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以“说”游“戏”
【作者】 林惠倩
【机构】 钱塘实验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一、 背景分析
进入游戏现场,孩子们三两成群地围聚在一起玩着曲棍球。有的三三两两在一边挥舞着曲棍球,有的自己一个人在一边挥舞着曲棍球杆。一个在草坪上跑来跑去的小男孩吸引了我的眼球(以下简称“品品”)。在游戏开始的五分钟内,他一直满场在逛,观察着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情况,同时嘴里偶尔也会碎碎念:“你别这样。”“你打到我了。”在短短十分钟内,他没有任何玩曲棍球行为,满场在巡视。我的好奇心被引发:
作为大班幼儿,他的说明性讲述能力发展到哪方面?
如何提高大班幼儿的说明性讲述的语言表达能力?
除了暖心提醒,接下来他还会怎么做?
带着这些疑问,我开始了对品品谈话能力发展的游戏追随。
二、观察目的与策略
观察(observation)是理解儿童游戏的第一步,也是教师了解儿童语言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为了能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提升语言核心经验,我们利用自主性游戏的方式,让他在自由交流和表达的过程中不断发现、习得和提升其倾听、表达的经验,从而促进其语言核心经验的发展。
我们采用了定点观察和定人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在连续观察过程中重点关注品品语言核心经验中的谈话维度,对有价值的交流对话进行跟踪、记录并分析。
三、案例分析——镜头下的“说戏”
镜头一:
所有的小朋友都围在草坪中间挥动着曲棍球杆,各顾各地玩着。大家都有自己的玩法,有的小朋友一直挥舞着曲棍球杆,有的小朋友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拿着曲棍球杆好奇地在草坪中划来划去,不知道在寻找着什么。
品品这时突然大喊一声“集合”,我们都不知道他把小朋友召集起来是要干什么。他摸了摸自己的头若有所思地说,“刚刚大家都玩的太乱了,不如这样,我们来制定一下规则吧。”只见,小朋友的目光都集中到品品身上。大家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来,“我先说,大家玩的时候不能把这个曲棍球杆乱挥来乱挥去,刚刚丁丁玩的时候就甩到我了。”一个小朋友抢先说到。“还有不能用手去碰这个球”“对,用脚也不能踢”“我们定了规则都一定要遵守起来”大家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想到的游戏规则。站在大家中间的品品最后开口慢悠悠地说:“那我来总结一下吧,大家玩的时候不能用手丢球,也不能用脚把球踢来踢去的。另外大家也要注意安全,不要把曲棍球杆甩来甩去,甩到别的小朋友就不好了。大家都要遵守起来。”“那现在我们接着来玩吧”亮亮开心地说道。这一次小朋友们分散后玩的时候都很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
镜头二:
小朋友们虽然都遵守着自己制定的曲棍球游戏规则,没有随意挥动曲棍球杆,在游戏过程中手和脚也没有帮忙丢球或踢球。但大家三三两两地窝在一起玩,游戏还是略显混乱。
品品见状又想召集大家一起再商讨一下,在品品的一声“集合”下,全班小朋友都迅速围了过来,成了一个圈。“我觉得我们现在这样玩还是有点乱。你们觉得呢?”品品双手插着腰,一本正经地说道。“恩恩,我觉得也是”“还好啊,我们玩的很开心啊。”“确实,我们玩了半天也不知道自己赢了输了。”“……”大家叽叽喳喳地讨论开来。每个小朋友都各抒己见,表达着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那这样吧,要不我们来比赛吧”品品突然问大家。“好呀,好呀。”大家都很期待地拍起手来,“不比赛,我都不知道我和一一谁玩的好”宁宁说道。“我也想比赛,我想当小选手。”悦悦也说道。大家对于品品的提议都很赞赏,大家一直鼓掌通过。“既然大家都同意我的想法,那么我们就来分个组吧。我们分为第一组和第二组吧。”“怎么分组呢?”“怎么知道自己是第一组还是第二组的呢?”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开来,“这样吧,我们来黑白配,出手背的小朋友一组,出手心的小朋友一组,你们看行不行?”