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大班幼儿“四玩”数学游戏的设计与实施
【作者】 金灿丽
【机构】 杭州市滨江区国信嘉园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幼儿园数学游戏是根据数学教育目标设计饿,有一定的游戏情境、玩法规则、数学内容的游戏。本文这对大班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顺应孩子的学习特点,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设计“四玩”数学游戏,即“趣玩”“会玩”“慧玩”“耐玩”,并进行分别阐述。即顺应幼儿学习特点,趣在先,让幼儿“趣玩”;图示材料引路,规则设计自主,让幼儿“会玩”;注重学习品质,激发探索辨析,让幼儿“慧玩”;深度分析数学核心素养,预设与生成相融合,让数学游戏“耐玩”。以“四玩”数学游戏为载体,将数学与生活接轨,促进大班幼儿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感受数学游戏中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四玩”数学游戏 大班幼儿 数学学习能力
一、幼儿数学游戏的现状与分析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形式,许多学习是在游戏时发生的。而数学游戏的生活性、趣味性和挑战性能帮助幼儿提高数学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使孩子在愉快的情绪中,轻松自然,富有兴趣的情境中获取知识,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前面谈的是数学游戏的价值但现实情况却是:
(一)数学游戏的设计脱离主体需求,缺少游戏的实施者
幼儿是数学游戏的主体,数学游戏的设计与组织要顺应孩子的需求,这就需要老师们对幼儿已有的数学经验要进行分析,制定跳一跳就能达到的数学活动目标,而不是为了游戏而设计游戏,让活动缺少了灵魂。
(二)数学游戏的组织缺乏目标,缺少游戏的引导者
很多时候,教师对于幼儿数学游戏的组织是由教师为主导地位,这样的做法会让幼儿缺少思考的机会,缺少对游戏规则的制定与实践验证,让游戏没有保障,显得表面热闹,实则在热闹过后却没有留下任何的学习痕迹。
(三)数学游戏的实施缺失评价,缺少游戏的支持者
教师对幼儿在数学游戏实施过程中表现的分析与评价的缺失,让教师错过了能帮助幼儿巩固新知,学习能力培养的机会。这样的做法,让幼儿对已学的数学知识很难与实际生活链接,更不能在生活中使用。
二、“四玩”数学游戏的价值
针对以上的问题,顺应孩子数学核心素养的需求,尊重幼儿学习轨迹,提出设计与组织要立足主体、围绕目标,实施有“趣玩”、“会玩”、“慧玩”以及“耐玩”的“四玩”数学游戏。
对“四玩”数学游戏的设计与实施如下图所示:
图1:“四玩”数学游戏设计与实施路径框架图
从上图中可知,“四玩”数学游戏的特点有“趣”玩、“会”玩、“慧”玩以及“耐玩”,它们彼此联系又层层递进,具体指向:
“趣”玩:即顺应幼儿学习特点,趣在先,让幼儿“趣玩”;
“会”玩:图示材料引路,规则设计自主,让幼儿“会玩”;
“慧”玩:注重学习品质,激发探索辨析,让幼儿“慧玩”;
“耐”玩:深度分析数学核心素养,预设与生成相融合,让数学游戏“耐玩”。
因此,它在大班幼儿数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体现在:
1.借助“四玩”数学游戏,激发幼儿学习数学兴趣
2.结合“四玩”数学游戏,引导幼儿掌握数学知识
3.体验“四玩”数学游戏,积累幼儿应用数学经验
三、“四玩”数学游戏的设计与实施
“四玩”数学游戏顺应孩子数学核心素养的需求,尊重幼儿学习轨迹,围绕主体、围绕目标,实施有“趣玩”、“会玩”、“慧玩”以及“耐玩”的“四玩”数学游戏,体现整个游戏的“起承转合”。
(一)起:“趣玩”在先
“四玩”数学游戏的内容设计要契合幼儿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点,分析幼儿对游戏的兴趣点,双管齐下,围绕目标设计有“趣味”的游戏内容。
1.数学核心素养的分析
设计游戏前,要清楚的知道设计的数学游戏面对的群体,即是谁?要清楚该年段
图2:大班幼儿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典型性表现
