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学出兴趣 读出韵味
【作者】 李 霞
【机构】 神木县第四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阅读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的发挥,才能有助师生的共同成长,也才能让阅读教学品出真正的味儿来!
关键词:理解 训练 提高 能力 文化底蕴 注重成长 感悟 真诚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训练学生读书能力的过程之一。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
在语文课程改革浪潮的冲击下,我们的课堂教学越加明晰的指向为一个实践活动的整体的、师生交互作用着的动态过程。我认为二十一世纪的课堂也必将是“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最近笔者非常有幸的倾听了天津特级教师李卫东先生的课,他所执教的是《可爱的草塘》,整堂课师生情感有如涓涓细流,清新而不失跌宕;又如品茶一般,芳香四溢,满齿留香。读书亦品茶,品出文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读书也比有一番情趣。如何让阅读教学也有韵味可品?
一、 品味教师文化底蕴及主导作用----不容忽视
《课标》中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我认为,提高语文素养----教师先行。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唐诗、宋词、元曲、诗赋都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显示了我们伟大民族的智慧,古往今来所有有成就的人物必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作为教师,更应该积极投入到提高语文素养的行列之中,阅读古今书籍、中外名著,阅读教学杂志,上网查询信息……将“充电”进行到底!只有教师学识渊博、语言艺术、思想深刻,才能对教材有更深刻的理解,巧妙的化解教学难题,使课堂充满文化气息,并因此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背景,进入潜意识中。
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容忽视。随之课改的深入,你会发现,现在的老师怕讲,要讲的少讲,少讲的就尽量不讲了!怕讲多了变成了满堂灌,有时候课堂成了“自由课”.其实,由于小学生知识经验有限,他们对课文感悟总是很肤浅的,不全面的,而教师的点拨、指导更能启发学生,促使他们产生顿悟。如我在听《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时,“一秒钟,两秒钟……”的读法,学生产生了分歧,有的认为读的要急促,有的则认为读的缓慢,并各执一词,这时老师及时指导,“大部队就要冲锋了,在这危急时刻,董存瑞舍身去炸暗堡,迫在眉睫啊!要读得快!”教师的导,必不可少,而且使学生读的更有感触。
二、 品读文本精彩或重点部分----淋漓尽致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美好的学习过程,引导实践,诱发感悟,以期让他们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一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那就要“师生认同,指向明确”,从文中的精彩(重点)部分入手,如李卫东老师在《可爱的草塘》一课中,紧紧抓住作者来到草塘边见到的景象那部分,细细的和学生用心感受,品味其中之美。
师:边读边想,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有人已经把眼睛闭上了,真好!
师:谁把你带到了草塘边?
生:老师、作者、老师的感情、小丽、自己……
师:用几个字来概括到草塘边的感受?
生:大、绿、美。
师:它美在哪儿?让我们再去读,去品它的大和美,它大到什么程度?读句子,哪个字用得巧妙?
……
李老师在课堂中不强求一律,强调的是独特的感受,通过反复的读、悟、品,学生脑海中有了形象的画面,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将这一部分背了下来。
三、 品学生课堂表现----注重成长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今,我们在各类研讨课中看到学生出色的表现时,往往惊叹不已,并发自内心的感慨:“这些孩子真棒!”殊不知,其实只要我们平时加强训练,我们的学生也会很出色。
1、没有语言文字的积累是空洞的,所以加强课内、课外积累是奠定学生文化修养的基石。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学生将外在的东西内化为自身的涵养,日积月累,便成为一种激励学生前进的动力。
2、“语文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进行。”教师应怀有一颗的心,使学生感受到信任、宽容、亲情,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对于学生的“不规范举动”和“向权威挑战”的发问,教师要重视和尊重,让学生“说而无忧”。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其参与到课堂之中,真正的与教师、文本融为一体。
4、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说:“不要忘记学生本身的生活”,教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体现学习,在课堂中展现生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实践活动,开阔眼界,丰富个人生活阅历,对学习语文有着积极的作用。
阅读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的发挥,才能有助师生的共同成长,也才能让阅读教学品出真正的味儿来! 小学阶段不管哪个年级,都应当突出读的训练,其中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理解 训练 提高 能力 文化底蕴 注重成长 感悟 真诚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训练学生读书能力的过程之一。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
在语文课程改革浪潮的冲击下,我们的课堂教学越加明晰的指向为一个实践活动的整体的、师生交互作用着的动态过程。我认为二十一世纪的课堂也必将是“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最近笔者非常有幸的倾听了天津特级教师李卫东先生的课,他所执教的是《可爱的草塘》,整堂课师生情感有如涓涓细流,清新而不失跌宕;又如品茶一般,芳香四溢,满齿留香。读书亦品茶,品出文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读书也比有一番情趣。如何让阅读教学也有韵味可品?