“好呀。”“这样太好了,不但有了分组而且玩起来更有序了。”“简直好极了。” 大家对于品品这个公平公正的黑白配的方法都举双手赞成。很快,小朋友们被分成了两个小组,“我们个裁判吧吧。”品品灵机一动,突然提议道。“那要不还是黑白配吧,大家谁想当裁判,就大家黑白配来决定。”江宁建议继续沿用黑白配的方法来角逐组长。“选两个吧。”林林说,“如果只有一个裁判他看错了我们也不知道,两个裁判他们可以互相监督。”“如果大家同意的话,那我们就开始吧。”品品看大家都没有反对,就问小朋友谁有意向当裁判,结果上来了三个女孩子。最后在黑白配中,选了两个女孩子当裁判。
镜头三:
小朋友们经历了制定规则,分组,选小裁判的过程后,游戏秩序相较之前而言明显有很大的进步。但在几次游戏中,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就是裁判只能评判哪一组输哪一组赢,但是哪一组赢得多却无法考量。于是在品品的组织下,大家又开始了讨论。“你们说,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我们的输赢次数呢?”品品问大家。“要不拿笔记下来,我们再选个记录员?”“不行不行,记录员太累了,而且不能和我们一起玩,大家肯定都不愿意。”宁宁记录员的提议被几个小朋友否决了。“那我们让老师帮我们记,你们说行吗?”小然希望通过老师的帮助来让游戏更完善。“不行的,如果老师和我们一起玩,那太没意思了。”班里平时调皮捣蛋的孩子否决了让老师以参与者的身份进入游戏。“咦,要不这样吧,我们让老师给我们做个记分牌,我爸爸以前带我去看过篮球比赛,他们都是拿记分牌计分的。”贝贝提议道。“这个办法好!”“对呀,我爸爸妈妈之前带我去比赛,他们也是用记分牌的。”“太棒了,我也在电视里看过这个办法。”贝贝的想法得到了很多小朋友的赞同票。“好的,那我等下就去和老师说,请他帮我们做一个记分牌。”品品笑着对大家说,“但是我们现在要制定一下计分规则。你们说怎么加分?”“要不一分一分地加吧?但是不行不行太小气了,还是十分十分这么加吧。”冬冬想了想说道。“那我们就举手吧,大家同意哪个加一分的举手,请同意加十分的举手。”品品像极了一个小老师,有模有样地在那里点小朋友的票数。“好,我们就十分十分地加吧。那我们现在有的规则是:1.不能用手打人2.不能打草.3.根据组来玩.4.由裁判来记分!”“耶!好棒!”大家开心地向草坪四周跑去,继续玩他们的曲棍球。
四、过程调试——镜头外的“戏说”
1.从“说”字演化出“说明”方式
依托于曲棍球游戏,孩子在一次次游戏中,一次次商讨游戏玩法中,进行反复的情景再现,情节联想,构思出团队游戏中的规则,并且讲述规则时不需要成人的指与辅助,独立完成,这极大的提高了幼儿说明性讲述能力,这能从两个方面来体现:
2.用“词”字规划出“规范”用语
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有了更加客观的呈现,在阐述游戏规则中,孩子们能把游戏中的操作过程中的规则用第一、第二、第三这样的句式呈现。用了符合规范的名词例如:记分、裁判、记录员;形容词;太棒了、太乱了,也出现方位词左边、右边,让说明性讲述的内容传递出更简洁的信息,提升了孩子自主游戏的操作。
3.凭“句”式提供出“简洁”语法
除了运用规范的词语外,孩子对于说明性的句子也逐渐从只能用简单的句子描述规则,到能抓住游戏规则来进行说明,到镜头三的语言表达中句子的简洁性,语句中有了衔接,并出现了这种复杂句式:
并列句:这样太好了,不但有了分组而且玩起来更有序了。
转折句:要不一分一分地加吧?但是不行不行太小气了,还是十分十分这么加吧。
通过这些语句的呈现,把所要表达的规则信息已简明的方式进行传达。
4.以“组织”精炼出“准确”内容
在游戏过程当中,最为主要的就是游戏规则的出现,怎么玩?怎么一起玩?怎么合理玩?是自主游戏中一个很大的考验,孩子们通过对游戏条例一次次的解读与深化,为游戏的组织有了更明确的路径。孩子在说明性的组织中,孩子的逻辑思维有着明显的增强,组织内容的能力也更为准确,孩子通过一次次的探讨能了解怎样组织才能说明自己的意图,说出去的话以怎样的方式才更具有可接受性,例如最后孩子说道:1.不能用手打人2.不能打草.3.根据组来玩.4.由裁判来记分!所以幼儿从从条例式的、片断式的内容,拓展到了能以主次进行讲述,让游戏更加顺畅的进行。
在游戏中孩子的说明性讲述的发展更加清晰了,对于游戏的帮助更加有针对性了,让孩子自主游戏的同时更增强了孩子说明性领域的发展,以“说”游“戏”,更不如说“戏说”游戏!