幼儿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即玩什么?怎么玩?以大班幼儿为例:
从上图中可知,随着大班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思维中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使得大班幼儿对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有所提高,渴望在活动中表现自己。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发现大班幼儿对游戏的兴趣点集中在游戏层层递进的挑战性,和可展现自我的竞赛性游戏。因此,教师在设计有“趣味”的数学游戏时要考虑内容的层次性,体现内容的挑战性和竞赛性。
2.数学游戏内容的趣味性
在一个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围绕目标去设定游戏:
适度的挑战性
例1:活动内容:《比高矮》
这节活动设计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教师以幼儿摘苹果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导出课题。第二环节教师设计了让个子矮的幼儿站在椅子上与个子高一点的幼儿比高矮,再请其他幼儿注意到有没有椅子的差别,使幼儿用眼睛去发现比较高矮并感知比高矮要看是不是都站在同一平面上。第三部分感知高矮相对性,让幼儿体验到谁高谁矮要看和谁比,对高矮的变化有初步的感知。第四部分教师设计了三幅图,让幼儿观察并用高矮表达他们之间的区别(这块的设计是想要表达不仅人能比高矮,其他方面也能比高矮。由于幼儿年纪小让幼儿自己找出身边的事物做比较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做成图片来展示)第四部分让幼儿动手操作感知高矮的不同。
良好的竞赛性
多数的游戏都具有某种竞赛的成分。因为竞赛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增加孩子参与的动机与兴趣。在设计竞赛性游戏时,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竞赛是正面,积极向上的,避免孩子与孩子间过度激烈的竞争。
例2:在学习5以内的加法中,教师结合大班幼儿好竞争的心理,把竞赛性的数学游戏贯穿于整个活动。上课之前,我把班级幼儿分成火箭队和坦克队,并告诉他们,你们小组的成员回答对题目就会得到一个奖励,哪组先得到5个奖励,就获胜。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图3:小组游戏竞争图
“四玩”数学游戏的目标和内容应该立足儿童,与幼儿需求相契合,同时注重数学核心素养的学习,挖掘幼儿对游戏的兴趣点,进行有效磨合,让数学游戏变得有趣,让幼儿“趣玩”其中。
(二)承:“会玩”紧随
数学游戏的设计要有利于幼儿自主开展,自主组织地玩。 在环境中呈现一些直观的图示、说明,往往是无形中引发、支持幼儿进行数学游戏。
1.材料引路,多样设计游戏规则
将数学材料投放到数学区域活动中,通过观察发现,如果教师将游戏规则示范告知幼儿,会将幼儿的游戏思维定势,设计不出与原规则有区别或者较大区别的游戏新玩法,这违背了幼儿渴望展现自我,鼓励幼儿积极探索操作的初衷。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将材料投放到区域中,由幼儿根据自我对材料的观察、自我生活经验的链接,设计多样玩法的数学游戏。如“星星”游戏材料的暗示:
图4:“星星”游戏材料说明表格
2.规则自主,同伴验证游戏的可行
规则自主,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想法。幼儿通过自己设计游戏规则,在这个过程中他将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尝试变换不同策略应对不同的问题。
例3:大班幼儿A和幼儿B来到数学聪明屋,她们选择了新的数学游戏材料,“棒棒糖小屋”。可是该怎么玩呢?
游戏规则一:石头剪刀布
幼儿B:石头剪刀布,三局两胜就可以拿棒棒糖
幼儿A:石头剪刀布……
游戏规则二:按数取物
幼儿B:扔了2就能拿2根
棒棒糖
幼儿A:扔了4怎么办?
幼儿B:你就全拿,赢了……
游戏规则三:闭眼摸物
幼儿A:我们扔骰子,数字几就拿几根棒棒糖,但要闭着眼睛拿
幼儿B:那我们怎么看见骰子,怎么知道骰子上的数字?
