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论《红楼梦》中的寡妇悲剧

【作者】 陶梦真

【机构】 青岛大学文学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红楼梦》中描绘了不同的女性形象,被大家特别重视的往往是年轻女性构成的“女儿国”这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女性群体,然而在她们身边还有这样一群或年轻、或年老,却都经历了丧夫之痛的寡妇。在封建社会,女性作为弱势群体,在她们出嫁之后便只能依靠自己的丈夫或儿子,而《红楼梦》中的这一群体经历着漫长的守寡生活,孤独寂寞,无所依托,因此她们的人生充满了悲剧色彩。
  关键词:《红楼梦》;寡妇;悲剧;原因;实质
  一、悲剧之所在
  《红楼梦》中描写的寡妇多为早年丧夫,但由于家庭背景的不同,悲剧呈现出的面貌也就不尽相同。
  (一)早年丧夫,失意落寞度此生
  1、无钱无势,膝下无子——刘姥姥
  刘姥姥“是个积年的老寡妇,膝下又无儿女,只靠两亩薄田度日”(第六回)刘姥姥是个极为善良的人,积年的寡妇生活让她变得孤独,再加上膝下无子,更加平添了一丝悲凉。她的女婿因为孩子无人看管,就把刘姥姥接到家里来一同居住,刘姥姥便欣喜异常,一心一意地帮着女儿女婿过日子。后来一进荣国府,一来是为自己的家庭谋一条出路,二来恐怕也是独自守寡、寄居在破败的女婿家里,憋闷已久,渴望走出家庭的世界去公侯的府里见见世面。
  2、守礼完人,无所依靠——李纨
  第四回中首次对李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李纨的“纨”字意味着家庭对她的要求是“只以纺绩井臼为要”而对读书学问方面并不重视,只让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几个贤女罢了。而在清·解盦居士的《石头臆说》中也有提到“李纨者,守礼之完人也”。解盦居士用谐音的方式,把“李纨”理解为“礼完”,认为她是“死守封建礼教之完人”。总之李纨青春丧偶,虽然居住在贾府这样富丽堂皇的人家,不愁吃穿,却也是“如槁木死灰一般”。第三十九回中,平儿到李纨府上替凤姐拿螃蟹,李纨拉着她道“偏不让你走”,“偏不许你去”,后来又在谈话中提起了死去的贾珠和他生前身边的几个人,“若有一个守得住,我倒有个臂膀”,不觉间,又落下了眼泪。这一方面见出李纨对亡夫的深厚感情和深切怀念;另一方面也充分表现了李纨内心的苦楚和情感的压抑。
  3、家大业大,思念丈夫——贾母
  贾母的丈夫贾代善很早就去世了。在古代,穷苦人家的孩子有一条出路,就是替有钱人出家当替身,这样就可以为家人挣到一笔钱。张道士小时候出家就是给史老太君的丈夫当替身,替他消灾。第二十九回中,贾母听说张道士来了,就忙说:“搀他来。”一个“忙”字,一个“搀”字,就把张道士,其实也就是荣国公在贾母心中的地位表现出来了。在清虚观中,张道士说宝玉的形容身段、言谈举动与国公爷“一个稿子”,贾母听说之后,便不由得满脸泪痕,“我养了这些儿子、孙子”,“只有这玉儿像他爷爷”。此刻的悲伤毫无矫揉造作,或许是思念丈夫,大概更多的是为自己一生守寡的孤寂悲凉。
  (二)表里不一,尊严富贵皆为虚
  1、用尊严换取接济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在李纨处遇到贾母,恰好丫头捧了一个盛满菊花的盘子,贾母便先捡了一朵大红的簪于鬓上,并笑着让刘姥姥也戴上花儿。话还没说完,凤姐便“将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贾母和众人都笑的了不得。或许这笑本身并不含有嘲讽,但却不免让人觉得寒心。表面看去,刘姥姥哄得贾府上下开怀大笑、其乐融融,可以拿到贾府更多的赏赐和接济,换取家里更好的生活。然而这一切却是刘姥姥牺牲尊严换来的。
  2、以富贵掩盖孤寂