五、反思与策略
说明性讲述是独立讲述的其中一种类型,是用简洁明了,规范准确的独白语言,说明与解释事物的形状,特征,功用或操作过程的讲述形式。它讲求客观、简洁、规范、准确,为了更直观地了解说明性讲述语言的特点。它的核心经验是指儿童需要学习并获得的说明性讲述所需的最重要、最核心的经验,通过学习获得这些经验,儿童能够稳步地发展说明性讲述的语言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发展儿童的说明性讲述能力?同时也要思考,这种能力的发展对儿童的语言发展甚至认知能力的发展又有怎样的作用?
1. 经验支持——认知准备作为铺垫
教师在对儿童进行说明性讲述能力培养的时候,应先了解儿童对讲述对象的认识水平如何,再选择适当的途径为儿童做讲述前的认知准备。或许教师在讲述活动前并不能真正准确地把握儿童对讲述对象的认知程度,但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却逐渐发现,某些儿童对讲述对象了解的水平与自己设计活动时预设的核心经验水平差距较大,或者儿童已有的知识并不正确时,教师可以在活动中调整设计,以恰当的方式帮助儿童获得准确科学的知识,也可在讲述活动结束后设计相关的科学探索活动,或者让儿童通过阅读,传媒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只有儿童具备了对讲述对象的科学认识,才可以做到有内容地讲述。
另外,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来说明性讲述的练习也是很好的组织形式之一,即围绕一个主题,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进行讲述。这需要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平时所见所闻的事进行整理加工,然后选用恰当的词句连贯地有条理地叙述,这对幼儿来说是有难度的。所以在活动开始阶段,我们只要求幼儿较完整地讲述一个主题,如“最喜欢的一件事”,要求幼儿讲清楚什么时候、什么事情、在什么时候特别高兴,然后通过讲述结束时的评议总结幼儿用词、表述上的优点与缺点,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加,如“谁讲得比较好?哪个词哪个句子用得好?谁讲得最清楚?”这样在活动进行中不断加深要求,使幼儿的说明性讲述更具体,准确,生动,富有文采。
2. 物质支持——凭借物的选择与使用
儿童思维水平,表象存储能力有限,因此他们无法做到完全脱离情境讲述,通常需要借助凭借物。教师除了自己设计好的图片和实物外,可以让儿童自己选择图片或实物,也可以让儿童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的方式安排凭借物呈现的顺序,这样实际上也是儿童将讲述内容内化的过程。此外,除了教师精心准备的讲述凭借物外,儿童生活中的凭借物比比皆是。如某幼儿教师将某些食品包装袋上的操作说明作为凭借物,先让儿童讲述,然后带着儿童一起按照说明书上的步骤一步步操作,最后做出食物成品,并让儿童品尝。在这一过程中,儿童在讲述之后又通过操作验证了自己的理解,而理解先于表达,儿童只有理解正确才能讲述准确,以这种方式培养儿童的讲述对儿童的要求更高了,而儿童在这一过程中也享受到了乐趣,当他们按照操作步骤尝试成功后又收获了成就感。
凭借物的选择可以多样化,并且可用不同的凭借物尝试不同的活动方式,从而有效地让儿童获得说明性讲述的核心经验。
3. 形式支持——多种形式促进经验的积累
