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实验探究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作者】 余学栋
【机构】 盘县四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有的化学知识,包括化学概念、定律和理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实验操作性强,探究性强。课堂上多让学生动手“摸一摸”、“试一试”、“连一连”、“测一测”,不仅能满足学生好奇心的需要,更能促使学生于快乐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
关键词:探究 实验
对于中学生,实验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对发展学生的实验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重视实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探究既是求知的过程,又是创新和实践的过程,而化学实验作为探究的重要手段在实施过程中始终存在流于形式、探而不究、效率低下等问题。怎样发挥探究的功能,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学习方法和技能,积极主动地动手实践操作,养成实验的思维方式,始终是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
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化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探究过程。化学中的概念、原理都比较抽象、枯燥,而化学实验以其贴近生活、趣味性强的特殊魅力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深受学生的欢迎。例如,平常学生对蜡烛的燃烧、铁生锈、石灰池中的变化等现象视而不见,通过实验,学生懂得了蜡烛燃烧中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火焰的层次等知识,知道了铁生锈的原因及防止锈蚀的方法,明白了学习的内容与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科学家对未知事物、规律、原理、现象等的研究过程是典型的探究过程,他们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的各种活动都包含着对该问题的各种思考、如果能把这些思考与活动过程展现给学生,也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对探究活动作出较为合理的假设。如在引导学生设计各种实验探究空气组成的过程中,先给学生介绍舍勒、普利斯特里、拉瓦锡等实验家研究空气的成分的过程与主要实验,然后要求学生从中提炼出可以借鉴的方法与思路,从而对该实验可以使用的药品、原理、方法等作出猜测,并进行探究。
探究性实验是学生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抽象来获得结论的一种实验,通过“问题-实验-实验抽象-结论-应用”这样一个过程来体现,在体现这个过程的同时,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挖掘探究性实验呢?中学化学教材中设计有不少富有探究性的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好素材。把握时机、创造条件、启发引导,及传授了知识,有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如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本第125页“活动与探究”----“燃烧条件”。实验过程如下:按实验装置进行试验,实验进行不久,铜片上的白磷就产生白烟开始燃烧,而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并没有燃烧。通过实验,学生很容易认识到使可燃物燃烧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 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② 是要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通过实验,学生对燃烧的条件有了深刻的认识,加强了学生的理解记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要认真学习大纲,深入理解教材,做到提前布置、精心安排,并做好实验的指导工作,初中化学中有许多知识点可以在家庭实验中获取及验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家中方便的材料自制一些常见仪器,“土洋结合”。例如:水杯、饮料瓶、吸管、注射器分别代替烧杯、集气瓶、导管、量筒;注射器既可以代替胶头滴管,也可以用做量筒;输液用的瓶子及输液管是最好的气体发生装置,且气密性良好;还有蒜臼子或碗做研钵、羹匙做药匙、小瓷盆做水槽、电热炉代替酒精灯等。
化学实验现象纷繁复杂,有目的、有条理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的思考,才能从复杂的化学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教学中挖掘教材中已有的实验,重新设计、改进、补充、,增强实验的启发性和探索性。如讲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时,可设计为: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可在那些玻璃仪器中进行?(烧杯、试管)要收集二氧化碳选用哪种方法好?(向上排空气法)要继续加盐酸怎么办?(改单孔塞为双孔塞,既带导气管,又带插入酸液的长颈漏斗)如何控制二氧化碳的流通?(导气管上夹弹簧夹)如何使酸液与石灰石脱离反应?(试管内加装孔隔板)。这样一步一步推进,完成简易二氧化碳发生装置的装配。最后总结得出:凡使用固体(块状)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制取气体,都可用这套装置。这样设计,既具有探索性与启发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装置原理又内含在操作之中加强了学生的记忆力,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实验装置的现象。
通过探究性实验的教学,为学生形成理性认知打下感性认知的基础,使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寓教于自然之中,张扬学生个性,是化学实验教学的永恒主题。
参考文献 :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6月。
关键词:探究 实验
对于中学生,实验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对发展学生的实验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重视实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探究既是求知的过程,又是创新和实践的过程,而化学实验作为探究的重要手段在实施过程中始终存在流于形式、探而不究、效率低下等问题。怎样发挥探究的功能,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学习方法和技能,积极主动地动手实践操作,养成实验的思维方式,始终是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
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化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探究过程。化学中的概念、原理都比较抽象、枯燥,而化学实验以其贴近生活、趣味性强的特殊魅力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深受学生的欢迎。例如,平常学生对蜡烛的燃烧、铁生锈、石灰池中的变化等现象视而不见,通过实验,学生懂得了蜡烛燃烧中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火焰的层次等知识,知道了铁生锈的原因及防止锈蚀的方法,明白了学习的内容与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科学家对未知事物、规律、原理、现象等的研究过程是典型的探究过程,他们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的各种活动都包含着对该问题的各种思考、如果能把这些思考与活动过程展现给学生,也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对探究活动作出较为合理的假设。如在引导学生设计各种实验探究空气组成的过程中,先给学生介绍舍勒、普利斯特里、拉瓦锡等实验家研究空气的成分的过程与主要实验,然后要求学生从中提炼出可以借鉴的方法与思路,从而对该实验可以使用的药品、原理、方法等作出猜测,并进行探究。
探究性实验是学生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抽象来获得结论的一种实验,通过“问题-实验-实验抽象-结论-应用”这样一个过程来体现,在体现这个过程的同时,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挖掘探究性实验呢?中学化学教材中设计有不少富有探究性的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好素材。把握时机、创造条件、启发引导,及传授了知识,有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如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本第125页“活动与探究”----“燃烧条件”。实验过程如下:按实验装置进行试验,实验进行不久,铜片上的白磷就产生白烟开始燃烧,而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并没有燃烧。通过实验,学生很容易认识到使可燃物燃烧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 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② 是要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通过实验,学生对燃烧的条件有了深刻的认识,加强了学生的理解记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要认真学习大纲,深入理解教材,做到提前布置、精心安排,并做好实验的指导工作,初中化学中有许多知识点可以在家庭实验中获取及验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家中方便的材料自制一些常见仪器,“土洋结合”。例如:水杯、饮料瓶、吸管、注射器分别代替烧杯、集气瓶、导管、量筒;注射器既可以代替胶头滴管,也可以用做量筒;输液用的瓶子及输液管是最好的气体发生装置,且气密性良好;还有蒜臼子或碗做研钵、羹匙做药匙、小瓷盆做水槽、电热炉代替酒精灯等。
化学实验现象纷繁复杂,有目的、有条理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的思考,才能从复杂的化学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教学中挖掘教材中已有的实验,重新设计、改进、补充、,增强实验的启发性和探索性。如讲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时,可设计为: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可在那些玻璃仪器中进行?(烧杯、试管)要收集二氧化碳选用哪种方法好?(向上排空气法)要继续加盐酸怎么办?(改单孔塞为双孔塞,既带导气管,又带插入酸液的长颈漏斗)如何控制二氧化碳的流通?(导气管上夹弹簧夹)如何使酸液与石灰石脱离反应?(试管内加装孔隔板)。这样一步一步推进,完成简易二氧化碳发生装置的装配。最后总结得出:凡使用固体(块状)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制取气体,都可用这套装置。这样设计,既具有探索性与启发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装置原理又内含在操作之中加强了学生的记忆力,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实验装置的现象。
通过探究性实验的教学,为学生形成理性认知打下感性认知的基础,使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寓教于自然之中,张扬学生个性,是化学实验教学的永恒主题。
参考文献 :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