     表面上看,不论是元妃还是贾母,对李纨都十分爱抚、关心和体贴:元妃省亲,她与贾母、王夫人及众姐妹共同陪伴;平时,王夫人、邢夫人等长者会跟她一同议事,凤姐、尤氏也跟她一同说笑;经济上更是给她特别优待:一个月十两银子的月钱,比凤姐多两倍,后来添了十两,竟与老太太、太太平等,年中分年例,又是上上分儿,吃的穿的仍旧是官中的。这般特别的优待似乎是对李纨“寡妇失业”的“可怜”(第五十四回),而更深层面上却是因为李纨生了一个儿子,可以为贾家传宗接代,同时也是对李纨谨守封建妇道的奖励和要求。
  3、高高在上的傀儡
  “尊她敬她的人是有,但往往是敬而远之,尊而避之,上下左右讨好她的人则更多了,但大多是明里阿谀逢迎,暗里哄骗诓瞒。子孙们不是假孝循礼,就是曲意拍马,哄得老太太高兴就是了。”【1】贾母身居高位,却像古代君王一样,高处不胜寒。不仅不能像平常人家的奶奶一样享受到天伦之乐,反而还要处处受到家人之间的算计。当然以贾母的人生智慧和阅历自然是心知肚明的,只是平时不愿说出来而已,至少维持表面上的和谐。一旦矛盾激化,她也会发出不满的抗议。比如在第四十六回中,贾赦要娶鸳鸯做姨太太,贾母听了,气的浑身乱战,“我通共剩了这么一个可靠的人,他们还要来算计!”可殊不知,就连她心目中这个最可靠的人,也曾帮着贾琏偷出过贾母的金银家伙。可见,贾母实际上在贾府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地位,“她并不是真信任她周围的这些人,但是她不信任也没有别的办法”【2】
  二、悲剧的成因
  三人虽然都是青春守寡,但年纪、阅历、家庭背景不尽相同,因此每个悲剧都有自己独特的形成背景,而悲剧的实质也就不同。
  (一)羌笛何须怨杨柳:性格悲剧
  刘姥姥之不自觉
  刘姥姥本是《红楼梦》中最富喜剧色彩的一个人物,自小生活于乡村,带着世俗气息,说话做事也有着农村人的朴实。这样的特点与贾府的富丽堂皇是格格不入的,但刘姥姥却拿捏的恰到好处,赢得贾府上下的喜欢。
  而喜剧背后蕴含着深沉的悲剧。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曾被王熙凤“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菊花,引起众人大笑不止。她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笑道:“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看起来刘姥姥就是一个无知的庸俗老太婆,被人取笑也不自觉。其实不然。后来在贾母的宴席上,鸳鸯和凤姐商量再次取笑刘姥姥,引得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了一番。宴席过后,二人又给刘姥姥赔不是,刘姥姥却显出十分大度的样子,笑道:“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这里的不自觉,并不是说她不知道自己在被人耍弄、被人取笑, 而是被取笑了也并不觉得有损尊严。反而称赞贾府家的行事,说“礼出大家”,却不晓得这“礼”也是有所针对的。刘姥姥为迎合贾母等人的心理,而做出许多滑稽可笑的行为,这一方面体现她性格中本真的一面,另一方面却也体现了她高超的交际能力。用现在的话说,刘姥姥的行为显然是在装傻,或者说好听一点是在“卖萌”。在赢得表面上的富贵和虚荣的同时,不自觉地丢掉了做人的尊严。而刘姥姥不以此为耻,反以之为荣,足见其人生悲剧的实质正在于她性格上的奴性和愚昧。
  (二)东风不与周郎便——家庭悲剧
  李纨之悲,在于她的美好和善良与封建社会的格格不入。
  李纨的纯真善良,集中体现在她对待下人和弱者的态度上。对待下人,她从来不摆主人的架子,反而异常体贴。比如第四十四回,贾琏与鲍二家的通奸,被凤姐发现,醋意大发,把气都撒在平儿身上。平儿受不了委屈,找刀子欲寻死,被众人劝下后,李纨立马把她拉入大观园内,还留她在稻香村住宿。 第二天李纨带着众姊妹找凤姐做诗社的“监社御史”,提起昨日打平儿之事,气不过,说道“昨儿还打平儿呢,亏你伸的出手来!那黄汤难道灌丧了狗肚子里去了?”这话说得够狠,虽是半开玩笑半嘲讽,却足足给平儿出了一口气。 