要发展幼儿说明性讲述能力,必须设法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幼儿心情舒畅,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首先,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怎样,教师都应抱着积极、鼓励的态度,增强幼儿说的信心和勇气尤其是对少言寡语的幼儿,更应给予关心和帮助同时应丰富幼儿的生活,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和条件。例如:晨间接待幼儿入园时,教师观察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情绪变化,寻找话题与幼儿做一次简单对话。又如: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做前说’—先说说自己的计划、打算,然后按自己的构想去做;“做中说’—边做边说,借助说,推动游戏情节展开,丰富游戏内容;“做后说’—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对自己的活动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说明性讲述核心经验除了通过讲述活动获得外,还可通过多种方式和活动类型促进这类核心经验的形成,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方式。
(1)通过阅读科学知识类图画书渗透核心经验
教师可以在科学知识类图画书的阅读活动中渗透说明性讲述的核心经验,比如儿童在阅读《长颈鹿好长喔》的过程中,通过对图画的理解、对长短概念的形象解读、对长颈鹿身体上长得长的部位的了解,对长颈鹿突出的特征“长”的认识就比较深刻了。这时教师可以选择“理解说明性讲述的内容组织方式”这一核心经验,让儿童讲述长颈鹿身体的哪些部位长这一直观的外形特征。儿童不仅通过图画书的阅读铺垫了长颈鹿外形特征的认知基础,又可以用图画作为凭借物帮助他们获得说明性讲述的核心经验。
故事、儿歌、绕口令、相声等文学作品的语言简练、生动而富于情感教师通过讲述这些文学作品,可以让幼儿从中掌握描述自然现象、动植物特征、人的外貌的形容词;可以学习一些描写行为、动作及描写人的心理活动状态的动词等儿重文学作品生动的情节和形象的描述.能很好地帮助幼儿发展说明性讲述能力。
(2)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引人说明性讲述的核心经验
由于说明性讲述的内容多与科学知识有关,因此与此内容相关的活动都能用于培养儿童说明性讲述的核心经验,科学探究活动就能为此提供很好的契机。科学探究活动往往通过操作的方式帮助儿童获得科学知识和概念,而在说明性讲述中,也有一种讲述内容是按照操作程序来进行讲述的,在经过自己动手操作后,儿童能够对其过程印象深刻。儿童可以边操作边讲述,也可以先操作后讲述,更可以通过讲述后再操作的方式反思自己讲述的内容和顺序是否完整准确。由此可见,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引入说明性讲述也能有效地促进儿童说明性讲述核心经验的发展。
(3)在一日活动中有意培养儿童说明性讲述核心轻验
说明性讲述的核心经验也未必一定要通过正的教学活动来获得,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在儿童的一日活动中寻找培养的机会。
进入游戏现场,孩子们三两成群地围聚在一起玩着曲棍球。有的三三两两在一边挥舞着曲棍球,有的自己一个人在一边挥舞着曲棍球杆。一个在草坪上跑来跑去的小男孩吸引了我的眼球(以下简称“品品”)。在游戏开始的五分钟内,他一直满场在逛,观察着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情况,同时嘴里偶尔也会碎碎念:“你别这样。”“你打到我了。”在短短十分钟内,他没有任何玩曲棍球行为,满场在巡视。我的好奇心被引发:
作为大班幼儿,他的说明性讲述能力发展到哪方面?
如何提高大班幼儿的说明性讲述的语言表达能力?
除了暖心提醒,接下来他还会怎么做?
带着这些疑问,我开始了对品品谈话能力发展的游戏追随。
二、观察目的与策略
观察(observation)是理解儿童游戏的第一步,也是教师了解儿童语言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为了能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提升语言核心经验,我们利用自主性游戏的方式,让他在自由交流和表达的过程中不断发现、习得和提升其倾听、表达的经验,从而促进其语言核心经验的发展。