一、 品味教师文化底蕴及主导作用----不容忽视
《课标》中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我认为,提高语文素养----教师先行。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唐诗、宋词、元曲、诗赋都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显示了我们伟大民族的智慧,古往今来所有有成就的人物必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作为教师,更应该积极投入到提高语文素养的行列之中,阅读古今书籍、中外名著,阅读教学杂志,上网查询信息……将“充电”进行到底!只有教师学识渊博、语言艺术、思想深刻,才能对教材有更深刻的理解,巧妙的化解教学难题,使课堂充满文化气息,并因此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背景,进入潜意识中。
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容忽视。随之课改的深入,你会发现,现在的老师怕讲,要讲的少讲,少讲的就尽量不讲了!怕讲多了变成了满堂灌,有时候课堂成了“自由课”.其实,由于小学生知识经验有限,他们对课文感悟总是很肤浅的,不全面的,而教师的点拨、指导更能启发学生,促使他们产生顿悟。如我在听《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时,“一秒钟,两秒钟……”的读法,学生产生了分歧,有的认为读的要急促,有的则认为读的缓慢,并各执一词,这时老师及时指导,“大部队就要冲锋了,在这危急时刻,董存瑞舍身去炸暗堡,迫在眉睫啊!要读得快!”教师的导,必不可少,而且使学生读的更有感触。
二、 品读文本精彩或重点部分----淋漓尽致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美好的学习过程,引导实践,诱发感悟,以期让他们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一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那就要“师生认同,指向明确”,从文中的精彩(重点)部分入手,如李卫东老师在《可爱的草塘》一课中,紧紧抓住作者来到草塘边见到的景象那部分,细细的和学生用心感受,品味其中之美。
师:边读边想,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有人已经把眼睛闭上了,真好!
师:谁把你带到了草塘边?
生:老师、作者、老师的感情、小丽、自己……
师:用几个字来概括到草塘边的感受?
生:大、绿、美。
师:它美在哪儿?让我们再去读,去品它的大和美,它大到什么程度?读句子,哪个字用得巧妙?
……
李老师在课堂中不强求一律,强调的是独特的感受,通过反复的读、悟、品,学生脑海中有了形象的画面,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将这一部分背了下来。
三、 品学生课堂表现----注重成长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今,我们在各类研讨课中看到学生出色的表现时,往往惊叹不已,并发自内心的感慨:“这些孩子真棒!”殊不知,其实只要我们平时加强训练,我们的学生也会很出色。
1、没有语言文字的积累是空洞的,所以加强课内、课外积累是奠定学生文化修养的基石。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学生将外在的东西内化为自身的涵养,日积月累,便成为一种激励学生前进的动力。
2、“语文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进行。”教师应怀有一颗的心,使学生感受到信任、宽容、亲情,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对于学生的“不规范举动”和“向权威挑战”的发问,教师要重视和尊重,让学生“说而无忧”。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其参与到课堂之中,真正的与教师、文本融为一体。
4、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说:“不要忘记学生本身的生活”,教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体现学习,在课堂中展现生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实践活动,开阔眼界,丰富个人生活阅历,对学习语文有着积极的作用。
阅读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的发挥,才能有助师生的共同成长,也才能让阅读教学品出真正的味儿来! 小学阶段不管哪个年级,都应当突出读的训练,其中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