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让美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
【作者】 赵 蕾
【机构】 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美育作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美育的最佳途径是艺术教育,但是审美不仅局限在艺术教育中,而是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学科教学作为是重中之重,其中也蕴涵着丰富的美育要素。让美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中既能够拓宽美育的途径,又能够促进学科教学效果,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因此美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中是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进入新时代后,美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蔡元培先生在为《教育大辞书》撰写的《美育》中写道: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这实际上也描述了美育与学科教学的关系,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不同的形式为学生创造课堂美育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愉悦的感知、体验、学习并理解新识,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育熏陶,提升学习效率。
在此次课题研究过程中,针对民族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美育渗透学科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做,确保寓美育于学科教学中,实现学科有机融合。
一、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美育是人文教育,更关注学生审美个性形成与发展。作为民族寄宿制学校,90%学生是来自牧区的藏族孩子,汉语言能力较差,感知理解力较弱。如果按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较浅薄。结合美育教学,改变以往知识灌输的方式,根据学生年龄、学情以及心理发展水平创设愉快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理解力及创造性思维,强调感知与体验,做到寓教于乐,在快乐的环境中教与学,促使学生内生学习动力发展。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所以在美术教学中不再单纯注重技能,而是让学生通过用画笔、语言来描述自己的审美感受与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发挥主体性,想象力更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刻,课堂学习更高效。
当然,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要求教师不仅要努力提升专业素养,还需有乐观向上的心态及较高的美学修养,这些都要求老师保持终身学习的良好心态,确保能够为学生来带更好的课堂体验。
二、善于在学科教学中发现美育因素。美无处不在,美育更是如影随形。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美育,传统文化经典更是各历史年代中最高智慧及美的结晶体现,用文化经典启发引导学生体验文学、追寻人生价值,感受文化之美。在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结合诗人生平及作品创作背景,为学生与诗人之间架设心灵的桥梁,在和诗人的“对话”中能够产生共情。藏族学生本身的汉语基础薄弱,单纯讲解难以让学生理解古诗词之美,可以让学生用绘画方式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画在纸面上,把对作品的感受写下来,增强对诗句的解读与理解,是全新的体验,也是创新,这样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真正落实美育渗透。
中华美德是真正的大德,美育渗透于德育中。席勒说过:美育先于道德,没有美育的道德是强制性说教。学校美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美育作为审美教育,更是心灵以情操教育,在立德树人方面作用重大;德育具有强制性,其中也包含了审美及情感因素,因此两者是相互影响,缺一不可的。课堂教学中美育能够通过更加感性、具体的形式,让人们更亲近德育,做到以美立德,以美树人,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在道德与法治课中,主要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教学形式,潜移默化中弘扬真善美,启迪人的道德感,塑造学生美好心灵,让学生自尊自信,身心健康成长。比如说格局学生个性发展特点、遵循学生成长规律,采用故事、课堂剧本以及多媒体视频展示形式,让学生更直观理解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爱国等德育理念,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爱国爱党,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德育在美育熏陶下在更有实效。
三、课堂多元化教学。在教学中给学生尽可能多的选择,让学生主动思考讨论。比如说在美术课堂中让学生作画时,结合自己家乡特色及地方风土民情进行创作相关作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为课堂带来一些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学生创作的同时,引导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绘画技能等联系自己的生活文化背景进行有机结合创作,激发学生情感以及创造力,实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也能够促进个性的充分发展。
综上所述,美育与学科教学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育从来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渗透于各学科中。所以在学科教学中也应该充分挖掘美育因素,利用美育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参考文献:
[1]蔡元培美学文选[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中国中小学美术. 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
[4]吕宪军.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美育[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1).
该文系青海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探究美育成为民族寄宿制学校素质教育发展瓶颈问题及对策》课题编号18QJG57阶段成果之一。
进入新时代后,美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蔡元培先生在为《教育大辞书》撰写的《美育》中写道: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这实际上也描述了美育与学科教学的关系,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不同的形式为学生创造课堂美育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愉悦的感知、体验、学习并理解新识,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育熏陶,提升学习效率。
在此次课题研究过程中,针对民族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美育渗透学科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做,确保寓美育于学科教学中,实现学科有机融合。
一、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美育是人文教育,更关注学生审美个性形成与发展。作为民族寄宿制学校,90%学生是来自牧区的藏族孩子,汉语言能力较差,感知理解力较弱。如果按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较浅薄。结合美育教学,改变以往知识灌输的方式,根据学生年龄、学情以及心理发展水平创设愉快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理解力及创造性思维,强调感知与体验,做到寓教于乐,在快乐的环境中教与学,促使学生内生学习动力发展。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所以在美术教学中不再单纯注重技能,而是让学生通过用画笔、语言来描述自己的审美感受与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发挥主体性,想象力更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刻,课堂学习更高效。
当然,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要求教师不仅要努力提升专业素养,还需有乐观向上的心态及较高的美学修养,这些都要求老师保持终身学习的良好心态,确保能够为学生来带更好的课堂体验。
二、善于在学科教学中发现美育因素。美无处不在,美育更是如影随形。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美育,传统文化经典更是各历史年代中最高智慧及美的结晶体现,用文化经典启发引导学生体验文学、追寻人生价值,感受文化之美。在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结合诗人生平及作品创作背景,为学生与诗人之间架设心灵的桥梁,在和诗人的“对话”中能够产生共情。藏族学生本身的汉语基础薄弱,单纯讲解难以让学生理解古诗词之美,可以让学生用绘画方式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画在纸面上,把对作品的感受写下来,增强对诗句的解读与理解,是全新的体验,也是创新,这样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真正落实美育渗透。
中华美德是真正的大德,美育渗透于德育中。席勒说过:美育先于道德,没有美育的道德是强制性说教。学校美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美育作为审美教育,更是心灵以情操教育,在立德树人方面作用重大;德育具有强制性,其中也包含了审美及情感因素,因此两者是相互影响,缺一不可的。课堂教学中美育能够通过更加感性、具体的形式,让人们更亲近德育,做到以美立德,以美树人,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在道德与法治课中,主要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教学形式,潜移默化中弘扬真善美,启迪人的道德感,塑造学生美好心灵,让学生自尊自信,身心健康成长。比如说格局学生个性发展特点、遵循学生成长规律,采用故事、课堂剧本以及多媒体视频展示形式,让学生更直观理解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爱国等德育理念,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爱国爱党,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德育在美育熏陶下在更有实效。
三、课堂多元化教学。在教学中给学生尽可能多的选择,让学生主动思考讨论。比如说在美术课堂中让学生作画时,结合自己家乡特色及地方风土民情进行创作相关作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为课堂带来一些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学生创作的同时,引导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绘画技能等联系自己的生活文化背景进行有机结合创作,激发学生情感以及创造力,实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也能够促进个性的充分发展。
综上所述,美育与学科教学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育从来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渗透于各学科中。所以在学科教学中也应该充分挖掘美育因素,利用美育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参考文献:
[1]蔡元培美学文选[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中国中小学美术. 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
[4]吕宪军.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美育[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1).
该文系青海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探究美育成为民族寄宿制学校素质教育发展瓶颈问题及对策》课题编号18QJG57阶段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