我们采用了定点观察和定人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在连续观察过程中重点关注品品语言核心经验中的谈话维度,对有价值的交流对话进行跟踪、记录并分析。
三、案例分析——镜头下的“说戏”
镜头一:
所有的小朋友都围在草坪中间挥动着曲棍球杆,各顾各地玩着。大家都有自己的玩法,有的小朋友一直挥舞着曲棍球杆,有的小朋友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拿着曲棍球杆好奇地在草坪中划来划去,不知道在寻找着什么。
品品这时突然大喊一声“集合”,我们都不知道他把小朋友召集起来是要干什么。他摸了摸自己的头若有所思地说,“刚刚大家都玩的太乱了,不如这样,我们来制定一下规则吧。”只见,小朋友的目光都集中到品品身上。大家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来,“我先说,大家玩的时候不能把这个曲棍球杆乱挥来乱挥去,刚刚丁丁玩的时候就甩到我了。”一个小朋友抢先说到。“还有不能用手去碰这个球”“对,用脚也不能踢”“我们定了规则都一定要遵守起来”大家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想到的游戏规则。站在大家中间的品品最后开口慢悠悠地说:“那我来总结一下吧,大家玩的时候不能用手丢球,也不能用脚把球踢来踢去的。另外大家也要注意安全,不要把曲棍球杆甩来甩去,甩到别的小朋友就不好了。大家都要遵守起来。”“那现在我们接着来玩吧”亮亮开心地说道。这一次小朋友们分散后玩的时候都很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
镜头二:
小朋友们虽然都遵守着自己制定的曲棍球游戏规则,没有随意挥动曲棍球杆,在游戏过程中手和脚也没有帮忙丢球或踢球。但大家三三两两地窝在一起玩,游戏还是略显混乱。
品品见状又想召集大家一起再商讨一下,在品品的一声“集合”下,全班小朋友都迅速围了过来,成了一个圈。“我觉得我们现在这样玩还是有点乱。你们觉得呢?”品品双手插着腰,一本正经地说道。“恩恩,我觉得也是”“还好啊,我们玩的很开心啊。”“确实,我们玩了半天也不知道自己赢了输了。”“……”大家叽叽喳喳地讨论开来。每个小朋友都各抒己见,表达着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那这样吧,要不我们来比赛吧”品品突然问大家。“好呀,好呀。”大家都很期待地拍起手来,“不比赛,我都不知道我和一一谁玩的好”宁宁说道。“我也想比赛,我想当小选手。”悦悦也说道。大家对于品品的提议都很赞赏,大家一直鼓掌通过。“既然大家都同意我的想法,那么我们就来分个组吧。我们分为第一组和第二组吧。”“怎么分组呢?”“怎么知道自己是第一组还是第二组的呢?”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开来,“这样吧,我们来黑白配,出手背的小朋友一组,出手心的小朋友一组,你们看行不行?”“好呀。”“这样太好了,不但有了分组而且玩起来更有序了。”“简直好极了。” 大家对于品品这个公平公正的黑白配的方法都举双手赞成。很快,小朋友们被分成了两个小组,“我们个裁判吧吧。”品品灵机一动,突然提议道。“那要不还是黑白配吧,大家谁想当裁判,就大家黑白配来决定。”江宁建议继续沿用黑白配的方法来角逐组长。“选两个吧。”林林说,“如果只有一个裁判他看错了我们也不知道,两个裁判他们可以互相监督。”“如果大家同意的话,那我们就开始吧。”品品看大家都没有反对,就问小朋友谁有意向当裁判,结果上来了三个女孩子。最后在黑白配中,选了两个女孩子当裁判。
镜头三:
