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作者】 何恋念
【机构】 流渡镇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语文能力是个综合概念,它包括众多的因素,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们不遗余力地通过字、词、句、篇章的教学,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就是在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们既抓双基,又着重发展学生智力、思维、思想认识水平,也是在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老师们在这些方面已有许多卓有成效的实践,并有很多精辟的论述。在此笔者仅从培养学生语文质疑能力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语文质疑能力的途径角度谈些自己的看法。
一、 培养学生语文质疑能力的必要性。
在我国,受师道尊严的影响,在课堂上,学生不会或很少向老师发问,老师“一言堂”的现象仍屡见不鲜。学生习惯于被老师提问,被动回答老师问题,自己不会提出问题,不敢向老师提出质疑。这也跟我们部分老师不习惯被学生质疑有关。因此,在当今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这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写下的诗行,早在20世纪40年代,陶老就大力倡导要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可见质疑发问的重要性。在广泛深入开展教学改革的今天,意义更为重大。
俗话说得好,学问学问一学二问。一般的人获取知识,是从疑问开始的。因为有了疑问,才会有认知上的冲突,才会激活潜在的求知欲,才会主动去探究疑问的答案,才可能使自己的认识逐步广泛和深入。著名学者埃德加·富尔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师不能仅仅满足学生“学会”。而是要启发学生学习,激励学生的思维,重视引导学生“会学”。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失为使学生获得这种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质疑”是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的“舵手”。
可见,在我们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语文质疑能力,让其主动自觉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尤为重要,做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对待。
二、培养学生语文质疑能力的途径。
1、注重课前预习。
以往课前安排学生预习新课,不外乎要求学生自己认读生字,查查字典理解词意,读几遍课文。而上学期一开学,我就要求学生将预习的重点放在提问上,并让学生将自己的疑问写在预习簿上,无论问题质量的高低,只要字迹端正,态度认真,一律可得优。有的学生惰性作怪。马马虎虎提一个问题应付一下。因此,我便规定了问题的数量,要求学生在预习中能提出三至五个问题,学生不得不开动脑筋质疑。提出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一项重要的思维活动,学生必须在熟悉课文内容,钻研字词句的基础上才能提出问题,我国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常常有疑……”预习中布置学生质疑有利于学生边读边思,独立深入地钻研教材,长此以往,学生好问的良好预习习惯就会养成,进而提高质疑能力。
2、授予学习方法。
“授人于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善问会疑,教师就要“教以渔” 。布鲁姆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让学生学会提问。的确,问题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同时,答案是死的,方法是活的,方法是世界上最有用的知识。由于受学生身心、智力发展情况等因素影响,课堂上,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有时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没有思维价值,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也就是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问。
“质疑”的方法很多,笔者尝试的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三处、三点”进行三个层次质疑。这“三处”为:(1)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要质疑;(2)似懂非懂的问题要质疑;(3)容易混淆、容易忽略的细节要质疑。这三点为:(1)对题目要质疑;(2)对篇章结构要质疑;(3)对写法要质疑。这三个层次为:设问性质疑、推敲性质疑和疑难性质疑。其中设问性质疑也就是自问自答式质疑,这类疑问实质上是学生自己选定自学的方向,通过自学解决。例如,初读课文时,对字词、课文内容的疏通性质疑。推敲性质疑就是学生对上文所提到的“三处”、“三点”的自学研究,此时学生往往会在所读文章中做出记号,并试图解疑,形成自己的观点,其中有一部分“疑问”将会因自己无法解答而成为疑难性质疑。需要指出的是,这三次质疑中的前两次提出的疑问并不一定是学生不懂的,而是要求学生自我设疑、存疑,学习在似乎无疑之处产生疑问。经过这一番寻疑之后提出的“疑”,大多是有价值的、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找到了这些解不开的疑,心理上就产生了适度的焦虑,上课时就能更好地听老师讲解,这寻疑的过程事实上也就是学生“自能读书”的实践活动,寻疑有方,无疑是语文学习能力提高的标志。笔者教《跳水》一课时,安排学生在课堂中进行预习性尝试阅读,学生先后提出下列问题:为什么船长用枪逼着儿子跳水”“课文中‘他是船长的儿子’一句,为什么要用括号”“文章最后一段‘四十秒钟’后面为什么要用破折号”“课文写孩子气急了,为什么一处用‘急’,一处用‘极’”“文章为什么以《跳水》为题”……从这些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水平。其中第一问对于有些语文能力强的同学来说,属于设问性问题,已在自学中能解决了;第四问可归于推敲性疑问,只要稍加点拨学生也能解答;其余几句,则在精读课文时,老师要注意讲解。只要坚持训练学生进行“三处、三点、三次”质疑,学生定会在实践中学会寻疑的方法,掌握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
3、注重课堂讲评。
学生提出问题后,如果教师不加以重视,只是写个成绩走过场,那只能使学生越来越无心这项工作,学生质疑的热情及能力就会减弱,良好的学习品质难以形成。我想既然自己打算在这方面作一些研究,就必须舍得花时间,花精力。通过对学生问题的讲评,引导他们深入学习课文,逐步提高问题的质量。因此对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我都仔细批阅,觉得哪一个问题提得不错,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读懂并理解课文的,就在一旁注上一个小五角星,并将这些问题记录在提问纸上布置在提问栏里,每过一段时间,看看谁提的问题最多,谁就当选为“提问大王”。
总而言之,在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今天,在追求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语文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和教育实践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思善学,敢思善疑,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并为学生终身所用!
