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学习活动设计

【作者】 窦珍香

【机构】 青海西宁市总寨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教师应如何把核心素养贯穿到课堂之中,以基础性、创新性、批判性、实用性为核心要素,以高考为抓手,以素质提升为根本,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的任务,为高等教育输送更多有意识、有想法、有能力的学生成为基础教育的任务。本文从倡导自主合作学习、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坚持教学反思等教学手段,阐述如何在生物学核心素养下设计课堂学习活动。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学习活动设计
  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物核心素养的解读是:生命观念为依托、科学思维为基础、科学探究是手段、社会责任是目标。基于实践、实验和生活在生物学课程中和有关校本活动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生命理念、在学生体验生命的过程中塑造科学思维和内化社会责任是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蕴藏意义。高中生物教师要使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就必须在核心素养下,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关注学习活动的可操作性、聚焦学习活动与生活的联系进行设计。本文对于高中生物学习活动中形成培育模式转变,高中生物课堂学习活动的设置注意问题,课堂和课外生物学习活动中实现育人模式转变,力求寻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可操作的方式,使理论扎实落地途径。笔者为一线教师,受见识和文化的限制,拟就这些问题进行刍议。
  1.高中生物学习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机械的套用一些现成的概念已经是老师们摒弃的方式,它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观念、能力、责任等品质的形成。在适当适时的课堂学习活动中提炼出相应的生物学概念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采用不同的模式和活动方式,是有效课堂的必备途径。课堂活动应按照基础性、创新性、生活性和实用性的原则进行开发和应用。
  学习活动是多种多样,形式丰富的,但是不管哪种学习活动都有一个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过程。根据活动中信息来源方式可以分为:观察、实验、模拟实验、调查、分析。根据活动的场所分为:课堂学习活动和课外学习活动。学生通过活动建构知识,发展探究爱和科学思维能力,形成生物学概念,从而找到生命观念的锚定点。
  2.高中生物学习活动设计条件
  2.1通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有效的学习活动应该是挑战性和胜任力同在的,学生不能直接看出结果,但是通过思维和探究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难度系数为二分之一时最能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某一节课的事实创设难度相当的教学情境,在合理的情境中完成学习过程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
  2.2基于教材的基本内容和理念
  教材是考试的源泉,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桥梁纽带,是学生认知世界和实现自身可能性的基础。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首先最重要的是教者本身就要读懂教材这本“药方”,起码要照方抓药,别药不对症。所以笔者认为教材是“学习活动”的“生长点”,教材是学生第一读本和素材来源,同时也是教师的第一手教本和蓝图。利用到和利用好教材中的学习活动实例形成生物学概念,是将生物学核心素养落实到实处,将生命观念种植于学生内心的一条有效途径。
  2.3立足于学生可操作性、创新性和批判性思维
  教材不是至高无上的真理的权威发布者和封闭僵硬的知识“冷藏库”,而是既让人信服又和蔼可亲的“对话者”,是一个开放的“动姿态”的内容体系[1],它犹如一个慈爱智慧的母亲期待着孩子的成长和自主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不被“真理”的权威所束缚,允许学生的思维的、活动的多样性,科学的设计学习活动应该经历一个观察、学习、模仿、操作练习和独立思维的过程。在设计时立足于学生已有的认识经验和认知能力,也要考虑学校和教室的现有条件。在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学生对于生活常识的匮乏、基本生物学概念的机械记忆和胡乱套用,偶有课堂上大跌眼镜之举。为了使得教学内容和概念呈现的更加的直观化、实际化和生活化,笔者经常会基于教材让学生参与各种可操作性的学习活动(甚至仅仅是活动),比如,我让学生自主完成菜豆芽的发芽过程,以此为基点,自主编制习题来探究发芽过程的生化过程,既激发来学生对生物学的热爱,又让学生将文字与现实相结合,对于形成生命观念,保护孩子们的批判性思维的火种也是有些许作用的。
  这是一个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设计的活动的创新性,以及学生答题和操作的创新性应得到保护和鼓励。
  2.4关注学习活动与生活和未来职业的联系
  生物学科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多动规律的科学[2]。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等高等教育学科的基础课程,在学习活动设计中关注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的链接是生物教学的任务之一。生物学内容源于生活,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渗透着生物的“倩影”,对工业和环境保护也是举足轻重的。立足于生物的学习活动的设计会带给学生真实的体验感,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恩。在呼吸作用的教学过程中,以本地区域特色——酿酒业为具体实例,引出酵母菌与各种酒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生长”出酵母菌的细胞结构、代谢类型,此过程既让学生真实的体验到生物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又对其社会责任的理解落实到相应的岗位职责上。
  3.课堂和课外学习活动中家校链接式培养模式
  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拘泥于学校教育或者课堂学习活动,它可以是课外学习活动,甚至可以仅仅是学生“熟视无睹”的活动,这些活动更多时候来自于家庭,来自于个体经历。在设计学习活动时学生的“经验”可以为课堂带来直接素材生长点。这样,教材中的实例就活跃于纸上,生动于学生脑海中。酝酿生命观念、训练科学的思维、培养社会责任、形成科学探究的思维,不是一纸空谈,它应该是源自周遭,源自科学事实,源自当今生物界大事。
  4.结语
  高中生物学课堂课外活动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多元化的,但不论怎么求变求新,都是基于基本的事实和理论,服务于学生的长足发展。上面的实例只是其中一种类型,在未来的教育中,会形成更多、可行性更强的学习活动模式。
  参考文献:
  [1]郭晓明.课程知识与个体精神自由—课程知识问题的哲学审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37-14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3]赵占良.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制的基本理论问题刍议[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5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