的空间与同伴充分地游戏。在幼儿之间有矛盾和冲突时,给予幼儿安全的环境沟通与交流,让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小班幼儿的思维发展属于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幼儿认知特点是以“自我中心”去认识和感知世界的。因此小班的幼儿是不能从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他只能从自己的视角看待客观事物。“分享”这个概念的建立对他们来说需要时间,也需要教师与家长共同的配合与引导。
  (三) 案例三:打造属于幼儿的建构区
  在考虑教室的室内环境创设时,我们把幼儿的安全放在首位。建构游戏是幼儿自主自由的建构活动。建构区的玩具除了乐高积木外,也有部分是利用自然物、废旧物资制成半成品或一物多用的成品。如:我们供给幼儿广告纸、浆糊、剪刀,让他们自己动手,剪出街道两旁的的花草树木等。在考虑到建构游戏材料的特殊性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后,决定在建构区的地上铺一层地垫。这样既可以让幼儿在更大的场地上尽情地玩耍,也可以保护幼儿,以防他们摔跤带来的身体伤害。
  同时,鲁迅先生曾说过:“游戏是儿童最正常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随着游戏开展的需要,教师应及时增添玩具、材料。每次游戏结束,可征求幼儿的意见,谈谈下次想玩什么,需要增添哪些材料等。这样,使游戏的内容不断丰富,主题不断深化。
  
  

 

 

 

  三、研究反思
  (一)游戏的心理环境创设
  1.游戏环境中适宜的师幼关
  当然,在游戏环境的创设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是不可动摇以及替代的。教师要学会如何控制条件以创设支持游戏的环境。虽然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建议教师全程在旁边观察,但不建议教师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只是一定要保证游戏局面的稳定。但也要求教师必须全程密切关注游戏,这样他们才能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指导或干预幼儿的游戏才是最适宜,最有益的。
  在指导幼儿游戏时,教师的语气、动作、姿态、表情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整个游戏环境中,幼儿的主体地位是不能撼动的。教师要将对幼儿的尊重和信任放在自身教育理念的先前位置。这不是一句口号或者空话,这个教育理念是要求教师身体力行展现出来的,比如教师不能用命令,或者否定的生硬语言来呵斥幼儿某些不恰当的行为。要将“蹲下来与幼儿对话”的教育信念贯穿到一日保教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3]比如教师可以用平静、自然的声音,像和自己的朋友谈话一样与幼儿进行游戏中体验的交流与感受的互动。同时,教师应尽量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与条件,对幼儿在游戏中表现的创造性行为,教师应用点头、赞许的目光或欣喜的表情甚至拍手等表示肯定。即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真的有不恰当行为,教师也应该尽量用商量与建议的口吻来与幼儿对话,以达到预设的指导目标。幼儿只有在一个安全、平等的环境中得到教师的理解与尊重,才有可能掌握表达真实情感的能力以及个性得到健全的发展。
  从幼儿的角度来说,平等尊重的态度可以使幼儿感受到教师重视他们在游戏中收获的体验与感觉,而且相信他们在游戏中学习与发展的能力。比如教师不仅要学会用适宜的方式与幼儿主动沟通,同时也要学会倾听,用积极主动的倾听方式鼓励幼儿说,理解和接受他们的想法和情感。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学会与幼儿分享在同一个游戏中自己的感受体验。这对幼儿来说至关重要,不仅是交流分享,更是学习提升的一个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助于幼儿的社会性情感的发展。
  2.游戏环境中适宜的同伴关系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学习理论强调了社会性互动和文化背景在认知发展中的重要性。因此在有意义的游戏中,给参与其中的幼儿提供一个适宜学习的游戏环境是难能可贵的。幼儿与幼儿之间有时候会有成人想象不到的思维碰撞以及互动火花产生。比如在游戏中,幼儿之间如果遇到不同的观点,教师应给予幼儿一个宽松的文化环境,让他有尽可能多的自由使其他幼儿的这些观点与自己原有的观点相适合。游戏允许差异的存在,允许幼儿在发展能力、兴趣以及学习方式方面存在差异;但同时游戏也给予幼儿在异中求同的机会。在幼儿游戏环境中,在幼儿差异中求相同的过程中,势必会建立主动沟通,具有有效互动的同伴关系。
  当然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之间发生冲突和矛盾也在所难免。教师不应在幼儿有纠纷的时候,第一时间以批评的形式干预。教师可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自我处理,让他们在处理同伴矛盾的过程中获得有益经验。诚如《指南》中强调:“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教师要尊重幼儿在游戏中体现的个性发展,同时也要支持在游戏中幼儿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表达,学会分享他们创造游戏成功的喜悦,共情于他们在游戏成长中的挫折。[4]教师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如果能以自己积极的情绪感染与支持幼儿,提高幼儿游戏的兴趣与愿望,促进幼儿与其他幼儿的交往,使其体验参与游戏的乐趣。同时教师要合理引导幼儿学会协调同伴间发生纠纷或冲突的方法,学会与同伴交往的技巧,体验同伴间分享与合作的快乐,形成于同伴友好相处的关系。
  (二)游戏的物质环境创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5]因此,幼儿要想尽情地游戏,还必须要有一定的游戏空间。为幼儿创设必要的游戏环境是保证幼儿游戏的必要条件。
  游戏环境是为幼儿设计的学习、发展和接受教育的场所,在创设游戏环境时无论是户外还是室内环境,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第一,保证幼儿的安全性。安全是游戏场所设计时需要考虑的第一原则和要素。游戏场地环境和一切设施以及游戏过程都要排除危险的存在,安全的游戏场地是使幼儿免受社会环境的一切危险因素影响的地方。
  第二,促进幼儿的发展。游戏场地是为幼儿提供创造性行为的环境,幼儿在环境中摸索发现,促进幼儿知识经验的丰富,同时环境的刺激也可以使幼儿增强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因此,富有吸引性、挑战性、兴趣性的游戏环境可以加速幼儿心理、胜利以及精神上的发展。
  第三,符合幼儿特点。游戏场地应是为幼儿提供一个适合幼儿玩耍、想象和操作的和谐、丰富、又去的立体游戏场地,让幼儿充满自信地获得信息和锻炼。场地的设置要考虑幼儿的特点,考虑其生活经历、已有的知识经验及兴趣和能力等。另外,还要保证场地环境的刺激必须是适度的,既不过于单调,又不可琳琅满目,因为前者无法调动幼儿的兴趣,后者又使幼儿情绪浮躁、行为不定。
  在整个游戏环境中,其中最重要的是看儿童的游戏权是否得到保证。《儿童权利公约》中将游戏作为儿童的一项基本权利,因此足见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儿童的游戏权是否得到保证,最主要的是教师是否给儿童提供了游戏机会,包括游戏的时间和空间等。[6]基于教师良好的主导作用下,而幼儿又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地位的空间,相信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能收获的成长会更多也更有益!
  参考文献:
  [1][美]卡罗尔·格斯特维奇(Garol Gestwicki)著.发展适宜性实践——早期教育课程与发展(第三版)[M].霍力岩,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福禄贝尔.人的教育[M].孙祖复,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许卓娅.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杨丽丽,杨晓琴.幼儿园支持性游戏环境的创设:误区与对策[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
  [5]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陈鹤琴全集(第一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
  [6]姚伟,幼儿游戏与玩具[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