一、 培养学生语文质疑能力的必要性。
在我国,受师道尊严的影响,在课堂上,学生不会或很少向老师发问,老师“一言堂”的现象仍屡见不鲜。学生习惯于被老师提问,被动回答老师问题,自己不会提出问题,不敢向老师提出质疑。这也跟我们部分老师不习惯被学生质疑有关。因此,在当今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这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写下的诗行,早在20世纪40年代,陶老就大力倡导要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可见质疑发问的重要性。在广泛深入开展教学改革的今天,意义更为重大。
俗话说得好,学问学问一学二问。一般的人获取知识,是从疑问开始的。因为有了疑问,才会有认知上的冲突,才会激活潜在的求知欲,才会主动去探究疑问的答案,才可能使自己的认识逐步广泛和深入。著名学者埃德加·富尔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师不能仅仅满足学生“学会”。而是要启发学生学习,激励学生的思维,重视引导学生“会学”。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失为使学生获得这种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质疑”是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的“舵手”。
可见,在我们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语文质疑能力,让其主动自觉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尤为重要,做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对待。
二、培养学生语文质疑能力的途径。
1、注重课前预习。
以往课前安排学生预习新课,不外乎要求学生自己认读生字,查查字典理解词意,读几遍课文。而上学期一开学,我就要求学生将预习的重点放在提问上,并让学生将自己的疑问写在预习簿上,无论问题质量的高低,只要字迹端正,态度认真,一律可得优。有的学生惰性作怪。马马虎虎提一个问题应付一下。因此,我便规定了问题的数量,要求学生在预习中能提出三至五个问题,学生不得不开动脑筋质疑。提出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一项重要的思维活动,学生必须在熟悉课文内容,钻研字词句的基础上才能提出问题,我国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常常有疑……”预习中布置学生质疑有利于学生边读边思,独立深入地钻研教材,长此以往,学生好问的良好预习习惯就会养成,进而提高质疑能力。
2、授予学习方法。
“授人于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善问会疑,教师就要“教以渔” 。布鲁姆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让学生学会提问。的确,问题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同时,答案是死的,方法是活的,方法是世界上最有用的知识。由于受学生身心、智力发展情况等因素影响,课堂上,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有时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没有思维价值,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也就是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问。
“质疑”的方法很多,笔者尝试的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三处、三点”进行三个层次质疑。这“三处”为:(1)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要质疑;(2)似懂非懂的问题要质疑;(3)容易混淆、容易忽略的细节要质疑。这三点为:(1)对题目要质疑;(2)对篇章结构要质疑;(3)对写法要质疑。这三个层次为:设问性质疑、推敲性质疑和疑难性质疑。其中设问性质疑也就是自问自答式质疑,这类疑问实质上是学生自己选定自学的方向,通过自学解决。例如,初读课文时,对字词、课文内容的疏通性质疑。推敲性质疑就是学生对上文所提到的“三处”、“三点”的自学研究,此时学生往往会在所读文章中做出记号,并试图解疑,形成自己的观点,其中有一部分“疑问”将会因自己无法解答而成为疑难性质疑。需要指出的是,这三次质疑中的前两次提出的疑问并不一定是学生不懂的,而是要求学生自我设疑、存疑,学习在似乎无疑之处产生疑问。经过这一番寻疑之后提出的“疑”,大多是有价值的、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找到了这些解不开的疑,心理上就产生了适度的焦虑,上课时就能更好地听老师讲解,这寻疑的过程事实上也就是学生“自能读书”的实践活动,寻疑有方,无疑是语文学习能力提高的标志。笔者教《跳水》一课时,安排学生在课堂中进行预习性尝试阅读,学生先后提出下列问题:为什么船长用枪逼着儿子跳水”“课文中‘他是船长的儿子’一句,为什么要用括号”“文章最后一段‘四十秒钟’后面为什么要用破折号”“课文写孩子气急了,为什么一处用‘急’,一处用‘极’”“文章为什么以《跳水》为题”……从这些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水平。其中第一问对于有些语文能力强的同学来说,属于设问性问题,已在自学中能解决了;第四问可归于推敲性疑问,只要稍加点拨学生也能解答;其余几句,则在精读课文时,老师要注意讲解。只要坚持训练学生进行“三处、三点、三次”质疑,学生定会在实践中学会寻疑的方法,掌握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
3、注重课堂讲评。
学生提出问题后,如果教师不加以重视,只是写个成绩走过场,那只能使学生越来越无心这项工作,学生质疑的热情及能力就会减弱,良好的学习品质难以形成。我想既然自己打算在这方面作一些研究,就必须舍得花时间,花精力。通过对学生问题的讲评,引导他们深入学习课文,逐步提高问题的质量。因此对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我都仔细批阅,觉得哪一个问题提得不错,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读懂并理解课文的,就在一旁注上一个小五角星,并将这些问题记录在提问纸上布置在提问栏里,每过一段时间,看看谁提的问题最多,谁就当选为“提问大王”。
总而言之,在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今天,在追求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语文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和教育实践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思善学,敢思善疑,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并为学生终身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