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议高中体育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作者】 高玉雄
【机构】 贵定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高中生身体各项素质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以往班级授课“一刀切”、“一锅煮”,造成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吃不饱”,这不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如何全面发展体能,提高全体学生的实践能力,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已经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而采取分层教学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下面笔者就跟各位同仁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当前分层教学的常见模式
体育教学分层实践在国外有许多,而我国,分层教学改革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在上海率先提出实验的,然而体育方面却鲜有涉足,在新课程下更是少见,只有极少在一线体育教师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缺少学校和教育单位的支持。现将当前体育分层教学的主要模式进行归纳,主要有:
1.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又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模式)。它保留行政班,但在教学中,根据上课的内容或项目,从实际出发,通过将不同起点的学生进行编组(包括同质编组、异质编组),进行分层教学、分层辅导、分层考察、分层矫正,以达到使各起点的学生的身体素质全面提高的目的。具体做法:(1)了解差异,分类建组。(2)针对差异,分类目标。(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4)阶段考查,分类考核。(5)发展性评价,不断提高。
2.分层走班模式。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等进行摸底,依据结果,按照学生兴趣爱好等,分成几个层次,组成新的教学集体。“走班”并不打破原有的行政班,只是在上体育课学习的时候,按各自的兴趣爱好到不同的班去上课。“走班”实际上是一种运动式的、大范围的分层。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兴趣爱好和体育能力的不同,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提高了兴趣性,降低了“困难生”的学习难度,又能满足“学优生”心理、技能、素质的需求,此模式“快乐体育”给予较大的影响。
我校在新课程下使用该模式在高三年级进行实践,该方法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学习、合作能力等方面效果显著,但在管理上、全面发展素质上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选择项目上,篮球、足球人数众多,有限的教师、场地,根本无法满足需求;管理上,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班级,教师并不能很好的掌握该生的信息,有跟自己喜欢的项目而不跟老师随意插班的现象,给教师课的组织和管理带来不少的麻烦,对系统的、全面的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不利,如果能在管理上在上一个台阶,在新课程下实施分层走班模式也是相当不错的。
3.目标分层动态模式。根据体育课中,教师将教学目标和要求进行分解或分层,由学生依据自身的条件,选择相应的学习层次,然后根据努力的情况及后续学习的现状,再进行动态的层次调整。这一形式参照了国外的“核心技能”原理,给学生以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学生在认识社会及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将自身的条件与阶段目标科学地联系在一起,更有利于体育学科“因材施教”。
4.课堂教学的“分层互动”模式。“分层互动”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一种策略。这里的“分层”是一种隐性的分层,首先,教师要通过调查和观察,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特长、技能状况、及心理特点,利用这些信息分组,帮助他们形成一个个学习群体,并明确学习目标。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形式,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引导力,调动学生之间的互动、互助、激励,为每个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发展环境和整体发展的机会。特别是学生间人际互动,利用学生层次的差异性与合作意识,有利于形成协调发展、健康向上的班集体。这里的“分层互动”与“放羊式”极易混淆,区别在于前者是有着明确行动目标,而后者是学生自发的,没有明确的目标,教师也没有参与。
二. 实施分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1.学生分层。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素质状况,在充分尊重学生志愿的情况下,按学生的共性进行分类,分类可以安上课的目标要求不同进行,不同的内容应该有不同的分类,这样更利于进行分层教学的实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进步。
2.分层备课。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并确定出各层次、各起点学生的实际发展目标。备课目标可以分三类:一是大纲的基本要求,也是各层次学生的共性目标;二是发展目标,意在对运动技术、技能的拓宽和加深;三是提高目标,意在发挥学生的运动特长和兴趣。层次目标的制定,既应该考虑到学生处于不同起点的层次性,也充分考虑到学生能力水平、作到明白各起点、各层次学生的"现有发展区",把目标置于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中。此外,可以将一个总体目标进行分解,分解出几个小目标,(这里注意目标的层次和梯度,)以利于学生能够有机会依据自己的特点进行练习;备课中还应该充分预设随后努力的情况及后续学习的现状,进行目标层次调整。
3.分层授课。分层授课,采取“班级学,自学,小组互帮互学,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针。以高二“跨栏”为例,从教学设计到课堂的实施,都要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层次差异性,为不同阶段的学生确定了其相应的学习目标。首先是基础性目标: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备课基础要求(练习中都能过4至5个栏,高度可以是最底,栏间距也可以短些,动作也不一定要标准),目的是掌握基本知识、基础技能和方法。其次是发展目标:在有一定的技术动作基础的前提下,鼓励大多数学生转入到其他目标上来,如:增加栏架的数量,增加栏架的高度而减少栏架数量,增加栏间的距离等等,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4.分层评价。分层评价也是分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根据学生运动能力和学习努力的程度的差异,实施分层考核办法,体育教师在上课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采取鼓励政策以激起学生在练习时的兴趣和积极性。测验时目标可以设定基础级、较高级和高级。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参与哪一级别的考核,这样使运动能力好的学生有更多表现的机会,激发其求不断进取的精神,而较差的学生也有了较多的成功机会,进而增强其练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还可以让各层的学生进行小组评定和组内的同学互评,以提高学生自主意识,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努力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赞扬。