小朋友们经历了制定规则,分组,选小裁判的过程后,游戏秩序相较之前而言明显有很大的进步。但在几次游戏中,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就是裁判只能评判哪一组输哪一组赢,但是哪一组赢得多却无法考量。于是在品品的组织下,大家又开始了讨论。“你们说,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我们的输赢次数呢?”品品问大家。“要不拿笔记下来,我们再选个记录员?”“不行不行,记录员太累了,而且不能和我们一起玩,大家肯定都不愿意。”宁宁记录员的提议被几个小朋友否决了。“那我们让老师帮我们记,你们说行吗?”小然希望通过老师的帮助来让游戏更完善。“不行的,如果老师和我们一起玩,那太没意思了。”班里平时调皮捣蛋的孩子否决了让老师以参与者的身份进入游戏。“咦,要不这样吧,我们让老师给我们做个记分牌,我爸爸以前带我去看过篮球比赛,他们都是拿记分牌计分的。”贝贝提议道。“这个办法好!”“对呀,我爸爸妈妈之前带我去比赛,他们也是用记分牌的。”“太棒了,我也在电视里看过这个办法。”贝贝的想法得到了很多小朋友的赞同票。“好的,那我等下就去和老师说,请他帮我们做一个记分牌。”品品笑着对大家说,“但是我们现在要制定一下计分规则。你们说怎么加分?”“要不一分一分地加吧?但是不行不行太小气了,还是十分十分这么加吧。”冬冬想了想说道。“那我们就举手吧,大家同意哪个加一分的举手,请同意加十分的举手。”品品像极了一个小老师,有模有样地在那里点小朋友的票数。“好,我们就十分十分地加吧。那我们现在有的规则是:1.不能用手打人2.不能打草.3.根据组来玩.4.由裁判来记分!”“耶!好棒!”大家开心地向草坪四周跑去,继续玩他们的曲棍球。
四、过程调试——镜头外的“戏说”
1.从“说”字演化出“说明”方式
依托于曲棍球游戏,孩子在一次次游戏中,一次次商讨游戏玩法中,进行反复的情景再现,情节联想,构思出团队游戏中的规则,并且讲述规则时不需要成人的指与辅助,独立完成,这极大的提高了幼儿说明性讲述能力,这能从两个方面来体现:
2.用“词”字规划出“规范”用语
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有了更加客观的呈现,在阐述游戏规则中,孩子们能把游戏中的操作过程中的规则用第一、第二、第三这样的句式呈现。用了符合规范的名词例如:记分、裁判、记录员;形容词;太棒了、太乱了,也出现方位词左边、右边,让说明性讲述的内容传递出更简洁的信息,提升了孩子自主游戏的操作。
3.凭“句”式提供出“简洁”语法
除了运用规范的词语外,孩子对于说明性的句子也逐渐从只能用简单的句子描述规则,到能抓住游戏规则来进行说明,到镜头三的语言表达中句子的简洁性,语句中有了衔接,并出现了这种复杂句式:
并列句:这样太好了,不但有了分组而且玩起来更有序了。
转折句:要不一分一分地加吧?但是不行不行太小气了,还是十分十分这么加吧。
通过这些语句的呈现,把所要表达的规则信息已简明的方式进行传达。
4.以“组织”精炼出“准确”内容
在游戏过程当中,最为主要的就是游戏规则的出现,怎么玩?怎么一起玩?怎么合理玩?是自主游戏中一个很大的考验,孩子们通过对游戏条例一次次的解读与深化,为游戏的组织有了更明确的路径。孩子在说明性的组织中,孩子的逻辑思维有着明显的增强,组织内容的能力也更为准确,孩子通过一次次的探讨能了解怎样组织才能说明自己的意图,说出去的话以怎样的方式才更具有可接受性,例如最后孩子说道:1.不能用手打人2.不能打草.3.根据组来玩.4.由裁判来记分!所以幼儿从从条例式的、片断式的内容,拓展到了能以主次进行讲述,让游戏更加顺畅的进行。
在游戏中孩子的说明性讲述的发展更加清晰了,对于游戏的帮助更加有针对性了,让孩子自主游戏的同时更增强了孩子说明性领域的发展,以“说”游“戏”,更不如说“戏说”游戏!
五、反思与策略
说明性讲述是独立讲述的其中一种类型,是用简洁明了,规范准确的独白语言,说明与解释事物的形状,特征,功用或操作过程的讲述形式。它讲求客观、简洁、规范、准确,为了更直观地了解说明性讲述语言的特点。它的核心经验是指儿童需要学习并获得的说明性讲述所需的最重要、最核心的经验,通过学习获得这些经验,儿童能够稳步地发展说明性讲述的语言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发展儿童的说明性讲述能力?同时也要思考,这种能力的发展对儿童的语言发展甚至认知能力的发展又有怎样的作用?
