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巧妙用图,打造精彩、有效的课堂——浅谈插图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庄双珍
【机构】 飞云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做为一个教育前线的教师在听小学品德课时,经常会发现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习惯于以品德文本为中心,而忽略了插图、漫画等发挥的文字所无法替代的作用。插图,顾名思义,就是插在文字中间,帮助说明内容的图画。小学品德课本中的插图,以它们艳丽的色彩、栩栩如生的画面深深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本文从插图的特点及它在教学中的运用,阐述了如何促进品德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插图 精彩 有效 能力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或《品德与社会》教材是一套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全新教材。它克服了以往传统教材形式简单、内容枯燥等不足之处,大幅度增加了色泽鲜艳、直观形象的插图版面。小学一、二年级教材以图代文,插图占整个版面的90%左右。小学三、四年级教材图文并茂,插图占整个版面的70%左右,小学五、六年级教材插图与文字平分秋色。品德课教材中这些大量的插图,有的是课文的补充说明,有的是课文的延伸扩展,还有的是课文内容的具体形象化。这些插图是教材的“第二语言”, 作为课堂教学资源的一部分,种类繁多,生动活泼,其中所寄之“理”,所含之“情”,所显之“行”,更是品位极高,情趣横生,能使理性问题感性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问题通俗化。
《品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充分运用品德教学的有效资源,并强调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品德教材这种图文并茂的编排,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既贴近小学生生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易于接受,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培养观察、思维、分析、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教材中插图的作用,用活插图,注重对学生看、思、说等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充分发掘,就能让插图“活起来”,“开口说话”,那么教学中如何巧用插图,充分开发课程资源,以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落实课程的教育目标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巧用插图,接触文本之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品德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呢?插图无疑是一个直接有效的手段。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发现图片中蕴藏的丰富的信息并加以挖掘,让学生从图片中获取相关知识、相关信息,从而达到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如:
第三册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第1课《我爱秋天》教学片段:
师:秋天来了,它走到校园了,走到田野里,走到果园里,走到森林里,走进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里。小朋友们,你们发现秋天了吗?
师:老师也发现了秋天。请小朋友们把书本翻到43页,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看到插图中熟悉的秋天的景象,孩子们跃跃欲试,产生了说的渴望)
学生汇报:你是在哪发现秋天的?
生:我是在果园里发现秋天的,我看见苹果都成熟了,一个个红通通的,所以我知道秋天来了。
生:我是在森林里发现秋天的,我看见树上的叶子都落了......
生:我在学校里发现秋天了,我看见校园里的桔子上,结了许多又大又黄的桔子,所以我知道秋天来了。
生:我也是在学校发现秋天的,我们学校的操场中间的草坪上的草全枯黄了,像是给大地妈妈铺上了一条金黄色的被子!
生:我是在农贸市场发现秋天的,我看见那里有很多柿子、梨、苹果。我还问了农民伯伯,他告诉我:秋天成熟的还有萝卜、芋艿、白菜、......
生:我是在我们家的周围发现秋天的,我看见青草都变黄了。
生:我是在马路上看见人们穿的衣服越来越多了,天气也越来越冷了......
生:我是在田野里发现秋天的,看见稻子金黄金黄的,我知道秋天到了。
生:我在家里也发现秋天了,妈妈已经把薄的被子说起来,换上稍微厚些的被子了。
生:......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着,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说明着自己的发现)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对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运用插图导入能创设引人入胜的道德情境,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唤起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因此,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非常重要。
二、善用插图,启发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明白道理。
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话也适用于读插图,读懂插图对于理解教材内容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学生在读图时,教师应有目的地给予指导:教师要交代插图的背景。插图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学生从中受到什么启发、教育?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插图,根据插图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实际思想,挖掘出插图的内涵,要求学生口头表述,对于较典型的插图内容教师可作归纳、点拨。如:
第二册第二单元第3课《有病真难受》教学片段:
……
师:如果我们班有同学真的感冒了,那他该怎么办呢?请小朋友们做做小医生帮帮他,好吗?
生:去医院看医生、打针。
生:吃药。
生:感冒了要多喝水。
生4:要多卧床休息。
师:谢谢你们出了个好主意。但告诉大家,药可不能随便吃,应按医生说的吃。让我们一起去小诊所”看看吧!
