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美术课堂的“简约有效”

【作者】 陈永富

【机构】 杨庄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美术课堂的“简约有效”,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者花大力气去提炼教学主线,删繁就简,以约驭博,以少胜多。这样,才能充分凸现美术课堂中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留充足的时间予学生思考、创新,从而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关键词:简约 有效
        何为“简约”?《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简略、”“节俭”。我们理解的“简约”:并不是简单的压缩和简化,相反,它是一种更深广的丰富,寓丰富于简单之中。“简约”给人的应是一种明了、凝练的感觉,在去繁就简的同时却保留了事物本身经典的部分。简约教学,是简约高效、以关注学生茁壮成长为宗旨。莎士比亚曾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因此简约的教学不是简单的教学,是改变教师刻意雕琢、粉饰做秀、奢华虚假的课堂现象。构建高效的简约美术课堂,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构建高效的简约小学美术课堂,促进师生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构建高效的简约课堂,使学生愉快地学习,轻松地学习,高效地学习。
  我们追寻美术课堂教学的“简约有效” ,并不是彻底否定原有的教学另起炉灶,并不是脱离教学的一般原理而重新建构,可以用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一句题画诗来概括,“冗繁削尽留清瘦,待到生时是熟时”。也就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花大力气去提炼教学主线,抓重点、轻一般,去枝叶、留主干,删繁就简,以约驭博,深入浅出,以少胜多。
     一、教学语言的“简约” ,是实现美术有效课堂的根基。
  一节课35分钟的教学时间,在美术课堂要解决“导入新课,探究学习,拓展延伸,情感升华”等几个环节。如果教师的语言“罗嗦”、“口头禅”太多,就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破坏了教学语言的连贯和流畅,甚至发生学生上课专门统计教师的“罗嗦”、“口头禅”的次数,浪费了课堂有限的时间,影响了学生表现自己的积极性。简约化的教学语言,即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重要语言不冗长,要抓住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大的信息。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能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空间。整个教学语言显得简洁明确,又直对中心,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与空间。曾经听闻的一堂美术的优质课,开课初,老师就带着极其夸张的表情,在讲台上学“狼叫”,没有必要的情节铺垫,独自哗众取宠,尴尬无趣的课堂搞得让人透不过气来,矫揉造作之,课堂变成了戏台,学生硬着头皮去配合,无任何美感可言。这节课犹如一件披金戴银,款式前卫的时装,溜光溢彩,珠光宝气,教师只想用这身外衣来装扮,却不是适合孩子们的穿着,造作之,美又从何而来,术无有根基。学生的学变成了走马观花。这样的课堂脱离了自然之趣,已经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理念,学生成为了客体,除了那一双眼球在转,心里是难起波澜,又怎能有心与心的交流,学生会主动参与吗?能给评课的老师带来一些有益的思考领悟些内涵吗?,这样的课是既不自然也难言纯净了。
  如在教学《奇妙的点彩画》的导入部分时,就选取了四幅作品:点彩画的、线描的、大色块平涂的、线描与色彩平涂结合的,在课上把四幅画并置类比,考察学生已有的绘画技法的积累,学生一下子找到了陌生而新鲜的绘画技法,让陌生的作品范例亲近起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四幅画,其中有一幅画法很特别,谁能很快找出来?说说它特别在哪里?
  生:由许多小色块(点)构成画面;
  生:色点单纯、明亮;
  生:色点紧密地排列。
  师:这幅画是100多年前法国画家保罗·西涅克的代表作《纳蒂布港》。我们把由许多不同的色点紧密地排列起来构成明亮的画面,这样绘画风格的画叫点彩画,保罗·西涅克是点彩画派的创始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奇妙的点彩画》。
  语言简简单单,干干净净,单刀直入,切入课堂,自然大方、这样更俱实效。 
  二、教学内容的“简约”,是实现美术有效课堂的关键。
  随着美术自身的发展,其作用远远不是原来那么狭窄,美术已经遍及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人们已普遍认识到美术是一种语言,美术是一种文化,更是文明的传承。美术是提高人们思维的推进器,美术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为此,许多的美术课堂,往往对美术内容进行了“扩容”,深层次地去调整和加工教材,甚至有些“形而上学”,致使美术内容显出饱满、臃肿、缺乏灵动,缺乏应有的教学节奏。爱因斯坦说:把人们引向艺术与科学的最强烈的动机是“总想以最适当的方式来画出一幅简化的和容易领悟的世界图象”。教学内容的“简约”,是凭借已有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以先进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思想为指导,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工,恰当地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的内容,把社会生活的鲜活题材引入教学中,赋于教材新的内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美术知识,体验到美术就在我们身边,并用美术知识较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情感。在教学中,如创设一定的情境,则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
  三、教学结构的“简约”,是实现美术有效课堂的支撑
  传统的教学以教学内容和知识点完成为目的组织课堂教学,有过于细密的环节,数目繁多的提问,教师甚至把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该做什么都设置得天衣无缝,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形成一种固定、僵化的“线性序列。”学生所有的学习行为都被限制在一个又一个周密详尽的教学环节之中,上课成了教师演示教案的过程。无视了学生的个性存在,成了变异的“填鸭式”。而教学结构的“简约化”,是建立在教师自我解读教材特点、课程要求和学生个体学习态势,有能力优化学习环境和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的“简约化”的设计,要求我们力砍细密的、多余的环节,让学生有充分时间和空间,在主动积极的思维的情感活动中,去体验,去玩味,去感悟,去思考,去“做”美术,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从而感受美术来源于生活,学“有用的美术”。教师才能抛开无形的束缚,跟着学生的思路,与学生真诚对话,如此学生也才会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共享知识的甜蜜,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
  四、教学问题的“简约”,是实现美术有效课堂的“润滑剂”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惊奇和问题开始”。所谓“疑为思之始”,即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应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认识规律向前推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问题,要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让学生无疑而生疑,有疑而思疑,思疑而解疑的目的。但是实际教学中,常常有教师为了使教学顺畅,设计了大量的过渡性、暗示性的问题,甚至人为地设置了一条狭隘的思维通道,使学生无需探究或者稍加尝试,结论就出来了。这种把知识嚼烂了再喂给学生的问题,对于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五、教学媒体的“简约”,是实现美术有效课堂 的“调味品”
  运用媒体,是辅助教学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但往往在有些课堂容易使之“异形”。本来用小黑板就可以解决的问题,非要用课件;本来用powerpoint课件就能解决的问题,非要用精美的多媒体动画。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是集中了,可是看课件被当作看电影,削弱了课的主题。实践证明,大多数美术课堂,还是使用常规媒体来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只要认真吃透教材,把握学生,以“用教材教”的理念来教学,常规的教学媒体使用得当效果毫不比多媒体教具差。有时一支画笔、一张纸、一些范画照样能使课堂成功、出彩。当然,这不是否定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而是对多媒体教学应采取理性的态度对待,不能为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而是应“合为时用”。
  总之,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蜜月期”已过去,课堂教学将走向何处?我们认为,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美术课堂都应该回归“简约高效”,经历了教学改革的阵痛,经历了学习、实践、研究、再实践,我们便会豁然开朗:美术其实很有味,课堂本来很简约。激励我们不断去追求真实、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