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提高策略
【作者】 贾 艳
【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和人们思想的认识和感悟。小学语文古诗词分为讲读和自读篇目,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不能理解透彻,对于古诗主旨的把握能力欠缺,教学时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古诗词的写作背景、精读诗词、注重鉴赏方法来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鉴赏能力;提高策略
古诗词是我们洞察中国古代的通知政事,知晓民俗民风的方式,也是当代中学生借以洞悉古代社会生活的窗口。阅读古诗词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华渊远的文化,培养学生品诗会意的高雅性情,增强学生对古文化的了解和熟知。学习古诗词不仅能够传承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能丰富精神世界,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小学阶段处于学生思想观念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该阶段能够很好地塑造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等,提高小学生古诗词鉴赏的能力,是更好地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学生的思想灵魂根植于文化源泉的必由之路。因此,小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一、古诗词的教学现状
1.鉴赏探究不够深入。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教师将古诗词的句子作为课堂上的重点,花费大量时间释义句子,而对诗词的鉴赏方面做得不够深入。教师着重讲解一些字词的用法,比如实词“去”、“故”,虚词“之”、“乎”等,还归纳一词多义、词类活动、古今意义等词语用法等,一课时中,往往字词讲解、疏通文意就占了大部分时间,而对于诗词的核心内容和蕴含的情感并未做深入分析。
2.课堂本末倒置。以生为本是教育教学的宗旨,学生是课堂的中心,教师处于引导者或伙伴的位置。课堂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以教师思考代替学生思考。尤其在古典诗词的讲解中,教师忽视了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对生活的思考,教师往往越俎代庖,将学生的质量放小,认为学生能力有限,将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搬到学生脑子里,忽视了学生对于古诗词独特的感知,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3.能力检测形式单一。小学古诗词的考查形式多为名句默写,而对于古诗词鉴赏的考查只限于一或两道题。很多学生为了考试过关只识记熟背,而对诗句所表达的涵义或隐藏的思想感情并未做深入分析,这也导致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较弱。
二、提高鉴赏能力的策略
1.了解作者及古诗词的写作背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对作者加以了解。通过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能够使学生快速地缩短与作者与年代的距离,为下一步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感情打好基础。例如杜甫所写的《绝句》一文中,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带领学生查阅杜甫的简历,了解杜甫的故事,让学生与“诗圣”同游,感受诗人的情怀。比如,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为“李杜”,又被后人称为“诗圣”,其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作品多反映民生疾苦,希望统治者广施仁政,兼济苍生。他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倾注一生,希望学有所用,为自己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但仕途不顺,没有得到当朝统治者的重用,因此,他的写作风格后期变得沉郁顿挫。其次是对写作背景做一些了解。
2.精读诗词。鉴赏古诗词的要从诗句的理解开始,诗句理解了,通篇的含义才会有初步的认识。小学生的心理发育水平处于未成熟阶段,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处于表层,对古诗词知识点的积累不足,品鉴能力和感知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古诗词鉴赏对于他们来讲难度较大。有的古诗词中常常运用典故表达自己的愿望或抒发自己的心境,这使学生在理解诗意时出现逻辑上的断隔,需要借助详细的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典故所表达的含义。教学时,应注意做好准备工作,以便学生将本首诗词与典故学习形成链接,理解诗文含义。例如刘禹锡所写的《浪淘沙》这首诗中,教师对诗句中难以理解的句子进行指导分析。“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诗句,学生不能理解,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容。通过对故事梗概的理解,学生更能体会当时作者的处境及心情,把握典故的思想内涵,有助于对全文主旨的理解。
3.注重鉴赏方法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鉴赏方法。首先,要指导学生掌握诗词中的炼字的效果。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作者抓住典型景物刻画沙漠景象的著名诗句,浩瀚无际,荒无人烟的沙漠,徐徐上升着一缕青烟,青烟如此孤立,笔直冲天,格外醒目。一条长歌宛如荒漠中的一笔水墨,勾勒出圆日当空,太阳西陲与地上流淌的蜿蜒黄河天地相接,遒劲苍茫的景象。作者经过炼字用一“圆”一“直”写出了边塞异景,描绘了奇特壮丽塞的外风光。其次,要指导学生抓住诗词的意象。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诗中“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一句是诗人在中秋之夜,独自赏月,看到了月亮的浑圆,想到了亲人的离别,不禁无理的问询月亮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尽显团圆呢?接下来又宽慰到人有聚散时,月有圆缺时,自古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来为月亮开脱。饱含了作者对亲人的思恋又将期望寄托于未来。再次,可运用写作手法来鉴赏古诗词。很多诗词会用修辞手法来描写作者所见所想。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就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形容雪在一夜间倾覆万物的急迫,大雪淋漓。
古诗词鉴赏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语文素养,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不仅对教师教学水平有更高要求,还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积极配合。学生通过积极研读思考得出自己的观点,掌握基本的诗词鉴赏方法,还能够通过了解背景积累知识,深入挖掘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在诗词鉴赏方面积累经验,获得古诗词学习的鉴赏能力,更加有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郑文德.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年02期