(出示教材中的插图“小诊所”)
生:(齐读)生病时要多喝开水,多吃蔬菜、水果,多卧床休息。
师:这3种办法是我们在感冒较轻的时候用的,如果感冒严重了,还可以按刚才小朋友说的去医院按医生说的打针、吃药……
道德认识是人们对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学生的道德行为一般来说都是建立在道德认识基础上的。抽象的道德认识只有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才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本片段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小组讨论——人为什么会生病?生病后怎么办?学生讨论得十分热烈,借助插图,学生的汇报也非常精彩。图片结合事例出现,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生病”又有了更完整的了解。
三、活用插图,化难为易,突破教学难点。
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程度(小学生的形象直观感知能力比较强,抽象思维能力比较低),新课程改革下的课本插图更加直观、形象、饱含哲理、有趣味性,充分利用插图能够激发学生对事物的灵敏度和关注度,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插图的功能,引导学生有重点、有先后、有层次地进行观察插图,用插图进行教材内容的讲解,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感性材料,便于理解教材内容。
如:
第一册第一单元第4课《我是小学生》片段教学:
师:接下来,请小朋友们来欣赏一首歌,听一听歌曲告诉我们什么?(播放屠洪刚的《中国功夫》)。)——听歌
(坐要像一口钟,站要像一棵松树,走路要像一阵风。)
教师小结:简单地说就是——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
师:出示三幅图片——
第一幅:一个小学生端端正正的坐在座位上,下面配上文字“坐如钟”;
第二幅:一个小学生笔挺地站在操场上,下面配上文字“站如松”;
第三幅:一个小学生精神饱满地走在操场上,下面配上文字“行如风”。
(让学生感受 “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的意思。)
……
教:出示四幅图,请学生辨析。
第一幅:一个学生翘着二郎腿坐在座位上。
第二幅:一个学生端坐在座位上。
第三幅:两个学生,你搭着我的肩膀,我搭着你的肩膀走路。
第四幅:两个小学生精神饱满地走在放学的路上。
(在讨论、辨析中,学生了解了正确和不正确的姿势。)
在这种比较性的观察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观察事物深度和层次,而且培养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使高尚的情感在学生心灵深处扎下根,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
四、运用插图,引领学生培养良好品德,情感得以升华。
新课程改革下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为了知识而教学,同样是为了人的发展而教学的生命化课堂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小学品德课着力于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得情感得到升华。插图中都隐含着大量的思想教育内容,可以直接使学生受到教育。品德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模仿示范活动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教材中当遇到需要学生实践活动的内容时,一般文字表述不多,只用插图展现。如:
第四册第三单元第2课《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教学片段:
师:……但是我们人类却做了一些愧对动植物的行为,伤害了他们,让他们感到很痛心,请看——(人类伤害动植物的图片,师边述说边指导学生看插图)
师:看,污水排入河里,鱼儿大量地死亡,瞧这可爱的藏羚羊,因为它的毛可以用来制作暖和的衣服,有的人将它们无情地杀害,还有许多野生动物成为了人们的盘中餐。天鹅、熊掌、穿山甲、猴脑、蛇、都被搬上了餐桌,总有一天,一只动物也没有了,人类也无法生存了。
师:看到这,你们的表情变得严肃了,假如你是那被折断的树枝,假如你是那只被网住的小鸟,假如你是那利刀下的蛇,假如你是棍棒下的那只小狗,假如你是那笼中的猩猩,你会对伤害你的人说些什么?祈求些什么?
生:你们怎么这么残忍啊!
生:不要再伤害我们动物了。
生:再这样,以后,地球上什么都没有了!
