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方式探索与实践

【作者】 邓大伟

【机构】 茅台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一系列重大的变革课题,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重要举措。它的迅猛发展要求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作有效地探索与实践,努力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成效。本文阐述了信息技术课教学方式探索与实践的六个方面:  (1)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2) 精心设计教学任务;(3) 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课件;(4)加强学生的“发现学习”;(5)将Internet教学放在首位; (6)及时评价。通过上述探索与实践,为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  分层次教学  任务  多媒体课件  发现学习  Internet教学  评价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融知识性和技能性为一体的基础性学科教育。在信息化进程迅猛推进的今天,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在学校教学中所占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不少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与实践研究。信息技术教学应该教什么?怎样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这些都是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急待解决的问题。为努力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成效,本文在以下六个方面阐述了信息技术课教学方式的探究与实践。
        一、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由于基础和条件的不同,学生学习和操作电脑的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一部分家庭条件较好并拥有电脑的学生,或曾经学过电脑知识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而没有条件接触电脑的学生,则连开关机都不会。即使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在知识结构及掌握程度上,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给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教学设计若缺乏周密地考虑,就会使有基础的学生“吃不饱”,进而失去上课的兴趣;或是让没基础的学生“吃不了”,由此失去信心。
        面对学生的差异,任课教师必须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地尊重每一位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励和帮助他们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使每一位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扩展与提高[1]。在上新内容前,必须先作调查,记录下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的程度及要求,根据不同学生情况给其制定不同的学习安排。一般情况下,我让大部分没有基础的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学习,而让少部分有基础的学生学自己想学的内容,这样不同学生的需要能在一节课内得到较大程度的满足,教学做到了因人而异,有的放矢。例如,在大部分学生学习Word文字处理系统的同时,让一部分已掌握Word的学生学习使用FrontPage设计网页,由于两个软件在使用上存在许多共同点,拥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很容易迅速掌握网页的制作方法。同时,他们制作的作品又可以对其他同学起到一种激励、示范作用,并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多年的实践证明,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是一条解决上述矛盾的有效措施。
        二、精心设计教学任务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任务可分为:信息采集式任务、信息处理式任务和综合型任务。在因特网教学中,部分网络的基础知识可以让学生通过因特网直接获取。如Internet的历史、什么叫宽带,TCP/IP协议是指什么等等。这样的任务是信息采集式任务,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并通过所获得的信息学习相关知识。让学生在Word中制作一个通讯录,或是在Excel电子表格中将考试成绩进行统计,这些都属于信息处理式任务。在布置信息处理式任务时可根据情况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素材,如在学生掌握了电子表格数据输入的基本方法后,直接给学生提供没作统计的考试成绩表等。综合型任务一般放在一个内容的教学结束时,作为检验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手段。例如,让学生将通过各种渠道所获得的关于“动画发展史”的知识制作成演示文稿。这个任务中既包含了信息的采集,如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关于“动画发展史”的知识,也包含了信息的处理,如将所获得的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内容插入新建立的演示文稿中。
        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要注意任务间的纵向联系,尽量使学生所学知识前后呼应。还应注意尽量采用教材中未出现的例子,这样可以扩展学生实践的内容[2]。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应用教材中的例子进行自学,但教材中的例子包含内容是有限的,若整个教学仅围绕已有的例子来进行,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灵活,因此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尤其需要动脑设计一些针对性强,能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实例帮助提高教学质量。
       三、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课件
        目前的教育软件中,围绕信息技术学习的有几十种,但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由于教学内容具操作性较强的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少用到教学课件。其实,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若能恰当地使用教学课件可大大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理解。例如,信息技术基础及网络基础知识两块内容,属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若凭空讲学生不爱听,有限的课时中又不可能容纳较多的相关知识。对于此类信息量大、理论性又较强的内容,适时地采用课件辅助教学可加大教学的信息量,突出教学重、难点,弥补教师单纯讲授所带来的不足。
        综上所述,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一系列重大的变革课题,为落实教育的“三个面向”注入了活力,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重要举措。信息技术课教学需要我们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应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围绕“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1993年版。
        [2]孟照彬:《当代课程设计与管理》,云南科技术出版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