1. 经验支持——认知准备作为铺垫
教师在对儿童进行说明性讲述能力培养的时候,应先了解儿童对讲述对象的认识水平如何,再选择适当的途径为儿童做讲述前的认知准备。或许教师在讲述活动前并不能真正准确地把握儿童对讲述对象的认知程度,但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却逐渐发现,某些儿童对讲述对象了解的水平与自己设计活动时预设的核心经验水平差距较大,或者儿童已有的知识并不正确时,教师可以在活动中调整设计,以恰当的方式帮助儿童获得准确科学的知识,也可在讲述活动结束后设计相关的科学探索活动,或者让儿童通过阅读,传媒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只有儿童具备了对讲述对象的科学认识,才可以做到有内容地讲述。
另外,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来说明性讲述的练习也是很好的组织形式之一,即围绕一个主题,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进行讲述。这需要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平时所见所闻的事进行整理加工,然后选用恰当的词句连贯地有条理地叙述,这对幼儿来说是有难度的。所以在活动开始阶段,我们只要求幼儿较完整地讲述一个主题,如“最喜欢的一件事”,要求幼儿讲清楚什么时候、什么事情、在什么时候特别高兴,然后通过讲述结束时的评议总结幼儿用词、表述上的优点与缺点,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加,如“谁讲得比较好?哪个词哪个句子用得好?谁讲得最清楚?”这样在活动进行中不断加深要求,使幼儿的说明性讲述更具体,准确,生动,富有文采。
2. 物质支持——凭借物的选择与使用
儿童思维水平,表象存储能力有限,因此他们无法做到完全脱离情境讲述,通常需要借助凭借物。教师除了自己设计好的图片和实物外,可以让儿童自己选择图片或实物,也可以让儿童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的方式安排凭借物呈现的顺序,这样实际上也是儿童将讲述内容内化的过程。此外,除了教师精心准备的讲述凭借物外,儿童生活中的凭借物比比皆是。如某幼儿教师将某些食品包装袋上的操作说明作为凭借物,先让儿童讲述,然后带着儿童一起按照说明书上的步骤一步步操作,最后做出食物成品,并让儿童品尝。在这一过程中,儿童在讲述之后又通过操作验证了自己的理解,而理解先于表达,儿童只有理解正确才能讲述准确,以这种方式培养儿童的讲述对儿童的要求更高了,而儿童在这一过程中也享受到了乐趣,当他们按照操作步骤尝试成功后又收获了成就感。
凭借物的选择可以多样化,并且可用不同的凭借物尝试不同的活动方式,从而有效地让儿童获得说明性讲述的核心经验。
3. 形式支持——多种形式促进经验的积累
要发展幼儿说明性讲述能力,必须设法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幼儿心情舒畅,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首先,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怎样,教师都应抱着积极、鼓励的态度,增强幼儿说的信心和勇气尤其是对少言寡语的幼儿,更应给予关心和帮助同时应丰富幼儿的生活,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和条件。例如:晨间接待幼儿入园时,教师观察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情绪变化,寻找话题与幼儿做一次简单对话。又如: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做前说’—先说说自己的计划、打算,然后按自己的构想去做;“做中说’—边做边说,借助说,推动游戏情节展开,丰富游戏内容;“做后说’—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对自己的活动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说明性讲述核心经验除了通过讲述活动获得外,还可通过多种方式和活动类型促进这类核心经验的形成,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方式。
(1)通过阅读科学知识类图画书渗透核心经验
教师可以在科学知识类图画书的阅读活动中渗透说明性讲述的核心经验,比如儿童在阅读《长颈鹿好长喔》的过程中,通过对图画的理解、对长短概念的形象解读、对长颈鹿身体上长得长的部位的了解,对长颈鹿突出的特征“长”的认识就比较深刻了。这时教师可以选择“理解说明性讲述的内容组织方式”这一核心经验,让儿童讲述长颈鹿身体的哪些部位长这一直观的外形特征。儿童不仅通过图画书的阅读铺垫了长颈鹿外形特征的认知基础,又可以用图画作为凭借物帮助他们获得说明性讲述的核心经验。
故事、儿歌、绕口令、相声等文学作品的语言简练、生动而富于情感教师通过讲述这些文学作品,可以让幼儿从中掌握描述自然现象、动植物特征、人的外貌的形容词;可以学习一些描写行为、动作及描写人的心理活动状态的动词等儿重文学作品生动的情节和形象的描述.能很好地帮助幼儿发展说明性讲述能力。
(2)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引人说明性讲述的核心经验
由于说明性讲述的内容多与科学知识有关,因此与此内容相关的活动都能用于培养儿童说明性讲述的核心经验,科学探究活动就能为此提供很好的契机。科学探究活动往往通过操作的方式帮助儿童获得科学知识和概念,而在说明性讲述中,也有一种讲述内容是按照操作程序来进行讲述的,在经过自己动手操作后,儿童能够对其过程印象深刻。儿童可以边操作边讲述,也可以先操作后讲述,更可以通过讲述后再操作的方式反思自己讲述的内容和顺序是否完整准确。由此可见,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引入说明性讲述也能有效地促进儿童说明性讲述核心经验的发展。
(3)在一日活动中有意培养儿童说明性讲述核心轻验
说明性讲述的核心经验也未必一定要通过正的教学活动来获得,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在儿童的一日活动中寻找培养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