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自主合作探究我先行
【作者】 徐 艳
【机构】 永昌初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自主合作探究不仅仅是教学模式,更应成为一种教学思想贯穿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对其不能简单的模仿,只要掌握其实质,课堂教学才会收到实效,学生才会真正学有所获,课堂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自主 合作 探究 模式
《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过程,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作为实施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优势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如何贯彻这一理念以期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呢?
1、走出课堂——自主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国内外研究表明自主学习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学习者参与并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比目标。目标既有教师预设部分,也有在课堂中根据实际情况生成的部分,而不是所有目标都由教师预设。学生对于学习的目标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做出选择,学的快的可以拓展阅读大量的课外材料,慢的能保底即可。
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生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则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在问题和任务的推动下,以主动的姿态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认识活动进行监控并作出及时的调整。在教学中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做出自我评价,对自己始终学习保持一分自尊和自信心。
简言之,是否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就要看教师是否真正发挥引导作用,讨论前学生是否参与学习目标的制定,是否已经让学生明确小组共同任务及自身承担的责任,课外能否积极思考,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获得自身对文本的感性认识,保持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 走进课本——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与注意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国际21实际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提出了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那就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在科技高度发达、专业高度分化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合作,既是各项事业取得成功基本要素,也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学会合作已成为现代人生存的基本素质,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不只是一个认识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
其实,合作学习是教学条件下的学习的组织形式,其意义在于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学会合作与学会知识同等重要。可以使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走向对话——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人们为获得对某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而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的行为方式,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更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与开发性,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
接受美学理论认为,读者不仅以阅读主体的身份存在于文本之外而且读者意识制约写作活动的要素之一,反之读者阅读作品时应归位到作者位置,因此包括在自主学习时自我和课本作者的探究。依据这一理论,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与作者产生为另一种形式的互动,即心灵的互动,让学生把个人的经验、阅历引用到文本学习中去,同作者产生对话,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究作者内心,以及对自我尝试的评价、检验,满足成功欲。寻找“自我”与“作者”之间的异同去读文本,充分调动学生,使学生真正进入自主学习过程,进行着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此外,探究学习还包括和同学研讨时思维碰撞时进行的探究活动。学生具有情意性,这些因素包括自我认识、信念、个人期待等,从此我们就可知,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上进心,在这些基础上学生才能有探究的可能性,才有发现的机会,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自己的头脑中存在的认识结构,积极与他人的新知识联系起来,使原有的认识结构改革和重组,是学生与课本,学生与作者,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交融、交流,达到一个互动。在这一互动中,让学生资源共享,思维发生碰撞,情感受到激发、交流和知识的整合。这一互动正如“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他把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这样联结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渐减少——再尝试”这样一种往复过程习得的,其联结的力量逐渐增大,当其目的实现时就会感到满意,这种学习模式特别强调“做中学”,即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学习有关概念、原理、技能和策略等,这过程我们应允许学生犯错误,并鼓励学生从错误中进行反思学习,这样获得的知识才会终生不忘,同时教师应构建多向评估和激励措施,初步形成教学相长的新机制教学理论。
可见,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都是一种探究学习,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对文本探究的基础上的。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同时合作是必须融入也必然会融入探究学习。探究深入,自主学习质量才高,合作学习才不会流于形式,才会带来更深层次的研讨与探究。如果没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上来就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就成了一句空话。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和潜在的探究学习。
所以,我们更应把“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看作是一种教学思想。我们教师在课改中之所以出现种种问题和失误,恰恰在于简单机械的模仿,方式、方法的不对。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学习的不单单是课堂教学外在的形式,更要把握好新课程的新理念,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和学生观。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课堂,走向对话,走进语文学习的乐趣之中。只要真正了解了什么是自主,什么是合作,什么是探究,摆正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引导位置,至于课堂上采取何种形式,可根据课型灵活掌握,而不必拘泥于形式。
教学是个复杂的过程,也注定了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只要我们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实质,灵活的运用各种方式。专研为我所用的方法,让学生学习收到实效。我相信我们上下求索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广大教师在历经磨练之后,一定能让自己的语文教学出特色、出风格。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 2011年
2、 肖川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成长》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3、 季俊昌 《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误区》 山东教育.