幼儿A:我们看了数字再闭着眼睛摸棒棒糖……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未介入,而是把游戏的自主权交给幼儿,由她们选择玩什么,怎么玩。在“会玩”的游戏中,孩子的自主性、交往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发挥表现,彰显幼儿的独特个性。
从上述例子中我们发现,虽然幼儿A和B在聪明屋数学活动40分钟时间里设计了三种而且是难度几乎平行的游戏。教师采用同伴验证评价的方式让操作的幼儿明白游戏材料在游戏设计中的拓展性,也让其他的幼儿对游戏规则的制订有更多有效的想法。
例4:教师对幼儿A和B的游戏玩法没有现身直接评价,而是请幼儿A和B分享自己的游戏玩法。在幼儿B介绍自己的玩法过后,老师请其他小朋友说说对她们游戏规则制定的想法。有的小朋友就说:只有6根棒棒糖,按数取物一会就游戏结束了;有的小朋友说:如果我抛了6,还有一个小朋友都不用抛数,就输了(6根棒棒糖已取完);有的小朋友说:这样的游戏太简单,一点都没有难度……教师提问,那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幼儿C说:我看见棒棒糖小屋是一层一层的,我们可以设计难关,进行挑战,谁先到顶端谁就赢;幼儿D说:我发现棒棒糖小屋有金色和白色的线,也许这是迷宫图,我们可以走迷宫寻宝(棒棒糖);幼儿E说:我发现棒棒糖小屋上的小孔有些是空的,有些是堵住的,我想这空的是陷阱,让我们
图6:棒棒糖小屋游戏实施路径图
抛骰子,按数走步数……
借助同伴的验证和建议,让游戏不仅会玩,而且“可玩”。在游戏设计的互动中,接受和悦纳同伴的建议,尝试用不同的策略方式解决问题,真正让幼儿对数学游戏“会玩”。
(三)转:“慧玩”核心
数学游戏的设计与实施要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循序渐进推进的秩序性,关注幼儿数学游戏活动中学习品质的培养,教师要及时点评,支持幼儿学习能力的发展。
1.层层递进的数学游戏内容
数学游戏的设计要厘清数学教育内容的知识序列,深入理解数学每一个核心经验要点,关注数学学习的过程性能力,即交流、推理验证、问题解决、表征、联系,并循序渐进地推进。以数概念为例。
图6:幼儿数概念核心经验图
从下表三个年龄段数概念数学游戏的核心经验对比中,我们发现:
图7:三年段数学核心经验数概念游戏的要求
小班的糖果加工厂通过两种不同颜色的棒棒糖进行比较,发现多和少的关系,是实物的比较。中班看谁赢的多是通过数数发现两组物体的多少,是数与物的对应与比较,大班鸡妈妈找蛋游戏中是让孩子用表征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想法,将数量关系进行统计图的比较。
通过比较,笔者得出数学游戏的设计与实施的内容要层层递进,基于幼儿发展需求,用适宜的游戏方式学习数学内容,提升数学能力。
2.重视数学游戏学习品质的关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学习品质指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因此教师在实施数学游戏活动过程中要关注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
具体如下:
同伴合作——培养幼儿合作探究、积极主动的学习品质;
小组竞技——培养幼儿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的学习品质;
角色游戏——培养幼儿乐于想象和创造的学习品质
例5:幼儿知道游戏中踩到地雷会爆炸、会丧生,他们往往对游戏中模拟爆炸丧生的情节,感到刺激又有趣。因此,本游戏在幼儿感兴趣的情节中,辨认各种几何图形的数学内容。同时,在既定长度的地面(河面)上,怎样空间布局,利用现有的图形铺设一条“图形之路”,让自己能顺利走到对岸,这对幼儿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3.反馈分享,引发数学经验互通共享
幼儿在游戏时能得到及时反馈,这样丰富了幼儿的数学和游戏经验,也就为幼儿后续的继续游戏提供了动力与支持。
例6:以大班数学游戏“占报纸”为例,游戏玩法为:幼儿自由选择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报纸。一名幼儿当裁判发口令“折、折、折,折报纸,折×次,站上去。”幼儿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站立在纸上。几次对折之后,折的最小站稳的小朋友获胜。
4.合:“耐玩”延续
数学游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关注幼儿的兴趣和能力变化,预设与生成相融合,给予游戏“呼吸”的空间,让幼儿愿意反复玩,每次玩好后的感受与体验都不同。
(1)留白设计,生成新玩法
教师在数学区域投放白纸,让幼儿将自己对游戏的设计或者已有游戏规则的改变以图画表征的方式记录下来,教师倾听幼儿“图画”表征的设计想法,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保存幼儿可贵的游戏设计。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留白设计”板块,能让数学游处于变化之中,有“呼吸”的空间,更能吸引幼儿的兴趣,让游戏更加耐玩。
