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议教师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作者】 张万宇

【机构】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屯脚镇屯脚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它包含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成员来自于四面八方,思想文化素质、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等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处在这一复杂的环境中,要肩负着重要的育人责任,固然面临比较复杂的人际关系,其中最常见、最重要的就是师生间的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感知、相互鼓励和相互情趣等都必须处理恰当,否则师生间的和谐关系将受到极大的影响,甚至相互间还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给教育教学带来难度。
  我们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一些教师苦口泼心,煞费心思地管理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业成绩、日常生活及命运前途,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支持,甚至是反感,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在“管”的过程中,总是以一个长者和神圣不可侵犯的高高在上的姿态出现在他们的眼前,没有处理好教育者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关系,教师在学生面前总是一副师道尊严的样子 ,学生在教师面前不敢“妄加议论”,有思想不敢表达,有问题不敢提。思维被束缚,主观能动性得不到调动。作为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接受并不反感自己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 要走进学生心灵,全面了解学生。
  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当代中学生,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是活生生的人,要想“管”好他们,必须真心对待他们,把他们当作知心朋友,放下手中的“戒尺”,走下讲台,消除严厉的面容。以平等、互助的态度面对学生,深化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积极参加学生举行的各种活动,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共欢乐同忧愁,用真情感动学生,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敬畏之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寻找学生的群体共性,伺机和他们个别谈话、交心,从谈话、交心中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生活习惯,熟知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情况,认真阅读学生交来的周记、日记,了解她们想些什么?关心什么?喜欢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同时,注意她们的个体差异,因为不同的家庭教育铸就了他们不同的性格、爱好、面对生活的勇气,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换位思考,用学生的眼光看待他们的世界,真真切切地体会他们的内心情感,仔细、认真研究他们的不同性格,有针对性的落实“一生一案(一个学生一种方案)”,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教师是他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逐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二、教师要为人师表,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树立良好师德形象。
  社会赋予教师“蜡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光荣称号,这是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又要不能辜负社会对我们的期望。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在学生的心灵中深深地扎根。读、写、画包括人品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都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在发展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及“三字一画”“一德四新”的学习,通过培训强化教师自身的品德素质、专业成长及过硬的文化修养,在“一桶水”的基础上再注入新鲜血液,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观念,努力使自己符合社会及学生对自己的角色的期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展示人格魅力,从而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激发学生肯定、赞美、羡慕的感情,给学生树立可造形象,培养学生踏实、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人格,把“管”看作是教师对学生本人的负责,在教育教学中全力配合教师、理解、尊重教师,逐步培养师生情谊。
  三、加强民主意识,增强民主观念。
  学校教育是一种培育人的活动,那么培育的是怎样的一种人才?师生间应是怎样的一种协作关系呢?我认为: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中去,凡事多为学生考虑,与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关系,不管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了解、理解、支持他们,对他们的言行及进步多给以鼓励和肯定;尤其是今天的中学生,他们思想较为活跃、逆反心理较重,对事、对物都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基本能用自己的眼光看问题和思考问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克服自我权威的思想,班级的管理制度和重大决策不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独断专横,决不会被学生接纳,甚至会产生抵触、反感情绪,从而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困难。
  四、强化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学会不如让学生会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确立了“指导——讨论——质疑——评议”的新课堂结构,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这种课堂结构中,教师扮演的只是一个导演的角色,而不是 “填鸭式”地将知识灌进学生的大脑。新课堂结构模式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主动质疑,互相探讨,相互补充,提升学生的动手动脑、遇事冷静、会思考、会分析的能力,创造一个有声有色、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教师如果还保留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仍然把持着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不还课堂给学生,无异于是在扼杀学生的天性,是在埋没人才。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成了教师表演的场所,成了 “一言堂”,教师的 “一桶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学生“一碗水”都没收到。教师眉飞色舞,学生呆若木鸡,无任何发言的机会,快乐学习就成为一口空话。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必须处理好自己的角色,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尊重学生对教师的意见和评价,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让学生成为教师的合作伙伴,交心的挚友,融洽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感情,在快乐学习中达到“教”与“管”相结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