关键词:自主 合作 探究 模式
《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过程,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作为实施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优势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如何贯彻这一理念以期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呢?
1、走出课堂——自主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国内外研究表明自主学习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学习者参与并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比目标。目标既有教师预设部分,也有在课堂中根据实际情况生成的部分,而不是所有目标都由教师预设。学生对于学习的目标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做出选择,学的快的可以拓展阅读大量的课外材料,慢的能保底即可。
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生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则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在问题和任务的推动下,以主动的姿态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认识活动进行监控并作出及时的调整。在教学中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做出自我评价,对自己始终学习保持一分自尊和自信心。
简言之,是否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就要看教师是否真正发挥引导作用,讨论前学生是否参与学习目标的制定,是否已经让学生明确小组共同任务及自身承担的责任,课外能否积极思考,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获得自身对文本的感性认识,保持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 走进课本——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与注意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国际21实际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提出了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那就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在科技高度发达、专业高度分化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合作,既是各项事业取得成功基本要素,也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学会合作已成为现代人生存的基本素质,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不只是一个认识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
其实,合作学习是教学条件下的学习的组织形式,其意义在于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学会合作与学会知识同等重要。可以使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走向对话——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人们为获得对某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而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的行为方式,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更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与开发性,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
接受美学理论认为,读者不仅以阅读主体的身份存在于文本之外而且读者意识制约写作活动的要素之一,反之读者阅读作品时应归位到作者位置,因此包括在自主学习时自我和课本作者的探究。依据这一理论,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与作者产生为另一种形式的互动,即心灵的互动,让学生把个人的经验、阅历引用到文本学习中去,同作者产生对话,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究作者内心,以及对自我尝试的评价、检验,满足成功欲。寻找“自我”与“作者”之间的异同去读文本,充分调动学生,使学生真正进入自主学习过程,进行着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此外,探究学习还包括和同学研讨时思维碰撞时进行的探究活动。学生具有情意性,这些因素包括自我认识、信念、个人期待等,从此我们就可知,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上进心,在这些基础上学生才能有探究的可能性,才有发现的机会,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自己的头脑中存在的认识结构,积极与他人的新知识联系起来,使原有的认识结构改革和重组,是学生与课本,学生与作者,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交融、交流,达到一个互动。在这一互动中,让学生资源共享,思维发生碰撞,情感受到激发、交流和知识的整合。这一互动正如“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他把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这样联结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渐减少——再尝试”这样一种往复过程习得的,其联结的力量逐渐增大,当其目的实现时就会感到满意,这种学习模式特别强调“做中学”,即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学习有关概念、原理、技能和策略等,这过程我们应允许学生犯错误,并鼓励学生从错误中进行反思学习,这样获得的知识才会终生不忘,同时教师应构建多向评估和激励措施,初步形成教学相长的新机制教学理论。
可见,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都是一种探究学习,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对文本探究的基础上的。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同时合作是必须融入也必然会融入探究学习。探究深入,自主学习质量才高,合作学习才不会流于形式,才会带来更深层次的研讨与探究。如果没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上来就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就成了一句空话。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和潜在的探究学习。
所以,我们更应把“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看作是一种教学思想。我们教师在课改中之所以出现种种问题和失误,恰恰在于简单机械的模仿,方式、方法的不对。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学习的不单单是课堂教学外在的形式,更要把握好新课程的新理念,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和学生观。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课堂,走向对话,走进语文学习的乐趣之中。只要真正了解了什么是自主,什么是合作,什么是探究,摆正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引导位置,至于课堂上采取何种形式,可根据课型灵活掌握,而不必拘泥于形式。
教学是个复杂的过程,也注定了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只要我们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实质,灵活的运用各种方式。专研为我所用的方法,让学生学习收到实效。我相信我们上下求索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广大教师在历经磨练之后,一定能让自己的语文教学出特色、出风格。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 2011年
2、 肖川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成长》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3、 季俊昌 《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误区》 山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