例7:教师在数学区域投放白纸,目的是为了让幼儿自主地想出另外玩法,丰富、拓展数学游戏。如中班数学游戏“马兰花开”,数学关键经验是感知10以内的数量关系。
(2)多元探索,深度挖掘
在数学游戏中,要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帮助幼儿加深对数学游戏内容的理解与操作。同时特别要强调教师在设计数学游戏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幼儿的数学核心经验出发,设计适宜有效的数学游戏,这样的游戏是能调动幼儿多感官参与并能坚持玩,能创造玩,能在不断玩的探索过程中摸索创造更多的玩法,使得游戏的开展是多元而有意义。
例8:数学游戏《小偷偷瓜》
活动目标:幼儿在游戏中感知数概念,加深对数概念的理解
游戏玩法:小偷去偷西瓜,会根据暗号决定偷西瓜的数量。再将西瓜运到车上送回家。回家后会根据家里的时钟几点将西瓜分为几瓣。
四、研究的收获与思考
研究者将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引入到幼儿数学课程中,不仅提高了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对学习活动的参与栏度,还对掊养幼儿学习多角度思老问题,不怕困难、认真专注、乐于探究与尝试的良好品质有很大的作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在5-6岁幼儿的课堂中应用,符合该阶段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以及认知水平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乐于接受新知识。研究者通过对实践结果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一)“四玩”数学游戏促幼儿的成长
将“四玩”数学游戏融入到幼儿的数学活动中时,对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有很大的作用。游戏化学习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幼儿有很好的吸引力,帮助教师加强幼儿学习的专注力,提高专注时间。
图8:“四玩”数学游戏的实施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四玩”数学游戏促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提升
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结合幼儿的现有认知水平,考虑到幼儿间的差异性,幼儿间的现有知识水平以及认知特点是不同的,所以幼儿的课堂教学设计是要有弹性,对于现有知识水平不同的幼儿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难度不同的任务,让每位幼儿在谍堂上都能有收获。
图9:“四玩”数学游戏实施对教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P123- P140
2.吴月萍:《浅议个别化学习活动的设计》,《幼儿教育》,2015年1-2月,P55- P56
3.陈青:《与孩子一起学习》,学林出版社,2014年6月第一版.
4.黄瑾 田方:《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7月第一版
关键词:“四玩”数学游戏 大班幼儿 数学学习能力
一、幼儿数学游戏的现状与分析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形式,许多学习是在游戏时发生的。而数学游戏的生活性、趣味性和挑战性能帮助幼儿提高数学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使孩子在愉快的情绪中,轻松自然,富有兴趣的情境中获取知识,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前面谈的是数学游戏的价值但现实情况却是:
(一)数学游戏的设计脱离主体需求,缺少游戏的实施者
幼儿是数学游戏的主体,数学游戏的设计与组织要顺应孩子的需求,这就需要老师们对幼儿已有的数学经验要进行分析,制定跳一跳就能达到的数学活动目标,而不是为了游戏而设计游戏,让活动缺少了灵魂。
(二)数学游戏的组织缺乏目标,缺少游戏的引导者
很多时候,教师对于幼儿数学游戏的组织是由教师为主导地位,这样的做法会让幼儿缺少思考的机会,缺少对游戏规则的制定与实践验证,让游戏没有保障,显得表面热闹,实则在热闹过后却没有留下任何的学习痕迹。
(三)数学游戏的实施缺失评价,缺少游戏的支持者
教师对幼儿在数学游戏实施过程中表现的分析与评价的缺失,让教师错过了能帮助幼儿巩固新知,学习能力培养的机会。这样的做法,让幼儿对已学的数学知识很难与实际生活链接,更不能在生活中使用。
二、“四玩”数学游戏的价值
针对以上的问题,顺应孩子数学核心素养的需求,尊重幼儿学习轨迹,提出设计与组织要立足主体、围绕目标,实施有“趣玩”、“会玩”、“慧玩”以及“耐玩”的“四玩”数学游戏。
对“四玩”数学游戏的设计与实施如下图所示:
图1:“四玩”数学游戏设计与实施路径框架图
从上图中可知,“四玩”数学游戏的特点有“趣”玩、“会”玩、“慧”玩以及“耐玩”,它们彼此联系又层层递进,具体指向:
“趣”玩:即顺应幼儿学习特点,趣在先,让幼儿“趣玩”;