总之,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下实施分层教学落实了因材施教,解决了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发展体能、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等几大的问题;使各层次学生都能体会到经过自身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分层使全体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高有了基础,每个学生的潜力、个性特长得以尽情发挥,同时激发了全体学生奋发向上的自信心,并促进学生形成乐观向上、顽强拼搏的心理品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让我们携手托起素质教育和新课程下的体育教育重任,为人民健康的体魄,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努力。
一.当前分层教学的常见模式
体育教学分层实践在国外有许多,而我国,分层教学改革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在上海率先提出实验的,然而体育方面却鲜有涉足,在新课程下更是少见,只有极少在一线体育教师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缺少学校和教育单位的支持。现将当前体育分层教学的主要模式进行归纳,主要有:
1.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又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模式)。它保留行政班,但在教学中,根据上课的内容或项目,从实际出发,通过将不同起点的学生进行编组(包括同质编组、异质编组),进行分层教学、分层辅导、分层考察、分层矫正,以达到使各起点的学生的身体素质全面提高的目的。具体做法:(1)了解差异,分类建组。(2)针对差异,分类目标。(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4)阶段考查,分类考核。(5)发展性评价,不断提高。
2.分层走班模式。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等进行摸底,依据结果,按照学生兴趣爱好等,分成几个层次,组成新的教学集体。“走班”并不打破原有的行政班,只是在上体育课学习的时候,按各自的兴趣爱好到不同的班去上课。“走班”实际上是一种运动式的、大范围的分层。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兴趣爱好和体育能力的不同,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提高了兴趣性,降低了“困难生”的学习难度,又能满足“学优生”心理、技能、素质的需求,此模式“快乐体育”给予较大的影响。
我校在新课程下使用该模式在高三年级进行实践,该方法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学习、合作能力等方面效果显著,但在管理上、全面发展素质上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选择项目上,篮球、足球人数众多,有限的教师、场地,根本无法满足需求;管理上,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班级,教师并不能很好的掌握该生的信息,有跟自己喜欢的项目而不跟老师随意插班的现象,给教师课的组织和管理带来不少的麻烦,对系统的、全面的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不利,如果能在管理上在上一个台阶,在新课程下实施分层走班模式也是相当不错的。
3.目标分层动态模式。根据体育课中,教师将教学目标和要求进行分解或分层,由学生依据自身的条件,选择相应的学习层次,然后根据努力的情况及后续学习的现状,再进行动态的层次调整。这一形式参照了国外的“核心技能”原理,给学生以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学生在认识社会及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将自身的条件与阶段目标科学地联系在一起,更有利于体育学科“因材施教”。
4.课堂教学的“分层互动”模式。“分层互动”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一种策略。这里的“分层”是一种隐性的分层,首先,教师要通过调查和观察,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特长、技能状况、及心理特点,利用这些信息分组,帮助他们形成一个个学习群体,并明确学习目标。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形式,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引导力,调动学生之间的互动、互助、激励,为每个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发展环境和整体发展的机会。特别是学生间人际互动,利用学生层次的差异性与合作意识,有利于形成协调发展、健康向上的班集体。这里的“分层互动”与“放羊式”极易混淆,区别在于前者是有着明确行动目标,而后者是学生自发的,没有明确的目标,教师也没有参与。
二. 实施分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1.学生分层。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素质状况,在充分尊重学生志愿的情况下,按学生的共性进行分类,分类可以安上课的目标要求不同进行,不同的内容应该有不同的分类,这样更利于进行分层教学的实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进步。
2.分层备课。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并确定出各层次、各起点学生的实际发展目标。备课目标可以分三类:一是大纲的基本要求,也是各层次学生的共性目标;二是发展目标,意在对运动技术、技能的拓宽和加深;三是提高目标,意在发挥学生的运动特长和兴趣。层次目标的制定,既应该考虑到学生处于不同起点的层次性,也充分考虑到学生能力水平、作到明白各起点、各层次学生的"现有发展区",把目标置于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中。此外,可以将一个总体目标进行分解,分解出几个小目标,(这里注意目标的层次和梯度,)以利于学生能够有机会依据自己的特点进行练习;备课中还应该充分预设随后努力的情况及后续学习的现状,进行目标层次调整。
3.分层授课。分层授课,采取“班级学,自学,小组互帮互学,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针。以高二“跨栏”为例,从教学设计到课堂的实施,都要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层次差异性,为不同阶段的学生确定了其相应的学习目标。首先是基础性目标: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备课基础要求(练习中都能过4至5个栏,高度可以是最底,栏间距也可以短些,动作也不一定要标准),目的是掌握基本知识、基础技能和方法。其次是发展目标:在有一定的技术动作基础的前提下,鼓励大多数学生转入到其他目标上来,如:增加栏架的数量,增加栏架的高度而减少栏架数量,增加栏间的距离等等,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4.分层评价。分层评价也是分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根据学生运动能力和学习努力的程度的差异,实施分层考核办法,体育教师在上课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采取鼓励政策以激起学生在练习时的兴趣和积极性。测验时目标可以设定基础级、较高级和高级。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参与哪一级别的考核,这样使运动能力好的学生有更多表现的机会,激发其求不断进取的精神,而较差的学生也有了较多的成功机会,进而增强其练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还可以让各层的学生进行小组评定和组内的同学互评,以提高学生自主意识,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努力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赞扬。
总之,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下实施分层教学落实了因材施教,解决了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发展体能、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等几大的问题;使各层次学生都能体会到经过自身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分层使全体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高有了基础,每个学生的潜力、个性特长得以尽情发挥,同时激发了全体学生奋发向上的自信心,并促进学生形成乐观向上、顽强拼搏的心理品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让我们携手托起素质教育和新课程下的体育教育重任,为人民健康的体魄,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