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作者】 陶仁君

【机构】 安徽省临泉第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教学艺术,创设问题情境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一方面,恰当的问题情境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为学生创造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条件,有助于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创造力,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 问题情境 创设 针对性 开放性 趣味性 新颖有效
        数学问题情境在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基础性作用。数学教师需要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结合实际生活,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渠道和资源,多元化创设问题情境,提升教学效果。
        思维起始于惊讶和好奇,可以通过数学学习获得锻炼与发展。数学学习是动态的,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问题情境创设的实质就是寻找并放大学生求知心理与教材内容间的“失衡差距”,创造吸引学生投入问题的情境与切入点。问题情境是由教师创设的,具有导向性和目的性,包含具体教学问题,既是学生发现问题的渠道,也为学生探索求解提供了条件。因此,数学教学应依靠问题创设,引发讨论,促进实践,充分锻炼和发展学生思维,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源性目标。
        问题情境具有诱导性,可以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利用这一特性,教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求知行为。问题情境具有多元性,教师可以充分选择恰当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创新,激发学生主动性,推动学生开展探索实践,进行合作交流,从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升数学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并不是单纯地接受知识灌输,还需要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发现并解决学习中存在的疑点、难点,克服障碍,化解矛盾,锻炼自我学习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强化学习技能,展现学习成果。当然,并不是所有学习都一帆风顺,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也会遭遇挫折和失败,无所收获。这同样是学生成长和发展所需的必要经历,能够促进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发展,进而实现问题情境创设的深层目标。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式
        1.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
        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自生活中产生,于生活中应用,因此,数学教师应注意积极结合生活实际,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便于学生融入情境,发现其中蕴含的公理、定理、性质、公式等数学命题。以“均值不等式”教学为例,教师创设物体质量测量实验,融入均值不等式相关知识点,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定理,思考推论过程。教师利用贴近生活实际的物理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时空条件,培养学生想学、乐学、愿学的积极情绪,发展学生观察、联想、抽象、概括和数学化能力,
        2.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只有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才能促使学生切实投入学习,积极主动地发现、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以“椭圆”教学为例,教师将椭圆的概念融入学生熟悉的“羊吃草”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归纳椭圆定义,提升学习成就感,进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3.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可以拓展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深度思考。这是因为开放性问题情境具有以下优势:第一,具有良好的启发性,有利于引发和诱导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思考。教师基于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现状相结合的前提,立足于学生当前的发展区,创设富有迷惑性的问题情境,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辨析问题,并开展自主讨论,分享学习收获,在“陷阱”中摸索前进,锻炼化解“陷阱”、预防“陷阱”的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科学性与适度性是问题情境创设的根本要求,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需要坚持以下原则:
        1.目的明确
        服务教学是问题情境创设的首要目的,因此需要坚持明确的教学方向,引导学生思维,有的放矢,提高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
        2.普遍适应性
        问题情境服务于整体课堂教学过程,以全体学生为应用主体,因此应以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为标准,不能只针对少数群体。
        3.吸引力和新颖性
        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提升吸引力和新颖性,这样便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全面调动认知能力,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教学目标顺利实现。一旦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令学生感觉乏味无趣,那么学生必将丧失学习积极性,消极学习,进而造成教学过程枯燥、沉寂,缺乏活力,影响数学教学顺利开展,阻碍教学目标实现。
        4.精炼化与优质化
        当代教学,学生才是课堂主体,教师应该转变自身角色,归还课堂主动权。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精简问题数量,提升问题质量,构建阶梯型问题结构,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现更深、更新颖的问题。教师切不可过度提问,妨碍学生深化和发散思维。
        总而言之,合理创设优质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需要以实现课堂教学目的为根本目标,以服务课堂教学目的为思想指导,基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结构基础,进行合理创设,从而确保问题情境充分发挥作用,切实提高数学学科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科学课堂中的提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2]《中学数学教学与实践研究》,李玉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