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厚积方能薄发,积累催开绚丽作文花

【作者】 张华英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语言是思想的外衣,文章是肌肤,任何新颖的素材,精巧的构思,深刻的立意,最后都必须以语言为载体。可是语言的训练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在平日的教学中,不少同学一说要写作文总是眉头紧锁,抓耳挠腮,即便硬着头皮写出的文章也总是平淡无味。如何解决“无米之炊”呢?本文论述了如何积累材料,进而催开作文绚丽之花的一些途径。
  关键词:重视课本、走进传媒、体验生活、关注名著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积累,《语文课标》中也有这样的建议: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因此,要写好作文就必须积累丰富的材料。只有积累了丰富的材料,才能厚积薄发,才能写出鲜活、生动的作文语言。
  一、重视课本,感受熏陶
  初中语文课本选入了许多名家精品,它们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将我们带进了神奇的世界,向我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画卷。作品所表现的丰富的内涵、巧妙的构思、精妙的语言为学生积累提供了许多经典的材料。在这些作品中,有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有文情并茂的写景名篇,有丰富的题材,多样的文体,引人入胜的情节。因此,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体会到伟人的至爱亲情,了解不平凡的探险之旅,走进广阔深邃的人文世界,从而受到美的熏陶。所以,课文中的丰富词汇,优美的语句,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如一位学生在《我爱春天》中这样提到:春天是什么?是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红花蓝波;是志南和尚“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和风细雨;是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柔情朦胧;是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莺啭花香…… 文段围绕赞美春天这一中心,直接引用了诗词的佳句来描述春天的美景,使读者倍感亲切,如沐春风。
  又如一学生在《我的班长》一文中这样写到:新班头海拔不很高,3的开方不足,2的开方略有余,身材也符合中国国情——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是有点少年老成,许是脑瓜过分聪明的缘故,头顶上“草木”稀疏,更显老气横秋。新班头朋友无几,但和牛顿、焦耳交往甚密,光学、力学常挂在嘴边……这位同学灵活化用了所学课本中的概念和术语,语言活泼、风趣、很能提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契诃夫说“文章应多来点花边,多一点管弦乐”。以上同学的习作充分说明语言要创新,语言要鲜活,必须要注重对课本词汇的、语句的积累,只有这样,文章才会增色,读者才会“一见钟情”。
  二、走进传媒,吸取精华
  中学生正处在多彩的人生季节里,他们接受语言的能力非常强,电视唱片里唱的歌词,流行的广告语和电视节目优美的句段很快被他们所接受。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从电视频幕上学到的东西并不亚于在学校所学的;从一定意义上说,电视可以说是孩子们的“第二课堂”。如果能把它点缀在文中,则会使作文新颖别致。
  如一位学生在《我的同桌》一文中写道:我的同桌是班上的“恐怖分子”,大家背地里给他取了个外号——“拉登”。他经常会做些违纪的事情,加之又无缘无故地殴打女生。于是,大家都像躲“禽流感”一样躲避他。这位学生巧用传媒中的热点词语,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一位不守纪律的同学形象,语言鲜活俏皮,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又如一位学生在《校园二三事》一文结尾这样写道:让生命回味这一刻,让岁月铭记这一回。文中引用了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导语,起到了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可谓言简而意赅。
  那么,如何从传媒获得丰富的积累呢?一是要指导学生观看优秀的电视栏目,关注节目导语,如“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百家讲坛”等。二是吟唱优秀歌曲,如《好人一生平安》、《懂你》、《愚公移山》……当然歌词的思想内容要健康,引用歌词要与文章丝丝相扣。三是合理整合、利用网络资源。
  三、享受生活,体验生活
  要写好作文,必须让学生走进社会生活,走进大自然的怀抱,让学生在五彩的生活中去挖掘取之不尽的素材。只有尽情地去享受生活,体验生活给你带来的快乐,笔下才能流淌出涓涓的溪流。“写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是生活本身。”叶圣陶说。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指导学生认真地观察,思考,体验,只有对生活有了一定的积淀,才不会“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如一位学生在《街头见闻》一文中这样写道:两人对弈,胆大者棋风泼辣,刚开局便全线出击,奋勇前进,大有“气吞山河如虎”之势;胆小者重于防守,步步为营,举棋不定,惟恐一招致败,便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稳重的人深思熟虑,棋风矫健,貌似平静,却暗藏杀机;轻浮的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行棋不计后果,终因一叶蔽目而全局败北……小小的棋盘反映着偌大的人生哲理,充分显示出他较强的洞察力和感悟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鼓励学生写日记,写随感。
  四、博览群书,关注名著
  如果说课本、电视给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画卷,那么报刊、杂志、书籍则又向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广泛的空间,引领我们走向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名著,这是文化遗产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艺术营养。因此《语文课标》中明确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文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二三部名著。”正如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的:读《三国演义》,我们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水浒传》,我们懂得了什么是义薄云天,行侠仗义;读《繁星》、《春水》,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童真、母爱和大自然;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一部优秀的名著正如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能给学生带来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指引学生唯善、唯美、唯真。要做到这一点,可采用以下方法:
  1、每周至少开设一节阅读课,让学生在这一节课中自由的翱翔,然后做好笔记,对文中的优美词句进行分类摘抄;写读书心得,就自己所看的文章内容,选择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下感想。
  2、上好名著推荐与导读课。根据大纲要求和课文《名著导读》的内容推荐学生阅读相关著作,并充分的讨论书中的人物、情节、和作品的社会意义。
  3、举行读书交流活动。让一些读书有心得的同学向大家介绍自己所读的书,讲述对该书的理解和思考,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也可表露自己读书的困惑,请求大家的帮助。通过这些形式,调动同学们的阅读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课外阅读这广阔的天地自由翱翔。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大量的阅读积累为写作奠定了基础,学生在写作中就会文思泉涌,水到渠成。
  以上就是笔者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粗浅的认识。虽然中学生生活的范围较窄,但只要学习得法。能将自己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的发现、理解、感悟积累下来,把观察所得变成自己的生活经验,把所读的书籍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写作时就会左右逢源,言之有物,文章就一定能绽放艳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