“会”玩:图示材料引路,规则设计自主,让幼儿“会玩”;
“慧”玩:注重学习品质,激发探索辨析,让幼儿“慧玩”;
“耐”玩:深度分析数学核心素养,预设与生成相融合,让数学游戏“耐玩”。
因此,它在大班幼儿数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体现在:
1.借助“四玩”数学游戏,激发幼儿学习数学兴趣
2.结合“四玩”数学游戏,引导幼儿掌握数学知识
3.体验“四玩”数学游戏,积累幼儿应用数学经验
三、“四玩”数学游戏的设计与实施
“四玩”数学游戏顺应孩子数学核心素养的需求,尊重幼儿学习轨迹,围绕主体、围绕目标,实施有“趣玩”、“会玩”、“慧玩”以及“耐玩”的“四玩”数学游戏,体现整个游戏的“起承转合”。
(一)起:“趣玩”在先
“四玩”数学游戏的内容设计要契合幼儿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点,分析幼儿对游戏的兴趣点,双管齐下,围绕目标设计有“趣味”的游戏内容。
1.数学核心素养的分析
设计游戏前,要清楚的知道设计的数学游戏面对的群体,即是谁?要清楚该年段
图2:大班幼儿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典型性表现
幼儿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即玩什么?怎么玩?以大班幼儿为例:
从上图中可知,随着大班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思维中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使得大班幼儿对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有所提高,渴望在活动中表现自己。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发现大班幼儿对游戏的兴趣点集中在游戏层层递进的挑战性,和可展现自我的竞赛性游戏。因此,教师在设计有“趣味”的数学游戏时要考虑内容的层次性,体现内容的挑战性和竞赛性。
2.数学游戏内容的趣味性
在一个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围绕目标去设定游戏:
适度的挑战性
例1:活动内容:《比高矮》
这节活动设计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教师以幼儿摘苹果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导出课题。第二环节教师设计了让个子矮的幼儿站在椅子上与个子高一点的幼儿比高矮,再请其他幼儿注意到有没有椅子的差别,使幼儿用眼睛去发现比较高矮并感知比高矮要看是不是都站在同一平面上。第三部分感知高矮相对性,让幼儿体验到谁高谁矮要看和谁比,对高矮的变化有初步的感知。第四部分教师设计了三幅图,让幼儿观察并用高矮表达他们之间的区别(这块的设计是想要表达不仅人能比高矮,其他方面也能比高矮。由于幼儿年纪小让幼儿自己找出身边的事物做比较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做成图片来展示)第四部分让幼儿动手操作感知高矮的不同。
良好的竞赛性
多数的游戏都具有某种竞赛的成分。因为竞赛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增加孩子参与的动机与兴趣。在设计竞赛性游戏时,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竞赛是正面,积极向上的,避免孩子与孩子间过度激烈的竞争。
例2:在学习5以内的加法中,教师结合大班幼儿好竞争的心理,把竞赛性的数学游戏贯穿于整个活动。上课之前,我把班级幼儿分成火箭队和坦克队,并告诉他们,你们小组的成员回答对题目就会得到一个奖励,哪组先得到5个奖励,就获胜。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图3:小组游戏竞争图
“四玩”数学游戏的目标和内容应该立足儿童,与幼儿需求相契合,同时注重数学核心素养的学习,挖掘幼儿对游戏的兴趣点,进行有效磨合,让数学游戏变得有趣,让幼儿“趣玩”其中。
(二)承:“会玩”紧随
数学游戏的设计要有利于幼儿自主开展,自主组织地玩。 在环境中呈现一些直观的图示、说明,往往是无形中引发、支持幼儿进行数学游戏。
1.材料引路,多样设计游戏规则
将数学材料投放到数学区域活动中,通过观察发现,如果教师将游戏规则示范告知幼儿,会将幼儿的游戏思维定势,设计不出与原规则有区别或者较大区别的游戏新玩法,这违背了幼儿渴望展现自我,鼓励幼儿积极探索操作的初衷。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将材料投放到区域中,由幼儿根据自我对材料的观察、自我生活经验的链接,设计多样玩法的数学游戏。如“星星”游戏材料的暗示:
图4:“星星”游戏材料说明表格
2.规则自主,同伴验证游戏的可行
规则自主,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想法。幼儿通过自己设计游戏规则,在这个过程中他将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尝试变换不同策略应对不同的问题。
例3:大班幼儿A和幼儿B来到数学聪明屋,她们选择了新的数学游戏材料,“棒棒糖小屋”。可是该怎么玩呢?