  封建礼教的压迫并没有泯灭李纨追求美的天性。我们大概都不会忘记李纨主持海棠诗社的情节:海棠诗社成立之后,李纨极为上心,虽然不善作诗,却眼光颇高,又最公道,大家都信服她。在第四十九回和第五十回中,众人在芦雪庵联句作诗,宝玉又落了第,李纨笑道:“今日必罚你,我才看见栊翠庵的红梅有趣,我要折一枝来插瓶……如今罚你去取一枝来。”话刚说完,众人都道这罚的又雅又有趣。试问一个每天只知道三从四德,恪守封建礼教的人怎么能想出这样的惩罚方式?所以李纨即使外表看去“如槁木死灰”,其实内心仍荡漾着生命的涟漪和激情,饱含着对生命之美的追求。
  然而这种美和善却不能在封建社会里发光发热,李纨成年后远嫁京城贾府,却不想丈夫年纪轻轻便生病去世,更为可悲的是夫家偏偏是钟鸣鼎食的封建贵族之家。在这样的家庭里,男子可以三妻四妾,甚至嫖娼狎妓,女子却只能“嫁鸡随鸡”,从一而终。这就从根本上束缚和禁锢了李纨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正值青春韶华的她只能在热闹繁华的大观园中默默度过此生。
  (三)燕然未勒归无计——生命悲剧
  1、求佛却不入佛
  “《红楼梦》的主要哲学精神是看破红尘的色空观念,儒、释、道三家,曹雪芹哲学观的重心在于释,尤其是禅宗。”【3】贾母在生命进程中十分重佛,遇到为难之事经常念出“阿弥陀佛”,还常常带着子孙到寺庙中吃斋念佛,希望得到佛的佑助。然而她却不能真正进入佛的空灵心境,作为封建家族的大家长,她无法摆脱家族内部纷争,也不能认清、看淡这一切,反而时常卷入其中,为人利用。这也恰恰证明了,越是用“色”、“空”之类的观念劝慰自己,就越显示出她对自己人生的不可把握,从而加深了生命意义上的悲哀。
  2、傲俗却不超俗
  贾母身居高位,见多识广,对于许多世俗的浅见都不以为然。例如刘姥姥进大观园被丫鬟婆子们取笑,贾母却很尊重她,而且把她当做老伙伴一样十分亲切。甚至对于宝玉的婚配她都曾说过“不管她根基富贵,只要摸样配得上就好”,虽然她内心不见得这样想,但是能说出这种话可见贾母并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俗人。但是她生活在那个时代又必然不能免俗。宝玉是贾母的心肝宝贝,当她知道宝玉遭到鞭笞之后,气急败坏,及至贾政以光宗耀祖的话劝慰时,贾母说了一句:你说教训儿子是光宗耀祖,你父亲怎么教训你来!贾母并不反对贾政教训儿子,也希望宝玉能够光宗耀祖,她希望贾政能像他的父亲那样,“教训”得自己的儿子也能求取功名。因此有学者断言,“贾母不是一个纯粹的感情主义者,而是一个计较利害的功利主义者。”【4】
结语
  洋洋洒洒一部《红楼梦》,林林总总凡四百余人中,三个寡妇的地位或许并不重要,但是她们的形象同样丰满、真实,呈现出意味无穷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刘姥姥给别人带去了欢乐,却稀里糊涂不晓得自身的悲剧所在;李纨青春守寡,满心的激情与活力无处散发;贾母身为封建家族的大家长却始终得不到真正的尊重和自由。封建社会下的女性悲剧处处可见,寡妇的生存更是艰难不易,而造成这些悲剧的实质不仅包括个人的性格因素,更有家庭和社会的原因。
  注释:
   【1】陆嘉明《悲欢同曲一挽歌——漫议贾母形象的双重性格及其悲剧意味》,《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108
  【2】王蒙《王蒙活说红楼梦》,作家出版社,2005:99-100
  【3】刘再复《红楼梦悟》,三联书店,2009:260
  【4】梅苑《红楼梦的重要女性》,台湾商务印书馆,1967:21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四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2]周汝昌.红楼夺目红.[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5
  [3]雷鸣.贾母人生悲剧的女性视角探析.红楼梦学刊.[J].北京,2010
  [4]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