生:大家一起来保护动物吧!……
道德行为是道德认识的具体表现,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行为要求,为学生创造表现道德行为的机会。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插图,直观形象地指导行为,使学生看得见,学得来。
五、对插图要有所取舍,正确引导。
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对所涉及的插图进行正确的取舍,插图要为我所用。不能“图无巨细,一一都用”,这样,时间即不允许,也有喧宾夺主之嫌。插图再丰富多彩,毕竟只是品德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辅助手段,它是为教材内容服务的。因此,我们应结合教学要求,根据课目实际内容和学情分析,让插图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适当的而又是巨大的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插图是小学品德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悉心揣摩这一幅幅小小的插图,仔细思考如何巧妙甚至创造性地利用编者提供的这一系列教学资源,使小小的插图“活”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给孩子们带来一个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绽放出夺目的光彩,我们的课堂才会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让插图走近孩子,让品德课堂教学因插图而更精彩。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2008.2
[2]黄熠华;利用插图上活思想品德课[J];小学教学研究;2009年10期
[3]董立贤;插图在思品教学重的利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9年1s期
[4] 刘力;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的设计与编写特点.课程·教材·教法;2012.12
关键词: 插图 精彩 有效 能力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或《品德与社会》教材是一套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全新教材。它克服了以往传统教材形式简单、内容枯燥等不足之处,大幅度增加了色泽鲜艳、直观形象的插图版面。小学一、二年级教材以图代文,插图占整个版面的90%左右。小学三、四年级教材图文并茂,插图占整个版面的70%左右,小学五、六年级教材插图与文字平分秋色。品德课教材中这些大量的插图,有的是课文的补充说明,有的是课文的延伸扩展,还有的是课文内容的具体形象化。这些插图是教材的“第二语言”, 作为课堂教学资源的一部分,种类繁多,生动活泼,其中所寄之“理”,所含之“情”,所显之“行”,更是品位极高,情趣横生,能使理性问题感性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问题通俗化。
《品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充分运用品德教学的有效资源,并强调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品德教材这种图文并茂的编排,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既贴近小学生生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易于接受,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培养观察、思维、分析、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教材中插图的作用,用活插图,注重对学生看、思、说等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充分发掘,就能让插图“活起来”,“开口说话”,那么教学中如何巧用插图,充分开发课程资源,以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落实课程的教育目标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巧用插图,接触文本之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品德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呢?插图无疑是一个直接有效的手段。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发现图片中蕴藏的丰富的信息并加以挖掘,让学生从图片中获取相关知识、相关信息,从而达到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如:
第三册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第1课《我爱秋天》教学片段:
师:秋天来了,它走到校园了,走到田野里,走到果园里,走到森林里,走进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里。小朋友们,你们发现秋天了吗?
师:老师也发现了秋天。请小朋友们把书本翻到43页,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看到插图中熟悉的秋天的景象,孩子们跃跃欲试,产生了说的渴望)
学生汇报:你是在哪发现秋天的?
生:我是在果园里发现秋天的,我看见苹果都成熟了,一个个红通通的,所以我知道秋天来了。
生:我是在森林里发现秋天的,我看见树上的叶子都落了......
生:我在学校里发现秋天了,我看见校园里的桔子上,结了许多又大又黄的桔子,所以我知道秋天来了。
生:我也是在学校发现秋天的,我们学校的操场中间的草坪上的草全枯黄了,像是给大地妈妈铺上了一条金黄色的被子!
生:我是在农贸市场发现秋天的,我看见那里有很多柿子、梨、苹果。我还问了农民伯伯,他告诉我:秋天成熟的还有萝卜、芋艿、白菜、......
生:我是在我们家的周围发现秋天的,我看见青草都变黄了。
生:我是在马路上看见人们穿的衣服越来越多了,天气也越来越冷了......
生:我是在田野里发现秋天的,看见稻子金黄金黄的,我知道秋天到了。
生:我在家里也发现秋天了,妈妈已经把薄的被子说起来,换上稍微厚些的被子了。
生:......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着,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说明着自己的发现)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对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运用插图导入能创设引人入胜的道德情境,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唤起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因此,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非常重要。
二、善用插图,启发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明白道理。
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话也适用于读插图,读懂插图对于理解教材内容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学生在读图时,教师应有目的地给予指导:教师要交代插图的背景。插图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学生从中受到什么启发、教育?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插图,根据插图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实际思想,挖掘出插图的内涵,要求学生口头表述,对于较典型的插图内容教师可作归纳、点拨。如:
第二册第二单元第3课《有病真难受》教学片段:
……
师:如果我们班有同学真的感冒了,那他该怎么办呢?请小朋友们做做小医生帮帮他,好吗?
生:去医院看医生、打针。
生:吃药。
生:感冒了要多喝水。
生4:要多卧床休息。
师:谢谢你们出了个好主意。但告诉大家,药可不能随便吃,应按医生说的吃。让我们一起去小诊所”看看吧!