游戏规则一:石头剪刀布
幼儿B:石头剪刀布,三局两胜就可以拿棒棒糖
幼儿A:石头剪刀布……
游戏规则二:按数取物
幼儿B:扔了2就能拿2根
棒棒糖
幼儿A:扔了4怎么办?
幼儿B:你就全拿,赢了……
游戏规则三:闭眼摸物
幼儿A:我们扔骰子,数字几就拿几根棒棒糖,但要闭着眼睛拿
幼儿B:那我们怎么看见骰子,怎么知道骰子上的数字?
幼儿A:我们看了数字再闭着眼睛摸棒棒糖……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未介入,而是把游戏的自主权交给幼儿,由她们选择玩什么,怎么玩。在“会玩”的游戏中,孩子的自主性、交往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发挥表现,彰显幼儿的独特个性。
从上述例子中我们发现,虽然幼儿A和B在聪明屋数学活动40分钟时间里设计了三种而且是难度几乎平行的游戏。教师采用同伴验证评价的方式让操作的幼儿明白游戏材料在游戏设计中的拓展性,也让其他的幼儿对游戏规则的制订有更多有效的想法。
例4:教师对幼儿A和B的游戏玩法没有现身直接评价,而是请幼儿A和B分享自己的游戏玩法。在幼儿B介绍自己的玩法过后,老师请其他小朋友说说对她们游戏规则制定的想法。有的小朋友就说:只有6根棒棒糖,按数取物一会就游戏结束了;有的小朋友说:如果我抛了6,还有一个小朋友都不用抛数,就输了(6根棒棒糖已取完);有的小朋友说:这样的游戏太简单,一点都没有难度……教师提问,那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幼儿C说:我看见棒棒糖小屋是一层一层的,我们可以设计难关,进行挑战,谁先到顶端谁就赢;幼儿D说:我发现棒棒糖小屋有金色和白色的线,也许这是迷宫图,我们可以走迷宫寻宝(棒棒糖);幼儿E说:我发现棒棒糖小屋上的小孔有些是空的,有些是堵住的,我想这空的是陷阱,让我们
图6:棒棒糖小屋游戏实施路径图
抛骰子,按数走步数……
借助同伴的验证和建议,让游戏不仅会玩,而且“可玩”。在游戏设计的互动中,接受和悦纳同伴的建议,尝试用不同的策略方式解决问题,真正让幼儿对数学游戏“会玩”。
(三)转:“慧玩”核心
数学游戏的设计与实施要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循序渐进推进的秩序性,关注幼儿数学游戏活动中学习品质的培养,教师要及时点评,支持幼儿学习能力的发展。
1.层层递进的数学游戏内容
数学游戏的设计要厘清数学教育内容的知识序列,深入理解数学每一个核心经验要点,关注数学学习的过程性能力,即交流、推理验证、问题解决、表征、联系,并循序渐进地推进。以数概念为例。
图6:幼儿数概念核心经验图
从下表三个年龄段数概念数学游戏的核心经验对比中,我们发现:
图7:三年段数学核心经验数概念游戏的要求
小班的糖果加工厂通过两种不同颜色的棒棒糖进行比较,发现多和少的关系,是实物的比较。中班看谁赢的多是通过数数发现两组物体的多少,是数与物的对应与比较,大班鸡妈妈找蛋游戏中是让孩子用表征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想法,将数量关系进行统计图的比较。
通过比较,笔者得出数学游戏的设计与实施的内容要层层递进,基于幼儿发展需求,用适宜的游戏方式学习数学内容,提升数学能力。
2.重视数学游戏学习品质的关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学习品质指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因此教师在实施数学游戏活动过程中要关注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
具体如下:
同伴合作——培养幼儿合作探究、积极主动的学习品质;
小组竞技——培养幼儿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的学习品质;
角色游戏——培养幼儿乐于想象和创造的学习品质
例5:幼儿知道游戏中踩到地雷会爆炸、会丧生,他们往往对游戏中模拟爆炸丧生的情节,感到刺激又有趣。因此,本游戏在幼儿感兴趣的情节中,辨认各种几何图形的数学内容。同时,在既定长度的地面(河面)上,怎样空间布局,利用现有的图形铺设一条“图形之路”,让自己能顺利走到对岸,这对幼儿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3.反馈分享,引发数学经验互通共享
幼儿在游戏时能得到及时反馈,这样丰富了幼儿的数学和游戏经验,也就为幼儿后续的继续游戏提供了动力与支持。
例6:以大班数学游戏“占报纸”为例,游戏玩法为:幼儿自由选择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报纸。一名幼儿当裁判发口令“折、折、折,折报纸,折×次,站上去。”幼儿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站立在纸上。几次对折之后,折的最小站稳的小朋友获胜。
