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诵经典美文 铸诗意人生——经典诵读与学生人格品质的培养

【作者】 马玉凤 雷 河

【机构】 金山小学 洪水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强调:“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而诵读经典,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潜移默化的、渐进的,也是长久的。
  古代的文人们早已逝去了,留下的只有这些万古不朽的华章,而他们的人格魅力正蕴藏其中并与日增辉。每每诵读这些诗文,便会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感染着我们,让我们心潮起伏地与他们心交神游,这便是经典的魅力所在。文以载道,经典美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处世为人的哲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蕴含其中。背诵这些经典诗文,对孩子们的眼界、胸怀、气质、品格修养的提高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诵读经典,培养学生的爱国梦
  中国经典古诗文内容博大精深,它是民族精神的教科书,孕育了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诵读经典古诗文,能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认识,体验和感知我们民族的伟大灵魂,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诵读《论语》时,我们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感受到孔子的人格魅力。他认为任何人总是有着优点,可以让其他人学习的,他的这种肯定是对每一个人的生存价值的确认。在儒家教育中,我们感受到了孔子教人成人的三个层次,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领悟了个人理想信念的树立与社会的联系。
   通过诵读,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确立长大后要通过从事某种事业来为祖国、为社会民众服务的思想;懂得奉献社会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职责;懂得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既是国家对自己的要求,也是自己应尽的义务。
  二、诵读经典,净化心灵,健全学生人格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待其长大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和优秀品性须在幼小时培养。有目标地选择经典名篇,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到积极向上的进取心,敢于成功而不骄傲,面对挫折不气馁,适度地表现自我而不自悲,敢于接受挑战,不惧怕竞争,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不嫉妒他人的成功和优点,不猜忌别人,能宽容他人。
  诵读圣贤的经典,遇到困难时,我们会想到古人说的“遇到困难应当愈挫愈勇”,就会勉励自己不要灰心,不要难过。孟子说道:“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要是我们记起这样的话,就会认为自己是有用的人,一定不会自暴自弃,还会勇于承担一切困难和艰辛。
  在读经的过程中,我们纵观历史上的圣贤、伟人的成长历程:孔老夫子自幼失去父亲,由母亲含辛茹苦将他教育成人,最终成为至圣先师。范仲淹靠苦学,经历了种种的艰辛,最终成为国之栋梁,担任了宰相,他廉洁奉公的品行流传至今。历史上所有成圣成贤的人哪一个不是历尽艰辛,经历种种考验最后成为圣贤之人的?而当对这些经典耳闻目染后,我们就会懂得“泛爱众而亲仁”,“圣与贤,可训至”。在面临挫折时,我们便会勇于接受、有所担当,不至于被困难和挫折所吓倒。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富裕了,但与此同时一些不良社会风气也随之产生,诸多因素造成一些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诵读经典能健全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学生在经典诵读中,就是在与历史文化名人进行对话与交流,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与熏陶,从而树立起坚定的信念,立志做一个追求真善美、追求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三、诵读经典,传承美德,陶冶学生情操
         在吟诵活动中提出的“诵读为本,不求甚解”,就是要求教师不要用分析代替学生的吟诵,而是让学生在吟诵中自悟自得,在自悟自得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更重要的是国学能够使孩子们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操守。“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精背是学习古诗文行之有效的方法,读多了,自然成诵。基于以上考虑,我校结合实际,细化了活动过程,在活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每周四开展吟诵诗活动,学校组织教师及时抽查。充分利用班级古诗词积累角,定期更换,利用“六·一”儿童节开展经典诵读比赛。使学生在诵读中积累,在诵读中感悟,在诵读中欣赏,在诵读中成长。
  四、持之以恒,培养健康人格
         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在长久的感悟熏陶中逐步形成的。在经典诗文的吟诵中,培养学生真善美统一的健全人格,是我们开展吟诵活动的最终目标。吟诵经典美文,它的显性效果容易被人重视,但实际上它对学生的隐性教育更为重要,更为长远。伴随着对语言文字的学习、推敲、运用,学生的思想情操、审美情趣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修炼和熏陶,学生在无形中提高了语文素养,培养了健全的人格。正如魏书生所说,“从思想到行为,从行为到习惯,从习惯到命运”。当代文化名人余秋雨说:“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都是文明传代的绝佳措施。”
         五、引发学生心灵共鸣,陶冶民族性情
         经典诵读不仅能提高人的思想境界,而且能丰富人的内心世界,培养纯正的审美情趣。一句话,养心修身,润人心田。毫无疑问,经典内容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中起着重要作用,这在素质教育的育人工程中是任何手段都不能替代的。实践证明,经典诵读对学生品德培养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中,逐渐感悟“做人”的道理,真正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养成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不是复古,而是为了国民素质的提高,是素质教育的一种真正有效的手段。用经典来充实、开发孩子们的心智,以中国文化宝典开启儿童的纯洁心灵,让他们从小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奠定完美人格的良好基础,继承中国文化传统。我们选用经典,教人以多种形式带领儿童在轻松愉快、没有压力的氛围下,唱念背诵,以便在不知不觉中识字、拓展知识悟性、陶冶情操、培养人格。
         实践证明,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状况合理选择经典诵读的内容,采用恰当的诵读方法,融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美德于诵读中,对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尊敬孝敬父母、为祖国勤奋学习等思想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生们每诵读一篇古诗古文,都会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这种心灵的激荡和感染,没有刻意的雕琢,于无声处见真情。诵读古诗文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会让孩子终身受益,虽然它在短时期内不会有明显的效果,然而这却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育人工程,任重而道远。通过我们的努力,中华古代的圣贤品格必将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复活,那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必将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