[2]宋正福.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探究[J].江西教育.2017年18期
[3]赵成龙.关于诗词鉴赏教学的几点有效思考[J].新课程(中).2015年05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鉴赏能力;提高策略
古诗词是我们洞察中国古代的通知政事,知晓民俗民风的方式,也是当代中学生借以洞悉古代社会生活的窗口。阅读古诗词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华渊远的文化,培养学生品诗会意的高雅性情,增强学生对古文化的了解和熟知。学习古诗词不仅能够传承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能丰富精神世界,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小学阶段处于学生思想观念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该阶段能够很好地塑造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等,提高小学生古诗词鉴赏的能力,是更好地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学生的思想灵魂根植于文化源泉的必由之路。因此,小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一、古诗词的教学现状
1.鉴赏探究不够深入。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教师将古诗词的句子作为课堂上的重点,花费大量时间释义句子,而对诗词的鉴赏方面做得不够深入。教师着重讲解一些字词的用法,比如实词“去”、“故”,虚词“之”、“乎”等,还归纳一词多义、词类活动、古今意义等词语用法等,一课时中,往往字词讲解、疏通文意就占了大部分时间,而对于诗词的核心内容和蕴含的情感并未做深入分析。
2.课堂本末倒置。以生为本是教育教学的宗旨,学生是课堂的中心,教师处于引导者或伙伴的位置。课堂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以教师思考代替学生思考。尤其在古典诗词的讲解中,教师忽视了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对生活的思考,教师往往越俎代庖,将学生的质量放小,认为学生能力有限,将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搬到学生脑子里,忽视了学生对于古诗词独特的感知,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3.能力检测形式单一。小学古诗词的考查形式多为名句默写,而对于古诗词鉴赏的考查只限于一或两道题。很多学生为了考试过关只识记熟背,而对诗句所表达的涵义或隐藏的思想感情并未做深入分析,这也导致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较弱。
二、提高鉴赏能力的策略
1.了解作者及古诗词的写作背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对作者加以了解。通过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能够使学生快速地缩短与作者与年代的距离,为下一步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感情打好基础。例如杜甫所写的《绝句》一文中,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带领学生查阅杜甫的简历,了解杜甫的故事,让学生与“诗圣”同游,感受诗人的情怀。比如,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为“李杜”,又被后人称为“诗圣”,其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作品多反映民生疾苦,希望统治者广施仁政,兼济苍生。他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倾注一生,希望学有所用,为自己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但仕途不顺,没有得到当朝统治者的重用,因此,他的写作风格后期变得沉郁顿挫。其次是对写作背景做一些了解。
2.精读诗词。鉴赏古诗词的要从诗句的理解开始,诗句理解了,通篇的含义才会有初步的认识。小学生的心理发育水平处于未成熟阶段,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处于表层,对古诗词知识点的积累不足,品鉴能力和感知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古诗词鉴赏对于他们来讲难度较大。有的古诗词中常常运用典故表达自己的愿望或抒发自己的心境,这使学生在理解诗意时出现逻辑上的断隔,需要借助详细的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典故所表达的含义。教学时,应注意做好准备工作,以便学生将本首诗词与典故学习形成链接,理解诗文含义。例如刘禹锡所写的《浪淘沙》这首诗中,教师对诗句中难以理解的句子进行指导分析。“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诗句,学生不能理解,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容。通过对故事梗概的理解,学生更能体会当时作者的处境及心情,把握典故的思想内涵,有助于对全文主旨的理解。
3.注重鉴赏方法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鉴赏方法。首先,要指导学生掌握诗词中的炼字的效果。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作者抓住典型景物刻画沙漠景象的著名诗句,浩瀚无际,荒无人烟的沙漠,徐徐上升着一缕青烟,青烟如此孤立,笔直冲天,格外醒目。一条长歌宛如荒漠中的一笔水墨,勾勒出圆日当空,太阳西陲与地上流淌的蜿蜒黄河天地相接,遒劲苍茫的景象。作者经过炼字用一“圆”一“直”写出了边塞异景,描绘了奇特壮丽塞的外风光。其次,要指导学生抓住诗词的意象。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诗中“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一句是诗人在中秋之夜,独自赏月,看到了月亮的浑圆,想到了亲人的离别,不禁无理的问询月亮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尽显团圆呢?接下来又宽慰到人有聚散时,月有圆缺时,自古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来为月亮开脱。饱含了作者对亲人的思恋又将期望寄托于未来。再次,可运用写作手法来鉴赏古诗词。很多诗词会用修辞手法来描写作者所见所想。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就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形容雪在一夜间倾覆万物的急迫,大雪淋漓。
古诗词鉴赏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语文素养,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不仅对教师教学水平有更高要求,还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积极配合。学生通过积极研读思考得出自己的观点,掌握基本的诗词鉴赏方法,还能够通过了解背景积累知识,深入挖掘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在诗词鉴赏方面积累经验,获得古诗词学习的鉴赏能力,更加有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郑文德.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年02期
[2]宋正福.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探究[J].江西教育.2017年18期
[3]赵成龙.关于诗词鉴赏教学的几点有效思考[J].新课程(中).2015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