(出示教材中的插图“小诊所”)
生:(齐读)生病时要多喝开水,多吃蔬菜、水果,多卧床休息。
师:这3种办法是我们在感冒较轻的时候用的,如果感冒严重了,还可以按刚才小朋友说的去医院按医生说的打针、吃药……
道德认识是人们对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学生的道德行为一般来说都是建立在道德认识基础上的。抽象的道德认识只有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才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本片段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小组讨论——人为什么会生病?生病后怎么办?学生讨论得十分热烈,借助插图,学生的汇报也非常精彩。图片结合事例出现,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生病”又有了更完整的了解。
三、活用插图,化难为易,突破教学难点。
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程度(小学生的形象直观感知能力比较强,抽象思维能力比较低),新课程改革下的课本插图更加直观、形象、饱含哲理、有趣味性,充分利用插图能够激发学生对事物的灵敏度和关注度,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插图的功能,引导学生有重点、有先后、有层次地进行观察插图,用插图进行教材内容的讲解,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感性材料,便于理解教材内容。
如:
第一册第一单元第4课《我是小学生》片段教学:
师:接下来,请小朋友们来欣赏一首歌,听一听歌曲告诉我们什么?(播放屠洪刚的《中国功夫》)。)——听歌
(坐要像一口钟,站要像一棵松树,走路要像一阵风。)
教师小结:简单地说就是——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
师:出示三幅图片——
第一幅:一个小学生端端正正的坐在座位上,下面配上文字“坐如钟”;
第二幅:一个小学生笔挺地站在操场上,下面配上文字“站如松”;
第三幅:一个小学生精神饱满地走在操场上,下面配上文字“行如风”。
(让学生感受 “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的意思。)
……
教:出示四幅图,请学生辨析。
第一幅:一个学生翘着二郎腿坐在座位上。
第二幅:一个学生端坐在座位上。
第三幅:两个学生,你搭着我的肩膀,我搭着你的肩膀走路。
第四幅:两个小学生精神饱满地走在放学的路上。
(在讨论、辨析中,学生了解了正确和不正确的姿势。)
在这种比较性的观察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观察事物深度和层次,而且培养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使高尚的情感在学生心灵深处扎下根,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
四、运用插图,引领学生培养良好品德,情感得以升华。
新课程改革下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为了知识而教学,同样是为了人的发展而教学的生命化课堂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小学品德课着力于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得情感得到升华。插图中都隐含着大量的思想教育内容,可以直接使学生受到教育。品德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模仿示范活动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教材中当遇到需要学生实践活动的内容时,一般文字表述不多,只用插图展现。如:
第四册第三单元第2课《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教学片段:
师:……但是我们人类却做了一些愧对动植物的行为,伤害了他们,让他们感到很痛心,请看——(人类伤害动植物的图片,师边述说边指导学生看插图)
师:看,污水排入河里,鱼儿大量地死亡,瞧这可爱的藏羚羊,因为它的毛可以用来制作暖和的衣服,有的人将它们无情地杀害,还有许多野生动物成为了人们的盘中餐。天鹅、熊掌、穿山甲、猴脑、蛇、都被搬上了餐桌,总有一天,一只动物也没有了,人类也无法生存了。
师:看到这,你们的表情变得严肃了,假如你是那被折断的树枝,假如你是那只被网住的小鸟,假如你是那利刀下的蛇,假如你是棍棒下的那只小狗,假如你是那笼中的猩猩,你会对伤害你的人说些什么?祈求些什么?
生:你们怎么这么残忍啊!
生:不要再伤害我们动物了。
生:再这样,以后,地球上什么都没有了!
生:大家一起来保护动物吧!……
道德行为是道德认识的具体表现,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行为要求,为学生创造表现道德行为的机会。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插图,直观形象地指导行为,使学生看得见,学得来。
五、对插图要有所取舍,正确引导。
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对所涉及的插图进行正确的取舍,插图要为我所用。不能“图无巨细,一一都用”,这样,时间即不允许,也有喧宾夺主之嫌。插图再丰富多彩,毕竟只是品德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辅助手段,它是为教材内容服务的。因此,我们应结合教学要求,根据课目实际内容和学情分析,让插图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适当的而又是巨大的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插图是小学品德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悉心揣摩这一幅幅小小的插图,仔细思考如何巧妙甚至创造性地利用编者提供的这一系列教学资源,使小小的插图“活”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给孩子们带来一个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绽放出夺目的光彩,我们的课堂才会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让插图走近孩子,让品德课堂教学因插图而更精彩。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2008.2
[2]黄熠华;利用插图上活思想品德课[J];小学教学研究;2009年10期
[3]董立贤;插图在思品教学重的利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9年1s期
[4] 刘力;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的设计与编写特点.课程·教材·教法;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