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益
【作者】 陈维新
【机构】
【摘要】【关键词】
【正文】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的学科。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教育过程中基本上还处于摸索阶段,没有现成的经验、理论可以借鉴,因此很多在这个学科岗位上的教师都面临着一个这样的问题: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下降很快,导致上课效率不高,如何提高并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保持长期的兴趣?本文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做了阐述,回答了如何利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并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素养日益成为信息社会公民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每一个人今后学习、工作及生活的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如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高一学生的必修课程。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课程时兴趣很大,可没多久,兴趣就没有了;学生对玩计算机很感兴趣,但对《信息技术》课却没有兴趣。究其原因,在于现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不适应信息技术课教学。那么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呢,下面谈谈笔者的一点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课程中需要理解的理论部分往往比较抽象,仅靠传统的黑板教学模式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其它学科如物理、化学对于这种问题一般都采用实验演示的方法来解决,可是并不是所有的抽象理论内容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解决的,信息技术学科更是如此。所以改变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必然的选择。信息技术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有两种不同的方式:
1、在多媒体教室利用CAI课件进行教学
适当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将教学所需的数据、文字、图像、声音有机的融为一体。制作成相应的课件后,既可以重复使用还可以按照教学的需要随时调整课件各部分的组合。一个设计合理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
2、在机房利用教学软件广播教学
在机房里上课主要使用“苏亚星”、“红蜘蛛”等多媒体广播教学软件的广播功能完成在机房里的班级集体授课。教师在教师机上的操作过程通过广播软件同步显示在学生机上,每个学生都可以仔细观察教师的操作。当教师演示操作完成后,学生可以立即模仿老师的操作过程,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因为信息技术课程极其重视操作技能,因此这种方式是目前信息技术学科的主要教学方式,其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素养”,当今社会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更要有相应的信息素养(信息的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的创新能力、信息的利用能力、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主动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有利于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和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专有名词术语,这时我们可以配合英语学科教学,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又如在讲授《从WWW上获取信息》这节课,我们可以与语文学科进行学科整合,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索书本上介绍的名胜古迹,使学生在浓厚的求知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完成操作技能的训练。
二、策划上机任务,维持学习兴趣
上机操作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一大特点。通过上机操作,学生可以将学到的理论知识马上付诸实践,手脑并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的兴趣,容易形成较好的学习氛围。但是组织不成功的上机操作,会使学生学习热情逐步冷却,最后感觉索然无味,其教学效果与教学设计的初衷背道而驰。如何使学生维持较长时间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
首先要明确上机目的,才能有的放矢,提高学习效果。如果上机目的不明确,学生只是凭着新鲜好玩的心理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或者“人云亦云”看到别人做什么也跟着做什么,形成“无政府状态”,这样就没有一点课堂效果可言了。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们在机房上机操作之前,要通过屏幕广播把学习的目的和操作步骤强调一遍,使每个学生都知道今天的学习任务。除此之外,还要把这次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通过广播通知,口头提示,帮助文件等方式提醒学生。
其次,精心设计课堂操作任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指导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按照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并更大地激发起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无数实践证明:由学习者自己不断探索、甚至经历过失败而获得的知识经验最不容易忘记。教师应该彻底撇弃以往满堂灌、填鸭子式的教学传统,在讲授知识点时切忌大包大揽,越俎代庖,这样势必扼杀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在课堂内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由学生自主地用探索法、发现法去获得知识。
三、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信息技术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当今社会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更要有相应的信息素养(信息的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的创新能力、信息的利用能力、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主动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有利于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和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专有名词术语,这时我们可以配合英语学科教学,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又如在讲授《从WWW上获取信息》这节课,我们可以与语文学科进行学科整合,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索书本上介绍的名胜古迹,使学生在浓厚的求知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完成操作技能的训练。
总之,我们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及上机操作这一优势。并注重配合其它学科的教学,提高课程整合的质量。使学生掌握好信息技术这种终生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素养,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素养日益成为信息社会公民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每一个人今后学习、工作及生活的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如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高一学生的必修课程。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课程时兴趣很大,可没多久,兴趣就没有了;学生对玩计算机很感兴趣,但对《信息技术》课却没有兴趣。究其原因,在于现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不适应信息技术课教学。那么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呢,下面谈谈笔者的一点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课程中需要理解的理论部分往往比较抽象,仅靠传统的黑板教学模式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其它学科如物理、化学对于这种问题一般都采用实验演示的方法来解决,可是并不是所有的抽象理论内容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解决的,信息技术学科更是如此。所以改变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必然的选择。信息技术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有两种不同的方式:
1、在多媒体教室利用CAI课件进行教学
适当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将教学所需的数据、文字、图像、声音有机的融为一体。制作成相应的课件后,既可以重复使用还可以按照教学的需要随时调整课件各部分的组合。一个设计合理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
2、在机房利用教学软件广播教学
在机房里上课主要使用“苏亚星”、“红蜘蛛”等多媒体广播教学软件的广播功能完成在机房里的班级集体授课。教师在教师机上的操作过程通过广播软件同步显示在学生机上,每个学生都可以仔细观察教师的操作。当教师演示操作完成后,学生可以立即模仿老师的操作过程,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因为信息技术课程极其重视操作技能,因此这种方式是目前信息技术学科的主要教学方式,其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素养”,当今社会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更要有相应的信息素养(信息的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的创新能力、信息的利用能力、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主动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有利于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和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专有名词术语,这时我们可以配合英语学科教学,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又如在讲授《从WWW上获取信息》这节课,我们可以与语文学科进行学科整合,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索书本上介绍的名胜古迹,使学生在浓厚的求知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完成操作技能的训练。
二、策划上机任务,维持学习兴趣
上机操作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一大特点。通过上机操作,学生可以将学到的理论知识马上付诸实践,手脑并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的兴趣,容易形成较好的学习氛围。但是组织不成功的上机操作,会使学生学习热情逐步冷却,最后感觉索然无味,其教学效果与教学设计的初衷背道而驰。如何使学生维持较长时间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
首先要明确上机目的,才能有的放矢,提高学习效果。如果上机目的不明确,学生只是凭着新鲜好玩的心理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或者“人云亦云”看到别人做什么也跟着做什么,形成“无政府状态”,这样就没有一点课堂效果可言了。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们在机房上机操作之前,要通过屏幕广播把学习的目的和操作步骤强调一遍,使每个学生都知道今天的学习任务。除此之外,还要把这次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通过广播通知,口头提示,帮助文件等方式提醒学生。
其次,精心设计课堂操作任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指导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按照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并更大地激发起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无数实践证明:由学习者自己不断探索、甚至经历过失败而获得的知识经验最不容易忘记。教师应该彻底撇弃以往满堂灌、填鸭子式的教学传统,在讲授知识点时切忌大包大揽,越俎代庖,这样势必扼杀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在课堂内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由学生自主地用探索法、发现法去获得知识。
三、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信息技术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当今社会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更要有相应的信息素养(信息的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的创新能力、信息的利用能力、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主动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有利于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和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专有名词术语,这时我们可以配合英语学科教学,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又如在讲授《从WWW上获取信息》这节课,我们可以与语文学科进行学科整合,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索书本上介绍的名胜古迹,使学生在浓厚的求知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完成操作技能的训练。
总之,我们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及上机操作这一优势。并注重配合其它学科的教学,提高课程整合的质量。使学生掌握好信息技术这种终生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素养,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