4.合:“耐玩”延续
数学游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关注幼儿的兴趣和能力变化,预设与生成相融合,给予游戏“呼吸”的空间,让幼儿愿意反复玩,每次玩好后的感受与体验都不同。
(1)留白设计,生成新玩法
教师在数学区域投放白纸,让幼儿将自己对游戏的设计或者已有游戏规则的改变以图画表征的方式记录下来,教师倾听幼儿“图画”表征的设计想法,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保存幼儿可贵的游戏设计。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留白设计”板块,能让数学游处于变化之中,有“呼吸”的空间,更能吸引幼儿的兴趣,让游戏更加耐玩。
例7:教师在数学区域投放白纸,目的是为了让幼儿自主地想出另外玩法,丰富、拓展数学游戏。如中班数学游戏“马兰花开”,数学关键经验是感知10以内的数量关系。
(2)多元探索,深度挖掘
在数学游戏中,要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帮助幼儿加深对数学游戏内容的理解与操作。同时特别要强调教师在设计数学游戏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幼儿的数学核心经验出发,设计适宜有效的数学游戏,这样的游戏是能调动幼儿多感官参与并能坚持玩,能创造玩,能在不断玩的探索过程中摸索创造更多的玩法,使得游戏的开展是多元而有意义。
例8:数学游戏《小偷偷瓜》
活动目标:幼儿在游戏中感知数概念,加深对数概念的理解
游戏玩法:小偷去偷西瓜,会根据暗号决定偷西瓜的数量。再将西瓜运到车上送回家。回家后会根据家里的时钟几点将西瓜分为几瓣。
四、研究的收获与思考
研究者将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引入到幼儿数学课程中,不仅提高了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对学习活动的参与栏度,还对掊养幼儿学习多角度思老问题,不怕困难、认真专注、乐于探究与尝试的良好品质有很大的作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在5-6岁幼儿的课堂中应用,符合该阶段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以及认知水平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乐于接受新知识。研究者通过对实践结果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一)“四玩”数学游戏促幼儿的成长
将“四玩”数学游戏融入到幼儿的数学活动中时,对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有很大的作用。游戏化学习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幼儿有很好的吸引力,帮助教师加强幼儿学习的专注力,提高专注时间。
图8:“四玩”数学游戏的实施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四玩”数学游戏促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提升
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结合幼儿的现有认知水平,考虑到幼儿间的差异性,幼儿间的现有知识水平以及认知特点是不同的,所以幼儿的课堂教学设计是要有弹性,对于现有知识水平不同的幼儿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难度不同的任务,让每位幼儿在谍堂上都能有收获。
图9:“四玩”数学游戏实施对教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P123- P140
2.吴月萍:《浅议个别化学习活动的设计》,《幼儿教育》,2015年1-2月,P55- P56
3.陈青:《与孩子一起学习》,学林出版社,2014年6月第一版.
4.黄瑾 田方:《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7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